重庆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081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庆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庆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重庆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重庆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doc

《重庆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doc

2013重庆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A.妖娆(ráo)拮据(jū)面面相觑(qù)度德量力(duó)

B.创伤(chuāng)谮害(zèn)拼命硬干(yìn)舐犊之情(tiǎn)

C.发窘(jǒng)喑哑(yīn)五行缺土(xíng)起承转合(chéng)

D.咀嚼(jué)聒噪(zào)歇斯底里(xiē)鸿鹄之志(gào)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

A.嬉闹润如油高寒禁嘟嘟囔囔

B.隔膜杯盘狼藉褴褛重道覆辙

C.玄虚孜孜不倦儒雅妇孺皆知

D.腻烦孤军愤战丘陵盛气凌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市教委出台“减负十条”规定后,实施高效课堂就成为各校破解“减负提质”难题的不二法门。

B.三月以来,“弘扬雷锋精神,争当雷锋式少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市中小学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C.我们的班主任对工作十分负责,他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总是吹毛求疵。

D.打造“森林重庆”,城市绿化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

4.下面语段画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

(4分)

①我市首部针对校车安全制作的《重庆市校车安全标准》正式发布。

②按照新安标生产的校车体积大、车身结实、技术新、安全标准高等特点,被广大师生戏称为“最牛金刚校车”。

2012年内,由“改装车”“山寨车”组成的旧校车,③将重庆校车舞台永久退出。

目前,新安标校车已在渝中区、渝北区和南川区进行试点,④预计2013年前将有超过1000辆以上新安标校车投放重庆。

(1)第①处搭配不当,应将改为。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校车”后面添加。

(3)第③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4)第④处句式杂糅,应删去。

5.根据下面一则2012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提名奖候选人事迹简介,请你代组委会为其拟一则颁奖词。

(要求: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不少于40字)(4分)

大学生、残疾人运动员廖克力

1995年9月18日,廖克力因405电车脱鞭,导致右上肢、右上臂被截肢,左手在经过十三次大手术后终于保住。

一开始,廖克力只能用脚趾头写字,但速度太慢,后来鼓起勇气举起功能已严重丧失的左手,用僵硬的指头夹住笔,开始练字。

小学六年级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乒乓球这项运动。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后,在一次又一次的血肉模糊、鲜血直流后,廖克力终于获得了成功。

2010年12月,廖克力在广州残疾人亚运会上获得男子单打TT6-7级冠军。

作为一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大学生,作为一名备战2012年伦敦残奥会的运动员,廖克力将会有更多的挑战去面对。

6.文学常识填空。

(3分)

(1)有了(人名)在《沁园春·雪》中所说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激励,让21世纪的我们更加坚定了为理想奋斗的信念。

(2)翻开语文课本,我们和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邂逅:

有《》里被称为“豆腐西施”的杨二嫂,有《范进中举》中那个前倨后恭、庸俗势利的胡屠户,还有(国籍)作家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塑造的虚伪、冷酷无情的菲利普夫妇……

7.综合性学习。

(10分)

助人为乐曾经是国人一大美德,而今却遭遇尴尬。

为此,九年级

(一)班举行了一场以“老人当街摔倒,扶还是不扶”为辩题的辩论会,请你参与相关的主题活动。

(1)仔细研读以下三则材料,请提取两条当下人们不愿扶起摔倒老人的原因。

(2分)

材料一:

2011年9月3日,武汉市88岁的李老汉在离家不到百米的菜场口摔倒后,众多围观者无人敢伸出援手,直到老人家人赶到才被送往医院。

遗憾的是,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老人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

(据《楚天都市报》)

材料二:

2011年8月2日,江苏南通的长途车司机殷红彬、乘务员郁维贞在行驶的路上停下车来扶起了一位被撞伤的老太太。

事后,老太太指称司机为“肇事者”。

但由于殷红彬、郁维贞所开车辆装了监控探头,一看录像,真相大白,司机和乘务员终获清白。

老太太家属事后向司机赠送了锦旗。

(据央视“新闻1+1”节目)

材料三:

新加坡法律规定,被援助者若事后反咬一口,则须亲自上门向救助者赔礼道歉,并施以其本人医药费1至3倍的处罚。

影响恶劣、行为严重者,则以污蔑罪论处。

(据央视“新闻1+1”节目)

提取原因:

(2)在这场辩论中,反方认为老人当街摔倒,不应扶起老人。

请你从正方的角度,写一段辩论词。

(50字左右)(4分)

(3)假如你是校报的小记者,为宣传驾驶员殷红彬扶起老人的先进事迹,打算电话采访殷红彬,请依据材料二提供的情况,设计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4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10分,每空l分)

8.默写填空。

(1)无意苦争春,。

(陆游《卜算子·咏梅》)

(2),拾此充饥肠。

(白居易《观刈麦》)

(3),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沐浴诗风词雨,感受经典魅力。

吟咏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他那“浊酒一杯家万里,”的慨叹与无奈令历史犯愁;走近文天祥,他那“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家国之痛使苍山动容;触摸杜牧《赤壁》“,自将磨洗认前朝”中的王朝沧桑,我们看到他对历史事件独特的审视观。

(5)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描写山间水畔景色、寓含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

(6)毕业在即,某同学在班级纪念册上写下留言:

“今日毕业,奔赴前程;他日相聚,剪烛西窗。

”其中的成语“剪烛西窗”出自李商隐《夜雨寄北》的诗句:

,。

(二)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9~12题。

(15分)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

④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引喻失义()(3)俱为一体()(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11.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选段中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

(3分)、、

12.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

选文中,作者在第④段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本段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论述两汉的历史教训?

(4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3~17题。

(20分)

盲人看

毕淑敏

每逢下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

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

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

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

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

多年前,这盲人蹲在路边,用二胡奏很哀伤的曲调。

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叫人听了只想快快远离。

他面前盛着零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

我偶尔放一点儿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近前。

后来,他摆了一个小摊子。

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人说,不必找了。

我抱着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

大姐,你给我的是多少钱啊?

我说,是50元。

他说,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

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挲钞票的正反面。

我说,这钱是真的,你放心。

他笑笑说,我从来没收到过假钱。

谁要是欺负一个瞎子,他的心就先瞎了。

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的钱,我是在做买卖啊!

我知道自己错了。

他不知在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便从乡下找了一个盲姑娘,成了亲。

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相跟着,沿着花径在走。

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

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夫有些炫耀地问,怎么样?

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

好好看看吧。

盲妻不服气地说,好像你看过似的?

盲夫很肯定地说,我看过,常来看的。

听一个盲人连连响亮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得有些滑稽。

盲妻反唇相讥道,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

啥时看到这里好景色的呢?

盲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儿不比别人少啊!

他说着,用手捉了妻子的手指,沿着粗糙的树皮攀上去,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说,你看到了吗?

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

那一瞬,我凛然一惊。

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

后来盲夫妇有了果实,一个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

他渐渐长大,上了小学,盲人便天天接送。

起初那孩童躲在盲人背后,跟着杖子走。

慢慢胆子壮了,绿灯一亮,他就跳着要越过去。

父亲总是死死拽住他,用盲杖戳着柏油路说,让我再听听,近处没有车轮声,我们才可动……

终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

他拉着父亲,东张西望,然后一蹦一跳地越过地上的斑马线。

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地前行,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

孩子越来越大了。

当明眼人都不再接送这么高的孩子时,盲人依旧每天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待着。

(选自《青年博览》2007年第19期,有删节)

13.小说的题目是“盲人看”,盲人凭借什么看?

能看到什么?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

(4分)

14.文中说“我知道自己错了”,“错”在哪儿?

(4分)

15.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4分)

16.小说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盲人接送儿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4分)

17.结合文中相关描写,分析盲人的性格特征。

(4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8~22题。

(20分)

天边与身边

孙道荣

①天边曾经很遥远,现在忽然近了,所谓天涯咫尺;身边曾经很贴近,现在忽然远了,所谓咫尺天涯。

②天边发生的事情,诸如哪里又发生战争了,哪里又地震了,甚至哪个明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