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合辑强制条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90065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合辑强制条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合辑强制条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合辑强制条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合辑强制条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合辑强制条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合辑强制条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建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合辑强制条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合辑强制条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合辑强制条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

表5.1.3预制桩(钢桩)桩位的允许偏差(mm)

项目

允许偏差

1

盖有基础梁的桩:

(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

(2)沿基础梁的中心线

100+0.01H

150+0.01H

2

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

100

3

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

1/2桩径或边长

4

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

(1)最外边的桩

(2)中间桩

1/3桩径或边长

注:

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

5.1.4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5.1.4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应按本章的各节要求执行。

每浇注50m3必须有1组试件,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件。

序号

成孔方法

桩径允许偏差(mm)

垂直度允许偏差(%)

桩位允许偏差(mm)

1~3根、单排桩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边桩

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

泥浆护壁钻孔桩

D≤1000mm

±

50

<1

D/6,且不大于100

D/4,且不大于150

D>1000mm

100+0.01H

150+0.01H

套管成孔灌注桩

D≤500mm

-20

70

150

D>500mm

千成孔灌注桩

人工挖孔桩

混凝土护壁

+50

<0.5

钢套管护壁

200

1桩径允许偏差的负值是指个别断面。

2采用复打、反插法施工的桩,其桩径允许偏差不受上表限制。

3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D为设计桩径。

5.1.5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检验。

7基坑工程

7.1一般规定

7.1.3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7.1.7基坑(槽)、管沟土方工程验收必须确保支护结构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为前提。

当设计有指标时,以设计要求为依据,如无设计指标时应按表7.1.7的规定执行。

表7.1.7基坑变形的监控值(cm)

基坑类别

围护结构墙顶位移监控值

围护结构墙体最大位移监控值

地面最大沉降监控值

一级基坑

5

二级基坑

6

8

三级基坑

10

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为一级基坑:

1)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做主体结构的一部分;

2)开挖深度大于10m;

3)与临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

4)基坑范围内有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等需严加保护的基坑。

2三级基坑为开挖深度小于7m,且周围环境无特别要求时的基坑。

3除一级和三级外的基坑属二级基坑。

4当周围已有的设施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这些要求。

D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模板分项工程

4.1一般规定

4.1.1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

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4.1.3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5钢筋分项工程

5.1一般规定

5.1.1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5.2原材料

5.2.1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

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

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5.2.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5.5钢筋安装

5.5.1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全数检查。

观察,钢尺检查。

6预应力分项工程

6.2原材料

6.2.1预应力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6.3制作与安装

6.3.1预应力筋安装时,其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4张拉和放张

6.4.4张拉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

当发生断裂或滑脱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对后张法预应力结构构件,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根数的3%,且每束钢丝不得超过一根;

对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应按每跨计算;

2对先张法预应力构件,在浇筑混凝土前发生断裂或滑脱的预应力筋必须予以更换。

观察,检查张拉记录。

7混凝土分项工程

7.2原材料

7.2.1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7.2.2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当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时,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

7.4混凝土施工

7.4.1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8现浇结构分项工程

8.2外观质量

8.2.1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

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8.3尺寸偏差

8.3.1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

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

量测,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9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

9.1一般规定

9.1.1预制构件应进行结构性能检验。

结构性能检验不合格的预制构件不得用于混凝土结构。

G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3基本规定

3.0.6屋面工程所采用的防水、保温隔热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4卷材防水屋面工程

4.1屋面找平层

4.1.8屋面(含天沟、檐沟)找平层的排水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2屋面保温层

4.2.9保温层的含水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3卷材防水层

4.3.16卷材防水层不得有渗漏或积水现象。

5涂膜防水屋面工程

5.3涂膜防水层

5.3.10涂膜防水层不得有渗漏或积水现象。

6刚性防水屋面工程

6.1细石混凝土防水层

6.1.8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不得有渗漏或积水现象。

6.2密封材料嵌缝

6.2.7密封材料嵌填必须密实、连续、饱满,粘结牢固,无气泡、开裂、脱落等缺陷。

7瓦屋面工程

7.1平瓦屋面

7.1.5平瓦必须铺置牢固。

地震设防地区或坡度大于50%的屋面,应采取固定加强措施。

7.3金属板材屋面

7.3.6金属板材的连接和密封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渗漏现象。

8隔热屋面工程

8.1架空屋面

8.1.4架空隔热制品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断裂和露筋等缺陷。

9细部构造

9.0.11天沟、檐沟、檐口、水落口、泛水、变形缝和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K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3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3.3.3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外墙有管道穿过的,应采取防水措施。

对有严格防水要求的建筑物,必须采用柔性防水套管;

3.3.16各种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应做水压试验,非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应做灌水试验。

4室内给水系统安装

4.1.2给水管道必须采用与管材相适应的管件。

生活给水系统所涉及的材料必须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

4.2给水管道及配件安装

4.2.3生产给水系统管道在交付使用前必须冲洗和消毒,并经有关部门取样检验,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方可使用。

检查有关部门提供的检测报告。

4.3室内消火栓系统安装

4.3.1室内消火栓系统安装完成后应取屋顶层(或水箱间内)试验消火栓和首层取二处消火栓做试射试验,达到设计要求为合格。

实地试射检查。

5室内排水系统安装

5.2排水管道及配件安装

5.2.1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其灌水高度应不低于底层卫生器具的上边缘或底层地面高度。

满水15min水面下降后,再灌满观察5min,液面不降,管道及接口无渗漏为合格。

8室内采暖系统安装

8.2管道及配件安装

8.2.1管道安装坡度,当设计未注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气、水同向流动的热水采暖管道和汽、水同向流动的蒸汽管道及凝结水管道,坡度应为3‰,不得小于2‰;

2气、水逆向流动的热水采暖管道和汽、水逆向流动的蒸汽管道,坡度不应小于5‰;

3散热器支管的坡度应为1%,坡向应利于排气和泄水。

观察,水平尺、拉线、尺量检查。

8.3辅助设备及散热器安装

8.3.1散热器组对后,以及整组出厂的散热器在安装之前应作水压试验。

试验压力如设计无要求时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小于0.6MPa。

试验时间为2~3min,压力不降且不渗不漏。

8.5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安装

8.5.1地面下敷设的盘管埋地部分不应有接头。

隐蔽前现场查看。

8.5.2盘管隐蔽前必须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小于0.6MPa。

稳压1h内压力降不大于0.05MPa且不渗不漏。

8.6系统水压试验及调试

8.6.1采暖系统安装完毕,管道保温之前应进行水压试验。

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注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蒸汽、热水采暖系统,应以系统顶点工作压力加0.1MPa作水压试验,同时在系统顶点的试验压力不小于0.3MPa。

2高温热水采暖系统,试验压力应为系统顶点工作压力加0.4MPa。

3使用塑料管及复合管的热水采暖系统,应以系统顶点工作压力加0.2MPa作水压试验,同时在系统顶点的试验压力不小于0.4MPa。

使用钢管及复合管的采暖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降不大于0.02MPa,降至工作压力后检查,不渗、不漏;

使用塑料管的采暖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1h内压力降不大于0.05MPa,然后降压至工作压力的1.15倍,稳压2h,压力降不大于0.03MPa,同时各连接处不渗、不漏。

8.6.3系统冲洗完毕应充水、加热,进行试运行和调试。

观察、测量室温应满足设计要求。

9室外给水管网安装

9.2给水管道安装

9.2.7给水管道在竣工后,必须对管道进行冲洗,饮用水管道还要在冲洗后进行消毒,满足饮用水卫生要求。

观察冲洗水的浊度,查看有关部门提供的检验报告。

10室外排水管网安装

10.2排水管道安装

10.2.1排水管道的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无坡或倒坡。

用水准仪、拉线和尺量检查。

11室外供热管网安装

11.3系统水压试验及调试

11.3.3管道冲洗完毕应通水、加热,进行试运行和调试。

当不具备加热条件时,应延期进行。

测量各建筑物热力入口处供回水温度及压力。

13供热锅炉及辅助设备安装

13.2锅炉安装

13.2.6锅炉的汽、水系统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水压试验。

水压试验的压力应符合表13.2.6的规定。

表13.2.6水压试验压力规定

项次

设备名称

工作压力P(MPa)

试验压力(MPa)

锅炉本体

P<0.59

1.5P但不小于0.2

0.59≤P≤1.18

P+0.3

P>1.18

1.25P

可分式省煤器

P

1.25P+0.5

非承压锅炉

大气压力

0.2

注:

①工作压力P对蒸汽锅炉指锅筒工作压力,对热水锅炉指锅炉额定出水压力;

②铸铁锅炉水压试验同热水锅炉;

②非承压锅炉水压试验压力为0.2MPa,试验期间压力应保持不变。

检验方法:

1.在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降不超过0.02MPa;

然后降至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压力不降,不渗、不漏;

2.观察检查,不得有残余变形,受压元件金属壁和焊缝上不得有水珠和水雾。

13.4安全附件安装

13.4.1锅炉和省煤器安全阀的定压和调整应符合表13.4.1的规定。

锅炉上装有两个安全阀时,其中的一个按表中较高值定压,另一个按较低值定压。

装有一个安全阀时,应按较低值定压。

13.4.4锅炉的高低水位报警器和超温、超压报警器及联锁保护装置必须按设计要求安装齐全和有效。

检验方法;

启动、联动试验并作好试验记录。

13.5烘炉、煮炉和试运行

13.5.3锅炉在烘炉、煮炉合格后,应进行48h的带负荷连续试运行,同时应进行安全阀的热状态定压检验和调整。

检查烘炉、煮炉及试运行全过程。

13.6换热站安装

13.6.1热交换器应以最大工作压力的1.5倍作水压试验,蒸汽部分应不低于蒸汽供汽压力加0.3MPa;

热水部分应不低于0.4MPa。

在试验压力下,保持10min压力不降。

S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总则

1.0.5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应在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

3.1技术与管理

3.1.2设计不得降低建筑节能效果。

当设计变更涉及建筑节能效果时,应经原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审查,在实施前应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并应获得监理或建设单位的确认。

3.3施工与控制

3.3.1建筑节能工程应按照经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经审查批准的施工方案施工。

4墙体节能工程

4.2主控项目

4.2.2墙体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其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燃烧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4.2.7墙体节能工程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温隔热材料的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保温板与基层及各构造层之间的粘结或连接必须牢固。

粘结强度和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保温板材与基层的粘结强度应做现场拉拔试验。

3保温浆料应分层施工。

当采用保温浆料做外保温时,保温层与基层之间及各层之间的粘结必须牢固,不应脱层、空鼓和开裂;

4当墙体节能工程的保温层采用预埋或后置锚固件固定时,锚固件数量、位置、锚固深度和拉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后置锚固件应进行锚固力现场拉拔试验。

4.2.15严寒和寒冷地区外墙热桥部位,应按设计要求采取节能保温等隔断热桥措施。

5建筑幕墙

5.2主控项目

5.2.2幕墙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其导热系数、密度、燃烧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幕墙玻璃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中空玻璃露点应符合设计要求。

6门窗节能工程

6.2主控项目

6.2.2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保温性能、中空玻璃露点、玻璃遮阳系数和可见光透射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7屋面节能工程

7.2主控项目

7.2.2屋面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其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燃烧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8地面节能工程

8.2主控项目

8.2.2地面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材料,其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燃烧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9采暖

9.2主控项目

9.2.3采暖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暖系统的制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2散热设备、阀门、过滤器、温度计及仪表应按设计要求安装齐全,不得随意增减和更换;

3室内温度调控装置、热计量装置、水力平衡装置以及热力入口装置的安装位置和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便于观察、操作和调试;

4温度调控装置和热计量装置安装后,采暖系统应能实现设计要求的分室(区)温度调控、分栋热计量和分户或分室(区)

热量分摊的功能。

9.2.10采暖系统安装完成后,应在采暖期内与热源联合试运转和调试。

联合试运转和调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采暖房间温度相对于设计计算温度不得低于2℃,且不高于1℃。

检验方法:

检查室内采暖系统试运转和调试记录。

检验数量:

10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

10.2主控项目

10.2.3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中的送、排风系统、空调风系统、

空调水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系统的制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2各种设备、自控阀门与仪表应按设计要求安装齐全,不得随意增减和更换;

3水系统各分支管路水力平衡装置、温控装置与仪表的安装位置、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便于观察、操作和调试;

4空调系统应能实现设计要求的分室(区)温度调控功能。

对设计要求分栋、分区或分户(室)冷、热计量的建筑物,空调系统应能实现相应的计量功能。

观察检查。

11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

11.2主控项目

11.2.3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设备和辅助设备及其管网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系统的制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3空调冷(热)水系统,应能实现设计要求的变流量或定

流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