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967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

北京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1分)(2013•北京)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纸张燃烧

C.

水分蒸发

D.

矿石粉碎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

A、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水分蒸发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矿石粉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1分)(2013•北京)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

B.

C.

D.

考点: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利用元素的分类,结合地壳中元素的含有情况进行判断解决即可.

解答:

解:

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

氧硅铝铁,其中铝铁属金属元素,

故选C

点评:

此题是对地壳中元素含量的考查,只要能记住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即可顺利解题.

 

3.(1分)(2013•北京)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O2

B.

SO2

C.

HCl

D.

NaOH

考点:

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根据氧化物的概念:

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O2是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B、S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C、HCl中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NaOH是由钠、氧、氢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氧化物的判断,抓住氧化物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1分)(2013•北京)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

木炭

B.

铁丝

C.

蜡烛

D.

红磷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C、蜡烛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生成物的颜色与状态的区别.

 

5.(1分)(2013•北京)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面粉

B.

牛奶

C.

白糖

D.

植物油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A错;

B、牛奶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B错;

C、白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和水形成溶液.故C正确;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D错.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6.(1分)(2013•北京)下列物品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塑料玩具

B.

纯棉帽子

C.

陶瓷餐具

D.

黄金饰品

考点: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

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有机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特征:

人工合成、有机物、高分子.

A、塑料玩具是用塑料制成的,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正确.

B、纯棉帽子是用纯棉织成的,纯棉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C、陶瓷餐具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D、黄金饰品是用金或金的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7.(1分)(2013•北京)碳酸钠可用于制造玻璃,其俗称是(  )

 

A.

小苏打

B.

熟石灰

C.

生石灰

D.

纯碱

考点: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专题:

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

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盐,具有广泛的用途,可用于制造玻璃,根据碳酸钠的俗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盐,具有广泛的用途,可用于制造玻璃,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

A、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常见物质(如氧化钙、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的名称、俗称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8.(1分)(2013•北京)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

质子数

B.

电子数

C.

中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考点:

元素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解答:

解:

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即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9.(1分)(2013•北京)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

 

A.

蒸发皿

B.

玻璃棒

C.

烧杯

D.

量筒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实验室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分别是:

计算、称量、溶解,根据各操作所需要使用的仪器,判断所列仪器是否需要.

解答:

解:

A、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蒸发,则不需要使用蒸发皿,故选项正确.

B、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过程中,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故选项错误.

C、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故选项错误.

D、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1分)(2013•北京)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检查气密性

D.

熄灭酒精灯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解答:

解:

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1.(1分)(2013•北京)下列化学符号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

 

A.

H2

B.

2H

C.

2H2

D.

2H+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因此H2表示一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所以2H表示2个氢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所以2H2表示2个氢分子;故C符合题意;

D、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所以2H+表示2个氢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12.(1分)(2013•北京)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

垃圾分类处理

B.

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

 

C.

使用节水龙头

D.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考点:

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A、根据垃圾分类处理既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进行解答;

B、根据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会造成白色污染进行解答;

C、根据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水资源进行解答;

D、根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垃圾分类处理既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

B、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会造成白色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故B符合题意;

C、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水资源,利于保护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

D、乘坐公共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