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docx
《电大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参考文献 10
内容提要: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面临新的形势,但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在观念、管理方式、程序、队伍建设和管理水平方面跟时代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按照政府行为的科学性、民主性、法治性要求,行政管理必须在严格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行政程序、加强行政监督方面做出切实努力。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科学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对于促进我国现有的管理体制的发展,推行可持续发展等政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行政管理制度进行了概述,接着分析我国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行政管理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行政管理体制;
问题;
问题对策;
建议。
一、行政管理中政府的职能
(一)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
1、政治职能。
亦称统治职能,政治职能是指政府为维护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外保护国家安全,对内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
我国政府主要有四大政治职能:
①军事保卫职能。
即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保卫国防安全、防御外来侵略的职能。
②外交职能。
即通过政府的外交活动,促进本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正常的政治、经济往来,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促进国与国之间互惠互利,反对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的职能。
③治安职能。
即维持国家内部社会秩序、镇压叛国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的职能。
④民主政治建设职能。
即通过政府活动,推进国家政权完善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职能。
2、经济职能。
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政府主要有三大经济职能:
①宏观调控职能。
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
③市场监管职能。
3、文化职能:
文化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的管理。
它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我国政府的文化职能主要有一下四类:
①发展科学技术的职能。
②发展教育的职能。
③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
④发展卫生体育的职能。
4、社会职能。
社会职能,即指除政治、经济、文化职能以外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职能。
政府的社会职能主要有:
①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的职能。
②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职能。
③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的职能。
④提高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的职能。
(二)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向
1.行政职能的内容日趋多样化。
政治职能弱化,行政职能和文化职能强化。
二战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节奏明显加快,给西方国家带来了日渐增多、日益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客观上需要政府能够灵活的应对变化并有效的解决问题,这种需求在扩展政府职能的同时,也造就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大政府”,政治职能中的镇压职能相对减弱,而保持社会稳定的民主职能趋于加强,这种民主职能表现为:
政府通过与各种利益集团、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妥协合作来达到平衡,通过吸收工人和人民群众参与管理等,缓和社会阶级矛盾,通过行政改革来适应经济基础及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行政职能日益分化和专业化。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日益复杂,政府职能也日益分化和专业化,以社会分工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使得专业化成为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政府职能的实现越来越依赖于专业化训练的专门人才,专业化手段和专门知识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行政管理活动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行政管理活动的科技含量,为政府职能提供了更加多样的实现渠道
3.行政管理重心由阶级统治职能转向或过度到社会管理职能。
为确保行政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和经济活动的相对稳定发展,当代西方国家在行政改革中都加强了政府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职能,同时持一部分职能交还给社会,实行社会自治,从而健全社会职能社会化
二、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现状及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已经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历程。
这20多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涉及面广,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从内容上看,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目标是调整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和优化管理组织结构,涉及到很多方面,主要包括行政机构改革、权力下放、中央和地方关系调整、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行政机制建设、公务员制度的建设等等。
其次,从过程上看,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按任务分阶段进行的,其中每隔五年进行一次、至今已有五次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标志着中国行政改革的重要阶段。
这不仅是因为这五次改革规模大,而且除1982年改革之外,其他四次改革都与政府职能转变相联系,加上中央政府的改革必然使得地方政府发生相似的变化,因而改革具有全局性、标志性。
再次,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还在政府权力下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廉政建设、扩大民主执政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进政府管理方式转变,加强行政管理体制建设。
(一)政府职能层面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分析
1、领导职能相互混淆。
在当前,我国领导体制中领导职能划分不清是一个突出问题,比如党委,政府,人大这三个机构,它们之间的职能究竟应该如何区分,长期以来没有一个科学严格的说法和做法。
再如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的问题,理论上尽管洋洋洒洒多有呼吁,但在体制上这些年一直是似分不分,以至于时至今日我们一方面大力倡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另一方面对企业负责人的任免,还仍要以代表党委政府的组织人事部门认可为准。
2、领导权力过于集中。
领导权力是领导体制的核心,权力实施以权限划分为前提。
权限划分包括党政权限的划分、国家机关横向与纵向权限的划分,以及政府与企业、事业和其它社会组织之间的划分等。
当前,我国领导权限的最大弊端是权力过于集中,即领导权过分集中于领导机关和领导部门,在领导机关和领导部门中,又过于集中在为数很少的几个主要负责人身上。
由于权力下放不足和过于集中,使基层单位和基层群众缺乏工作上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也由于权力过于集中,在我国,掌权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
3、领导机构高度膨胀。
领导机构是实现领导职能的组织实体,是领导体制的组织表现形式,机构设置合理,领导工作才能完整有序地运转,达到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统一。
长期以来,我国领导机构尽管历经多次精简,但每一次精简过后又迅速膨胀。
因此可以说,在当前,机构臃肿仍然是我们当今领导体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顽症。
4、领导管理严重滞后。
这里的“管理”,主要指对领导者和领导机关的管理。
我国领导体制中一直缺乏对领导机关、尤其是领导者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领导者一手遮天,唯权为大的情况在不少地方程度不同地存在着。
由于领导管理制度严重滞后,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等权力异化现象时有发生,涉及领导者的各类刑事案件无论在职务级别上、案件数量上还是案件影响上,这几年都呈逐步上升的趋势。
5、用人制度缺乏活力。
干部人事制度是我国领导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工作活力,提高工作效率,离不开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然而在目前,我国的用人制度改革却远远落后于社会其它领域的改革,尤其在干部选拔任用上,主体上仍然沿用的是几十年一贯制的做法,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这种社会意见很大的问题仍然没有多大改变,公开、公平、公正这些现代用人思想和观念在人事制度上仍然没有成为基本的操作行为。
用人制度缺乏活力会严重挫伤人的积极性,会阻碍人才的正确选拔、培养和使用,对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负面影响更是不言而喻。
(三)政府职能突出问题及相关分析
1、行政审批改革仍然比较有限,远不能顺应和满足高速度发展的市场化需要。
所谓“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主要就指这一点。
其主要原因是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同时在起作用,都在为局部利益而鏖战。
它们甚至分别采用立法的方式和途径加以固定和公开。
这使行政审批改革陷入几乎再无推进空间的窘境。
2、职能交叉重叠、缝隙空白严重等问题还很突出。
典型情况之一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从地头到称头,从农场到工厂,从市场到餐桌,分段切块,由农业、质检、工商、卫生等系统各自负责履行。
总之,加强无缝隙管理、填空白管理的任务和压力还非常巨大。
3、公共服务职能还很薄弱,有的地方和部门还存在认识和导向上的严重欠缺与偏差,在推行上还要在中央与地方之间深入进行更科学合理的职能配置和事权财权划分作为基本行政职能。
另外,公共服务还是一个首先要以公共财政为基础、要由政府提供公共资金保障而后才能履行的公共职能,而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总量居世界第一,大部分地方也还很穷,要推行公共服务谈何容易,因而,亦诚可谓条件差。
4、行政决策规范化、法制化不足。
各部门、各地方都从自己的利益和习惯着眼,确立自己的决策立场,致使行政立法和政策制定都由此而来而定,结果就在行政根据上常常造成矛盾、冲突,下面的行政执行就无所适从或者严重混乱,导致政令、法令的严重不统一和操作失控。
与之相比,其他地方的行政决策就更无章法了,其规范化、法制化基本就是空白。
5、行政执法常常不当而过分。
经常可见可遇的是:
蛮横凶横,简单粗暴;
滥用自由裁量权,习惯于从重处罚,乐于加重处罚;
多是为处罚而处罚,为私利而处罚,为快感而处罚。
交警执法、城管执法是其中的最大典型。
(四)在当前形势下,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分析
1、在当前形势下,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
我们常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思考政府职能,国内的具体形势是经济增长速度很快,私营、民营企业逐渐成为市场的主体,给市场经济注入不少活力与竞争性,但也存在体制不完善而限制了企业发展、产业结构不平衡,国有企业垄断大部分资源却未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经济环境波动较大;
社会民生方面,社会总财富得到较大增长,医疗文教事业越来越多地受到政府重视,但财富分配差距拉大,社会福利保障体系远不够完善,就业问题、住房问题、强拆问题、农民工问题、教育体制问题等矛盾凸显,转型时期的中国在全球化带来机遇时,面临更多的恐怕是挑战。
2、在经济领域,政府应该记住不替市场主体做微观决策。
毕竟只有市场主体自己知道自己的利益在哪里,只有自己才对自己负责,这是动力所在。
3、政府管理的合理合法性,政府有了管理的合理合法性,可是却力不从心了,因为庞大的利益集团已经形成,想扭转他们扑向利润的趋势并非易事。
(五)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存的差距及问题
1、政府职能转变缓慢,影响服务能力提升。
西方发达国家适应国际竞争和社会变迁的豁要,特别注重转变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将人力资本投资、就业公共服务摆在政府职能的首位。
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已经有了较大的转变,但从总体上看,政府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还比较薄弱,政府职能转变缓慢。
2、公共服务体系和机制不健全。
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高峰、人口总的高峰、就业人口总量的高峰与走向老龄化的高峰迭加时期,人民群众的社会公共需求呈快速增长之势,对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构建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3、中国不少地方政府尚未建立起公共财政体制。
西方发达国家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加大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
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法与建议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法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有学者指出: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宝贵的经验,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由于目前没有制订一个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理论研究尚不足,改革目标不清晰,导致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路比较模糊,只注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经济管理部门的改革,而忽略了社会管理部门和公共服务部门的改革。
因此,加快设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规划的步伐,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环节,成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体制保障。
2、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突破口。
与会代表认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仍然是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全面履行四项基本职能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
(1)提供公共服务。
政府应集中力量行使纯公共产品的供给职能,组织好准公共产品的多元化供给,退出竞争性产品的经营活动和直接干预,构建公共服务组织,加强公共设施建设,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应更为多元化,可采取由政府直接提供、外包方式提供而由政府付费、扩大服务提供者而由政府监管等方式。
(2)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建立以中央全局性宏观调控为主、地方局部性经济调节为辅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建议将国家发展战略部门、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定位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形成国家发展战略、经济运行调节、财政税收政策、货币金融政策、产业发展政策互相联动的宏观调控机制。
属于地方在本区域内的局部性经济调节,由省级政府经济调节部门在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框架内进行。
(3)加强市场监管。
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有利于促进公平竞争、保护公平交易和消费者利益,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有学者建议:
一是整顿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反对暴利,制止垄断、欺诈行为,打破地区、部门封锁,维护公平竞争;
二是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加强对价格和各种收费的监控和管理,充分发挥价格在调节经济运行中的杠杆作用:
三是创建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诚信体系,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顺畅流动,维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诚信,强化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行为。
(4)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提高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切实管好应由政府管理的社会事务;
二是要充分发挥各种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三是要充分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协调利益,化解矛盾。
要实现政府调控机制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政府和社会共同治理的目标。
3、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为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保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深入分析并进一步明确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向,为全面建立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提供理论支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必要的条件。
我国经过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分不开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的进行和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和发展,目前,仍然有很多的行政管理体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阻碍了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和发展,所以深化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迫切要求。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机制创新与管理创新
1、通过机制创新增进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1)建立科学、民主的政府决策机制。
主要是: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推动公共政策民主参与的公开化;
创新民主参与方式,推动公共政策民主参与的有序化:
建立民情联系制度,推动公共政策民主参与的经常化;
健全专家咨询、社会听证和公示制度,使其成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和重要规则;
健全决策监督与决策失误责任追究机制,完善与职位、职务、职权相一致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2)建立有力的政策执行机制。
有学者指出,由于目前政策执行机制不完善,在政策执行中出现了诸如替换执行、附加执行、选择执行、象征执行、敷衍执行等一些异化现象,因此必须实行行政执行的公开化、程序化、法制化,建立和完善行政执行机制,提高行政的执行力和行政效率。
同时,决策机构与执行机构分开,各负其责。
(3)完善协调机制。
专家认为,目前的协调机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成立了不少非常设机构和临时机构,凌驾于法定的政府组成部门之上,使各部门无法行使正常的行政职能。
(4)建立健全危机管理和应急机制。
有专家分析,目前突发公共事件呈现以下特点:
种类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
频次高,规模大,危害性呈增长态势;
诱发因素不断增多,群体性突发事件呈上升、扩大态势:
信息扩散的速度加快,波动方式多元,震动频度增大。
(5)形成高效有力的行政监督机制。
目前行政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表面性、程序性监督多,实质性、有效性监督少;
二是一般性的监督多,对重大事项的监督少,监督只注意形式上的庄重和程序上的合法:
三是例行公事、一次性的监督多,追踪性、经常性的监督少。
四是对政府职能部门监督的多,对同级政府监督的少:
五是监督中正面肯定的多,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少:
六是监督中使用审议、视察等“柔性”手段多,使用质询、罢免等“刚性”手段少。
2、通过管理创新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
(1)建立健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系。
一是打破传统的单元评估主体结构,建立包括评估管理机构、相关管理人员、监督机构、公民、评估对象在内的多元化的评估主体结构。
二是建立起一个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2)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在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作用。
目前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信息孤岛”现象成为阻碍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大障碍;
二是各级政府之间、各部门之间、各业务应用系统之间业务内容单调重复、不能互动、数据不能同步变更、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三是缺乏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规划及统一的技术、政务标准:
四是“重电子、轻政务”观念依然存在,过分注重技术,忽视“政务”的信息化处理,电子政务建设与行政改革缺乏有机结合。
(3)切实降低和控制行政成本。
要健全科学,规范、公正、透明的行政预算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和降低行政成本:
一是优化和稳定行政组织,构造扁平化政府,减少固定行政成本和沉淀行政成本;
二是规范财政开支。
实行正税养政;
三是强化预算约束,健全行政预算监控机制;
四是借鉴企业精神,再造高效廉洁政府:
五是改革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六是完善监督机制,转变政风,遏制腐败,控制和降低预算外的行政威本。
3、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要发挥主导的作用,主要是:
保证新农村建设持续进行的正确导向作用;
加速新农村建设进程的资金支撑作用;
制定新农村建设蓝图的设计规划作用;
提供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组织保障作用。
(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就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因此,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运行以及政府行政效能的不断提高,必须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加快建立现代公共行政体系的步伐,努力推行服务型政府的建立。
主要有以下对策:
1、在改革战略的谋划上,要注重系统思维与问题意识的统一。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综合性、结构性和配套性。
它既是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又自成体系。
2、在改革任务的部署上,要注重长期目标与近期重点的统一。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不断突破、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必须有长远目标和总体规划,以明确改革的路径与方向。
3、在改革举措的实施上,要注重质的突破与量的积累的统一。
经验表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既要有一些大的改革动作和集中的改革举措,以保证改革的实效和力度,促进行政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
也要通过一系列和风细雨、持之以恒的管理机制、方式和制度的创新,通过政风和作风的改善,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量的转变和积累。
4、在改革进程的推动上,要注重自下而上广泛参与与自上而下集中推进的统一。
要把人民群众和广大公务员作为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力,创造各种条件让人民群众和广大公务员自下而上广泛参与改革、支持改革、推动改革。
5、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解决好政府应当做什么的问题。
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
6、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解决好政府的组织结构问题。
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和理顺职责关系,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主要突出了三个重点:
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
二是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建设;
三是按照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要求,对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实行综合设置。
其中,尤以大部门体制改革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7、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解决好政府按什么规则运行和管理的问题。
科学合理的政府职能和政府组织结构,应当通过法律和制度加以确认,否则很难固定;
科学民主的行政决策机制、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应当通过法律和制度加以规范,否则没有保障;
更重要的是,行政权的行使应当纳入法律和制度的轨道,否则就有可能滥用。
政府必须严格依法行政,行政权必须受到全方位、全过程的严格监督和制约。
8、做好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要认真组织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抓紧制定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议事协调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方案,重视研究和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引导舆论,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四)加强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
应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确保行政权在依法的轨道内运行,解决好政府应当如何执法守法的问题。
科学合理的政府职能、政府规模和政府结构,应当通过法律加以确认,否则很难固定;
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应当通过法律加以规范,否则没有保障;
更重要的事,行政权的行使应当纳入依法的轨道,否则便会滥用。
因此,我们一定要真正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充分认识到它对行政行为的合法、公正和高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全局性的影响。
(五)借鉴国际行政管理体制的经验
世界上很多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普遍开展了公共行政改革运动。
我们应积极吸取一些先进国家的有益经验,为我所用。
如,西方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大都机构设置比较简洁,职能分工比较明确;
强调宽职能、大部制,决策、执行、监督机构适度分离和相互制约;
管理层次和幅度适中;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建立在法治化的基础之上;
重视行政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创新等等。
我们要在立足中国国情基础上,在我国成功经验和创造精神的前提下,有分析、有鉴别的学习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公共行政的理论、制度和方法,以有益于完善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
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