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9425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6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

A.新制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

B.2HI(g)

H2(g)+I2(g)平衡体系,加压颜色变深

C.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氨

D.钠与氯化钾共融制备钾Na

(1)+KCl(g)

K(g)+NaCl(l)

【答案】B

【解析】A项,新制氯水中存在可逆反应:

Cl2+H2O

HCl+HClO,光照HClO发生分解(2HClO

2HCl+O2↑),HClO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Cl2浓度减小,溶液颜色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B项,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加压平衡不移动,但由于容器体积减小,I2(g)的浓度增大,颜色加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C项,合成氨的反应为N2+3H2

2NH3,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合成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D项,由于K呈气态,从体系中分离出K(g),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答案选B。

4.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图①表示aA(g)+bB(g)

cC(g)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则to时刻改变的条件一定为“加入催化剂”

B.图②表示反应H2(g)+CO2(g)

CO(g)+H2O(g),在不同温度下,水蒸气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则该反应△H>

C.图③表示2NO2(g)

N2O4(g)达到平衡时,NO2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示意图,其中,B点的颜色比A点的颜色深

D.图④表示压强对2A(g)+3B(g)

3C(g)+2D(s)的影响,且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大

........................

【点睛】解化学平衡图像题的步骤

步骤一:

看图像,一看面(纵、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线(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起点、拐点、终点、最高点、最低点),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

步骤二:

想规律,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

步骤三:

作判断,利用原理,结合图像,分析图像中所代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线,作出判断。

5.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CO2)·

c(H2)]/[c(CO)·

c(H2O)],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值分别为: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1.67

1.11

1.00

0.60

0.38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g)+H2O(g)

CO2(g)+H2(g)

B.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如果在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O2和H2各1mol,再把温度升高到830℃,此时测得CO2为0.4mol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若平衡浓度关系符合c(CO2)/3c(CO)=c(H2O)/5c(H2),可判断此时温度是1000℃

【解析】A项,化学平衡常数是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根据K=[c(CO2)·

c(H2O)],写出该反应为CO(g)+H2O(g)

CO2(g)+H2(g),正确;

B项,由表格数据分析,升高温度,K值变小,即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正确;

C项,此时CO2为0.4mol,转化的CO2为1mol-0.4mol=0.6mol,根据转化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之比,则转化的CO、H2O(g)、H2的物质的量依次为0.6mol、0.6mol、0.6mol,此时CO、H2O(g)、H2的物质的量依次为0.6mol、0.6mol、0.4mol,CO、H2O(g)、H2、CO2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次为0.6mol/L、0.6mol/L、0.4mol/L、0.4mol/L,此时浓度商Q=

=0.44

1.00(830℃时的K值),反应未达到平衡,反应正向进行,错误;

D项,若平衡浓度关系符合c(CO2)/3c(CO)=c(H2O)/5c(H2),[c(CO2)·

c(H2O)]=0.60,查表知此时温度是1000℃,正确;

【点睛】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1.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

K值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2.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对于可逆反应aA(g)+bB(g)

cC(g)+dD(g),在一定温度下的任意时刻,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有如下关系:

Q=

,称为浓度商。

若Q

K,反应逆向进行;

若Q=K,反应达到平衡;

K,反应正向进行。

3.判断可逆反应的热效应:

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6.—定条件下,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将2molX和1molY进行如下反应:

2X(g)+Y(g)

Z(s),经lmin达到平衡生成0.3mol的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in内,用Z表示平均反应速率为0.03mol·

L-1·

min-1

B.将容器容积变为20L,Z的新平衡浓度将等于原平衡浓度的一半

C.当X的体积分数不变时,则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若温度和体积不变,往容器内增加1molX,Y的转化率将增大

【答案】D

【解析】A项,Z为固态物质,固体物质的浓度为常数,不能用固态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错误;

B项,Z为固态物质,其浓度是一常数,错误;

C项,Z为固态物质,起始加入X、Y物质的量依次为2mol、1mol,转化的X、Y物质的量之比恒为2:

1,则X、Y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2:

1,X的体积分数始终为2/3,X的体积分数不变不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错误;

D项,若温度和体积不变,往容器内增加1molX,平衡正向移动,提高Y的转化率,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易错提醒:

本题的关键在于Z是固态物质。

7.在某一恒温恒压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g)+B(g)

2C(g)+D(g)△H<

0。

t1时刻达到平衡后,在t2时刻改变某一条件,其反应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向密闭容器中加C

B.I、II两过程达到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I>

II

C.0~t2时,V正>

V逆

D.I、II两过程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I<

【答案】A

【解析】A项,由图像知t2时改变条件,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达到平衡状态时与原平衡相等,所以为恒温恒压下的等效平衡,所以改变的条件为向密闭容器中加C,正确;

B项,过程I、II为恒温恒压下的等效平衡,达到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I=II,错误;

C项,0~t2过程中υ逆先增大后不变,在不变前υ正

υ逆,不变后υ正=υ逆,错误;

D项,由于温度不变,平衡常数K(I)=K(II),错误;

答案选A。

8.自然界的矿物、岩石的成因和变化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

地壳内每加深lkm,压强培大约25000~30000kPa。

在地壳内SiO2和HF存在以下平衡:

SiO2(s)+4HF(g)

SiF4(g)+2H2O(g)△H=-148.9kJ/mol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地壳深处容易有SiF4气体逸出,在地壳浅处容易有SiO2沉积

B.如果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变大,该反应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如果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变大,在平衡移动时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D.如果上述反应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当反应达到平衡时SiO2的质量保持不变

【解析】A项,地壳内每加深lkm,压强增大约25000~30000kPa,地壳深处,压强大,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有SiF4气体逸出,地壳浅处,压强小,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容易有SiO2沉积,正确;

B项,若平衡常数K值变大,则反应一定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正确;

C项,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平衡常数K值变大,则为降低温度,反应正向进行,正反应速率先突然减小,后继续减小直至达到新平衡,错误;

D项,SiO2的质量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

9.有关碰撞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足够能量的分子(活化分子)相互碰撞就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

B.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C.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从而只影响反应速率而不影响化学平衡

D.升温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解析】A项,活化分子必须发生有效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错误;

B项,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不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大有效碰撞的次数,错误;

C项,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错误;

D项,升高温度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正确;

10.加热N2O5,依次发生的分解反应:

①N2O5(g)

N2O3(g)+O2(g),②N2O3(g)

N2O(g)+O2(g);

在体积为2L密闭容器中充入8molN2O5,加热到t℃,达到平衡状态。

此时O2为9mol,N2O3为3.4mol。

则t℃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10.7B.8.5C.9.6D.10.2

【解析】试题分析:

设分解的N2O3物质的量为xmol,反应过程中共生成N2O3(x+3.4)mol,在反应①中N2O5分解了(x+3.4)mol,同时生成O2(x+3.4)mol。

在反应②中生成氧气xmol,则(x+3.4)+x=9,求得x=2.8。

所以平衡后N2O5、N2O3、O2浓度依次为c(N2O5)=(8-2.8-3.4)÷

2=0.9molL-1;

c(N2O3)=3.4÷

2=1.7molL-1;

c(O2)=9÷

2=4.5molL-1。

则T℃时

=

=8.5,故选B。

考点:

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11.在有关试剂的作用下,乙酸可通过两步反应得乙烷,反应原理如下:

①CH3COOH+2H2

CH3CH2OH+H2O

②CH3CH2OH+H2

CH3CH3+H2O

分别考查Mo16Ni6作用效果,某文献记载的数据如下:

乙酸转化率

未反应的含氧化合物含量

乙酸

乙醇

温度/℃

Mo16Ni6

Ni6

240

87.2

21.8

0.53

3.24

1:

03

0.14

260

89.1

27.2

0.45

3.02

0.99

0.1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述①②两反应均属于加成反应

B.上述①②两反应中有机物均发生还原反应

C.反应260℃比240℃进行更有利

D.Mo16Ni6作用效果比Ni6好

【解析】A项,反应①、②都不是加成反应,错误;

B项,反应①中的CH3COOH发生加氢去氧的还原反应,反应②中CH3CH2OH发生去氧的还原反应,正确;

C项,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260℃乙酸的转化率高于240℃,未反应的含氧化合物含量260℃比240℃少,反应260℃比240℃进行更有利,正确;

D项,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相同温度下,用Mo16Ni6作用时乙酸的转化率大于Ni6,未反应的含氧化合物含量小于Ni6,Mo16Ni6作用效果比Ni6好,正确;

12.在容积固定的4L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

X(g)+2Y(g)

2Z(g)并达到平衡,在此过程中,以Y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率V正、V逆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可以表示

A.X的浓度的减少B.Y物质的量的减少

C.Z的浓度的增加D.X物质的量的减少

Sabdo表示Y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时减少的浓度,而Sbod则表示Y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时增大的浓度,所以,Saob=Sabdo-Sbod,表示Y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时“净”减少的浓度,而Y的反应速率与Z的反应速率相等,则阴影部分可表示Y的浓度的减小或Z的浓度的增加;

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平衡的概念

【名师点晴】涉及化学平衡的图象问题是高考的一大热点,明确区域面积与化学平衡的联系是解题关键;

观察图象,纵坐标为反应速率,横坐标为时间,二者之积为浓度,Y和Z的反应速率相等,则阴影部分不可能为X的浓度减少。

13.有一反库:

2E(g)+F(g)

2G(g),图中曲线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曲线,y轴表示F的转化率,图中有a、b、c三点,则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b点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C.T1温度下a点表示若想达到平衡,可以采取增大压强的方法

D.c点可表V正<

【解析】A项,由图像分析,升高温度,F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错误;

B项,b点在曲线上为平衡状态,该反应中所有物质都是气态,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始终不变,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物质的量减小,平均摩尔质量增大,达到平衡时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正确;

C项,a点F的转化率高于T1平衡转化率,若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F的转化率进一步增大,错误;

D项,c点F的转化率小于该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说明反应正向进行能达到平衡状态,则υ正

逆,错误;

14.在常温常压下,向5ml0.1mol/L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发生反应:

FeCl3+3KSCN

Fe(SCN)3+3KCl,所得溶液显红色,改变下列条件,能使溶液颜色变线的是

A.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C1晶体

B.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

C.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变蓝后立即取出

D.向溶液中滴加2滴1mol/L的FeCl3溶液

15.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2molB发生反应:

2A(g)+B(g)

3C(g)+D(g),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wmol/L。

若维持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方式加入起始量,达平衡后,C仍为wmol/L的是

A.8molA+4molBB.4molA+2molB+6molC+2molD

C.6molC+2molD+2molBD.6molC+2molD

【解析】本题考查等效平衡的知识。

该题是恒温恒容下,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等的可逆反应,根据等效平衡的规律,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若按可逆反应化学计量系数之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物质(一边倒),其物质的量应对应相等,才能互为等效平衡。

A项,A、B物质的量都为原平衡起始的两倍,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大于wmol/L,小于2wmol/L,错误;

B项,一边倒换算后,A、B物质的量依次为8mol、4mol,达平衡与A项相同,错误;

C项,一边倒换算后,A、B物质的量依次为4mol、4mol,与原平衡起始物质的量不对应相等,不互为等效平衡,错误;

D项,一边倒换算后,A、B物质的量依次为4mol、2mol,与原平衡起始物质的量对应相等,互为等效平衡,平衡时C的浓度仍为wmol/L,正确;

【点睛】等效平衡的规律

容器特点和反应特点

等效条件

结果

恒温恒容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

起始投料换算成相同物质表示时物质的量对应相等

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含量、n、c、p均相同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

起始投料换算成相同物质表示时物质的量对应成比例

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含量相同,n、c、p成比例变化

恒温恒压

所有有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

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含量、c相同,n、V成比例变化

16.己知甲为恒压容器,乙为恒容容器。

向两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SO2、lmo1O2,此时两容器体积相等。

保持温度不变发生反应:

2SO2(g)+O2(g)

2SO3(g),△H<

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为使两容器中的SO2在平衡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相等,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A.向乙容器中充人一定量的氮气

B.向甲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SO2气体

C.升高乙容器的温度

D.增大甲容器的压强

【解析】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甲为恒压容器,恒温恒压时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甲平衡时的体积比起始体积小;

乙为恒容容器,恒温恒容时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乙平衡时压强比起始压强小,则乙相当于在甲达到平衡后增大体积即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平衡时SO2的体积分数乙中大于甲中。

A项,若向乙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由于各物质的浓度没有发生变化,平衡不移动,乙中SO2平衡体积分数不变,仍大于甲中,错误;

B项,甲中充入一定量的SO2,平衡虽然正向移动,但SO2的体积分数增大,可以与乙中相等,正确;

C项,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乙容器的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乙中SO2平衡体积分数增大,错误;

D项,增大甲容器的压强,平衡正向移动,甲中SO2平衡体积分数减小,错误;

17.两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A、B,在A中充入SO2和O2各lmol,在B中充入SO2和O2各2mol,加热到相同温度,有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对此反应,下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B>

AB.SO2的转化率B>

A

C.平衡时各组分含量B=AD.平衡时容器的压强B>

【解析】A项,两容器的体积相同,B中SO2、O2物质的量浓度都是A中的两倍,在相同条件下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反应速率B

A,正确;

要将A、B两容器平衡时的物理量进行比较,可建立如下模型:

(1)另取一个2倍体积的容器,充入SO2、O2各2mol,则在相同条件下,该容器达平衡时SO2的转化率、平衡时各组分含量、平衡时的压强与A中对应相等;

(2)B相当于在该容器的基础上将体积缩小为一半,即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B项,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SO2的转化率B

C项,由于平衡正向移动,SO3的含量:

B

A,SO2、O2的含量:

B,错误;

D项,平衡时B中的压强pA

pB

2pA,正确;

【点睛】恒温恒容,反应物的用量成倍数关系变化的模型建立:

一般先建立等效平衡(将体积成倍数变化)→确定此时各物理量的关系→将变化的体积复原(相等于增大或减小压强)→确定平衡移动的方向→分析平衡移动引起物理量的变化。

18.如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

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

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件中Z的体积分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成为放热反应

B.X、Y、Z均为气态

C.X和Y中只有一种是气态,Z为气态

D.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H>

根据图像可知,在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生成物的平衡含量增大,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ΔH>

0,所以A、D错误。

在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生成物的平衡含量减小,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逆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方向,所以Z是气体,X、Y只有一种物质为气体,B错误,C正确,答案的C。

考查温度、压强对化学反应平衡移动的影响及与物质存在状态的关系的判断的知识。

19.碳及其化合物在化工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I.为解决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大的问题,某科学家提出如下构想:

把工厂排出的富含CO2的废气经净化吹入碳酸钾溶液吸收,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在合成塔中经化学反应使废气中的CO2转变为燃料甲醇。

部分技术流程如下:

⑴合成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H<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从平衡移动原理分析,低温有利于提高原料气的平衡转化率。

而实际生产中采用300℃的温度,除考虑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外,还主要考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合成塔分离出甲醇的原理与下列_______操作的原理比较相符(填字母)

A.过滤B.分液C.蒸馈D.结晶

(3)如将CO2与H2以1:

4的体积比混合,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制得CH4。

写出CO2(g)与H2(g)反应生CH4(g)与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已知:

CH4(g)+2O2(g)=CO2(g)+2H2O(l)△H1=-890.3kJ/mol

2H2(g)+O2(g)=2H2O(l)△H2=-571.6kJ/mo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甲烷燃烧分放出大量的热,可作为能源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