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误区之社会篇:
“市场供大于求”
大学生就业难的首要原因是就业市场供大于求。
“学校扩招”成为大学教育质量下降、就业难的“罪魁祸首”。
许多大学生脑海里存在着这些想法,认为人才市场存在严重供过于求的现象,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就像一块上好的奶油蛋糕,发达城市和地区就像蛋糕上的花,谁都想吃那朵花.很多大学生找工作,不看自己的实力和需求,盲目地往人才济济的好单位跑.结果没有应聘上.造成有的市场人才严重饱和,而有的市场急需人才.其实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仍然十分强烈,很多企业喊“渴”。
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人才素质偏低、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急需大批大学生人才加盟.
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
很多毕业生的愿望和社会需求呈错位状态。
一方面,很多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很多基层第一线单位,有很多岗位应该由大学毕业生来充实,但大学生期望值过高,不愿意去;
另一方面,一些毕业生的素质、能力跟社会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有些单位想找到理想的毕业生,事实上也很困难。
其实,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绝不是供大于求,而是“供求两旺”.应该承认,如果毕业生愿意根据社会需要择业,大学生就业状况就不会是现在我们所感到的这样难.我想,除了身体条件不行外,每个毕业生事实上都应该能找到自己的岗位,这才是最符合大学生就业市场客观实际的。
在我们到了东莞的第三天,大雁电子有限公司的凡总就给我们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他说:
“许多大学生小公司不去、没有底薪需要靠业绩提成的工作不做;
自己创业吧,所需要的企业家精神在中国学生身上又是一种罕见的品质,私营企业被很多人鄙夷;
国营企业又失去了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吸收力;
外企——许多人虽然向往外企但自身却没有获得外企所需要的那种素质和文化,因此也是欲进无门.”
误区之学校篇:
“学历越高越好找工作”:
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学历太低。
“学历越高越好找工作”抱着这样的想法,“先考研后就业”就成了许多大学生的理想选择。
很多同学都把考研学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期待今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这是一种选择,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
总有人因考不上还要去重新就业,即使考上了将来还要面临就业的压力和竞争。
企业也许不会高薪招聘一个硕士、博士去做文员,可能录取中专生就够了。
企业也要赢利,要开源节流.“企业不会选最优秀的职员,但一定会选最合适的.”这是在我们去广东东莞做调查时,所有被采访过的领导都说过的一句话。
误区之学生篇:
“技能越多,证书越多越好找工作”:
许多大学生认为学习的技能越多、证书越多越好找工作,于是盲目地参加各种培训班。
如驾驶培训、英语等级培训、电脑技术培训、各种认证培训等。
如今工作不好找,多学一门技能会增加自己的求职分量是许多学生的心态。
参加这些培训固然没有坏处,但这些都是培训基本技能,没有针对性、实用性,对企业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企业更看中的是学生的知识结构、思想观念、思维习惯、基本素质修养、个人品质、吃苦精神和敬业能力,包括工作经验和技巧等。
因此,盲目参加各类培训班有的时候非但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而且可能对学习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从现实情况来看,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理念落后,自我认知缺失。
正确的就业理念决定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产生正确的结果。
大学生在目标和角色意识上定位模糊,即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也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而这种自我认知以及对社会认知的缺失,是导致许多大学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的原因之一。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对市场和社会变化的关心度较低,多数学生不能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妥善结合,严重缺乏对毕业后人生路程的准备,对自己有多大潜能一概不知,到了毕业时就会出现就业恐慌现象。
据国内各大城市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统计,大学生交流会对接成功率只在30%左右。
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抱有一种“赶集”的心理,无目标、无准备,碰运气,结果造成许多毕业生有意向而没有信心,有信心却准备不足的现象。
近年来政府为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多方面为大学生创业创造环境,而多数大学生则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勇于投身创业。
2、毕业生数量剧增,就业压力持续上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大幅度提高,毕业生数量剧增。
现在国家虽然已经限制了扩招,但是这些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
扩招后,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仅为115万,到2008年已达到创纪录的559万人。
与此同时,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有限,这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就会长期存在。
高增长则会形成高存量,如若不考虑社会需求而与之脱节的话,则会造成存量膨胀,最终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3、就业指导滞后,毕业生知识转化率低。
在调查中发现,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期间缺少社会、校方的指导服务,更缺乏对就业、择业的自身研讨。
我国高校目前基本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但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
在走向社会前,大学生也很少分析人才市场需求信息,不能在充分调研分析后选择地域、行业、企业来就业。
另一方面,现实情况表明,从大学学到的课程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缺乏联系。
多数用人单位认为,应届毕业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但实际知识应用率很低,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
4、社会尚未形成公平竞争的录、用人才环境。
大学生就业难,还表现在社会录用人才尚未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不正之风阻碍了优秀人才的录用,优秀大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岗位。
目前,一些用人单位条件也过于苛刻,选人要全才、通才,各科都要优秀。
结果高能低用,造成被录用人员不安心工作,有机会就跳槽,双方都造成损失,人为地造成就业难。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一难题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只有正确认识和妥善解决,才能有效地缓解较为严重的就业形势,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应对措施。
对于每一位求职者来说,他们都希望自己能找到一个能发挥自己特长、待遇又很高的工作。
然而在实际择业的过程中,这样两全其美的好事确实很难如愿。
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大学生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从学校走入社会后,要重新洗脑,一切从基层做起.求职者在择业前,应把自己的专业特长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实际结合起来,对照衡量后再去择业。
下面我从社会,学校,学生的角度来谈谈应对的措施。
第一.社会方面
为促进青年大学生就业,我国政府从体制上、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带有突破性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如何进一步疏通与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是目前值得我们不断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1、为青年就业创业立法
任何政策的实施都必须依赖于法律的制定和完善,西方国家大力推行青年就业保障计划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制定和完善青年就业法案。
从立法的角度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这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2、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农村、到基层工作
在理工农医等学科门类的毕业生中,农学和医学学生的就业形势最严峻。
农科四分之一专业的学生存在就业危机(就业率低于30%),仅有10%的学生就业供需平衡,而农学、医学专业的人才又恰恰是西部地区、农村地区最急需的。
因此,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如提高工资、提前晋职(定级)、给予较高额度的住房补贴和安家费、提供深造及发展机会、工作期满自由流动等,吸引大学生到西部、农村等最需要的地方工作,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3、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进行灵活就业
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45.5%为灵活就业岗位。
灵活就业是未来就业的主要方式之一。
因此,对有意建立经济实体、转化科技成果、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政府和高校应给予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在有条件的地区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小额贷款和担保,帮助大学生找到启动自主创业的“第一桶金”,如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和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共同合作设立了“上海市全国高校毕业生科技创业资金”,总金额达到了1500万元。
4、我国应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整顿就业市场,将高校毕业生纳入社会化工作体系,完善高等教育发展机制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建立起高校之间、校企之间、政府之间、研究机构和政府之间的协作,使之在毕业生就业工作发挥作用,不失为解决毕业生就业的一个好办法。
5、为实现以市场为导向,调节学校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科学地指导毕业生就业,国家还必须尽快建立信息预警机制或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
武汉市人事局在武汉地区选取有代表性的学校和专业,围绕大学生就业率、就业缺口率和就业质量三个统计指标,运用数理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建立起能综合反映武汉地区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一系列指数模型,从而提供了及时、完整、准确和具有前瞻性的就业信息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6、同时,国家还应尽快建立高校毕业生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对以不实之词、虚假信息吸引参展单位和学生的招聘会主办单位和个人予以查处,对各类毕业生招聘会予以引导、规范,改善招聘会的软硬件环境,提高招聘会质量。
毕业生们呼唤针对市场细分的、小型的、建立常设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暂未就业的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方便。
去年4月,北京市建立了为大中专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的常设市场,深受毕业生的欢迎,一批暂未就业的大学生就在这里找到了工作。
第二,学校方面
高校办学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杠杆检测并带动人才培养各环节的改革,形成高等教育调控机制。
在专业建设和调整上,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适时增设新专业,积极发展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专业,大力发展优势专业,打造品牌专业。
同时要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工作,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在统计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分析其就业层次和供需比,为专业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在课程建设和调整上,高校要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大量涌现而推陈出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强化办学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高校要主动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广泛拓展就业渠道。
坚持将毕业生就业指导与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就业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将就业指导与服务贯穿于四年大学生活的始终。
学校应多渠道收集需求信息,采取大小型招聘会相结合的形式,精心组织“双向选择”活动,使之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毕业生的供需信息在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之间及时有效地传递和交流,为毕业生求职、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提供方便。
针对毕业生的求职心态,高校要大力加强毕业生就业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观念,摆正心态,客观定位,选好目标,多些务实,少些浮躁,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从而有的放矢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单位。
第三,学生方面
高校毕业生应解放思想,转变陈旧的就业观念,增强自立自强意识,强化刻苦奋斗的精神,正视现实,积极参与新形势下的多元化就业。
比如目前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志愿投身西部的大学生给予了不少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到西部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和空间,刚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知识结构新,有想法,有胆量,有魄力,不妨去西部大展身手,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自我人身价值。
大学毕业生如何把自己“嫁”出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关键。
要注重提高自己在道德、文化、业务、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素质,培养自身交际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等,增强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自主创业,给自己当老板对应届大学生来说也可以另辟一片天地。
现在很多高校在扶持大学生创业方面出台了不少政策,政府主管部门在这方面也在更新观念,对大学生创业给予支持,如江苏省有关文件就规定“各级政府要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方便和市场机会,扶持毕业生创业。
毕业生领办或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按有关规定享受财政优惠政策。
对毕业生创办的民营科技企业,按规定减免营业税、所得税。
”所以说自主创业也将成为今后毕业生就业的渠道之一。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急需的宝贵人才资源,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2004年4月30日举行的“中国就业论坛”第六次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指出,我国的目标是希望通过3至5年的建设和奋斗,建立起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几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笔者认为,通过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标本兼治、权利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通过各级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合作与帮助,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和进步,青年大学生就业工作定能呈现新的可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