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9022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3.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根据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对采取有力措施使严重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污染问题得到解决的村镇,国家实行“以奖促治”政策,旨在引导促进地方人民政府及社会各界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推动污染防治的重点流域、区域和问题严重地区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解决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

2008-2011年国家实行“以奖促治”政策以来,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80亿元,带动地方资金投入约150亿元,支持约1.7万个村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4000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

中央财政共下达连片整治示范资金56亿元,整合、带动地方投入60多亿元,对1.28万个村庄进行环境整治,受益人口达2600多万。

为落实“以奖促治”政策,确保“以奖促治”资金的专项使用,国务院办公厅、国家环保部、财政部在2009年相继印发了: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11号)、《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

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的通知》(財键【2009】165号)、《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关于印发<

的通知》(环发【2009】48号)等文件。

为进一步加大“以奖促治”实施力度,国家环保部、财政部从2010年开始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并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8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份,2011年初已将示范省份,2011年初已将示范省份追加到15个,四川省为其中之一。

四川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自开展以来,两年共投入5000余万元实施“以奖促治”,解决了一批基层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能力解决的农村环境问题。

结合四川省近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实际,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万村计划”,即根据国办发[2009]11号文和《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申报指南(试行)》确定的基本条件,选择10000个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为响应“万村计划”思想,达县县委、政府及县环保局积极筹建,设立县级项目库,并从中选取实施条件较好、受益人口较多、匹配资金到位的项目进行本年度的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本项目为其中之一。

1.3指导思想、编制依据

1.3.1指导思想

为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通过“抓点、带线、促面”不断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政策,将村庄连片整治作为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方式,以保障农村群众环境权益、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为目的,实行政府主导、上下联动,整合相关资源,解决达县农村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确保和扩大惠民的政策效果。

1.3.2编制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

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

的通知》(国办发(2009)11号);

(2)《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09)48号);

(3)《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9)165号);

(4)《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11)

(5)《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申报指南(试行)》

(6)《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项目环境成效评估办法(试行)》(环办(2010)136号);

(7)《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指南(试行)》(环办(2010)178号);

(8)《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发(2011)29号);

(9)《关于加强“十二五”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的指导意见》(财建(2011)1070号);

(10)《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以奖促治”加快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川办函(2009)122号)。

1.4基本原则、编制范围

1.4.1基本原则

(1)全面推进,突出重点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重点抓好衣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等与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强农村环境的监测和监管。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结合本地实际,坚持以人为本,按照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采取相应的农村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

(3)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

一方面需针对污染源采取相应的工程治理措施,确保达标排放和削减污染负荷的要求,另一方面需注重完善包括村规民约在内的相关环境管理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也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持续长效运行。

(4)经济合理

农村污染治理方案在满足治污目的的前提下,应结合农村特征注重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的最小化,确保工程方案具有经济合理性。

(5)政府主导,公众参与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落实政府保护农村环境的责任。

维护农民环境权益,加强农民环境教育,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

1.4.2编制范围

通过对麻柳镇任家庙村、松树包村、野鸭子村三村基础数据的收集、分析,村落现状调查、踏勘,同类成功案例对比、参照,确立了本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及技术方案。

本实施方案的主要编写内容包括:

(1)政策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项目区域背景分析;

(3)主要环境问题和整治目标;

(4)主要治理工程内容、规模、处理工艺分析;

(5)工程投资估算;

(6)资金及建设工期安排和实施;

(7)工程效益分析;

(8)项目保障措施。

1.5项目建设必要性

(1)项目的实施是贯彻落实全国农村环保工作会议精神的需要,实施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是落实中央农村工作的重要举措,为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清洁、优美的人居环境,是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保障农民健康的必要条件。

(2)项目的实施是解决项目区村民集中居住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必要措施,也是消减污染负荷,完成减排目标的必要途径。

(3)实施本项目是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增加村民环境保护自主参与率,达到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目的的必要手段。

(4)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治理,符合麻柳镇总体规划发展,是推动该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因此,实施本项目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第二章项目区域背景

2.1项目区域概况

2.1.1达县县域概况

(1)县域基本情况

达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达州市中心,东经106059'

-107050'

,北纬30049’-31033'

,是川东交通枢纽和川陕鄂渝结合部物资集散中心。

幅员面积2694平方公里,辖21个镇、43个乡,县城所在地为南外镇,总人口124万。

(2)水文特征

达县境内主要河流是州河、巴河。

州河,嘉陵江支流,是达州市境内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河流,流经通川区、达县,于渠县三汇镇与巴河汇合注入渠江。

州河在达县境内长约50公里,从南外镇、河市镇、新兴、金垭、申家、渡市、木头等乡流过。

金盘子航电枢纽工程竣工后,总库容达到1亿立方米,可通行500吨级以下的客货轮船。

巴河在达县西部堡子区江陵乡黄毛溪入境,流经道让乡的燕子村,急转向南经洛车、滴河、桥湾、福寿、石梯,在天生桥村出境,进入渠县。

县境内河长60公里,最大洪峰流量13000立方米/秒。

(3)达县已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区域

自国家实行“以奖促治”政策以来,达县尚无已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程的村庄。

(4)本年度计划实施村庄

根据达县农村坏境保护工作重点、各村庄建设现状与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省环保厅对全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进度安排,2013年达县计划实施1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村庄分别为:

麻柳镇:

任家庙村、松树包村、野鸭子村。

2.1.2麻柳镇镇域概况

(1)地理位置

麻柳镇位于达县东南方,距县城38公里,麻柳镇交通便捷。

巴彭公路、达万铁路横穿全镇,特别是近年兴修农村公路、水泥路,通村进院,连结千家万户。

麻柳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工业重镇优势。

(2)行政区划及人口

全镇现辖24个行政村,2个社区,217个村(居)小组,共有户数1.8万户,4.8万人口(其中场镇常住人口1.7万余人),有37个党支部,137个党小组,1136名党员。

幅圆面积49.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434亩,其中田16079亩。

(3)自然条件

麻柳镇最高海拔1680米,最低海拔680米,属于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温度12-15摄氏度,年均日照1337-1560小时,年降水量900-11000毫米,年均无霜期180-250天。

镇内重峦叠嶂,山势嵯峨,清泉溪流,蜿蜒跌宕,水沉寨、野猪尖、二州垭、硝洞湾、一线天、石笋等自然景观星罗棋布,奇丽峻秀。

神奇的大巴山风光和迷人的秦巴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以大巴山高腔为主调的紫阳民歌和独具神韵的盖碗茶艺把聪慧、灵秀的麻柳人的万种风情演绎的淋漓尽致。

(4)社会经济

麻柳镇境内整个地势平坦,现有田18323亩,大春粮食播栽面积29600亩,粮食总产13432吨。

粮食以水稻、玉米、油菜、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为主。

其中,水稻18323亩、玉米5699亩、红苕2339亩、马铃薯2613亩、其它626亩。

经济作物以苎麻、油菜、蔬菜、柑桔、西瓜为主。

养殖业以养猪、鸡、鸭、鱼、牛、羊为主。

(5)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设施

境内有巴彭公路、达万铁路横穿全镇。

全镇村村通公路呈梅花状网络,特别是近年兴修农村公路、水泥路,通村进院,连结千家万户。

给排水工程

给水现状:

麻柳城镇采用自来水供水,现有自来水厂一座,麻柳城镇于2012年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取水水源为明月江,取水点位于麻柳镇洪家坝村3组,农村地区以山泉水和地下水等井水分散供水为主,农户未修建围堰水窖实现集中供水。

排水现状:

麻柳城镇生活污水排入明月江,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直接外排至田地。

邮政电信

2012年末有邮政代办所2处,邮政业务总量为220万元。

电信服务网点3个,移动通信服务点数为7个,固定电话用户2300户,移动电话用户18000户,电话普及率达到90%以上。

2.2整治区域选取原则

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的实施方案》(国办发(2009)11号)明确的重点地区基础土,优先将以下地区作为整治区域:

一是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和区域范围内,存在突出环境问题的连片村庄;

二是需要通过连片治理才能根本解决的“问题村”集中地区;

三是可以充分发挥连片整治效果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重要湖库周边地区;

四是“两型”社会建设、统筹城乡配套改革、生态移民等重大工程和政策实施区;

五是已有一定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基础(包括已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整理、基本建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等),其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在1-2年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

按照以上整治区域的选取原则和达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重点,确定麻柳镇2013年度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域为任家庙村、松树包村、野鸭子村,选取原因为:

三村通过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已完成农村土地整理、道路硬化等工程,具有一定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基础,对其进行连片整治可在1-2年取得明显成效。

2.3连片形式

根据以下三种连片形式(如图2.3-1)和整治区域分布图(如图2.3-2),可确定任家庙村、松树包村、野鸭子村的连片形式为沿着明月江畔、地域空间相连的村庄。

图2.3-1农村环境整治连片形式图

2.4连片整治区域概况

2.4.1社会经济概况

麻柳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涉及的三个行政村位于麻柳镇明月江畔,三村幅员面积共5350亩,各村基本情况如下:

(1)任家庙村

任家庙村位于麻柳镇中部,离麻柳镇较近,紧挨着明月江,028县道从村域穿过。

该村辖9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3150亩,其中耕地面积1039亩。

全村共有农户630户,总人数约2310人。

村内村村通、社社通硬化道路共3.5公里;

全村约600户实行各组沿街集中居住,约30户分散居住。

全村村民饮用水均为井水,实行一户一井的供水方式,井水来源为地下水;

主要经济产业为水稻、玉米、小麦等经济作物,2012年实现人均收入6200元。

(2)松树包村

松树包村位于麻柳镇中部,紧挨着明月江,028县道从村域穿过。

该村辖7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1000亩,其中耕地面积800亩。

全村共有农户420户,总人数约1430人。

全村所有农户实行各组沿街集中居住,该村第6组约70人饮用自来水,饮用水源地位明月江,其余村民饮用水为井水,实行一户一井的供水方式,井水来源为地下水;

主要经济产业为水稻、玉米、油菜等传统经济作物,2012年实现人均收入5500元。

(3)野鸭子村

野鸭子村位于麻柳镇南部,紧挨着明月江支流,028县道从村域穿过。

该村辖6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1200亩,其中耕地面积890亩。

全村共有农户335户,总人数约1365人。

村内村村通、社社通硬化道路共5公里;

全村所有农户实行各组集中居住,该村村民饮用水均为井水,实行一户一井的供水方式,井水来源为山泉水;

主要经济产业为水稻、玉米、油菜、果林等传统经济作物,2012年实现人均收入5000元。

表2.4-1连片整治村庄基本情况表

受益

村庄

户数

(户)

人口

(人)

幅员

面积

(亩)

耕地

主要

经济

产业

人均

年收入

(元)

供水

能源

道路交通

任家庙村

630

2310

3150

1039

传统

农业

6200

井水

柴草

天然气

社社通公路,总长3.5km

松树包村

420

1430

1000

800

5500

街村饮用自来水、其余井水

野鸭子村

335

1365

1200

890

5000

社社通公路,总长5km

合计

1385

5105

5350

2729

——

2.4.2村民分布概况

该村村民大多沿村道、县道呈院落或线性集居,集居地人口密度高、地势较平坦。

全村50人以上集居点共9个,集居人口2200人,集居度为95.2%,其余农户均为1—3户散居,较分散,分散户数为30户,分散人口为110人,分散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4.8%。

其村民集居分布详见表2.4-2。

表2.4-2任家庙村村民集居点分布情况表

序号

集居点名称

基础条件

1

1社

255

80

道路部分硬化、旱厕居多

2

2社

301

85

3

3社

230

60

4

4社

140

44

5

5社

240

67

6

6社

210

54

7

7社

280

8

8社

324

87

9

9社

220

56

11

散居

110

30

该村村民居住较为集中,大多沿村道、县道呈院落或线性集居,集居地人口密度高、地势较平坦。

全村50人以上集居点共7个,集居人口1416人,集居度为99%,其余农户均为1—3户散居,较分散,分散户数为4户,分散人口为14人,分散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1%。

其村民集居分布详见表2.4-3。

表2.4-3松树包村村民集居点分布情况表

150

50

180

171

57

330

90

125

29

14

(2)野鸭子村

该村村民居住集中,全部沿村道、县道呈院落或线性集居,集居地人口密度高。

全村50人以上集居点共6个,集居人口1365人,集居度为100%。

其村民集居分布详见表2.4-4。

表2.4-4野鸭子村村民集居点分布情况表

250

55

282

70

135

32

300

68

278

72

120

38

2.4.3饮用水源概况

从整治村庄的社会经济概况中可知,本次进行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的麻柳镇任家庙村、松树包村、野鸭子村拟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本次连片整治不进行饮水环境治理。

2.4.4户养畜禽养殖概况

据调查项目区内规模化以下的畜禽养殖以农户家养为主,养殖种类主要是小家禽和生猪,整治村庄的养殖户数及规模情况如下:

表2.4-5整治村庄畜禽养殖现状表

整治村庄

总户数

10头以下生猪养殖户现状(折为猪)

生猪养殖大户现状

养殖

小区

户用沼气池

总年存栏量

养殖种类

养殖户数及规模(折为猪)

现有污染治理设施

41

1户,70头

无(养殖废水等排入堰塘)

5户,2210余头(其中210头为鸡折算)

部分排入沼气池,部分直接外排作农家肥

35

27户,折1875头猪

沼气池(基本未利用)

注: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具有不同畜禽种类的养殖场和养殖区,其规模可将鸡的养殖量换算成猪的养殖量,换算比例为:

30只蛋鸡折算成1头猪,60只肉鸡折算成1头猪,本项目养鸡场均为肉鸡。

2.4.5现有污染治理设施概况

通过对整治村庄进行现场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本次进行连片环境综合整治的村庄现有的污染治理设施情况如下表:

表2.4-6整治村庄污染治理设施现状表

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

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措施

无任何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全靠自然净化

1、8、9社共建有4座垃圾收集池

养殖小户建有沼气池,1户养殖大户无污染治理措施

沿村公路有3个垃圾收集池

沿村公路有6个垃圾收集池

沼气池

第三章项目内容及预期目标

3.1项目拟解决的主要环境问题

3.1.1整治区域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1)生活污水

来源

农村生活污水是指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包括厨房污水、洗浴污水和厕所污水等。

由于农村人口密度低、居住分散、日常活动独立,因此生活污水具有水量小、分散、排放无规律、水质水量日变化系数大等特征。

厨房污水是指在洗菜,烧饭、刷锅和洗碗过程中排放的污水。

厨房污水中油和有机物含量较高。

洗浴污水是指在洗澡、洗衣和洗涤过程中排放的污水。

洗浴污水含有洗涤剂。

厕所污水即冲厕污水,包含粪便和尿液,除含高浓度的有机物、氮和磷等外,还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和残余药物,给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风险。

排水系统

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到项目区的村庄仅少量农户已实施改水改厕,约90%的农户仍采用旱厕,粪便直接进入屋后的露天式粪坑;

洗衣、做饭及冲澡废水部分直接散排,部分进入粪坑。

野鸭子村有部分路段修有污水暗沟和地表排水,污水和雨水合流和排入自然水体,汇入明月江,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麻柳镇明月江水体污染麻柳镇生活污水排入地表

图3.1-1整治村庄水环境污染现状

产生量及污染负荷

按整治村庄现有的人口数、给水排水的定额数据以及污染普查的人均产污数据可概算出整治村庄的日均产污量,再结合村庄的排污系统现状、考虑l0%的自然净化和土地消纳,可估算出整治村庄每日排入环境的污染负荷。

按《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范》中的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系统生活用水定额,结合各村村民生活习惯,确定本项目松树包村第6组街村集居点约70人生活用水定额取120L/(人·

天),污水量按85%给水量计,则街村村民每人每天产生的污水量分别为100L。

其他村、社均为80L/(人·

天),污水量按80%给水量计,则每人每天产生的污水量分别为64L。

人均日产污数据参照《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城镇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人均日产污量COD、TN、TP分别为53g/人.d、10.4g/人.d和0.81g/人.d,据统计,三个村庄现修有50口沼气池,部分畜禽养殖废水排入沼气池,但是生活污水全部外排至周边田地,考虑一定的土地消纳作用,可预测出项目区生活废水的外排污染负荷达到90%,具体外排污染负荷量详见表3.1-1。

表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