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柱千斤顶维修工艺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8976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4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柱千斤顶维修工艺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立柱千斤顶维修工艺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立柱千斤顶维修工艺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立柱千斤顶维修工艺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立柱千斤顶维修工艺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立柱千斤顶维修工艺Word下载.docx

《立柱千斤顶维修工艺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柱千斤顶维修工艺Word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立柱千斤顶维修工艺Word下载.docx

1.2.6支撑环起托住鼓型圈和活塞导向环作用,外卡键固定密封件和导向环,保证在液压作用下不窜动和脱落。

1.2.7限位的方式有3种:

钢丝限位、限位套限位、柱塞凸台限位,大多数采用柱塞凸台限位。

1.3缸体部件

1.3.1主要由:

1.定位套、2.缸体、3.底座、4.接头、5.连接管组成,底座与支架底座铰接,缸体是立柱主要承载件。

1.3.2定位套主要装配导向套和防尘盖,其内孔公差等级H9,表面粗糙度≤0.8μm。

的立柱缸体与定位套是一体的。

一般选用40Cr等强度高、可焊性好的材质。

1.3.3缸体承受高压液体作用,故对其材质要求较高,其材质一般选用27SiMn、25CrMo无缝钢管;

缸体内表面是高压密封面,其内孔公差等级H9,表面粗糙度≤0.8μm。

1.4缸体的导向套组件

1.4.1导向套的形式有3种:

1)钢丝连接,2)卡环连接,3)螺纹连接。

现主要用卡环连接和螺纹连接。

卡环连接缸口结构螺纹连接缸口结构

1.4.2主要由:

1)缸体、2)导向套、3)导向环、4)O型圈、5)挡圈、6)蕾型圈、7)挡圈8)卡环、9)O型圈、10)挡圈、11)防尘盖、12)防尘圈、13)活柱等组成。

1.4.3导向套在活柱升降时起导向作用承受外载对活塞的横向力,与活塞杆间隙较小,材质一般为40Cr、27SiMn。

1.4.4导向环与活柱接触,起减少摩擦作用,防止导向套与活柱的擦伤。

1.4.5挡圈与单向密封蕾型圈或O型圈组合,起防挤作用,注意挡圈必须安装在压力小的一侧,蕾型圈唇口安装在压力大的一侧。

1.4.6防尘圈的作用防止活柱表面的煤尘、岩尘及赃物进入油缸和液压系统。

2液压支架立柱及千斤顶检修工艺流程图(见下图)

3.拆解前自检

3.1在吊入拆解时应先对立柱进行外观检查,合格者方可进入拆解程序。

3.2外观检查方法为“目视检查”、“靠尺检查”。

3.3整体外观检查内容:

缸体部件:

缸筒外是否有砸、碰变形,变形超过0.4mm不得拆解,缸底与缸筒焊接是否存在缺陷;

缸底或缸筒连接耳或铰接孔是否有损坏,有损坏修复后方可拆解;

缸筒进回液接口是否有损坏,待修复后方可拆解。

活柱(活塞杆)部件:

柱管和柱头焊接是否存在缺陷,有缺陷修复后方可拆解;

活柱是否存在变形超出公差±

0.4mm超过不得拆解;

活柱铰接孔是否有损坏,有损坏修复后方可拆解;

进回液接口是否有损坏修复合格后方可拆解。

3.4拆解缸体时注意不要碰伤密封面。

液压支架立柱及千斤顶检修工艺流程图

 

4.立柱的拆解机装配

4.1单伸缩双作用带机械加长杆立柱(卡环连接)拆解装配(见下图)

4.1.1拆解步骤:

1)将B型销(开口销)21取出,依次取出销轴20、套环22、卡环23,所有拆卸零部件分类存放;

2)将孔用卡簧19取出,在防尘盖18端面焊2个或4个M6×

30的螺栓,注意不能破坏缸体内孔及活柱镀铬层;

用烤枪均匀沿缸口外表面一圈均匀加热至100—120℃,用小撬棍两头对称撬出防尘盖;

取出卡环(三瓣键)和O形密封圈。

3)行车将缸体1吊装至拆柱机,取出加长杆8;

4)从立柱下腔(活塞腔)进液,并使活柱向外伸出一部分,然后取出导向套9;

5)抽出活柱体2,先取出卡箍4,再依次取出卡键3、支承环5、鼓形圈6和导向环7;

6)从导向套9上依次取下O形密封圈11、挡圈12、导向环10、蕾型圈13、挡圈14;

7)从防尘盖18取出卡环15(三瓣键)、O形密封圈16和防尘圈17所有拆卸零部件分类存放;

8)拆解的零部件分类存放,待检测。

1.缸体2.活柱3.外卡键4.卡箍5.支撑环6.鼓型圈7.活塞导向环8.加长杆9.导向套10.导向环11.O型圈12.挡圈13.蕾型圈14.挡环15.卡环16.O型圈17.防尘盖18.防尘圈19.挡圈20.销轴21.B型销22.套环23.卡环

4.1.2立柱的装配:

1)依次将活塞导向环7、鼓形圈6、支承环5及外卡键3装入活柱的活塞上,将卡箍4放入外卡键的槽口内;

2)将活柱2装入缸体内,按所在位置依次将O形密封圈11、挡圈12装入导向套的O型槽中,将挡圈14、蕾形圈13、导向环10装入导向套内孔槽中(在装时要注意蕾形圈的方向),再将导向套装入缸体上;

3)安装卡环15,将导向套固定;

4)将O形密封圈16、防尘圈17依次安装在防尘盖内,装入缸体内,用孔用卡簧19定位。

5)将加长杆8装入活柱体内,将卡环放入加长杆槽内;

6)装入套环、,插入销轴,并用B型销固定。

7)将塑料堵装入缸体进回口,防止灰尘进入。

4.2双伸缩双作用立柱(螺纹连接)拆解装配(见下图)

4.2.1拆解步骤:

1)将螺纹接头29拆卸;

2)将立柱整体吊装至拆柱机,拆卸导向套13,从立柱下腔进液取出二级缸体11,将缸体1吊出,放入货架上;

3)拆卸二级缸体底阀4的螺栓30和垫圈31、取出固定环2、小卡环(三瓣键)3,(注意二级缸体内有压,先給底阀卸载),拆柱机夹住二级缸体底部,拆卸导向套15,取出活柱12,所有拆卸零件分类存放;

4)拆除二级缸体密封件,分别取出卡箍5、山形圈(或鼓型圈)7、活塞导向套8,所有拆卸零部件分类存放;

5)拆除活柱密封件,分别取出卡箍6、山形圈(或鼓型圈)9、活塞导向套10,所有拆卸零部件分类存放;

1.缸体2.固定环3.小卡环4.底阀5.卡箍6.卡箍7.山形圈8.活塞导向套9.山形圈10.活塞导向套11.二级缸体12.活柱13.导向套14.导向环15.导向套16.O型圈17.挡圈18.O型圈19.挡圈20.蕾型圈21.挡圈22.防尘圈23.导向环24.蕾型圈25.挡圈26.防尘圈27.O型圈28.挡圈29.螺纹接头30.螺钉31.垫圈

6)拆除导向套13密封件,分别取出导向环14、O型圈16、挡圈17、蕾型圈20、挡圈21、防尘圈22,所有拆卸零部件分类存放;

7)拆除导向套15密封件,分别取出导向环23、O型圈18、挡圈19、蕾型圈24、挡圈25、防尘圈26,所有拆卸零部件分类存放。

4.2.2立柱清洗:

1)立柱采用专用的往复式清洗设备进行清洗,在无专用设备配置时采用人工清洗;

清洗方法为利用浮化液泵站的高压浮化液,接入高压喷射枪,用高压射流清洗缸筒和活动塞杆。

2)立柱其它小零部件由人工放入清洗槽用煤油进行清洗,为确保清洗干净,制作专用沟槽刮板清理,再用刷进行刷洗。

(清洗为粗洗一遍,精洗一遍)

4.2.3装配步骤:

1)将导向环23、挡圈24、蕾型圈25、防尘圈26依次装入导向套13内孔槽中,再将垫圈19、O型圈18装入15导向套O型圈槽中(注意密封件的安装位置);

2)将导向环14、挡圈20、蕾型圈21、防尘圈22依次装入导向套15内孔槽中,再将垫圈17、O型圈16装入15导向套O型圈槽中(注意密封件的安装位置);

3)将活塞导向环10、山形圈(鼓型圈)9、卡箍6依次装入活柱12槽中;

4)将活塞导向环8、山形圈(鼓型圈)7、卡箍5依次装入二级缸体11槽中,再将底阀4装入二级缸体底部孔中,将小卡环3装入二级缸体底部孔的槽内,固定环2与小卡环装配,用垫圈31、螺钉30固定;

5)将装配好的二级缸体和活柱吊至拆柱机压装,再将装配好的导向套15装入二级缸体内;

6)将缸体1吊至拆柱机与装配好的二级缸体和活柱,进行压装,再将装配好的导向套13装入缸体内;

7)将螺纹接头与活柱装配,将塑料堵装入缸体进回口,防止灰尘进入。

8)立柱缸体外表面表面喷漆,见6.6的要求

4.3立柱检测要点

4.3.1缸体

1)缸体表面是否变形,焊缝的完好程度;

2)与导向套配合和密封段的表面尺寸,变形状况,表面粗糙度;

3)缸体内表面尺寸、变形状况、表面粗糙度;

4)卡环槽、止口的变形状况;

5)如果是螺纹连接的缸口,检查螺纹的变形及磨损情况。

4.3.2二级缸

1)外观及焊缝情况,镀层的完好程度,表面粗糙度;

2)柱体外形尺寸及变形状况;

3)与二级缸缸口导向套配合和密封段的表面尺寸,变形状况,表面粗糙度;

4)活塞密封段表面、止口、卡键槽的尺寸、变形状况、表面粗糙度;

5)内表面尺寸、变形状况、表面粗糙度;

6)底阀完好程度,是否能达到使用要求;

7)如果是螺纹连接的缸口,检查螺纹的变形及磨损情况。

4.3.3活柱

2)柱体外表面的尺寸及变形状况;

3)活塞密封段表面、止口、卡键槽的尺寸、变形状况、表面粗糙度;

4)销孔的变形状况。

4.3.4导向套

1)与活柱柱体(二级缸体)配合和密封段的内表面尺寸、变形状况、表面粗糙度;

2)与缸体(二级缸体)配合和密封段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尺寸、变形状况、表面粗糙度;

3)如果是螺纹连接,检查螺纹的变形及磨损情况。

4.3.5外卡键、支撑环、防尘盖、卡环

1)外形尺寸、变形状况、表面粗糙度。

4.4清洁度要求

对试验合格后的立柱应拆卸清洗,清洗后的溶液以120目/英寸或相当于0.125mm精度的过滤器过滤,所得网卜物品经过烘干称量,其质量应符合表1、表2规定。

表1单伸缩立柱(包括机械加长段立柱)清洁度要求

含杂最大

质量mg长度

mm

立柱缸径mm

<2000

≥2000<4000

≥4000

<200

40

45

50

≥200

55

表2双伸缩立柱清洁度要求

60

65

70

75

4.5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4.5.1立柱检测前,先进行外部清理及清洗,缸体表面应喷砂除锈,便于表面质量的检测,注意要做好柱头保护措施。

4.5.2立柱解体时,应使用专用的机、工具,不准敲击零件的基准面、配合面或精加工面,以防损坏零件。

对不能互换,有装配要求或动(静)平衡要求的另部件,拆卸时应作好标记,便于装配时按原位装回。

4.5.3立柱解体后的所有另部件应彻底清除油垢、积炭、水垢等杂质,进行除锈、脱旧油漆及防锈处理。

4.6检测件的放置

4.6.1对于立柱缸体、活柱大型件在检测前要放置牢靠稳妥,保证安全,以防倾倒,便于吊运;

现场光线应满足检测要求。

4.6.2盘盖类等中小另部件在检测时应放置在检测台上,并放置稳妥整齐,现场光线应满足检测要求。

4.7检测用工、量器具

4.7.1检测用量器具应经有资质的计量部门检定,状态合格、并在检定合格期内方可使用。

4.7.2检测用工具应齐全,状态完好,能满足检测要求。

4.8立柱解体后零部件自检和专职检测

4.8.1立柱拆解时应从导向套、活塞由外向里逐步拆解,根据其结构差异选择合理的拆解工艺,借助专用拆解工具,确保不损坏零件,;

导向套为螺纹的立柱拆解时在拆柱机上进行;

4.8.2每拆解一步对拆解下的零件进行自检,用3.3标准进行判定,以“直接利用”,“可修复利用”“报废”三类进行标识及分类放置,便于及时处理;

4.8.3立柱缸筒内径用内径千分表进行100%自检,合格者进入组装工序,不合格由专检进行复查确定;

专检不合格以“×

”进行标识,单独放置以便及时处置;

4.8.4对活柱拆解后先目视检测镀铬层是否符合MT97-92技术条件,目视检查活塞焊接部位是否合格,检查是否有变形,若目视检查有变形,再用靠尺检查,判断变形量,并以“可直接利用”“可修复利用”“报废”三类进行标识,分类放置,对“报废”处置的必须经专职检验员进行专检复查;

4.9.立柱检测标准

4.9.1缸体

1)缸筒不得有明显变形、磕碰的凹凸点、可见裂纹及开焊现象;

内孔的直线度不得大于0.5‰。

缸孔直径扩大,圆度、圆柱度均不得大于公称尺寸的2‰。

2)缸筒内表面无锈蚀、斑坑、拉伤等缺陷;

如有轻度损坏,按大修工艺修复,修复后的密封配合面粗糙度应满足密封配合要求,缸口尺寸符合的原性能要求;

缸筒行程部位内径尺寸公差不超过0.4mm。

3)缸体不得有裂纹,缸体端部的螺纹、环形槽或其他连接部位必须完整。

管接头不得变形。

4)缸体非配合表面应无毛刺,划伤深度不得大于1mm,磨损、撞伤面积不得大于2㎝2。

5)缸筒外侧的配液块与阀板的配合表面无锈斑及毛刺,配液块进液口处无锈蚀,配液块与进液管的焊缝不得有渗漏等缺陷;

如有损坏,按大修工艺修复,修复后的配液块应满足原性能要求。

6)缸筒外侧的进回液管无变形和渗漏、焊缝不得有渗漏等缺陷;

7)中缸镀铬表面无起皮、起泡、脱落等缺陷;

如出现以上现象时,应电镀,镀层质量技术按MT313-1992附录A执行,镀层孔隙率的规定符合MT313-1992的3.4.3。

8)缸筒螺纹损伤不得超过螺纹高度的一半,且连续不得超过一周;

如出现轻微损伤,按大修工艺修复,修复后的螺纹应满足原性能要求。

9)采用底阀的双伸缩立柱在检修时应更换底阀。

10)缸体内孔的表面粗糙度Ra≤0.8μm。

4.9.2活柱

1)活柱杆的尺寸及形位公差应满足原性能要求。

2)活柱杆密封配合面不得有锈斑、变形等现象;

如有轻微变形和锈斑,工艺修复,修复后的密封面应满足原性能要求。

3)镀铬表面无起皮、起泡、脱落等缺陷;

如有以上缺陷,应电镀,镀层质量技术要求按MT313-1992附录A执行,镀层孔隙率的规定符合MT313-1992,3.4.3。

4)活柱杆进液口密封面不能有变形、锈蚀现象;

如出现损坏,按工艺修复,修复后的密封面应满足原性能要求。

5)活柱杆螺纹应完好;

如出现轻微损伤,按工艺修复,修复后的螺纹应满足原性能要求。

6)活柱杆的表面粗糙度Ra≤0.8μm,

7)立柱活塞杆(活柱)的直线度不得大于1‰;

8)工艺修复:

立柱与密封圈相配合的表面有下列缺陷时允许用油石修整:

a轴向划痕深度小于0.2mm,长度小于50mm;

b经向划痕深度小于0.3mm,长度小于圆周的1/3;

c轻微擦伤面积小于50mm

d同一圆周上划痕不多于2条,擦伤不多于2处;

e镀层出现轻微锈斑,整件上不多于3处,每处面积不大于25mm

4.9.3二级缸体

1)其缸体外表面应符合4.9.2要求;

2)其缸体内表面应符合4.9.1要求;

3)缸体如果有“大肚”现象,需告知技术人员,可采用非标密封件或研磨加工。

4.9.4加长杆检测要求

1)加长杆的直线度不得大于1.5‰;

2)加长杆表面镀锌层脱落或磨损锈蚀整件上不多于5处,每处面积不大于50mm

3)加长杆表面镀锌层厚度15~25μm;

镀后应钝化处理;

4)加长杆杆配合面尺寸精度不得低于的d10;

5)卡环槽配合表面应无毛刺;

4.9.5导向套和活塞

1)各部位尺寸应满足原性能要求。

2)活塞、导向套密封配合面无锈斑、变形等缺陷;

如有轻微损坏,按工艺修复,修复后配合面应满足原性能要求。

3)螺纹应完好;

4)各配合尺寸、表面粗糙度应满足图纸技术要求。

4.9.6防尘盖

1)目测检查工件加工面应平整、无锈蚀,无损伤。

2)外圆尺寸、表面粗糙度应满足图纸技术要求,不得有锈蚀、擦伤;

如出现损坏,按工艺修复。

3)各配合尺寸、表面粗糙度应满足图纸技术要求。

4.9.7其它零件检测要求

1)卡环、套环的表面和倒角不得有毛刺,锈斑、咬肉等现象,表面锈蚀严重的必须进行镀锌处理,镀锌层厚度7~15μm,镀后应钝化处理;

2)卡环、套环的配合尺寸应能保证互换组装要求,表面粗糙度Ra≤25μm;

3)各接口内孔表面不得有锈蚀、损伤;

4.10立柱拆解组装注意事项:

4.10.1拆解时应煮一下列事项:

1)拆解前,必须清除液压缸体表面的煤尘、油污;

2)拆解过程中,要防止因拆卸不当引起的零部件的损坏;

3)在拆解二级缸体时,应先排除二级缸体内的压力,即将底阀卸载;

注意底阀必须定位,以防止伤人;

4)拆解的零部件要分类放置,以便检修和组装。

4.10.2立柱组装注意事项:

1)组装前要用清洗剂(例如煤油)清洗所有零件,达到清洁度要求后涂以适当的油脂。

清洁度要求见MT313-92标准。

2)清除毛刺和锐角,特别注意缸体供液口和缸体端部内孔的毛刺和锐角,防止组装时损伤密封件;

3)注意密封圈安装方向,O型圈无方向,但与挡圈配合使用时,要注意挡圈的安装方向;

4)组装过程中,应注意不要损坏密封件;

5)对于方钢丝式结构来说,组装时方钢丝挡圈一般换新件。

4.11油漆漆膜质量要求

4.11.1漆膜应牢固、美观、外观平整、光滑、色泽均匀一致;

4.11.2漆膜外观不得有粗糙不平、油迹、伤痕、裂纹、气泡、缩皱、脱皮、剥落及粘附杂质等缺陷,更不能漏漆和错涂不同的色泽;

4.11.3经常拆装的零件连接处的漆膜,接触面必须平整、厚薄一致、缝线明显,不得有厚薄不均和崩脱现象,更不能两件涂成一片;

4.11.4漆膜总厚度不小于0.05mm(优等品不小于0.07mm);

4.11.5成品漆膜光泽性良好;

4.11.6漆膜应干透,不粘手并具有一定硬度。

4.12立柱测试要求

4.12.1空载动作测试:

立柱在空载状况下全行程动作3~5次,要求不得有涩滞、爬行、卡阻和外漏。

对于双伸缩立柱,还要求其升、降顺序必须是先二级缸后活柱。

4.12.2最低启动压力测试

1)将立柱水平放置,在无背压情况下分别使两腔升压,测量其开始移动时的压力,要求开始伸出时压力不大于3.5MPa,开始缩回时的压力不大于7.5MPa。

2)对于双伸缩立柱,还要使二级缸体内的压力保持在泵压之下。

一级缸体活塞杆腔进液时,要求二级缸体从最大长度开始缩回时压力不大于7.5MPa。

4.12.3密封性能测试

1)低压密封实验性能测试:

给立柱上腔供入1MPa的低压,保持3min,不得有降压或渗漏现象;

然后,使活柱伸出2/3行程长度,给其下腔供入1MPa的低压,保持3min,不得有渗漏现象,最后,低压保持4h,不得有降压或渗漏现象。

2)高压密封实验性能测试:

给立柱上腔供入1.1倍泵站工作压力,保持3min,不得有降压或渗漏现象;

然后,使活柱伸出2/3行程长度,给其下腔供入1.1倍安全阀工作压力的压力液,保持3min,不得有渗漏现象,最后,高压保持4h,不得有降压或渗漏现象。

4.13.4强度试验(抽试)

为立柱下腔提供1.15倍泵站工作压力,活柱、二级缸体全部外伸,保持保持3min,不得有渗漏现象,各零件变形不影响装配和使用;

然后,使活柱、二级缸体分别伸出2/3行程长度,

给其轴向加载至工作阻力的1.5倍,并保持3min,各零件变形不影响装配和使用.

5.液压支架千斤顶检修工艺

5.1千斤顶的型式

千斤顶大多数为单伸缩双作用,个别为单伸缩单作用千斤顶。

按进、回液方式可分为外进液和内进液千斤顶,但大多数为外进液。

按活塞固定方式分为固定活塞式和浮动活塞式千斤顶,只有推移千斤顶中有一部分为浮动活塞式。

按液压支架功能分为推移千斤顶、侧推千斤顶、前梁千斤顶、护帮千斤顶、伸缩梁千斤顶、平衡千斤顶、放倒千斤顶、防滑千斤顶、调架千斤顶、底调千斤顶、抬低座千斤顶等。

用在放顶煤支架的还有尾梁千斤顶、插板千斤顶、拉溜千斤顶。

5.2千斤顶的结构

千斤顶由活塞杆组件、缸体部件、导向套组件和密封件组成

5.2.1活塞杆组件

活塞杆组件包括活塞杆、活塞、密封件、导向环、活塞导向套和固定连接件。

5.2.1.1活塞杆一般用40Cr制造,杆体中部大多数双层铬—乳白铬和硬铬,以增加抗腐抗摩擦和抗砸碰的能力,少数活塞杆头部为半球形,用以承受千斤顶推力。

5.2.1.2活塞用调治的40Cr制造,活塞装有山形或鼓形密封圈、活塞导向环和导向环;

活塞与活塞杆多采用分体式结构,其间用O型圈密封。

浮动活塞与活塞杆采用蕾型圈密封,浮动活塞可在活塞杆行程范围内滑动。

5.2.2缸体部件

缸体部件由缸底和缸筒焊接而成。

5.2.2.1缸底多采用低合金强度高、可焊性好的27SiMn材质锻造,一般为单耳座销孔式连接,少数为半球形,可承受千斤顶推力,部分前梁千斤顶和底调千斤顶为这种形状。

浮动活塞千斤顶的缸底为平的,没有销轴孔

5.2.2.2缸筒所用材料和加工要求与立柱缸筒基本相同,只是承受载荷不同。

5.2.3导向套组件

5.2.3.1导向套的结构和材质与立柱导向套基本相同。

5.2.3.2导向套与缸口连接方式有内螺纹连接、卡环连接和弹簧钢丝连接,主要用前两种连接方式。

5.3一般千斤顶

5.3.1活塞用山形圈密封,缸口与导向套卡环(三瓣键)连接,活塞用的半环、压盖和挡圈固定结构。

1..缸体2.轴用挡圈3.压盘4.半环5.外导向环6.活塞7.O型圈8.挡圈9.山形圈10.活塞导向环11.活塞杆12.蕾型圈13.挡圈14.O型圈15.挡圈16导向套17.内导向环18.卡环(卡键)19.O型圈20.防尘盖21.孔用挡圈22防尘圈

5.3.2活塞用山形圈密封、缸口与导向套内螺纹连接。

1.缸体2.螺母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