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造字法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8913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的造字法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汉字的造字法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汉字的造字法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汉字的造字法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汉字的造字法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字的造字法则Word文件下载.docx

《汉字的造字法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的造字法则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字的造字法则Word文件下载.docx

象形字就是从图画里脱胎而来的。

如羊字,最早是画一只整羊的图形,后来生产发展了,交往频繁了,人们没工夫画那么细致的画,便仅画个羊头来代替。

再后来,画羊脑袋还嫌麻烦,就将线条进一步简化,终于创造了“羊”字。

羊头上的两点便是羊角,下面的三横一竖,就是羊的脸孔的模样了。

从画整羊到创造羊字,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是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创造、改进的结果。

这个过程就是文字的产生、演变的历史。

字的读音、意义、形体固定后,人们的交流就有了一个工具。

所以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人们用文字来记录语言,开展交流,保存后世,传播远方,这便是文字的主要功能。

当我们一看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名句时,常常会想起《生查子》的作者南宋女词人朱淑贞。

朱淑贞是宁海人,自幼刻苦读书,会弹琴,会画画,尤其会写诗填词。

她写的《生查子》词深受后人赞赏。

地嫁给了一位读过不少书的商人。

结婚不久,丈夫外出经商,很久没回家。

她十分想念他,就给丈夫写了一封信。

她丈夫拆开一看,信上没有一个字,画的全是圆圈儿,这是什么意思呢?

她丈夫苦思冥想,怎样也猜不透这些圆圈代表什么意思。

正在他发愁的时候,一阵风吹来,吹落了手中的信纸,她丈夫上前抬起,才发现后面有用楷书小字写的一首词,是对正面圈儿信的解释:

“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

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

单圈是我,双圈是你。

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

月缺了会圆,月圆了会缺。

我密密加圈,你密密知我意。

还有那说不尽的相思情,一路圈儿圈到底……”不久,朱淑贞因病去世,她丈夫为了纪念她,给她修了墓,立了碑,并在墓碑上刻了这首《圈儿词》。

从此,《圈儿词》就流传开了。

《圈儿词》带有游戏性质。

但我们从中也可以受到启示。

这些圈儿有大的,有小的,有单的,有双的……不同的圈儿,有的代替字,有的代替词,有的代替了句子。

总之是代替语言的。

但由于这些符号是朱淑贞个人创造的,如果没有后面的解释,她丈夫也看不明白。

这就说明文字不是某个人关着门儿造出来的,即使关门造出来了,也发挥不了记录语言的作用,不能成为人们交际的工具。

任何文字都必须有被社会公认的固定的读音、固定的字形、固定的含义。

否则,就不是文字。

朱淑贞写圈儿词并不想造字,不过是想和她丈夫开个玩笑罢了。

第二节“六书”详解“六书”所说的六种造字方法,互相联系,互相配合,互相补充,而又各有各的特点和作用,它们是一个系统,不能把它们分裂、孤立起来,也不能把它们等同、并列起来。

一、画鸟为何不点睛——象形字《红楼梦》里贾宝玉吟过一首描写竹子的诗,其中两句是:

“竿竿清欲滴,个个绿生凉”。

后人修订翻印时曾将“个个”字改成“個個”,有人对此提出非议,意见是说“个个”多么像清翠欲滴的竹叶啊,触字生景,为什么要改呢!

象形字为数不多,却是汉字造字的基础,后来的合体字有相当一部分是用象形字构成的。

由于汉字的字形变化是渐进的,十分有趣的是,至今许多汉字还留有象形的尾,仔细琢磨就可以看出它的原形来。

鲁迅先生说,汉字的基础是象形。

象形字就是画物像它的形状,以此形状表达它的含义。

“乌”与“鸟”字相比,正好切去鸟头上表示眼睛的一短横。

画鸟不点睛,这是为什么?

我们知道,古人在造字时,对于象形字,需要抓住形象的特征。

鸟通体黑色(颈下有一些白羽毛的,古人称鸦)。

乌的黑眼睛因和羽毛的颜色相同,看上去就不分明了。

所以“鸟”字点睛,“乌”则不见其睛。

据说在南北朝时,有一位画家张僧繇,在墙上画了四条龙,后来经人多番要求,给其中两条画了眼睛,这两条龙便腾飞升天了。

成语“画龙点睛”即来源于此。

“乌”字耐人寻味,恰在这不点睛上。

以上所述虽然是两件事,但道理是一样的。

据说,小乌雏出生后,其母要喂养它六十天,待羽毛丰满可以独立觅食时,它要叼食六十天报养其母。

这叫反哺。

因此乌在古诗文中成为孝道的象征。

在传说中也有许多与它有关的。

浙江省有个义乌县(现为义乌市),在汉代称乌伤县。

相传有个叫颜乌的孝子,当父亲去世后,独个儿一筐一筐地背来黄土,为父亲垒坟。

这时群乌也赶来相助。

试想乌的嘴能叼多少土呢?

结果乌的嘴都受了伤。

人们便将这个县取名为乌伤。

到唐武德年间,改为义乌县,名字显得更为典雅含蓄。

乌是一种喜欢群居的鸟类,它们在田野中生活。

有这样的一故事:

春秋时代郑国和楚国交战,楚国在夜里偷偷撤了兵,故意留下军帐没有拆除,以便迷惑郑军。

郑国并不了解楚军的底细。

这时郑军中有个士兵远远了望一下,便肯定地说:

楚军撤走了。

别人问他:

楚国的军帐尚在,何以见得楚军退走了?

(当时没有望远镜,肉眼是无法看清楚的。

)他说:

楚军帐幕上落满了乌鸦,如军队尚在,是不可能有这种现象的。

由此可见,古人对乌的生活习性是观察得何等细微。

汉字里象形字不多。

《说文解字》里象形字只有364个。

汉代以后,一千多年来只造了“伞、凹、凸”等少数几个象形字,现在已不再用这种方法造字了。

象形字为数不多,却是汉字造字的基础,后来的合体字有相当一部分是用象形字构成的。

例如“人”是“企、伐、侄、俭、仙”等字的构字成分,“贝”是“财、购、贸、狈、败”等字的构字成分,“马”是“驴、驮、驾、妈、骂”等字的构字成分。

因此,从字源上了解象形字的形、义、音,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一大批现代通用汉字的字义和读音。

经过长期变化,很多象形字都变得不象形了,可是,汉字从产生到现在还没有发生文字体系的大变动。

在同一文字体系中,字形的变化是渐进的。

因此至今有些汉字还留着一条象形的尾巴,仔细琢磨一下就可以看出它的影子来,例如口、身、耳、手、山、田、井、水、火、云、电、雨、伞、门、等。

前边谈的象形字是就字的来源来说的。

有些字不管它的来源,单就它现在的字形来说,也有很强的象形性。

例如“笑”,不管东汉许慎说什么“打竹板奏乐使人笑得直不起腰(夭)来”也好,也不管宋朝苏东坡说什么“用竹子打犬不可理解”也好,人们越端详它越觉得它喜眉笑脸的。

“哭”字,不管有人说它是“犬的叫声像人哭”也好,人们越端详它越觉得它像个顽童在张口大哭。

新兴汉字“乒乓”,不但像声,而且像形。

后起汉字“甩”不是很像一只手用力往外扔东西吗?

简化字“风”不是很像横扫落叶的狂飙吗?

“喜”字不是很像人们张口喜乐的样子吗?

外国文字也有用字母来象形的例子如“S形”、“T形钢”等,但跟汉字的象形性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随便举几个人们描述事物特征的例子:

“八字胡”、“八字脚”、“十字路口”、“国字脸”、“一字长蛇阵”等等。

古老的象形字是一种表形的文字。

“象物之形”,这种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且不说抽象的意义无形可象,就是具体的东西,也不是都可以“象形”出来的。

用这种方法构造汉字没法满足记录语言的需要,汉字由表形向表意发展,于是指事字和会意字应运而生。

二、指点所示——指事字像“一、二、三”等字和“上”、“下”等。

有些指事字是象形字加象征性符号。

例如表示树根的“本”,表示树梢“末”,表示刀锋的“刃“等。

“刃”字,甲骨文是在一个“刀”的象形字上,在表示刀的刃口的地方加上一个点,指出这里是刀刃。

这一个点就是指示符号,因而构成了“刃”字。

《说文解字》说:

“刃,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

”指事字和象形字不同。

象形字是一个独体实物的形象;

指事字是在独体实物形象(象形字)上加指事符号,或者是纯粹的抽象符号。

象形字的特点是“指点”,表意没有象形字那么明显,一般可以单独画出来的;

指事字所表示的东西是抽象的,或者虽不抽象,却是局部的,不便单独表示出来的。

用简单的符号表示抽象的、复杂的、不能象形的意义,终究是比较困难的。

而且,真正抽象的意义,既然无形可象,也就难以“指点”出来。

例如“休息”的“休”、“忍耐”的“忍”,这些“事”怎么“指”?

所以,汉字里指事字比象形字还少。

《说文解字》中,指事字只有125个。

汉代以后,基本上没有再造指事字。

三、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会意字有一次苏东坡去金山寺看望佛印和尚,步近禅房便闻到一股酒肉香味。

原来,佛印不戒酒肉,性情放荡不羁,诙谐幽默。

这天,他把一条黑狗杀掉了,静悄悄地躲在房里前低斟浅酌,大嚼其狗肉。

正当吃得起劲,一听到苏东坡的叫声,便慌忙把酒肉藏了起来。

苏东坡早看清楚,却佯作不知,想和他开个玩笑。

便对佛印说:

“我今天写了一首诗,有两个字一时想不起来是怎样写的,所以特来请大师指点。

”佛印说:

“不敢,不敢!

请问是哪两字?

”东坡说:

“一个是‘犬’字,一个是‘吠’字。

”佛印哈哈大笑说:

“学士,你真会寻开心,小僧以为是什么疑难字,这个‘犬’字的写法是‘一人一点’嘛!

”东坡又问:

“那么‘吠’字呢?

”佛印回答道;

“犬字旁边加个‘口’就是‘吠’了!

”苏东坡听罢也哈哈大笑说:

“既然如此,那你快把藏起来的酒与肉端出来,一人一点,加上我这一口来吃吧!

”说罢,两个朋友不由相视而笑。

有一天苏东坡在书房里吃饭,桌上摆上了一大盘香喷喷的鲜鱼,他拿起筷子刚要吃,忽然发现佛印和尚来了,心想:

好个赶饭和尚,口福倒不浅。

上次你把狗肉藏起来,亏我妙语出唇,方逼出你的狗肉,这回我也要难难你。

于是,赶忙把鱼藏在书架上头。

佛印在门外早看见了苏东坡的藏鱼举动,也佯装不知。

苏东坡笑嘻嘻地招呼佛印坐下,问道:

“大和尚不在寺院念经,到舍间何事?

”佛印一本正经地说:

“有一个字不会写,特来求教。

”“但不知何字?

”苏东坡问。

“就是贵姓‘苏’字。

”佛印答道。

苏东坡一听,便知佛印要开玩笑,但却装着认真的样子说:

“‘蘇‘(苏的繁体字)字是上边一个草字头,下边左面一个‘鱼’,右面一个‘禾’。

”佛印假装糊涂地问“‘鱼’放在右面,‘禾’放在左面,行吗?

”苏东坡说:

“这也行。

”佛印接着说:

“‘鱼’放在上面呢?

”苏东坡忙道:

“那有这样的放法,当然不行啊!

“既然‘鱼’放在上面不行,那就赶快拿下来一起吃吧!

”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明白自己中了佛印和尚的圈套,笑着把鲜鱼端了下来,与老朋友同进午餐。

符号表示意思的指事字并不是万能的,有时表达得很不清楚。

于是我们聪明的祖先又想出了一个造字的办法:

会意。

以上这则文史故事,实际上是拿会意字相互开得玩笑,会意字是另一种造字方法。

用符号表示指事字,有时表达得不清楚,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物形体会合起来,从他们的联系或配合上表示出一种新的,通常是抽象的意义。

这种造字办法叫会意。

许多会意字是很有趣的,透射出先民们丰富联想和率真的态度。

这也是后世文人墨客以字作游戏的基础。

会意字如何会意呢?

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物形体会合起来,从它们的联系或配合上表示出一种新的、通常是抽象的意义。

例如:

把“日”和“月”合在一起造成一个光明的“明”,把“鸟”和“口”合在一起造成一个鸟叫的“鸣”,把“刀”“牛”“角”三个字合在一起造成了一个解剖的“解”字。

有些会意字的字素,看起来不像是一个字,倒像个符号,其实是个古字的变形,现在我们叫它偏旁或部首。

例如“家”字上半部分古时写的是屋子的象形。

下边的“豕”就是猪,那时侯,人和猪常住在一个屋子里,所以有猪的地方就常有人家。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领导人之一李大钊在北京一个女子大学教书的时候,对“家”字作了一个有意思的解释。

他说:

宝盖头是家的大门,“豕”是猪,宝盖头和“豕”合在一起成了“家”,意思是把妇女关在家里喂猪,不让出去参加社会活动。

他号召妇女站起来,走出家门,参加社会解放的斗争,当然这是从当时的社会情况出发对“家”字作的灵活解释,不是字源分析。

会意是为了补救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创造出来的造字方法。

和象形、指事相比,会意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第一,它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义;

第二,它的造字功能强。

《说文解字》收会意字1167个,比象形字、指事字多得多。

直到现在人们还用会意的方法创造简体汉字或方言字,例如“灶、尘、国、孬”等。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合而的,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交叉错综,这就是会意的方法所以“高产”、会意字所以多于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原因。

拿“人”和“木”说:

“人”和“人”可以组合为“从、众”等,“人”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合为“保、伐、戍、付、伍”等;

“木”和“木”可以组合为“林、森”,“木”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合为“析、相、采、困”等。

因为会意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的会合,所以可以表示许多抽象的、用象形或指事的方法难以表示的意义。

有些会意字,其造字之意颇能反映古人的某些概念,如“盗”字繁体作“盜”。

上半部分“次”表示张口流出口水之意。

下部分是“皿”,皿指盛食物的器皿。

“盗”即古代之偷。

如何用文字来表示偷的意思?

古人用次、皿二字来表示:

好吃的东西是偷的对象,这是一种颇为特殊的联想,由此亦见古人造字时表情达意,十分大胆率真,也颇具幽默感。

在用字的时候,偷的对象自然不可能有固定的范围了。

会意字有两类,一类是异体会意,另一类是同体会意。

异体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形体的字组合而成,例如:

莫、盥、典、鸣、休、焚、取、伐、跌、忐、忑等字;

同体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形体的字组合而成,例如;

林、森、晶、舜、颓、双、多、哥、从、比、赫、棘、众、磊等字。

下面是几个会意字例:

(1)“莫”字。

甲骨文“莫”字的写法是:

上下都是草,中间是个太阳,意思是太阳已落入草丛之中,天色已暮。

是“草”和“日”两个象形字的会意字。

隶变以后简化为“莫”。

“莫”的本义是日落的时候,后又引申出“不”、“不要”、“没有谁”、“没有哪一种东西”,以及表示揣测或反问等词义,如:

莫如、一筹莫展、莫不、莫不是、莫恼、莫非、莫测、莫逆、莫若等词。

作为本义日落时候的“莫”,后又被新创的“暮”字所替代。

(2)“盥”字。

盥洗、洗手的意思。

甲骨文的写法下部是只盆的形状(皿),上部是只手的象形伸入盆内,表示在洗手,是“皿”和“手”两个象形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

金文和小篆表示得更为明白,左右双手在盆(皿)中洗,盆中还有水,是“皿”、“双手”和“水”三个象形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

隶变以后,已不再象形,盆的形状已写成“皿”字。

叠罗汉式会意字有些会意字是两个或几个同样的字素重叠组成的。

二字重叠的多是左右的并列结构,三字重叠的多是塔型的上下结构,看起来像体操活动中的叠罗汉。

例如三个“人”组成“众”;

三个“火”组成“炎”;

三个“木”组成“森”;

三个“日”组成“晶”;

三个“直”组成“矗”;

三个“水”组成“淼”;

三个“口”组成“品”等。

北——二人相背,是“背”的会意字。

步——两脚一前一后,表示步走。

炎——火上有火,表示火光大。

磊——三石构合,表示石多成堆。

卉——三草相合,表示众草(草的总名)这类会意字的意义一般具有比原来字素加强的意思。

有些会意字很难理解。

据说,苏东坡就问过当时喜欢分析汉字的政治家和文学王安石。

苏说:

牛又粗又大,走路很慢,为什么用三条牛来表示快跑的“奔”?

鹿又细又高,跑起来很快,为什么用三个鹿来表示粗大的“粗”?

这两个字调换一下不更合理吗?

问王安石张口结舌,答不出来。

破体会意字会意字由于字形的变化太大,现在已看不出它们的字源了。

例如妇女的妇字,为什么在女旁加个大呢?

虽然有相声解释说,这是妇女推翻五座大山得到解放的意思,但这文字游戏,不是字源分析。

正确的字源分析只能从繁体字“婦”中才能看出。

这个“婦”字左边的“女”旁指妇女,女旁的“帚”是扫帚,前后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妇女拿着扫帚在家里劳动。

“女、帚为婦”和“力、田为男”是符合当时的“女内男外”、“男耕女织”的社会情况的。

再比方说,东西南北的“东”字的字源,也只能从繁体字中才能分析出来。

这类不容易看出字源的字相当多,人们叫作“破体字”。

习惯于写繁体字的人常因简化字不易看出字源来非难汉字简化,其实,这是一种偏见。

即使现在还使用繁体字,有多少人能分析出它们的字源呢!

会意字是合体字,会意的方法比象形、指事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会意突破了象形和指事的某些局限。

可是它本身的局限性也很大。

首先,它所表示的意义是含混、不确定、不准确的。

“莫”是日在草中,表示“日暮”,怎么就不可以理解为“日出东方”?

“休”表示“人在树旁休息”,怎么就不可理解为“人在树旁劳动”?

第二,代词和虚词没法合意,很多抽象意义也没法会意。

代词“我”、副词“很”,怎么会意?

“锐利”的“锐”、“停止”的“停”,怎么合意?

象形、指事有局限性,会意也有其局限性。

会意字趣谈武则天造名字唐朝武则天(624一705)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女人。

14岁选为太宗才人,后为昭仪。

655年立为皇后,代决政事,掌握国政。

690年自称神圣皇帝,而且把国号改为周,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前后执政40多年。

皇帝是人上之人,女皇帝又是女中之杰,可说是奇人。

奇人名也奇。

取名则天,即武氏之天下。

秦在全国设36个郡,唐撤郡(为府)并县是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

新、旧《唐书》都有《则天皇后纪》。

奇名,字也奇。

名则天字曌(照),这个字是她自己所造,意思是以天为法,日月当空。

有趣的是有人曾把日月两字改为双目即“瞾”说她自空一切,目中无人,狂妄自大,胆大包天,有意贬低她。

这是民间传说。

然而名字可以自造一个字,这在历史上倒是第一人。

用心的人统治用力的人过去,人们起名字也很注意字的形旁。

传说有个皇帝给自己三个儿子起的名字都有竖心旁,他有个大臣给自已三个儿子起的名字都有“力”旁。

一天,皇帝问起这个大臣儿子的名字,大臣回答了。

皇帝听了以后说:

“我儿子的名字都有竖心旁,你儿子的名字都有‘力’旁,正说明我们两个人的关系啊!

”大臣为了讨好皇帝,补充说:

“您说的很对啊!

古人还说高尚的人用心,下贱的人才用力呢!

”测字术过去中国算命的方式很多,其中之一是测字。

测字也叫拆字,就是把一个汉字拆成几部分,然后加以解释,预测吉凶。

传说清朝乾隆皇帝喜欢穿上平民的服装去了解社会情况。

一次,他在苏州看见有个算命先生在给人测字,他就让跟随的老太监去试一试。

老太监看了看身上的帛农,就写了个“帛”字,测字先生说“‘帛’字,上面是‘白’,下面是‘巾’,‘白巾’是办丧事用的。

你家里恐怕有人要出事了。

”正巧这位老太监的父亲最近得了重病,老太监一听,心里很不高兴,全身直冒冷汗。

乾隆心想,这个算命先生还测得挺准,让我来考他一下。

乾隆故意也写了一个“帛”字,让他去测。

测字先生把乾隆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连忙鞠躬行礼说“先生大富大贵呀!

”乾隆问他怎么知道,他指着“帛”字说,“上头是个‘白’字,皇帝的‘皇’字上头也是个‘白’字,‘帛’字下边是个‘巾’字,皇帝的‘帝’字下面也是‘巾’字,所以‘帛’字是‘皇头帝脚’,您有天子之命啊!

”乾隆一听,哈哈大笑,心里十分开心,就命随从赏了算命先生一锭银子。

算命先生拿到一锭大银,心花怒放,因为这比他平时几个月的收入还多。

晚上,高兴地讲给老婆听,老爱听了疑惑地问他:

“为什么同一个字,你有两种说法呢?

”他告诉老婆,“第一个人年纪大,面带愁容,我估计他家里多半有了丧事;

第二个人年纪轻,却气度不凡;

第一个人穿得讲究,却好像他的仆人,我想这个年轻人肯定来头不小,所以就拣好听的说,让他高兴高兴,果然就赏了我一锭大银。

”看来,测字先生不仅要精通文字学的知识,更要会察言观色。

民间还流传过这样一个传说——明朝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打北京,明朝政权危在旦夕。

有人向信奉天命的崇帧皇帝朱由俭推荐了一位据说是“破字极准”的测字先生。

测字先生要皇上说个字出来,来由俭随口说了个“友”,测字先生说:

“不好了,‘反’出头了。

”朱大惊失色,连忙说“你弄错了,我说的是‘有’字。

”测字先生说:

“更坏了,大明已去一半。

”(“有”字由“大、明”两字的一半合成)。

朱由俭越发慌乱,分辩说:

“不,不,是这个“酉”。

测字先生说:

“哎呀!

‘酉’居‘尊’字之中,上无头下无足,至尊者有生命之危了。

”朱由俭听了,魂飞魄散,第二天便在景山上吊自杀了。

原来,那位测字先生,是李闯王的军师装扮的。

这是把测字术用于攻心战的故事。

这自然是个笑话,不过这个笑话告诉我们写汉字一定要注意偏旁或部件的位置,否则就会出错。

比如:

“明”和“胆”字中的“月”字,一个在右,一个在左;

“翡翠”二字中的“羽”字,一个在下,一个在上。

有趣的是,有些字,部件的位置交换以后就成了另外的字。

如:

“陪”与“部”,“旮”与“旯”。

(旮旯儿指的是角落。

如果把“日”移到“九”的尾巴上,就又得到了一个新字“旭”)。

取名字的误会上面说的会意法就是把几个表示事物形状的符号或意义有关的几个字拼合起来,另造新字的方法。

这种方法创造的字,需要别人在组合中去领会字的意思,所以叫会意字。

唐代有位诗人叫贺知章,在唐玄宗的时候,官至秘书监。

诗人年老了,他请求退休回家乡去,唐玄宗同意了。

贺知章临走前,去向皇帝告别,唐玄宗亲切地对他说:

“你为朝廷出力多年,蛮有功劳,现在就要回浙江老家了,你对我还有什么要求吗?

贺知章说:

“我的孩子还没取名字,请求陛下给取个名,我在家乡人面前就荣耀了。

”“为人要讲信用”。

唐玄宗略一思索,说:

“希望你的孩子长大是个讲信用的人,就取名孚吧”。

“谢皇上”。

贺知章给皇帝磕了头后,由太监送出了皇宫。

他细细琢磨唐玄宗的这个“孚”字,不禁烦恼起来。

因为“孚”字的结构,上面是个“爪”,下面是个“子”,分开念就是“爪子”。

谁有“爪子”呢?

猫、狗等兽类才有“爪子”,皇上这不是骂我吗?

他越想越不高兴。

皇上取的名字是不能不用的,否则就是违背“圣旨”,用吧,岂不永远让别人笑话吗?

贺知章的烦恼是由于他将“孚”字意思领会错了。

“孚”是个会意字,它是由两个字拼合起来的。

这种由几个物形符号或含义有关的几个字拼合成新字的造字方法,是比象形、指事都灵活、都先进的方法,用会意造的字也挺多。

一般说来,会意字常常是合体字。

贺知章见“孚”字是“爪”和“子”两字的拼合,就以为皇帝在骂他儿子是“爪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