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4课时 综合与实践走进田园西师大版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8725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4课时 综合与实践走进田园西师大版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4课时 综合与实践走进田园西师大版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4课时 综合与实践走进田园西师大版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4课时 综合与实践走进田园西师大版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4课时 综合与实践走进田园西师大版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4课时 综合与实践走进田园西师大版秋Word格式.docx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4课时 综合与实践走进田园西师大版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4课时 综合与实践走进田园西师大版秋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4课时 综合与实践走进田园西师大版秋Word格式.docx

(2)指名回答:

果园里的广柑成熟了,有的同学在摘呢,还有的同学在测量菜地的长,还有的同学在拔萝卜,还有的同学在装菜;

我还看到3个大花棚,中了3种花,每种花的价格都不一样......

(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4.教师: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发现田园里的数学问题,然后用我们学习过的知识去解决它。

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们观察、交流,并通过教师适时介绍,让学生了解农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后续学习开了一个好头,同时也让学生对将要参与的活动充满期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综合运用,提出并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拔萝卜的主题图。

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个数学问题?

(1)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

信息是:

种了3行萝卜,每行有8棵,问题是一共有多少棵萝卜?

(3)集体订正

2.教师: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1)学生独立解决

因为3行萝卜,每行有8棵,也就是3个8,所以用乘法算,列式:

3=24(棵)答:

一共有24棵萝卜。

课件出示装蔬菜的主题图。

这个图,你又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个数学问题?

有45棵卷心菜和5个筐,问题是:

平均每个筐装多少棵?

因为是平均分,所以用除法,算式是:

45÷

5=9(棵)答:

平均每个筐装9棵。

课件出示买鲜花主题图。

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兰花8元一盆;

菊花5元一盆;

海棠6元一盆;

茉莉7元一盆。

第一个问题是小女孩问的:

40元钱能买几盆菊花?

第二个问题是小男孩问的:

买3盆兰花要多少元?

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我先回答小女孩的问题:

因为一盆菊花5元,40元里面有几个5,就知道能买几盆了,所以用除法算,列式是:

40÷

5=8(盆);

小男孩的问题:

因为一盆兰花8元,3盆兰花就是3个8啦,所以用乘法算,算式是:

3=24(元)

3.教师:

同学们自己能不能提出一个问题,让你的同桌来解答?

(1)学生之间进行,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我提的问题是:

买6盆茉莉多少钱?

我的同桌列式是7×

6=42(元),对啦!

48元钱能买几盆海棠?

我的同桌列式是48÷

6=8(盆),也对啦!

......

课件出示摘水果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独立观察

橘子树有8棵,广柑树的棵树是橘子树的6倍;

汽车每次能运8筐;

共摘8筐橘子,56筐广柑......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指名回答:

广柑树有多少棵?

广柑的筐数是橘子的几倍?

汽车几次能运完橘子和广柑?

课件出示这些问题。

3.这些问题同学们任选一个解决吧。

(1)学生独立完成

我选择的问题是:

因为橘子树有8棵,广柑树的棵树是橘子树的6倍,也就是6个8,所以用乘法算,列式:

6=48(棵);

因为有8筐橘子,56筐广柑,所以求广柑的筐数是橘子的几倍,用除法算,列式:

56÷

8=7;

因为有8筐橘子,汽车每次能运8筐;

所以1次就云完了,56筐广柑,里面有几个8,就是需要几次运完,所以用除法算,列式:

8=7(次)1+7=8(次)

(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同学们太厉害了,把所有的题都解决了,还说的头头是道,掌声鼓励!

充分利用情景图提供的数学信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综合运用本册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际操作,课外测量

(1)教师:

测量长度是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知识,请大家回忆一下,在测量长度时要注意什么?

应该怎样去测量?

(2)学生静心回忆

(3)指名回答:

要选用合适的单位和测量工具,比如:

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选择厘米或者分米作单位,工具可以用学生尺;

如果测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可以选择米作单位,工具可以是米尺、卷尺、皮尺等;

还有就是测量时最好是0刻度线对准起点,要拉直,不要歪......

(4)集体订正

2.教师:

剩下的时间,我们走向教室外面,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地方,比如:

我们跳远的沙坑,旗杆的平台等地方,测量出它们的长和宽,并做好记录。

(1)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指名汇报,谈收获。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综合实践你有哪些收获?

(1)学生各抒己见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集体订正。

5、板书设计

走进田园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借助“走进田园”这一生活情境,复习有关测量、乘法、除法的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从特定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热爱乡村,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3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

教科书第69页例1、例2,第70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十六的第1,2,3题。

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除法的含义是这节课的难点和重点,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活动经验,让学生经历用算式表示的再创造的过程,突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与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对应关系,加强对平均分两种情况直观图的认识。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除法的意义。

难点:

理解除法的意义。

实物投影仪、课件、磁力小棒磁力扣。

小棒

2、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例1部分主题图内容。

(8个桃子,四个盘子)

谁能说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独立观察

我知道了一共有8个桃子,4个盘子。

你能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哪个数学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

平均每个盘子里放几个桃?

说说你的想法?

每个盘子里放2个桃子,我是这样想的,8里面有几个4,就是放几个,口诀是二四得八,所以是2个桃子......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在数学上可以用除法来表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除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

利用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经历,自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教师用谈话法直接引入课题。

二、探索新知

谁能看着8,4,2这3个数,把分桃子的过程说一说,分之前总数是多少个?

分的要求是什么?

分的结果是多少?

一共有8个桃子,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2个桃子。

(3)学生一边说,教师用磁力扣代表桃子按要求分。

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小棒,就这样,一边说,一边分。

(1)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数学上怎样表示刚才平均分的过程吗?

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8÷

4=2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教师板书:

4=2

中间这个运算符号的名字叫“除号”,它是这样写的,请同学们跟我数空,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点一点,注意,横线要直,两点要圆而且要对齐。

(1)学生跟着老师的讲解进行数空

5.教师:

这个算式又怎么读呢?

(1)指名试读:

8除以4等于2

(2)学生齐读

6.教师:

在除法中,“÷

”读作“除以”。

7.教师:

谁再来说说8÷

4=2表示什么意思?

(1)学生独立说

(2)同桌之间互说

(3)指名说: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本环节去掉情境化,逐步数学化。

理解把8个桃子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平均分成4份。

4=2表示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桃。

8.教师:

你还能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几份?

每份是几个桃?

请用小棒代替桃子分一分,一边分一边用“一共有几个桃,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分的几个桃”这样的3句话说出分的过程,再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1)学生独立进行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

一共有8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的4个桃,

用算式表示:

2=4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通过语言、操作、算式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再分逃的情境中理解除法的含义。

在学生的操作和表达中强化平均分的总数、份数、每份数着3个量,为抽象出除法算式作准备。

通过“你还能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几份?

”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同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问题是什么?

一共有12个小朋友跳绳,3个人一组,问题是:

可以分成几组?

(2)集体订正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可以借助你手中的小棒。

(1)学生独立试做。

可以分成4组,分的过程是这样的:

分之前是12根小棒,3根小棒一组,正好分成4组。

(4)集体订正。

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刚才的分组过程吗?

12÷

3=4(组)

谁能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几个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这样的3句话说出分的过程。

一共有12个小朋友,3个人一组,可以分成4组.

除法算式里的3个数也像乘法算式那样有自己的名字,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商。

教师板书:

被除数除数商

3、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跳绳小队的12名同学。

这12名跳绳的同学,还可以按几人一组进行分组?

还可以2人一组分,也可以4人一组分,6人一组分。

请同学们试着分一分,看看每组有多少人,能否用除法算式表示分的过程?

2人一组,可以分6组,除法算式是:

2=6(组);

4人一组,可以分3组,除法算式是:

4=3(组);

6人一组,可以分2组,除法算式是:

6=2(组)。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同学们说的真全面!

刚才分桃和同学们分组的过程我们都用了除法算式来表示,你认为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平均分的过程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通过让学生分一分,说一说平均分的过程,写一写除法算式,完善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的第1题。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0页,独立完成。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3)指名实物投影展示

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的第2题。

谁能说说这道题告诉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

知道的数学信息是一共有15个五角星,每次圈3个,问题是几次圈完。

(3)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的第3题。

知道的数学信息是一共有24个三角形,还有算式24÷

8=3,问题是圈一圈,说一说。

(3)学生独立完成,

(4)小组内交流

(5)指名回答:

我是这样圈的:

一共有24个三角,8个三角为一组圈起来,一共分成了3组;

一共有24个三角,平均分成8份,每一份是3个......

(6)集体订正.

通过练习沟通两种不同的要求的平均分与除法算式的联系,深化学生对除法算式意义的理解。

4、达标反馈

1、读一读。

4=215÷

3=545÷

9=57÷

7=1

2.填一填

在7×

8=56里,7叫做(),8叫做(),56叫做()。

在56÷

7=8里,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

3.一共有32个萝卜,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几个个萝卜。

写出除法算式。

4.一共有16个苹果,有几种平均分的方法?

分别写出除法算式。

答案:

第一题:

8除以4等于215除以3等于5

45除以9等于57除以7等于1

第二题:

8=56里,7叫做(因数),8叫做(因数),56叫做(积)。

在56÷

7=8里,被除数是(56),除数是(7),商是(8)。

第三题:

32÷

4=8(个)

第四题:

3种分法,算式分别是16÷

2=8(个)16÷

4=4(个)16÷

8=2(个)

5.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学生独立思考,组织语言。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习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6、布置作业

1.练习十六的第1,2,3题

2.有32个西瓜平均放到4个筐里,每个框里放几个西瓜?

3.¤

¤

有几种分法?

分别写出算式。

第二题:

第一种和第二种分法正确。

10÷

2=5(个)20÷

5=4(份)24÷

6=4(份)

第五题:

有4种分法,算式分别是:

18÷

2=9(个)18÷

3=6(个)18÷

6=3(个)18÷

9=2(个)

7、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4=2

被除商

除数

8.教学反思

 除法含义是这一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在知识点上,通过抓住“同样多”→“平均分”→除法含义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逐步加深。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亲身操作与教师示范演示相结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

这样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建立表象——抽象思维,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