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团体心理危机干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8697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团体心理危机干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六章团体心理危机干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六章团体心理危机干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六章团体心理危机干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六章团体心理危机干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团体心理危机干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六章团体心理危机干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团体心理危机干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团体心理危机干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通常在伤害事件发生后24-48小时内实施;

干预者:

需要受到训练的专业人员实施,如心理卫生工作者,心理咨询师;

时限:

根据参加人员的数量,整个过程大约需要2-3小时;

心理干预作用:

心理咨询是一个认知过程,重在思维而不是直接的情绪情感的渲染。

咨询一般使用团体进行的,一般为15个人一组,最好在遭遇创伤后48到72个小时内进行,三周后在接下来的治疗中,可以考虑个别干预方式进行治疗。

在灾区需要心理危机干预的人群是大量的。

遇难者家属和幸存者、各类救援人员都有可能需要心理危机干预。

人们在应激状态下不少人还能坚持维持着积极的活动,丧失活力的人只是一部份。

但当大局基本上定下来了的时候,疲劳感开始释放,一些人就会开始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或者抑郁、恐惧症,也可能并发这些病症。

此时是需要较大规模的团体心理干预的时候。

一、心理社会急救(firstaid)

目的:

保证安全、存活、和提供支持

1、评估和设法满足需要(问:

你需要什么)

2、陪伴,而且要敏感(抚摸、拥抱和倾听,不要说太多的话)

3、安慰,关心,照顾(例如:

不要逼迫受害人说话,安排受害人与亲人在一起)

5、药物不是缓解心理痛苦的首要办法

4、救援人员在行动中要把生存的希望、信心、安全感传递给受害人

5、媒体要提供正面、积极的信息,媒体不能成为后续应激源

二、急性期的心理干预

减轻危机的程度

1、对居丧的反应和干预:

死亡的理解、看尸体、悼念、下一步的建议

2、对受害者进行评估:

心理压力、危险性(自杀)、卫生需要

3、强化和支持应对:

积极的适应(鼓励督促向别人倾诉、利用社会网络、寻求心理上的安慰)

4、支持受害人的家庭

5、对需要的受害者进行危机干预

6、对适合的小组进行诉谈(Debriefing)(如紧急救援小组成员)

7、识别和评估心理病理反应

8、对那些发展为急性精神疾病的受害者提供精神科干预(可以用药物)

三、提供信息

1、准确的死亡者和幸存者的数字和名单

2、避难所和支持中心的信息

3、提供幸存者家人的信息,并帮助与家人联系

4、正确利用媒体的力量,提供积极、有利于增强幸存者生活信心的信息。

第一节 严重事件晤谈(CISD)

一、关键事件应激报告法CISD

关键事件应激报告法首先由Mitchell提出,最初是为维护应激事件救护工作者身心健康的干预措施,后被多次修改完善并推广使用,现已经开始用来干预遭受各种创伤的个人,分为正式援助和非正式援助两种类型。

非正式援助型

由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在现场进行急性应激干预,整个过程大概需要1小时。

而正式援助型的干预则分为7个阶段进行,通常在伤害事件发生的24小时内进行,一般需要2~3小时。

二、心理诉谈(PsychologicalDebriefing)的目的

PD要达到的目的:

1、结构式的小组访谈(救援人员、受害者、受害者的亲人朋友)

2、保证参加者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包括提供丰富的信息

3、讨论丧失在生命中的意义

4、正常化情感反应,减少个体感觉和情感上的独特性

5、提供小组支持,强化受害者之间的社会支持,增强小组凝聚力。

6、解释正常,不正常的应激反应表现

7、鼓励、教会、强化应对方式

8、教会减轻焦虑的方法

9、促进受害者恢复事件前的功能和生活习惯

10、识别急性应激反应的高危个体,保证能够随访或得到专业服务

三、具体步骤

参与人数:

8-12人为宜;

专业技术操作

1.介绍期。

实施者进行自我介绍,介绍cisd的规则,仔细解释保密原则;

2.事实期。

请参加描述危机事件发生时或者发生后他们自己及事件本身的一些实际情况,询问参加者在这些事件过程中的所在、所闻、所见、所嗅和所为,每个参加者都要发言,最后参加者会感到整个事件由此真相大白;

3.感受期。

询问有关危机事件发生时或发生后的感觉;

4.症状描述期。

请参加者描述自己的应激反应综合症状,询问危机事件发生时或发生后参加者有何不寻常的体验,目前有何不寻常的体验,事件发生后生活有何改变,前参加者讨论其体验对家庭,工作和生活造成的什么影响和改变;

5.辅导期。

介绍正常的反应,介绍正常的应激反应表现,提供准确的信息,讲解事件、应激反应模式,应激反应的常态化,动员自身和团队资源相互支持,强调适应能力,讨论积极的适应与应对方式,提供有关进一步服务的信息,提醒可能的并存在的问题,根据各自情况给出减轻应激的策略,自我识别症状;

6.恢复期。

澄清,总结晤谈过程,回答问题,提供保障,讨论行动计划,重申共同反应,强调小组成员的相互支持,可利用的资源,心理危机干预者总结,需要2-3小时。

严重事件后数星期或者数月进行随访。

具体步骤包括:

(1)介绍和设置:

介绍小组成员和干预过程,与受害者建立相互信任;

(目的、保密、基本规则等)

(2)陈述事件:

要求所有受害者从自己的观察角度出发,提供危机事件中发生的一些具体事实;

(每个组员按年龄大小解释事件)

(3)谈感觉和想法:

鼓励受害者揭示出自己有关事件的最初和最痛苦的想法,让情绪表露出来;

(4)挖掘受害者在危机事件中最痛苦的一部分经历,鼓励他们承认并表达各自情感;

(看到、听到、闻到,你认为发生了什么)

(5)情绪反应:

要求小组成员回顾各自在事件中的情感、行为、认知和躯体体验,以便对事件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事件时或后对自我、死者、同伴的感觉和情感)

(6)症状:

复习痛苦的症状和体征、描述正常的创伤性反应以说明它的普遍性,正常化小组成员的感觉。

挑战过分的罪感和责任感。

(7)教育:

要求受害者认识到,他们的应激反应是在非常压力之下正常、可理解的行为,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如何促进整体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如何应对未来的应激,如何应对家人和朋友。

处理PTSD的应对策略。

如何能快速得到帮助)

()结束:

总结修改有关应对策略和计划。

对突出的问题再讨论,可以给以建议。

CISD模式对于减轻各类事故引起的心灵创伤,保持内环境稳定,促进个体躯体疾病恢复有重要意义。

六、注意事项:

1、 

那些处于抑郁状况的人或者以消极方式看待晤谈的人,可能会给其他参加者增加负面影响;

2、 

建议晤谈与特定的文化性相一致,有时文化仪式可以替代晤谈(如哀悼仪式);

3、 

对于急性悲伤的人,并不适宜参加cisd,他们的时机不好,晤谈可能会干扰其认知过程,引发精神错乱。

如果参加晤谈,受到高度创伤者可能为同一晤谈整的其他人带来灾难性的创伤;

4、 

Who不支持只在受害者中单次实施;

5、 

受害者晤谈结束以后,训练危机干预团队要组织成员急性团队晤谈,以缓解干预人员的压力;

6、 

不要强迫被干预者叙述灾难细节;

美国“危机事件压力管理”(CriticalIncidentStressManagement,CISM)模式是一项具体可行的方法,藉由团体讨论的方式,可引导学生在灾后对自己的心里,情绪等方面进行重建。

CISM的实施步骤基本上可分为七个阶段,不过考量学生可以理解与实施的情形,我们把它简化成四个步骤:

1.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将要求学生叙述他们的名字(可围成小团体进行,若在灾区实施有些学生彼此之间可能还并不熟识),说明他们在这次地震中发生什么事情。

这样将提供他们对地震经验的再造,并针对此事件表达出适切的事实。

团体的领导者通常可以询问:

他们在事件发生过程中经验了些什么?

看见什么?

听到什么?

闻到什么?

和做些什么?

假如学生无法具体表达,在了解他们的感受后可换到下一个人。

思考阶段:

教师将要求这些学生共享当他们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寻常事件时,他们的第一个想法是什么?

在这个阶段中,这些学生将从一般陈述中提供事实阶段的补充信息,促进相互间表达出更多的念头。

教师或团体领导者逐一体会,并且邀请下一位参与者表达。

反应与症状阶段:

反应阶段涉及分享当场、现在与事后的感受,这包括事件后所经验的任何生理的,情绪的,认知的或行为的征兆或症状。

教师可以请这些学生叙述对这次事件的反应。

可询问学生:

「这次地震中最糟的部分是什么?

」「假如有一件事情你可以将其从这次地震所产生的意外中删除,那将会是哪一件事?

」,或问他们:

「当时你最强烈的感觉为何?

」「灾后至今,一直持续困扰你的感受或行为有哪些?

教学与再保证阶段

在征兆和症状被表达出来,学生将得到再保证,意思是说,教师将以肯定与支持的口吻说明,学生所出现的这些都是正常反应,并再补充一些或许尚未表达出来的额外征兆与症状。

在这阶段中也将提供正向的因应方式,特别是一些已经浮现出来的。

而且也提供压力管理的一般信息。

此外,学生在这阶段中或许会希望发展出行动计画。

他们或许希望发展出一个预防课程,决定他们应该做些什么使得面对这次的灾变可以表现得更好,学生的决定教师应给予充分的支持,并持续提供指导与或取得讯息。

在面对这样的讨论分享过程中,你的态度应该是:

1.开放式问句

(1)多告诉我一些关于……

(2)你会怎么做?

(3)我希望你说一些…

2.使人成长的气氛

(1)同理心(尝试让自己设身处地了解他们的观点)

(2)专注

(3)语言上的同理性的了解

(4)非语言上的同理性的了解

(5)沉默(听者保持沉默)

3.催化倾听的几个要件

A.集中注意力在学生的世界(不要随意打断学生所想说的,让他自由的表达,以进入他的经验中)

B.专注在学生言语和非语言的讯息(如学生的眼神、音调和肢体动作等)

C.依学生当时的心理准备状况,让他他进入某种情绪状态或以身体上的接触安抚(如拍学生的肩膀)。

4. 

倾听时需要

A.让说话的人感到自在:

让他们感觉到他们能自在的说话。

B.对说话的人表现出你想要听他说话:

注视与行为表现是重要的,不要让自己忙于其它事情上。

C.避免注意力分散:

不要漫不经心的涂鸦、清敲或播弄纸张,若把门关上那会使环境更安静,更有利于倾听。

D.要有耐心:

给予足够的时间,不打断说话,避免看着门,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

E.克制你的脾气:

一个生气的人容易从他人的话语中得到错误的意思。

F.停止说话:

假如你正在说话,你并无法倾听。

G.问问题:

这表示着你正在倾听,将有助于发展进一步的观点与必要的澄清。

在经过以上团体的压力处理课程后,若发现学生仍然表现出行为失控、退缩、上课精神涣散、或不名原因的生理病痛等,您可以进一步与当地的精神医疗或心理辅导之专业人员询问。

第二节 灾难后团体心理危机干预

一、团体危机干预方法

危机灾难后心理卫生工作策略是(美国国立和军人退伍事务部)一种团体危机干预方法,可分为3个阶段实施:

(1)执行任务前。

制定应对危机的组织预案,通过演习明确各成员的任务,减轻预期的焦虑感,建立团队自信心;

负责人员应给予参加任务者充分的信任,并分担责任;

(2)执行任务之中,

尽可能使每位救助人员都有同伴,通过共同承担工作量、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以减轻心理压力;

限制工作时间,最长不超过12小时,包含休息和活动时间,避免每个值勤人员过多摄入咖啡和酒精;

保证值勤人员在间歇时间与家人交流一二次,配置专业心理咨询师共同执行任务,间歇利用各种缓解压力的技术,帮助救护人员适时减轻心理压力,一天值勤任务结束后,安排每个人接受一次消融疗法;

(3)任务结束后,

给每位参加任务的人放松一两周,尽快使他们在精神上从这次紧张性任务中解脱出来,如个别人仍觉得乏力、消沉、负责人应安排其做适当的调整,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的发生。

二、团体咨询的步骤

团体咨询的步骤包括以下几点:

●自由讨论对创伤事故的各种印象、感觉和行为反应;

●通过清楚地了解各种事故和行为反应,促进认知结构的建立;

●通过分享感受减少孤立感和异常行为反应,达到正常状态;

●在组内和组间共享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增强团体支持力、稳定感和凝聚力;

●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症状和反应;

●如果需要的话,提供进一步的援助方式。

第三节 危机干预中社会支持

一、社会支持与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应激过程中从社会各方面能得到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

社会支持具有减轻应激的作用,是应激作用过程中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

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可分为工具性支持和情感性支持两部分,工具性支持包括各种物质性或策略性帮助,以解决问题为取向;

情感性支持通常在应激过程中以针对情绪变化的应对为取向,对情绪失调者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亲子关系、家庭、亲密关系、婚姻、朋友、社团等均是重要社会支持。

个体的社会支持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生活事件、人格、认知过程、个体经历、应对方式、应激源及应激过程都影响着社会支持系统的形成和稳定性。

社会支持网络:

机的症状就象一张网,个体环境的所有方面都相互交叉在一起,因此个体的环境决定着处理危机的难度。

个体的社会支持网络是指那些持久的社会联系,它把个体和建设性的资源联系起来以达到有效的个人适应。

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的成分包括家庭、朋友、邻居、工作联系以及个体与社会、宗教、或组织机构成员的联系。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提供广泛而多样的支持潜力,包括情感支持、指向任务的协助、关于期待和反馈的交流、获得多样新的信息和社会交流机会、陪伴和娱乐以及归属感等。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背景和专业人员供应不足的现状之下,社会支持网络在危机干预中的作用和运用更具有理论和现实的价值。

相比较而言,社会支持网络成员较专业工作人员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具有一些现实的优势。

二、社会支持网络在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1.淡化“医生”与“病人”的消极角色意识

无论是危机干预还是心理治疗,危机个体的自主性和责任心是控制治疗的主要动力。

专业人员相对危机个体而言,是“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危机个体在扮演“病人”的角色中被贴上了“病人”的标签,从而产生了(病人)服从和被(医生)支配的意识,处于被动状态之中,进而忽视了自身的能力,不利于健康心理的成长。

而社会支持网络成员与危机个体之间的关系是基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形成的平等关系,不是刻意制造的一种“医患”关系,在社会支持网络成员的危机干预过程中,危机个体自身是主动的、积极的、是自己的支配者,进而能够充分调动自身潜力,在社会支持网络成员的帮助下在不自觉中走出危机。

  2.社会支持网络成员的干预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危机干预的效果取决于干预的时间,危机如果得到了及时的干预,危机个体就能顺利恢复平衡;

反之,如果危机个体长期处于危机之中而没有得到解决,则就有可能发展为慢性精神障碍或对自己或他人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

在我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使人们对精神方面的疾患没有足够的重视,对危机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种必需的高度。

从危机个体来说,其往往将危机视为一种个人的隐私而不愿诉求于专业的危机干预工作者,以至处于危机中的个体无法得到专业人员的及时的帮助;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由于我国专业从事危机干预的人员在数量上的不足,即使存在大量的干预需求,也由于专业人员的供给不足而使处于危机中的人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

在这种现状之下,充分地发挥社会支持网络成员对危机个体的帮助,既可以使不愿诉求于专业人员的危机个体得到及时的帮助,也可以解决由于专业人员不足而带来的危机干预需求方面的资源缺乏的难题。

  从危机个体与其所处的社会支持网络成员之间的关系来看,危机个体与网络成员之间平时交往密切,网络成员很容易发现危机的存在,并对危机个体提供及时的帮助。

因为处于危机中的个体感受极度的痛苦和难受,网络成员对危机个体的情况的熟知,了解个体的过去经历以及当前问题的所在,此时的干预可以准确的对症下药,从而提供清晰的、简单的、适当的、集中解决方法更能产生显著的效果。

从危机个体的选择角度来说,由于日常生活而与网络成员建立起的密切关系,在其面临危机而不能或不愿诉求于专业人员获得帮助时,其极大可能的选择便是从可能的支持力量中寻求最可靠的、最值得其信赖的网络成员的支持。

因此说危机个体与网络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是社会支持网络在危机干预中的及时和有效地重要保证。

此外,危机个体通常有一种自我受到挑战和破坏的基本感觉,其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他人来维持和调节自我观念和自我感受,特别是家庭成员、恋人、亲密朋友的作用是危机干预的专业工作人员所无法代替的。

另一方面,社会支持网络成员的干预则由于与危机个体的日常生活模式协调一致,有利于摆脱危机之后的个体恢复正常的生活。

研究表明,即使是得到专业危机干预工作人员的帮助,其干预效果仍然要得到社会支持网络的配合、巩固,因为个体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正常的社会当中。

3.网络成员与危机个体在危机干预过程中的共同成长

危机对个体来说是其成长的机会,其在经历危机之后能够从危机的解决过程中吸收人生经验,从而有利于个体日后的成长,对网络成员来说,他们也在危机干预的过程中通过与危机个体和其他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了解有关的问题和应对策略等有用信息,网络成员自身也得到锻炼和成长,提高了对危机的免疫能力以及应付机制。

这种网络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辐射性,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提高了社会预防危机的整体能力,实现了危机的初级预防。

三、社会支持网络进行危机干预的操作

由于社会支持网络成员对危机的干预往往是在一种自觉或自发的状态之下来完成,一方面其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其往往借助于其自己的人生经验,在干预过程中有时由于其经验的局限或错误反而对危机个体造成一些误导,由此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一)网络成员干预方式

网络成员可以为个体提供的帮助有两个方面:

1、帮助危机个体认识到有许多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可供选择,如环境支持,即有那些人现在或过去能关心自己;

应付机制,即危机个体可以用来战胜目前危机的行动、行为和环境资源;

积极的、建设性的思维方式等。

2、当危机个体选择了应对方式时,接下来网络成员可以为其提供制定应对计划的帮助。

计划的制定应该与危机个体合作,让其感到这是他自己的计划,网络支持者并没有剥夺他们的权力、独立性和自尊。

让危机个体将计划付诸实施的目的是恢复他们的自制能力和保证他们不依赖于支持者。

计划还应包括危机个体的日常生活。

制定计划之后要得到危机个体恰当的保证,如让个体写出计划实施的各个步骤并复述一下计划。

在此还要消除的一个误解是:

避免危机个体触景生情。

其实让个体完成“未完成的事项”能起到类似于开闸引流的作用,如对丧失亲人的个体允许一段时间的悼念更能助其恢复正常的情绪。

社会支持网络成员在对危机个体提供帮助的过程中还需要明确两点:

1、首先网络支持成员应当了解危机个体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实际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因为危机个体需要的帮助和其想要的并不一定相同,如果大方给予个体表面上需要的东西,往往适得其反。

如应个体的要求增加见面时间,则个体容易形成依赖,影响了自身潜能的发挥。

2、每个支持者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要积极地帮助危机个体及时地从其他网络成员那里获得帮助,当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已发展为严重障碍,超出了网络成员的能力时,及时劝导其向专业人员求助。

(二)危机干预的工作

以B.E.Gilliland和R.K.James提出的危机干预“六步骤法”为例,社会支持网络成员只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即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1.确保危机个体安全

处于危机中的个体其认知、情感、行为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极有可能发生伤人或自伤的行为,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应将保证危机个体的安全作为首要目标,

“我们所讲的求助者安全,简单的来说就是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生理和心理危险性降低到最小可能性。

网络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个体潜在的危机可能或危机发生时,首先应从确保安全的价值目标出发,根据个体的危机发生的原因、情绪不安状态的程度,以及个体的言语、行为等方面来评估其安全性,来确定进一步的干预策略。

2.积极倾听

准确和良好的倾听技术是危机干预所必需的,实际上有时仅仅倾听就可以帮助所有的人。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观点,助人者只要能够提供投情、真诚与接纳这三种条件,则危机个体出现积极情绪活动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因此社会支持网络成员在对危机个体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在倾听其诉说时要表现出全神贯注、对个体的诉说要能复述和反馈,表示出乐于并且有能力帮助他,使危机个体建立解决危机的信心。

“倾听的第一步不需要说什么,更多的是看着对方、倾身、专心地听对方的叙述。

……通过点头、保持眼神接触、微笑、给于适当的言语反馈、宽松、开放和与求助者保持较近的距离等,向对方传达出关心、参与和信任的态度”。

(三)危机干预的身体言语

网络成员还可以在基于二者之间的亲密关系之上,通过对危机个体的拥抱、拍肩、握手等身体言语来表示出其对个体的关心、支持。

研究发现,有四种表达方式最能对患者产生鼓舞作用,它们分别是:

1.轻轻拍背。

2.抚肩说话。

这两个动作可以拉近和患者的距离,表明医护人员并不害怕他们,而是把他们当作亲人、朋友。

  3.向患者伸大拇指,表示患者情况不错,身体很棒,很坚强,这有利于稳定患者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4.V字手势。

要离开病房时,可以向患者打一个V字手势,等患者用同一手势回应后再转身

在这里,需要纠正的几个误解是:

1.劝解、阻止危机个体陈述危机或痛哭。

其实危机个体每一次的诉说相当于痛苦的再体验,逐渐地个体会变得不再那么恐惧,即诉说或痛哭可以起到渲泄作用。

而且痛苦的情感能够提供有关个体的心理建构与真实的外部世界不相一致的主要信息,进而向外部寻找帮助,正如躯体的疼痛告知个体必须求医一样。

2.凭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