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铜梁关溅中学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10篇含《桃花源记》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8622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12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铜梁关溅中学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10篇含《桃花源记》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重庆铜梁关溅中学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10篇含《桃花源记》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重庆铜梁关溅中学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10篇含《桃花源记》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重庆铜梁关溅中学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10篇含《桃花源记》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重庆铜梁关溅中学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10篇含《桃花源记》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铜梁关溅中学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10篇含《桃花源记》文档格式.docx

《重庆铜梁关溅中学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10篇含《桃花源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铜梁关溅中学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10篇含《桃花源记》文档格式.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铜梁关溅中学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10篇含《桃花源记》文档格式.docx

[岁寒]寒冷的冬天。

岁,指时间。

[凋(diāo)]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ù

)]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想,希望。

[勿(wù

)]不要,[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  

1.通假字:

[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古今字:

[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  

[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

”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形容谦虚好学。

二、文学常识  

1.《论语》:

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三、阅读探究  

1.第一则:

(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

①学习方法:

学后要时常复习。

②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问。

③为人态度:

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

(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

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定是愉快的。

(3)“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学习,且双方可以探究学问,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

胸怀宽广,为人大度。

2.第二则:

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

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

重视品德修养。

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

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

3.第三则:

(1)“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

作者强调了什么?

为什么?

不是。

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孔子说: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所以,关键是要“知新”,这就要独立思考。

(2)“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

4.第四则:

(1)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

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

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

(2)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

只思不学,是空想。

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

5.第六则:

(1)孔子教育仲由(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用现代汉语概括孔子的观点。

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2)为什么说谦虚是一种智慧?

首先,谦虚是一种美德。

其次,只有谦虚,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为求知和交往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6.第六则、第七则:

(1)这两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

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

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

(2)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要意思:

取长补短。

(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第八则:

(1)孔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鼓励门人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  

(2)曾子为什么要强调“弘毅”?

“弘毅”是刚强、勇毅的意思,只有刚强、勇毅才能接受重任并为之奋斗。

8.第九则:

怎样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以“松柏”比喻君子。

只有在险恶环境下,才能显示出君子的操守。

9.第十则:

(1)“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关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恕”的诠释。

(2)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

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

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

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也可谈其消极成分,略。

四、总结迁移  

1.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学习态度:

有朋自远方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品德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2.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历时八个月的重庆园博会将于2011年9月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5.学习与思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早就有了精辟的论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6.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

7.《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会用《〈论语〉十则》中的哪句话作答?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又要重新布置班级了,请在本文中选择几条格言,书写成条幅,挂在班级墙壁上。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9.在学习中,你是否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本文中所谈的某一种学习方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示例:

我在学习上经常自觉地运用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发现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10.《论语》一书记录了两千多年前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读了这十则以后,你一定收获不小吧!

怎么样,也试着编一则吧!

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修身做人均可,但尽量要经典些。

我说:

有书不读非君子,骄傲自满真小人。

11.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

作为学生不应死学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2.八下《小石潭记》唐柳宗元

【精要笔记】

《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基础知识】

一、文学常识:

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词语注解:

1.水尤清冽尤:

格外。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

道路。

见:

出现。

3.为坻,为屿,为嵁坻:

水中高地。

屿:

小岛。

嵁:

不平的岩石。

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大约。

5.佁然不动佁然:

呆呆的样子。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

凄清。

居:

停留。

7.隶而从者隶:

跟从。

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向西。

9.下见小潭下:

在下面。

10.日光下澈下:

往下。

11.皆若空游无所依空:

在空中。

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

像北斗星一样。

蛇:

像蛇那样。

1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像狗的牙齿那样。

14.似与游者相乐乐:

逗乐。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

使……凄凉。

寒:

使……寒冷。

16.记之而去去:

离开。

三、句子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参差不齐,无法知道水的源头。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地方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阅读探究】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游览顺序。

2、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

4、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

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5、文中的“对比”和“烘托”点拨:

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

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问题演练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水尤清冽尤:

(2)往来翕忽翕忽: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伐竹取道②齐师伐我B、①乃记之而去②停数日,乃去

C、①不可知其源②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D、①以其境过清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9.简要分析第②段景物描写的特点。

答:

答案提示:

(一)6.

(1)尤:

特别(1分)

(2)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或轻快敏捷)(1分)

7.B.动词,离开。

(A.砍伐/攻打;

C.代词,它的/副词,难道;

D.连词,因为、由于/连词,来)8.(从)小石潭向西南方向远望,(只见流入潭中的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弯曲曲地流淌(行进),可以看见(溪水)时而现出来,时而被遮住(“明灭可见’’也可译为“时隐时现”)。

(得分点:

“西南”1分;

“斗”“蛇”1分,错译其中一个关键词不得分;

补出“斗折蛇行”一句省略的主语及译出“明灭可见”的大意共1分,两者缺一均扣1分)9.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衬托。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5-8题。

(8分)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

(1)水尤清冽 

尤:

 

(2)悄怆幽邃 

悄怆: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伐

(1)伐竹取道 

(2)齐师伐我

B.去

(1)乃记之而去 

(2)停数日,乃去

C.其

(1)不可知其源 

(2)其真无马邪

D.以

(1)以其境过清 

(2)属作文以记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一)5、

(1)尤:

特别

(2)悄怆:

优伤的样子6、B7.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翻译完全正确的得2分,“斗”和“蛇”两个词意义没落实的扣1分)8、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意思对即可)

(2009年上海市)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 

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文章《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二)(10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伐竹取道()

(2)佁然不动()(4)其岸势犬牙差互()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心乐之(指代篁竹)B.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因为)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斗折蛇行,明来可见。

20.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

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二)17.

(1)向西

(2)砍伐(3)呆呆的样子(4)参差不齐18.A19.

(1)(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快乐。

(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写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2011年铜梁升学抽考]

1.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5分)

2.选文第二段中的“皆若空游无所依”与上文的“ 

”相照应。

(1分)

3.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

4、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5.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分)示例:

作者感情由“乐”变“凄”,乐即忧,是忧的另一表现形式(1分)。

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而遭贬,心中愤懑不平,所以凄苦是他的感情基调。

失意中寄情山水,发现小石潭,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不平的心情,(1分),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快乐(1分);

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潭上凄清环境触发(1分),孤寂凄凉的心境就又流露出来了(1分)。

2。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写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4、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意思对即可)5.2分游鱼清澈的水(每点1分)6.3分乐、悲(由乐到悲)(2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

3.八上《三峡》(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一、文学常识。

作者:

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二、重点字词。

1.略无阙处略无:

毫无。

略,几乎。

“阙”通“缺”,中断。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非:

如果不是。

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

亭,正当。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

这里指太阳。

3.重岩叠嶂:

[嶂(zhà

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4.至于夏水襄陵:

[襄(xiāng)]漫上。

5.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溯(sù

)]逆流而上。

6.或王命急宣:

[或]有时。

[宣]传达。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即使。

[御]驾,乘。

[疾]快。

8.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白色。

[湍]:

急流或急流的水。

[回]回旋。

9.绝巘多生怪柏:

[巘(y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10.飞漱其间:

[漱(shù

)]冲刷。

1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荣]茂盛。

[峻]高而陡峭。

[良多]很多。

良,很,实在。

12.属引凄异:

[属(zhǔ)引]连续不断。

属,连续。

引,延长。

13.不见曦月:

[曦]阳光或日光。

1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旦]早晨。

[肃]寂静。

15.哀转久绝:

[哀]悲哀。

[转(zhuǎn)]婉转。

16.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沾]沾湿。

[三]表示概数。

三、通假字:

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 

四、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素湍绿潭(湍:

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的水)

3、回清倒影(清:

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五、一词多义。

绝①沿溯阻绝(隔绝)②哀转久绝(消失)③绝巘多生怪柏(极)  

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属①属引凄异(连续)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以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②能以径寸之木(用)  

阙: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②不知天上宫阙(宫殿)  

或:

①或王命急宣(有时)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

六、重点语句翻译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子夜时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仍然)不认为快。

5.绝巘多生怪柏绝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6.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7.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七、课文内容理解探究。

1.主题探究: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整体把握: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

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

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

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内容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