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四五单元 综合测验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8603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四五单元 综合测验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四五单元 综合测验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四五单元 综合测验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四五单元 综合测验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四五单元 综合测验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四五单元 综合测验Word下载.docx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四五单元 综合测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四五单元 综合测验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四五单元 综合测验Word下载.docx

C.掠夺了非洲大量黄金白银

D.促进欧洲海外市场的拓展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葡萄牙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故A项正确;

黑奴贸易是把非洲的奴隶运到美洲,掠夺的是美洲的黄金白银,故B、C两项错误;

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

5.下面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三角贸易示意图”。

在“归程”中,船上的装载物应该有(  )

①非洲黑奴 ②黄金白银 ③纺织品 ④玉米、马铃薯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三角贸易中,奴隶贩子从欧洲出发,用欧洲的枪支、火药、烈性酒、小饰物等换取非洲黑奴,然后到美洲卖掉黑奴,带着黄金白银和美洲的玉米、马铃薯、原棉、烟草等回到欧洲。

由此可知,②④是“归程”中的主要装载物,故选D项。

6.新航路开辟以后,在欧洲掀起了一场“商业革命”。

以下属于“商业革命”表现的有(  )

①许多新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②贸易中心的转移

③金银贬值,商品价格持续上升 ④成立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B [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表现主要有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贸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特权贸易公司的出现,即①②④,故选B项;

③是“价格革命”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7.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

这反映出(  )

A.西欧国家商业繁荣

B.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

C.荷兰贸易出现顺差

D.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沿岸

D [材料反映的是尼德兰的安特卫普的商业贸易繁荣,不是西欧所有国家商业发展,故A项错误;

B项材料没体现,故排除;

C项不能从材料得出,故排除;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变,故选D项。

8.“征服西方世界的不单纯是古典文化的复兴,而是这种复兴与意大利人民的天才的结合。

”这种“结合”实为(  )

A.传统先进文化的弘扬

B.资本主义市场的拓展

C.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D.意大利经济地位的提升

C [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在提倡复古,而是借复兴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故选C项。

9.布克哈特说:

“精神枷锁打破后,意大利人通过航海事业和科学研究发现了新世界,而通过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自我感情的欣赏发现了自己。

”对材料中“发现了自己”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人性的复苏B.理性的胜利

C.教权的退场D.君权的消亡

A [人性的复苏指的是文艺复兴,在文艺复兴中由于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从而发现了自我,故A项正确。

10.马丁·

路德主张“君权神授”,提出“国家的存在是神的旨意和命令,而君主的权力则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这体现了马丁·

路德(  )

A.否定教皇的权威

B.思想出现了倒退

C.主张教会高于国家

D.与其“信仰得救”的思想相矛盾

A [马丁·

路德强调君权神授,君权是神的意志的体现,人可以与神直接对话,否定了教会的中介作用,故A项正确。

11.马克思在谈到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时说:

“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

”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

A.赎罪券和《圣经》

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B [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旨在打破天主教会的独裁统治,建立适合资产阶级要求的宗教思想和体系,因此前一个“枷锁”指天主教会的独裁统治,后一个“枷锁”指适合资产阶级要求的宗教思想和体系,故B项正确。

12.“天圆地方”是中国传统的地理概念,“地圆说”一直被视为邪说惑众。

清代康熙时钦天监丞杨光先说:

“若然则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总是一圆球矣。

……竟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

……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

”之所以有这样的言论,是因为杨光先不知道(  )

A.经典力学理论B.相对论

C.生物进化论D.量子论

A [根据材料中杨光先的论调,他认为“在下(地球下方)之国土”的人不可能“倒悬”,实际上是他不了解经典力学中的万有引力定律,故选A项。

13.许倬云在《现代文明的成坏》中说:

“欧洲启蒙……回归到一个理性的真神信仰,‘神’其实只是理性的代名词,而‘人’,既是神的产物,也代表理性和神赋予的自由。

”下列对“神赋予的自由”的理解准确的是(  )

A.生而平等B.天赋人权

C.信仰自由D.独立自主

B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人的自由思想,没有体现平等思想,故A项错误;

从材料“神赋予人的自由”可以看出体现的是天赋人权思想,故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启蒙运动的思想,与信仰自由无关,故C项错误;

独立自主与“神赋予人的自由”观点不符,故D项错误。

14.孟德斯鸠指出:

“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政体是自由的,而公民却毫无自由;

或者是,公民可能是自由的,而政体却无自由可言。

在这两种情况下,前者是政体在法律上是自由的,而事实上不自由;

后者是公民在事实上是自由的,在法律上不自由。

”其核心观点是(  )

A.政体自由与公民自由相矛盾

B.公民与政体的自由均受法律制约

C.法律规定与公民权不可分割

D.法律规定的自由与事实不尽一致

B [从材料“前者是政体在法律上是自由的,而事实上不自由;

后者是公民在事实上是自由的,在法律上不自由”说明公民与政体的自由均受法律制约,故B项正确。

15.“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

英国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

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一步一步地进行了制度改革。

可见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显著特点是(  )

A.内容的继承与创新B.方式的和平与渐进

C.君权的保留与限制D.地位的首创与示范

B [材料“光荣革命”“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表明其采用和平的方式,“此后……一步一步地进行了制度改革”表明英国代议制的渐进性特点,故选B项。

16.美国1787年宪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

“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

”这主要体现了这部宪法的(  )

A.自由原则B.制衡原则

C.民主原则D.平等原则

B [根据材料信息“总统……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可知,这体现了总统和国会权力的制衡关系,故选B项。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两党竞争异常激烈,但没有造成政局不稳,其主要原因是(  )

A.两者根本利益一致

B.美国的法制健全

C.两党间相互牵制

D.美国的民主制度充分发展

A [在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中,尽管党派之争异常激烈,但其根本目的是相同的,即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B、C、D三项均是重要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

18.一个由曼彻斯特6000名工人组成的组织在给林肯的信中写道:

“这将使你的名字亚伯拉罕·

林肯流芳后世。

请接收我们拥护这一自由宣言的最高敬意。

”“这一自由宣言”指的是(  )

A.《独立宣言》B.《宅地法》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人权宣言》

C [根据材料“给林肯的信”“拥护这一自由宣言”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奴隶制度,为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重大贡献,故选C项;

A项颁布于1776年,宣告了美国的诞生,B项涉及的是土地问题,D项是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19.有学者认为:

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即向下和向外。

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

A.拓展殖民地市场B.贩卖奴隶

C.传播基督教思想D.输出机器

A [题干信息“两个方向的驱动”即动力来源,其向下是指挖煤,这是燃料需求的促使,向外是商品需求增长的驱动,即市场的扩大,这与向外拓展殖民地有关,故A项正确;

贩卖奴隶的资金为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贡献,非工业革命的驱动力,故排除B项;

C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故排除;

向外输出的是商品而非机器,故排除D项。

20.在工业革命中“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

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

材料中的“它”是指(  )

A.珍妮纺纱机B.改良蒸汽机

C.火车D.汽轮

B [由材料中“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可判断,“它”应是改良蒸汽机,故选B项。

21.“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

”上述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

A.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

B.非洲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进行

C.奴隶贸易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要求

D.非洲成了廉价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D [从材料信息“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可以判断出,其核心观点是强调非洲成了廉价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故选D项。

22.1895年美国300多家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内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

这表明(  )

A.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D.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C [材料中“1895年”“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内对外政策”“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垄断资本家开始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故选C项。

23.“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

”上述评论最有可能针对的是(  )

A.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领导人

C.空想社会主义者

D.巴黎公社的领导人

C [空想社会主义者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美好设想,但他们的设想是建立在空想的基础上的,没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很难在实践中取得成功,故C项正确。

24.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里·

伊格尔顿在其最新著作《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就越实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

A.对未来社会具有预见性

B.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的

C.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

D.只适用于发达资本主义阶段

C [由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基础可知B、D两项错误;

A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

根据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的彻底性和不过时性可知C项正确。

25.马克思说:

“公社的真正秘密在于:

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

”恩格斯说:

“你想知道无产阶级专政是什么样子吗?

请看看巴黎公社吧!

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马克思、恩格斯的判断是基于巴黎公社(  )

A.发生的时间B.参加的阶级

C.采取的措施D.发生的国家

C [判断一个政权的性质主要看其为巩固政权所采取的措施。

巴黎公社实行的社会经济措施和民主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性质,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22分,第28题14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植物是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幕后英雄,它们是发现、征服、战争以及各种文明变迁的根源……

——[德]苏珊娜·

保尔森《吃太阳的家伙》

材料二 中世纪的欧洲人……半生不熟的肉是佳肴。

储藏的肉既不新鲜,又要用盐腌制,极为难吃,这就需要胡椒、生姜、桂皮来调味。

因此,这些东西就被视为珍品。

最早到亚洲的欧洲人都是为了寻找香料。

……葡萄牙、荷兰、英国在亚洲的领地最初也源于香料。

——[澳]杰克·

特纳《香料传奇》

材料三 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番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油料作物;

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蔬菜果树,也有烟草、陆地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原料,总数接近30种。

——王思明《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及其

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公元1500年前后以寻求香料和传播宗教等为动机的四位远洋航海家。

(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植物如何成为“发现征服”以及各种文明变迁的“根源”。

(3)明清时期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高度繁荣时期。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外来植物的传入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

解析:

(1)问应注意时间,“公元1500年前后”是新航路开辟时期。

(2)问,实际上是要求回答植物的传播、交流与新航路开辟的关系。

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三中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果树”“嗜好作物”“衣被原料”等归纳即可。

答案:

(1)迪亚士、达·

伽马、哥伦布、麦哲伦。

(2)寻找香料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机之一;

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之间出现植物大交流。

(3)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有利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人口大增;

衣食结构发生变化;

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

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

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

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

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

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

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

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

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

根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1)问的第一小问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一“提倡人性和人权”“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可得出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

根据材料一“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可得出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

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城市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保留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

(2)问的第一小问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二“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人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根据材料二“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可得出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第二小问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根据材料二“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可得出人们获得信仰方式的自由;

根据材料二“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还可以得出推动自由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

第(3)问的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三“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可得出卢梭主张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

根据材料三“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可得出康德主张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

第二小问价值意义,根据材料三“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可得出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1)思想主张:

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

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

原因:

城市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保留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

(2)思想主张:

人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进步:

人们获得信仰方式的自由;

推动自由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

(3)观点:

卢梭:

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

康德:

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

价值意义:

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或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

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

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

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此后再没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

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

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

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

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本题考查近代英、法、德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1)问,抓住设问的时间限定“‘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列举相关史实。

(2)问,紧扣时间限定“1870年后”回答。

第(3)问,注意要从德国代议制的局限性方面思考。

(1)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

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2)标志:

颁布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根源:

资本主义的发展。

(3)错位:

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

影响:

德国由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