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父爱之舟》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上《父爱之舟》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上《父爱之舟》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适时强调读音,如“栈”易错读成“jià
n”;
“枉”的读音是“wǎnɡ”,在“冤枉”一词中读轻声;
“屑”易错读成“xiāo”;
“缴”易错读成“jiāo”等。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互相评价。
)
4.检查读课文,可以抽查、轮读。
学生之间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读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对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准确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鼓励。
5.讨论交流
(1)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说说你感动的理由。
(3)读一读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
三、整体感知
1.课文分了几个场景进行描述?
哪个场景让你感动?
这些场景都显示出父亲对儿子博大的爱。
2.分小组讨论,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
生总结,汇报
第一部分
(1)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2—9)以小舟为线索,写了父亲对“我”满满的爱。
第三部分(10)以梦结尾,首尾呼应,表现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
四、布置作业
1.读写词语,小组内交流记忆本课生字的方法;
2.回忆一个父亲关爱你的场景,并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
3.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中的哪个场景最感人呢?
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教师适时播放相关的课件,并适当选择1—2个场景加以精讲。
示例1:
“‘我’和父亲住旅店”这个场景最感人,虽然父亲用钱极为节省,但在旅馆住宿时,他看到我身上被臭虫咬的大红疙瘩,却心疼得同意加钱换房间,这样相互映衬,父亲对儿子的疼爱跃然纸上。
示例2:
“父亲背‘我’去上学”这个场景最感人,因为这个场景表现了父亲对“我”寄予的期望,他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知识,长出息。
示例3:
“父亲摇船送‘我’到无锡上学”的场景很感人,因为这个场景写了父亲为“我”缝补被子的细节,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父亲对“我”的关爱,更深刻地领悟到父亲的伟大。
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说一说如何才能使场景描写更感人吗?
学生讲述,教师总结。
3.本文写了许多父亲爱孩子的场景,在描述过程中,作者多次提到的一种东西是什么?
(小船)为什么要多次写到它呢?
这条小渔船是文章的线索。
父亲摇着姑爹的小渔船把“我”带到一个个人生的驿站,这条船承载了父亲的爱与无尽的期望。
以“父爱之舟”为题,紧扣主题,突出了父爱的伟大。
教师方法指导:
文章线索就是贯串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等;
并且在解读文章时可以用来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
线索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4.再读开头和结尾,找同学说一说:
以梦境的形式回忆往事有什么好处?
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
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圆合。
以梦境形式更易于抒发情感,组织情节,更好地表达主题。
三、课堂小结
对文章的写法,你有什么见解?
总结:
这篇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这些琐碎的小事中,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同时也蕴含着儿子对父亲的爱和感激。
这种写法叫做以小见大。
从父亲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深沉的父爱。
从儿子身上,我们也感受到了爱和感激。
你对父母的感情是否也是这样?
是否也是互相的?
写下来吧。
1.找出文中那些描写父亲对儿子的爱的句子;
2.仿照这种写法,也写一写父亲对自己的爱。
五、拓展延伸
背影
作者: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
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
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
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
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
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
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
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
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
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
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
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
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925年10月在北京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上)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19《父爱之舟》
领悟《父爱之舟》中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学生.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有难度。
教学方法
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环节
导入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父爱之舟》这课,去感受文中那浓浓的父爱吧。
板书:
父爱之舟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讨论交流
.小组活动。
小组成员带感情朗读课文,评出朗读较好的同学推荐给大家。
三、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文中写了哪些事。
2.从这些事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3.划出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生总结汇报
本文先回忆了过去:
父亲送“我”报考学校和上学,见“我”晚上在旅馆被臭虫咬,父亲心疼的样子。
在庙会中,父亲带“我”去逛庙会,给“我”买豆腐脑,可是自己却舍不得吃,后来还给“我”做万花筒。
父亲在雨雪天气背“我”上学。
为了供“我”读书,家里筹钱,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借船送“我”。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课文分了几个场景进行描述?
(梦中出现了父母深夜喂蚕,父亲带“我”住旅店;
父亲带“我”去庙会让“我”吃豆腐脑及为“我”做万花筒;
父亲雨雪天送“我”上学;
鹅山高小为“我”铺床;
无锡师范送考;
无锡师范送“我”去上学的路上为“我”缝棉被。
2.分小组讨论,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
第二部分(2~9)以小舟为线索,写了父亲对“我”满满的爱。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小结
本文显示出父亲对儿子博大的爱。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喧、歇”等四个生字,会写“孙”字。
2.在读中感悟《山居秋暝》这首诗描绘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对秋天的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对秋天的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古诗词在我们中华文化中犹如一颗闪亮的明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山居秋暝》。
(出示课件)
同学们,你知道图片中是什么季节吗?
(秋天)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山居秋暝》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这么美的景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领略一下吧!
二、知识园
同学们,学习一首古诗,要先了解一下关于这首诗的知识,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王维。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还有哪位同学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课前搜集的小知识吗?
三、朗读园
同学们,学习一首古诗,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朗读,大家先来齐读一下。
(学生齐读)
大家读的声音洪亮,也非常整齐,但是对于一首诗,好像还缺少了一些什么。
老师来给大家范读一下,好吗?
(师配乐范读)
老师读的和大家有什么不同?
(节奏、情感)请大家带着情感,带着韵律,再读一遍。
(生配乐齐读)
四、字词园
同学们,字词就像一个一个的小砖块,想盖大楼必须先把砖块做好。
请同学来展示一下课前的字词学习。
(生上台展示前置性学习成果)
五、诗意园
同学们,解决完了字词,我们可以来真正走进这首诗,我们先来解释一下这些诗句的意思,从题目入手。
(生逐句解释诗句意思)
六、意境园
同学们,学习古诗词只理解字面意思是不行的,每一首古诗都蕴含着诗人的饱满的情感和丰富写作手法,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问题,来深入理解这首诗。
1、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下笔说是“空山”?
(大概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静;
当然,山中林木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句话描绘了哪些景物?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月、青松、泉水。
其中明月、青松是静态的。
清泉是动态的。
诗人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巧妙地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句话描绘了哪些景物?
(翠竹、青莲、渔舟。
其中翠竹是静态的。
青莲、渔舟是动态的。
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4、这首诗中包含哪些动词?
(流、喧、归、动、下。
清泉在流淌浣女归来嬉笑谈话渔船搅动莲叶
这些动词给人一种新鲜、活泼的感觉,让整首诗“活”了起来!
仿佛让人置身于诗中的美好世界,让人更深切的体会到王维“诗中有画”的巧妙之处。
5、“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尾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课文主旨: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绮丽风光和山中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七、以诗化文
同学们,学完这首诗,大家觉得它美吗?
想不想把它变成自己的文章呢?
同学们,让我们把这首优美的古诗改编成自己的文字,用自己的笔墨,写出属于你的“山居秋暝”吧!
(生上台展示自己改写的作文)
八、课堂小结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九、作业
1、背诵《山居秋暝》
2、搜集一些王维的诗或画,细细品味欣赏,深入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4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
引导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
一、情景导入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1.出示拍卖兽首新闻
同学们,今天这节语文课和平时不太一样,在今天开始我们的学习之前,老师先让大家看一则新闻。
(课件出示2009年佳士得拍卖圆明园兽首的新闻。
大家知道这则新闻吗?
[预设]知道/不知道
那同学们看了这则新闻,有什么样的疑惑呢?
[预设]为什么要拍卖兽首?
/为什么会出现在法国?
(随机写在黑板上)
2.揭题:
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心中也充满了疑惑,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会为我们回答刚才的问题。
(板书课题,齐读。
读后简单说说。
三、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画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
圆明园是什么时候被谁毁灭的?
(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四、检查预习
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
区别:
“幻”与“幼”、“博”与“搏”。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
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指名读课文。
(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五、质疑问难
(一)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二)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
皇家园林:
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三)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板书:
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理解:
什么叫瑰宝?
什么叫精华?
3.默读课文后,谈一谈哪些地方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
4.用书上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边讨论边板书:
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中外风景名胜)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6.教师:
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些语句,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同欣赏。
7.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
(四)老师提问。
看来圆明园真不愧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同学们,圆明园的珍贵还不止这些,还有更令人赞叹的地方,是什么呢?
1.请一名同学朗读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并分析这句话的句式、作用。
(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朗读第4自然段,看圆明园中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
(读后回答并板书:
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3.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收藏的文物历史久远、品种繁多。
4.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一段。
(五)读2、3、4自然段,欣赏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的美景。
六、课后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七、教后反思
一、导入新知
1.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被称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是为什么?
(结合板书回答。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3、4自然段,大家再欣赏一次。
3.教师:
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宝园却被毁灭了。
谁来说说是谁在什么时间毁灭它的?
(学生答后板书:
英法侵略者,1860年10月。
二、探究课文第五自然段
1.把描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画出来。
2.指名朗读这些句子,讨论分析,问: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侵略者的罪大恶极;
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投影出示卡片)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从带点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
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2)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加以体会。
三、提出质疑
圆明园就这样被抢劫一空,并化为灰烬,这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1.我们应该怎么办?
(痛恨侵略者,维护世界和平,肩负起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神圣使命。
2.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段?
(愤怒。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朗读全文
1.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读后概括出来,并说说课文的哪些内容最能表达中心思想。
(本文深刻揭露了英法侵略者大肆掠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肆意践踏我国文化艺术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愤慨。
2.提问: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很长的篇幅描写圆明园的美景?
它与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
(起反衬作用,更加突出中心)
五、体会思想
指名分三部分朗读课文,体会中心思想。
六、归纳总结
圆明园的毁灭又一次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应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信心啊?
(答:
有!
七、课后作业
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背诵。
八、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