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小城镇专项规划编制技术要点及成果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8165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小城镇专项规划编制技术要点及成果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山东省小城镇专项规划编制技术要点及成果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山东省小城镇专项规划编制技术要点及成果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山东省小城镇专项规划编制技术要点及成果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山东省小城镇专项规划编制技术要点及成果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小城镇专项规划编制技术要点及成果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

《山东省小城镇专项规划编制技术要点及成果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小城镇专项规划编制技术要点及成果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小城镇专项规划编制技术要点及成果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

10《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年);

11《山东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办法》(2002年)。

2.1.2编制原则

生态优先,可操作性原则。

强化“环境准入”,优先保护生态资源及绿地资源,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因地制宜,分区推进原则。

按照区域特点,明确生态功能分区,明晰生态、绿地资源特点,分区规划。

布局合理,有机统一原则。

绿地分布要均衡,比例、结构要科学、合理,维护生态保护区的自然生态平衡,形成完整统一的有机绿地系统。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

在明确区域分布、地理环境特点、重点问题和成因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应对战略,分期分批实施。

2.2生态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

2.2.1镇域生态保护现状评价

在县(市)域生态功能区划的指导下,结合镇域自然环境要素、社会经济条件、人类活动及其影响等,综合评价镇域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城乡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调方面存在的问题;

明确现状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地保护区等重要生态资源的控制范围;

分析镇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分析镇域生态保护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2.2.2目标与策略

以生态文明、低碳发展为指导思想,提出镇域生态保护的总目标与目标体系,结合生态保护目标制定实施策略。

生态保护指标的确定参考有关指标体系,本着与本规划内容前后衔接、镇域范围内指标宜于获取的原则选定。

2.2.3镇域生态功能区划引导

在县(市)域生态功能区划的指导下,结合镇域生态现状,划分生态功能区。

从产业布局、居民生活、城乡建设等方面明确各生态功能区的环保准入条件。

2.2.4镇域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

依据景观生态学理论结合镇域生态资源分布特点,提出镇域生态保护框架结构。

结合县(市)域有关专业规划,明确规划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地保护区、河湖水系、山体、林地等重要生态资源的控制范围,并提出管控措施。

2.2.5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生态化建议

梳理镇区绿地开敞空间、水系等生态资源,提出镇区生态绿化的景观生态格局。

2.2.6重点生态保护工程

明确每项工程所处位置、建设内容、建设周期、投资概算和效益分析。

2.2.7生态效益分析

对生态规划进行效益分析,一般包括经济效益分析、生态效益分析和社会效益分析三个方面。

2.2.8近期建设规划

确定近期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实施时序。

2.2.9保障措施

提出实现规划建设目标的组织、政策、技术、资金筹措、管理等方面的对策措施,提出的措施要求具有明确、具体、针对性强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2.3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内容

2.3.1城镇概况和绿化现状

1城镇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植被与主要动、植物状况等自然条件;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镇发展目标、人口状况、各类用地状况等经济及社会条件;

城镇主要污染源、重污染分布区、污染治理情况与其他环保资料及城镇历史与文化资料。

2绿化现状应包括现有各类绿地的位置、面积及其景观结构、各类人文景观的位置、面积及可利用程度、主要水系的位置、面积、流量、深度、水质及利用程度等绿地及相关用地资料;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公园绿地、风景林地的日常和节假日的客流量、生产绿地的面积、苗木总量、种类、规格、苗木自给率、古树名木的数量、位置、名称、树龄、生长情况等技术经济指标;

现有园林植物名录、动物名录及主要植物常见病虫害情况。

3根据以上各类绿地现状统计进行综合分析示范镇绿地发展优势与动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等。

2.3.2规划目标

科学预测城镇绿地总量、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各类绿地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2.3.3镇域绿地系统规划

阐明镇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和分类发展规划,构筑以镇区为核心,覆盖整个镇域,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

2.3.4镇区绿地系统规划

确定镇区绿地系统结构及各类绿地布局,划分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及其他绿地(G5),分述各类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要求和规划指标,确定各类城市绿地的位置,划定绿地的保护范围,确定各类绿地的控制原则,并确定相应的基调树种、骨于树种和一般树种的种类。

2.3.5树种规划

确定树种规划的基本原则,确定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比例、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例、乔木与灌木比例、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比例、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并进行生态安全性分析)、速生与中生和慢生树种比例,确定绿地植物名录(科、属、种及种以下单位);

选定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

对镇花、镇树做出选择和建议。

2.3.6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的目标与指标;

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生态管理对策及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对策。

2.3.7古树名木保护

对镇域内的古树名木分类、分级,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2.4分期建设规划

2.4.1分期建设规划

根据示范镇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分期建设可分为近、中、远三期。

在安排各期规划目标和重点项目时,应依镇区绿地自身发展规律与特点而定。

近期规划应提出规划目标与重点,具体建设项目、规模和投资估算;

中、远期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建设项目、规划和投资匡算等。

2.5实施措施

2.5.1实施措施

根据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和建议,分别按法规性、行政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等措施进行论述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6生态保护与绿地系统规划主要图纸

序号

图名

应表示的主要内容

备注

1

综合现状图

现状各类绿地、水系、河流与湖泊、土地、植被、资源分布等信息。

2

主要污染源分布分布图

现状水、气、固废、噪声等主要蒋染源的位置以及环境监测点、生态监测站等的分布与位置。

3

生态功能区划图

明确表示生态功能分区情况,包括需要重点保护的对象、环保准入条件、建设准入条件等。

4

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图

明确规划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地保护区、历史文物保护区、抗震、防洪、河湖水系、山体、林地等重要生态资源的控制范围

5

镇域绿地系统规划图

基于镇域各类绿地构建的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6

镇区生态规划结构图

基于镇区绿地系统、水系规划等构建镇区生态规划结构。

7

镇区绿地系统规划图

明确规划镇区各类绿地的性质、面积和位置。

8

公园绿地规划图

明确各公园绿地的位置、类型和面积

9

镇区道路绿化规划及断面示意图

明确镇区各条道路行道树的品种及附属绿地面积,并对主要道路的绿化断面进行示意。

10

建设用地绿地率控制图

明确各建设用地内绿地率的大小。

11

近期建设规划图

镇域重点生态项目、绿地及分期实施规划

注:

▲——必选图纸,△——依照现状情况可选图纸。

3风貌特色规划

3.1编制原则与依据

3.1.1编制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城镇人居环境质量为中心,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并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将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化建设、景观风貌特征打造与城镇功能完善结合起来,确保风貌特色规划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与可操作性。

3.1.2编制依据

2《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2012年);

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9年);

4《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000年);

5《镇规划标准(GB50188 

2007)》;

6《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 

2002)》;

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 

2005)》;

8《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 

2011)》;

9镇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

10其它有关法规、规范性文件和基础资料。

3.2风貌特色规划的主要内容

3.2.1空间景观结构布局

结合镇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镇区功能布局的需要进行风貌分区,确定空间景观的总体形态、布局结构以及各风貌区的总体形象特征,明确需要控制的轮廓线、景观轴和主要节点,提出相应的控制目标或优化要求。

3.2.2风貌区控制规划

明确实现各风貌区形象特征的途径,提出打造空间景观需要控制的对象和相应的控制要求,确定本区建筑整体色彩基调、造型与高度控制原则,对不同类型的建筑进行色调细分,提出相应的建(构)筑物风格、造型和色彩设计指引。

3.2.3景观廊道控制规划

根据景观布局的总体要求,控制重点地段竖向轮廓线的形象与特征,组织绿地系统和景观水系,安排景观视廊,明确主要道路、河流、绿带等重要景观廊道的控制要求。

3.2.4景观节点控制规划

确定重要地标的构成与布局,明确其性质特征和形象主题,明确地标形象设计的原则要求;

提出公园绿地、广场、水系河道和开敞空间的控制要求。

3.2.5典型地段景观意向

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等典型风貌地段的意向性设计方案;

结合功能完善的需要,对重点人文或民俗活动场所进行概念设计,确定公共活动空间的性质、特征、规模和相应的配套设施。

3.2.6其他要素的设计指引

对相关公共设施、环境设施(街道小品、市政设施、标识系统、雕塑、广告等)、夜景等进行整体风貌设计构思,提出空间布点方案和主要公共设施的设计要求。

3.2.7提出实施风貌规划的建议措施

包括规划实施的时序、措施建议,以及进一步开展镇区景观设计的具体要求。

3.3风貌特色规划主要图纸

1.1

区位分析图

分析村镇在区域和自然环境格局中的地位和特点,与周边景观节点、要素的视觉空间关系等

2.

风貌特色现状图

村镇建筑高度、现状总体色彩库、天际线现状等。

3.

风貌分区规划图、

确定村镇分区建筑整体色彩基调、造型与高度控制原则,

4.

风貌特色结构图、

结合镇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镇功能发展的需要进行布局结构明确需要控制的轮廓线、景观轴和主要节点。

5.

景观要素空间布局规划图、

确定镇重要地标的构成与布局,明确地标设计的要求;

6.

建筑高度及视线通廊规划图、

组织村镇眺望系统,安排景观视廊及村镇天际线设计指引

7.

建筑色彩分区规划图、

对不同类型的镇功能建筑进行色调细分,提出相应的建(构)筑物风格、造型和色彩设计指引。

8.

典型地段设计意向图

1-2处典型地段的特征营造、建筑布局和景观设计意向,以及相关要素的组织方式等。

9.

要素风貌设计规划图

片区内的公共设施、环境设施、景观灯饰和硬质景观的空间布局设计要求,提出形象设计的概念或意向图。

4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4.1编制依据、原则

4.1.1编制依据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年);

4《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年);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年);

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

7《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3年);

8《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2012年);

9《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2003年);

10《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2000年)

1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2004年);

1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13镇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

14其它有关法规、规范性文件和基础资料。

4.1.2编制原则

坚持原真性原则,保护历史文化名镇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街巷尺度、文物与历史建筑等历史信息系统各要素的真实性;

坚持整体性原则,保护历史遗存所依托的历史环境;

坚持保护发展互动的可持续性原则,合理利用、永续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不能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当前的利用方式应保证以后可以继续利用。

4.2主要内容

4.2.1名镇的历史文化特色和价值评述

在对名镇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建筑风格以及空间布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其自身独有的价值特色,明确保护和发展利用重点。

4.2.2名镇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划定

根据文物古迹、古建筑群,历史街区的分布范围,并在考虑名镇现状用地规模、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名镇的保护范围层次,界线和面积。

4.2.3名镇建筑保护与整治规划

根据名镇保护范围内建筑的现状风貌、规模年限、考古价值等情况,对建筑进行保护整治。

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保护原有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二是整治已建成的新式建筑,三是控制引导未建的新建筑。

4.2.4名镇街巷空间保护规划

根据名镇保留的传统格局,在保持原有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对街巷的空间尺度、街巷立面和铺地形式提出保护整治要求。

4.2.5名镇重点地段保护规划

划定重点保护地段,提出保护目标、要求和措施。

4.2.6名镇环境综合调整规划

从保护的角度,对名镇总体规划中与历史环境保护有影响的规划内容进行适当深化调整。

主要内容包括:

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绿化、公用工程设施,生态保护和环境卫生等规划的调整完善。

4.2.7名镇历史文化传承利用及展示规划

包括镇域及镇区内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展示路线、组织及利用。

4.2.8名镇的建设控制要求

包括保护整治的建设控制要求及规定,保护区范围,历史建筑群和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位置界线;

对名镇的建筑高度、建筑密度进行合理分区控制规划,以确保名镇的文脉的延续,指导详细规划的编制。

4.3分期实施规划

4.3.1分期规划

根据当地的保护现状、保护规模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制定近期和远期保护规划的目标、任务及实施措施。

以保证按规划、分步骤地实现。

4.4规划实施措施

4.4.1实施措施

提出保护规划实施措施和方法建议,包括拟定保护管理办法、建立保护资金的筹集渠道、鼓励公众参与。

加强宣传教育等。

4.5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主要图纸

编号

图纸名称

主要内容、图纸比例

镇域保护现状图

镇域范围内现状文物资源分布、等级、类别等相关信息(镇域1/10000-1/25000)

名镇保护现状图

镇区内各类文物资源、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分布及相关信息(1:

2000—1:

5000)

名镇保护规划图

名镇保护范围、层次、面积、不同保护范围的保护要求(1:

名镇建筑保护与整治方式图

标明镇区内建筑的保护与整治模式

(1:

名镇建设强度控制图

标明镇区内建筑高度、建筑密度控制要求

名镇重点地段保护规划图

标明重要节点、街巷的保护要求,及建筑色彩、高度、立面形式等方面的控制引导

镇域历史环境保护规划图

历史遗存所依托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大的山水格局、历史风貌的保护(1/10000-1/25000)

名镇历史文化展示主题线路规划图

镇域及镇区内历史文化展示路线组织(1/10000-1/25000)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图

镇域范围内古树名木(1/10000-1/25000)

5旅游规划

5.1编制依据、原则

5.1.1编制依据

1《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令第12号)规定;

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和评定(GB/T17775-1999)》;

4《风景名胜地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5《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

7《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2012年);

8《山东省旅游条例》(2010年);

9镇总体规划及相关上位规划;

10其它有关法规、规范性文件和基础资料。

5.1.2编制原则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应注重保护旅游资源,在保护的基础之上适度开发;

坚持尊重自然环境,协调生态环境的原则,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对生态环境保护作统一规划;

坚持有利于发展的原则,合理规划旅游资源,为人的发展、社会进步、经济增长等提供动力;

坚持突出当地旅游特色的原则,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实行统一规划,科学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做好与相关规划的紧密衔接。

5.2规划主要内容

5.2.1现状解读

全面分析规划区旅游业发展历史与现状、优势与制约因素,与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作好衔接。

5.2.2预测客源市场

分析规划区的客源市场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及其他结构,预测规划期内客源市场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及其他结构。

5.2.3目标与战略

提出规划区的旅游主题形象和发展战略,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及其策略。

5.2.4空间布局

提出要素结构、空间布局及供给要素的原则和办法,明确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特色与主要内容。

5.2.5重点项目

提出旅游发展重点项目,对其空间及时序作出安排,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5.2.6投资分析

对规划实施的总体投资分析,主要包括旅游设施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市场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投入与产出方面的分析。

5.3旅游规划主要图纸

区位条件、交通条件

旅游资源现状分析与评价图

旅游资源分类、旅游市场分析、旅游功能分区、旅游资源等级(1/5000-1/10000)

旅游总体布局图

标明主要旅游规划分区、旅游发展轴线、旅游发展节点(1/5000-1/10000)

旅游交通路线规划图

机动交通和慢行交通的旅游路线(1/5000-1/10000)

旅游服务设施及配套基础设施规划图

标明商业服务、文化、住宿、交通站点、停车场、游客信息服务设施(1/5000-1/10000)

重点旅游区规划指引图

指引重点旅游区总体布局、交通路线

旅游近期建设规划

旅游近期建设项目安排(1/5000-1/10000)

▲——必选图纸,△——可选图纸。

部分图纸可合并绘制

6镇容村貌综合整治规划

6.1编制依据、原则

6.1.1编制依据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容貌标准》(GB50449 

2008)》;

5《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 

6《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 

2003)》;

7《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1997年);

8《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992年);

9《山东省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2009年);

10镇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

11其它有关法规、规范性文件和基础资料。

6.1.2编制原则

镇容村貌综合整治应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

重点改善生活居住环境,提升城镇形象,将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化建设、景观风貌特征打造与城镇功能完善结合起来,确保规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6.2规划主要内容

6.2.1现状评析及规划目标、策略

对现状镇容村貌的基本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评析,评析的内容应包括城镇和村庄的现状建筑、道路、河道、公园绿地、广场、环卫设施等对镇容村貌有影响的各类因素;

确定镇容村貌综合整治主要内容,提出镇容村貌综合整治的目标及策略。

6.2.2镇容综合整治

1确定城镇的主要建筑风格与色调,提出不同地段建筑的控制与整治要求,确定城镇重点地段及街道的建筑立面整治要求。

2提出道路美化、亮化措施,确定道路路面、道路绿化、人行道、停车场、交通标志等整治要求;

提出改善交通秩序的措施;

提出城镇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点及公厕等环卫设施的整治要求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治理措施。

3提出城镇广场、公园绿地、河道、城镇出入口等开敞空间的美化、亮化措施,城镇街道小品、标识系统、雕塑广告、照明设施等整治改造措施。

6.2.3村庄容貌综合整治

对人畜混居的农户提出整治建议,对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