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21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教案Word格式.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21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21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教案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构图解史】列强经济侵略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关系
【漫画解史】洋务企业
★洋务派企业,就其体制而言,有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三种类型。
在具体操作中,则只有官办和官督商办两种类型。
官办军事工业,从性质上讲,依然是封建政府或官僚的一个生产部门而已。
官督商办企业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资本主义企业性质。
【思维导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图解历史】近代中国主要的经济形态及相互关系
【图解历史】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漫画解史】民族工业的困境
《破扇难挡暴风雨!
》(1930年)
★在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面前,提倡国货无法挽救民族工业衰败的悲惨命运。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 ①外国资本主义 ②家庭棉纺织业 ③商品化 ④内忧外患 ⑤清朝统治 ⑥江南制造总局 ⑦轮船招商局⑧京师同文馆 ⑨甲午中日战争 ⑩中国资本主义 ⑪封建经济 ⑫外商企业
⑬东南沿海 ⑭继昌隆缫丝厂 ⑮民间设厂 ⑯内地 ⑰民族资产阶级
考点二 ①辛亥革命 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③暂时放松 ④纺织业 ⑤较快发展 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⑦棉纺织业 ⑧官僚资本 ⑨战时体制
⑩《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⑪官僚资本 ⑫苛捐杂税
考法1 史料主旨类——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和影响
【考题1】(2016·
课标全国Ⅰ,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答案 C
『方法突破』
★明立意 从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
★抓关键 “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说明外国商品输出已经深入到中国偏远农村。
★清误区 本题属于史料主旨型选择题,难度适中。
对近代自然经济趋向解体及历史地位的认识出现偏差,近代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下虽逐渐解体,但在近代历史上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史论链接』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①解体的动力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
②解体的速度和程度不均衡,东南沿海尤其通商口岸比内地迅速。
(2)影响
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②使中国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同时也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③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自然经济的解体也从根本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考法2 史论阐述类——洋务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考题2】(2017·
课标全国Ⅱ,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
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答案 B
★明立意 从洋务企业的开办方式角度考查历史解释。
★抓关键 理清一个变化:
由“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到“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反映了经费来源的变化。
误认为洋务企业后期采取了商办形式,洋务运动的开办形式主要有两种:
官办和官督商办。
如材料中的“协造”实际就是一种官督商办。
『史论链接』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1)思想上:
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经济上: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3)外交上: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
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
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教育的近代化。
考法3 史料主题类——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史料一 1837~1839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平均每年不到100万镑,1845年则增长到239万镑。
……从1846年起开始下降。
这一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为179万镑,比1845年降低了1/4。
直到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也只有100万镑,甚至低于鸦片战争前的一些年份。
……同时,上海附近的嘉定县,“往昔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
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仅得往日之半耳。
”在广州、厦门一带,也出现因倾销洋布导致妇女纺织半数停工的情况。
——摘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史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
……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
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时光,有些则去念拜菩萨。
……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
『读史用史』
(1)史料一反映了鸦片战争后英国的对华商品输出情况及对东南沿海农村经济的影响。
根据史料一,指出英国对华输出货物的特点,并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12分)
提示 特点:
1837~1845年大幅增加,1846~1854年则下降。
原因:
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扩大市场;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便利了英国对华输出;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抵制。
(2)史料二反映了近代农村发生的新变化。
根据史料一、二,指出中国农村农民在近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矛盾现象。
你怎样看待这一矛盾现象?
(13分)
提示 现象:
一些人憎恨列强对华贸易给他们造成手工业破产;
一些人却欢迎洋货加入新兴产业之中。
看待:
中国农村农民在近代化进程中,旧的生产方式受到冲击,新的生产方式又带来生机,后者更是发展的方向。
『方法突破』第
(1)问的“特点”可根据史料一输华货物总值的数额变化概括;
“原因”从内外两个方面考虑:
列强入侵和内在经济结构。
第
(2)问的“矛盾”可根据史料信息“出现因倾销洋布导致妇女纺织半数停工的情况”和“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回答。
“怎样看待这一矛盾现象”需结合现象所反映的本质进行评价。
『史论链接』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特征
(1)经济形式:
由单一的自然经济形式变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元并存的经济形态。
(2)生产方式:
由以手工生产为主变为多种生产方式并存,近代机器大工业产生,手工工场逐渐转变为工厂,轻重工业部门并存。
(3)商品流通:
国内农产品、手工业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外来商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效应加大。
(4)阶级分化:
伴随着西方经济侵略,出现了买办阶层和产业工人。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也催生了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发展壮大。
考法4 开放探究类——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史料 下表是1890~1933年中国部分经济部门占GDP百分比(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
1890年
1913年
1933年
种植业、渔业、林业
68.5
67
64
手工业
7.7
7.4
现代制造业
0.1
0.6
2.5
采矿业
0.2
0.3
0.8
电力
0.5
史料反映了1890~1933年中国各经济部门占GDP的百分比。
从史料中提取两项有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重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提示 示例 信息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实业救国思潮、广大民众爱国救亡运动以及政府采取的发展民族工业的措施,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信息2:
近代中国重工业十分落后。
列强掠夺,资源缺乏;
重工业自身特点——投资多、见效慢;
资金、技术缺乏,受外资企业压制。
信息3:
近代中国传统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的侵略掠夺、封建主义的压迫阻挠,长期的战乱等,使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发展缓慢,中国始终是一个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业国。
☆某重点中学考生答题示例
本题属于表格数字信息提取类,首看表格要素表头、时间、数字,重点分析数字的变化或趋势。
(1)提取信息:
首先,获取表层信息:
“经济部门占GDP百分比”“1890~1933年”;
然后,概括出变化趋势。
(2)论证说明:
从国内、国外因素,以及民族企业自身的特点论证说明,如考生信息2中的说明,缺少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原因——社会性质。
『史论链接』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1)特征
①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②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③从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④从经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⑤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⑥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2)影响因素
①促进因素:
列强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政府鼓励;
“实业救国”思潮;
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兴起;
企业家的民族精神。
②阻碍因素: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民族工业畸形发展;
政局长期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学科素养14 从历史评价角度认识“洋务运动”
命题专家史论
对于洋务运动的外交方针,也不应不加分析地简单否定。
在当时清王朝国力衰微,事事落后于人的情况下,洋务派不轻易言战,应该说是一种较为现实的态度。
有些不平等条约,除包含割地赔款、侵害中国各项主权的内容外,也包含有某些合理因素,如开放通商口岸、公使驻京等。
这些条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曾被列强用来谋取侵略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它们也是中国融入世界和走向近代化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洋务派在外交方面真正需要抨击的是以下两点:
第一,他们没有像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那样,通过长期的、锲而不舍的外交努力来争取修改和废除不平等条约;
第二,他们缺乏通过外交将中国融入世界的远大目光,而是过于注重权谋,热衷于搞“以夷制夷”。
——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素养解读』
历史评价作为对历史的价值性认识,是历史认识或史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一环。
一般而言,分为历史评价尺度和道德评价尺度。
历史评价或评价上的历史尺度,指的是把所评人或事放在较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看其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大趋势,重在考察其较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道德评价或评价上的道德尺度,指的是用一般善恶标准来衡量所评人或事。
『考题例证』(2018·
辽宁大连模拟)有学者指出:
“洋务运动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这种方法使得政府既是裁判又是球员。
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
”可见,当时中国( )
A.资本原始积累具有专制性
B.官商一体有悖经济规律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出现
D.近代化需突破体制束缚
解析 洋务运动属于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企业,不存在资本原始积累,故A项错误;
官商一体有悖经济规律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
洋务企业不属于资本主义企业,故C项错误;
从材料“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说明近代化需突破体制束缚,故D项正确。
答案 D
『命题突破』
由于人的主体意识结构诸因素的影响,对历史人物、事件等一切历史现象所做评价有可能出现差异。
如改革开放前,史学界受“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影响,片面地用阶级斗争史观(或革命史观)评价洋务运动,全盘否定洋务运动,抹杀其推动中国工业化和思想解放的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后,史学界运用现代化史观(或文明史观)全面评价洋务运动,反映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时间:
45分钟 分值:
85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
湖北黄冈模拟)1840年以来,中国棉花、大豆、蚕桑、烟草、花生、蓝靛、桐油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都逐年增加并大量出口。
这反映出当时( )
A.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B.传统的经济结构没有发生变化
C.中国传统农业的倒退
D.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解析 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并大量出口说明中国为列强提供原料,故D项正确。
农作物的种植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无关,故A项错误;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传统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故B项错误;
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体现了中国农业的进步,故C项错误。
2.(2018·
河北石家庄模拟)下表是1845~1856年英国对上海的羽毛纱的输入情况。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年份
输入量(匹)
1845年
4157
1853年
3960
1854年
2720
1855年
1410
1856年
2350
A.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B.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锐减
C.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D.实业救国的探索初显成效
解析 解读题干材料反映出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对西方经济侵略的抵制,使得西方的商品并没有在中国畅销,故选C项。
材料没有反映出清政府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故A项错误;
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有所下降,但没有锐减,故B项错误;
实业救国的探索出现在19世纪末,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重庆高三诊断)1861年,曾国藩攻占太平军军事重镇安庆之后,立即兴办了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枪弹、火轮。
他在日记中说:
“欲制洋人……欲求自强之道……但使彼之所长,我皆有之。
”据这段日记可知,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是为了( )
A.剿灭太平天国,以平内乱
B.学习西方科技,以求自强
C.实施军事改革,以强国防
D.兴建近代工业,以谋国富
解析 日记中并没有剿灭太平天国的信息,故A项错误;
日记体现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故B项正确;
建厂与军事改革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
洋务运动创办军工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自强,故D项错误。
4.(2017·
山东泰安期中)1883年10月,上海《申报》发表评论说:
“(轮船)招商局开其端(指招商集资的方式),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因之一开,公司因之云集。
”这种经营方式( )
A.开创了民族工业之先河
B.最先倡导建立私营企业
C.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D.是在众人推动下建立的
解析 据题干材料“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因之一开,公司因之云集”可知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故选C项。
5.(2018·
安徽淮北模拟)“经过三十年和平发展的自救运动,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
”这表明( )
A.自然经济解体加快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洋务运动成效明显
D.近代经济结构变动巨大
解析 根据材料“三十年和平发展的自救运动”可知材料讲的是洋务运动,后面突出的是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故选C项。
6.(2017·
广东百校联考)下面是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官办和商办企业情况登记表。
据此表可知,商办企业( )
1872~1894年
1895~1913年
设厂数(家)
资本额(万元)
资本额(万元)
官办和官商合办
19
1619.6
85
2947.6
商办
53
469.7
465
9081.2
合计
72
2069.3
550
12028.8
A.面临的发展阻力逐渐减小
B.仍未摆脱官办企业的束缚
C.成为当时近代社会主导力量
D.其规模逐渐超过官办企业
解析 观察图表,从材料中的数据商办企业的数量和资本额来看,商办企业成为当时近代社会主导力量,故选C项。
7.(2017·
河南洛阳期中)据统计,1913~1928年中国公司在全国公司企业中的比率由7%上升到22%。
到1928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12年增长了近6倍。
这表明此时( )
A.民族工商业受到政府保护
B.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C.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较好
D.西方公司制度得以普及
解析 根据材料“7%上升到22%”“增长了近6倍”,表明民族工业发展较快,故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政府保护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压制民族工业发展,故C项错误;
这期间中国依旧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故D项错误。
8.(2018·
山东淄博模拟)下表民国时期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单位%)
棉制品
棉花
面粉
交通器材
机械
1913
10.3
1.8
1.4
1936
1.5
3.8
5.6
6.4
由表可以推知,当时中国( )
A.重工业发展迅速B.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C.轻工业发展迅速D.实现了关税的自主
解析 观察表格,根据题目中“棉制品进口比例的下降”、“机械进口比例的上升”可以看出民国时期轻工业发展迅速,故选C项正确。
9.(2018·
湖南长沙模拟)银两是明清以来我国通行的货币单位,近代,银元广泛流通,形成银两银元并行流通的局面。
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废两改元”,废除了银两,确立了银元本位制,将铸币权改归中央;
随后,又于1935年实行了“法币政策”,规定自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的钞票定为法币。
这在当时( )
A.有利于收回贸易主权B.造成严重通货膨胀
C.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D.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解析 根据材料中1933年“废两改元”、1935年“法币政策”,体现了对金融体系的规范,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故C项正确。
10.(2017·
河北保定、唐山摸底)1937年9月2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设立工矿调整委员会,开始全面负责战区工厂的内迁工作。
沿海和临战地区的民营工厂和国营工厂,特别是兵工厂陆续内迁。
其主要目的在于( )
A.改变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状态
B.保证官僚资本稳定快速发展
C.重建国防工业支持抗日战争
D.为战时“陪都”建设打基础
解析 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日本侵入华北、华东地区,为避免民族工业落入敌人之手,保存经济、国防实力,沿海和临战地区的工厂被迫陆续内迁,故选C项。
11.(2017·
江西第二次联考)1937年8月15日,国民政府发布《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设立了中、工、交、农四行办事总处;
成立隶属于军事委员会的贸易调整委员会和资源委员会,实行民制、官收、官运、官专卖政策与统购统销政策。
这一政策( )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突出了政府对经济的高度集中管制
C.是官僚资本确立垄断地位的标志
D.企图从经济上影响沦陷区的稳定
解析 金融特殊政策适应了全面抗战的爆发,对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阻碍作用,故A项错误;
专卖政策和统购统销体现出国民政府对经济的高度干预,故B项正确;
官僚资本主义确立的时间大约为20世纪20年代,故C项错误;
国民政府的措施稳定国统区统治,故D项错误。
12.(2018·
山东菏泽模拟)日本投降后,美国一些不法商人通过军舰大肆进行走私、贩私活动,使得大量低价商品长驱直入并在华倾销,青岛民族资产阶级兴办的工厂仅有四分之一勉强能够维持运转。
这反映出( )
A.民族工业发展环境仍未改变
B.美国继日本后控制了中国
C.二战后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D.抗战结束后国内物资匮乏
解析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始终在本国封建势力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求生,而日本投降后,这一状况仍未得到根本上的改观,故选A项。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7·
江苏扬州期中)(25分)统制经济是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要经济政策,它贯穿了抗日战争的始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5年,国民政府先后决定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了统制。
1937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立即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总处,并由资源委员会主持了沿海工厂的内迁。
作为我国抗战大后方的西南地区,经济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随着大批军公教人员和难民的涌入,政府财政支出迅速扩大,而收入则由于东南沿海的沦陷急剧锐减。
——摘编自陈雷、戴建兵《统制经济与抗日战争》
材料二 在这一时期,国民政府为了实现有效的统制经济政策,加强了经济立法,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规,内容涉及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并于1942年公布了《国家总动员法》,以动员全国一切力量满足战争的需要。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正是通过统制经济控制了全国金融,通过发行权的统一集中了货币,保证了军费开支和各方面供应。
并且在扶助工农业生产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后面失控的统制政策却给国民政府带来致命的后果。
由于统制政策必然导致国家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而日渐恶劣的环境,却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