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冻煮海捕蟹及蟹肉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8054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 冻煮海捕蟹及蟹肉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09 冻煮海捕蟹及蟹肉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09 冻煮海捕蟹及蟹肉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09 冻煮海捕蟹及蟹肉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09 冻煮海捕蟹及蟹肉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 冻煮海捕蟹及蟹肉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09 冻煮海捕蟹及蟹肉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 冻煮海捕蟹及蟹肉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9 冻煮海捕蟹及蟹肉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盐度:

<

1%

4.过敏源:

存在过敏源:

甲壳类;

可能性过敏源:

二氧化硫

生产方式

渔船人工捕捞

交付方式

海上渔船直接收购

包装

清洁塑料鱼框或泡沫箱包装

贮存方式

0-4℃冰鲜贮存

运输

0-4℃冷藏船、车运输,直接抵达公司原料仓库

使用前处理

接受准则或用途说明

GB2733-2005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和SC/T3112-1996冻梭子蟹标准的要求,无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

2.辅料描述:

加工过程中不添加辅料。

3.包装物料描述:

名称

塑料袋、塑料盒

产地或来源

公司合格供方,具有卫生许可证

感官:

色泽正常、无异味、无异物,清洁卫生

理化:

重金属,蒸发残渣等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组成

塑料袋:

聚乙烯(PE);

塑料盒:

PS,PP

吹塑、注塑

从生产厂直接采购或从经销商处购买

编织袋或纸箱包装

干燥、通风

经卫生检查合格的车辆公路运输至公司仓库

清洗干净

符合GB9687-1998《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卫生标准》的要求,做内包装用

4. 终产品描述

终产品名称

单冻的熟的海捕蟹或块冻的熟的海捕蟹肉

冻熟三疣梭子蟹、石蟹:

1.感官:

色泽橘红,有螃蟹香味,无异味,无杂质

2.生物、理化:

重金属含量:

符合GB2733;

3.细菌总数:

≤1×

106/g;

大肠杆菌<

10cfu/g;

金黄色葡萄球菌<

100cfu/g;

霍乱弧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不得检出

可能存在过敏源:

冻熟三疣梭子蟹、石蟹肉:

解冻后蟹肉呈该产品固有的形态,具有蟹肉固有的色泽、香味

水份含量:

≤72%;

符合GB2733

3.微生物指标:

菌落总数:

106cfu/g;

10cfu/g;

100cfu/g;

预期用途、消费对象和食用方法

适用于其它食品加工企业,煮熟后食用或作进一步加工后煮熟食用

包装、运输、贮存和销售方法

内塑料袋(或塑料盒、纸盒),外瓦楞纸箱包装,冷冻状况(-18℃以下)运输、贮存和销售

保质期

2年

标签说明

符合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要求

二、加工工艺描述

1、接收新鲜原料:

渔民在中国规定的开放海域捕捞的新鲜海捕蟹,未受各种海洋化学污染物的污染,公司采购员从渔船上直接收购,并经清洁卫生的运输车或船运抵公司,运输车船在每次装运前和卸货后应进行冲洗、消毒。

收购时,要求原料品质新鲜,适合出口加工要求。

部分渔民为了保鲜需要,可能在原料中投放了亚硫酸盐添加剂,采购员以每个供货方为单位,通过SO2试纸快速检测蟹中的亚硫酸盐含量,SO2含量超过100ppm的原料拒收;

SO2含量小于100ppm的可以接收入厂,其中10-100ppm的原料应记录检测的实际结果,以便包装后进行标识。

2、包装物料接收、贮藏:

公司对包装物料(内、外包装)的供方进行质量保证能力的评定,选择具备良好质量保证能力的企业作为公司的供货方。

包装物料采购只能在评定合格的供方内进行。

运输包装物料时,要求采用封闭且清洁卫生的车辆直接运至公司指定包装物料仓库,不同包装物料分类存放,并做好标识。

包装物料仓库要求干燥、清洁、卫生。

3、加冰保鲜:

接收的新鲜海捕蟹存放于塑料容器内,离地存放,层冰层蟹,并以碎冰封顶,以待加工。

原料存储过程中,原料监督员每隔1小时应检查蟹体上的保鲜碎冰是否足够,不足时,应及时添加。

4、前处理:

操作工用塑料刷子刷洗蟹体表面并用清水清洗,去除蟹壳外的附着物,同时剔除不符合出口加工要求的海捕蟹。

5、挑选分级:

操作工根据工艺要求,对捆扎的海捕蟹按照规格进行人工挑选、分级,不同规格的海捕蟹分别放入标有明显标识的容器中。

6、蒸煮:

在预煮锅内经适当加热后,蒸煮时温度控制在95~98℃,具体范围掌握如表1所示。

7、冷却:

蒸煮后的螃蟹置于冷却间进行自然冷却,一般冷却后螃蟹中心温度达到30-40℃间为宜,待螃蟹冷却后直接进入下道工序。

8、蟹肉加工:

8.1取肉:

采用人工方法,使用不锈钢的特殊取肉工具,分别从蟹块不同部位取圆心肉、白肉、大脚肉和小脚肉。

8.2检验:

通过感官检验判定有无异物的存在,同时剔除混入蟹肉中的蟹壳。

9、司称:

操作工根据工艺要求的单元冻块重量进行蟹肉或螃蟹的司称。

司称前应进行衡器零点和砝码的校准,司称过程中每小时进行零点的重复校准。

10、摆盘:

司称后,按照内包装单元,将海捕蟹或蟹块摆放于冻盘中,加工单冻海捕蟹,摆放时应将蟹单体分离。

摆盘后,做好有关标识,经检验员抽检合格后,方可入冻。

11、急冻:

将冻盘放入搁架式急冻间进行急冻,要求急冻温度达到-30℃以下,急冻时间一般维持9-12小时,急冻使产品中心温度达到-18℃以下,出冻前进行产品中心温度的检测。

12、内包消毒:

在包装前,应将内包装物料进行拆包,置于消毒间进行消毒,消毒时间为开启紫外灯1小时以上。

13、内包装/贴标:

镀好冰衣的产品装入清洁卫生的内包装塑料袋(或塑料盒、纸盒)中,塑料袋根据需要进行封口。

产品必须贴标声明过敏源,其中存在过敏源是甲壳类,可能存在过敏源是二氧化硫。

14、金检:

内包装完毕,每件产品逐件通过金属探测仪进行金检,以检查产品中是否含有金属异物。

金属探测仪在使用前,使用过程中每隔1小时和使用结束后进行灵敏度验证。

金检监督员应准确记录灵敏度验证和产品金检的结果。

15、外包装:

金检合格后,产品装入纸箱,并用胶带封口。

纸箱外注明批次、规格、卫生注册号等内容。

16、冷藏:

外包装后的产品立即入冷藏库,按品种、批次、规格分别堆放,冷藏库温控制在-18℃以下,温度连续波动不超过±

2℃(发生产品出入库时除外),库温自动记录仪连续记录冷藏库的温度变动情况。

17、装运:

装运前,所有的运输车、船或集装箱均应做卫生检查,要求运输工具清洁卫生,不对装运产品造成污染,运输工具温度应控制在-18℃以下。

上述检查合格后,产品方能装运出厂。

表1海捕蟹肉的蒸煮时间

个体重量

≤150g

>150g

预煮时间

13分钟

15分钟

说明

排气升温10分钟,预煮时间从锅内环境温度升到98℃开始计时

蒸煮出锅后最大螃蟹掰开后最内部蛋白质成丝状

应急处理

如遇特殊情况,预煮时间、温度不足的需及时补足,同时通知食品安全小组

如不能补足的,此锅全部原料不得流入下道工序,通知食品安全小组,以获得处置意见

三、加工工艺流程图

四、冻熟海捕蟹和蟹肉危害分析

冻熟海捕蟹和蟹肉危害分析单

加工过程

潜在危害(引入、增加、或控制)

是否显著危害

是或否显著危害的原因

预防或控制显著危害的措施

控制措施选择

1、接收新鲜原料

生物危害

远洋开放海域捕捞,并经清洁卫生的运输车、船进行运输,污染可能性不大

致病性细菌

化学危害

原料温度控制不好,可能导致挥发性盐基氮超标

原料保鲜过程中,渔民可能使用亚硫酸盐,造成残留

控制原料温度低于4.4℃

凡原料检测亚硫酸盐超过100ppm拒收;

亚硫酸盐含量在10-100ppm之间的,贴标签进行声明

OPRP-1

CCP1

挥发性盐基氮

亚硫酸盐

物理危害

渔民捕捞过程中,渔具中的金属异物可能混入蟹中

内包装后逐件金检控制

NO

金属异物

过敏源

产品本身就是过敏源,渔民可能添加亚硫酸盐

包装后标签声明过敏源

甲壳类、二氧化硫

2、接收包装物料、包装物料贮藏

包装物料特性不适合致病性细菌生长,运输过程中采用清洁卫生运输工具,污染可能很低

包装袋非来自专门的包装企业,生产企业使用回料加工,可能导致迁移物质和塑化剂超标

必须来自食品包材生产企业

OPRP-2

迁移物质、塑化剂

3、加冰、

保鲜

低温保鲜,细菌生长可能性不大

SSOP控制

致病性细菌生长

致病性细菌污染

4、前处理

连续加工,且用清水清洗,细菌不太可能生长

5、挑选、

分级

连续加工,细菌生长可能性不大

消毒剂残留

6、蒸煮

蒸煮温度和时间不足,可能导致致病性细菌残留

控制蒸煮温度和时间

CCP2

致病性细菌残留

7、冷却

冷却时间过程,可能导致细菌生长繁殖

控制冷却至急冻时间

OPRP3

8.1取肉

取肉时间过程,可能导致细菌生长繁殖

工器具破损,可能混入产品

包装后产品逐件金检

8.2检验

检验时间过程,可能导致细菌生长繁殖

9、司称

司称时间过程,可能导致细菌生长繁殖

10、摆盘

摆盘时间过程,可能导致细菌生长繁殖

11、急冻

中心温度不够,可能导致产品致病性细菌生长

控制产品的出冻中心温度-18℃以下

OPRP4

12、内包

消毒

内包装物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产品二次污染

包装前紫外消毒

OPRP5

13、内包装/

贴标

连续加工,细菌不太可能生长

如原料中含有亚硫酸盐,则加工后的产品中会残留

包装后标签声明二氧化硫含量

CCP3

包装后标签声明过敏源种类

OPRP6

14、金检

渔民捕捞过程中,以及加工过程中的金属碎片可能混入产品中

每件产品逐一金检

CCP4

金属异物残留

15、外包装

16、冷藏

低温冷藏,细菌生长可能性很低

17、装运

低温运输,细菌生长可能性很低

五、冻熟海捕蟹和蟹肉危害分析结果

经分析,并参照FDA指南(第4版),冻熟海捕蟹和蟹肉的关键控制点为:

CCP1新鲜原料接收CCP1:

显著危害为亚硫酸盐残留;

CCP2蒸煮CCP2-其显著危害是致病菌残留;

CCP3内包装、贴标签CCP3:

CCP4金检CCP4-其显著危害为金属异物残留。

冻熟海捕蟹和蟹肉HACCP计划表

(1)

关键控制点

(2)

显著危害

(3)

每个预防

措施的关

键极限

(4)(5)(6)(7)

监控

(8)

纠偏行动

(9)

验证

(10)

记录

监控什么

怎么监控

监控频率

谁来监控

新鲜原料接收CCP1

亚硫酸盐残留

亚硫酸盐(SO2)含量:

CL:

≤100ppm

OL:

≤80ppm

原料中的亚硫酸盐含量

SO2试纸检测

批批原料检测,每批抽取3份样品

原料采购员

如亚硫酸盐(SO2)含量超标,则拒收

隔日记录审核

成品亚硫酸盐(SO2)含量实验室检测。

海捕水产原料验收记录

成品实验室检测报告

产品描述:

单冻熟的海捕蟹或块冻熟的海捕蟹肉     

预期用途和消费者:

适用于一般公众或其他食品加工企业,煮熟后食用或作进一步加工后煮熟食用

贮存和销售方法:

冷冻状态下贮存和销售

总经理确认:

确认日期:

2015年06月10日

(4)(5)(6)(7)

蒸煮CCP2

致病菌残留

温度:

95℃

98℃

时间:

规格≤150g

12min

13min

规格>150g

14min

15min

温度

时间

温度计

秒表

每锅

蒸煮工

如发现存在温度和(或)时间不足的,则产品隔离存放,通知食品安全小组,经小组评估后处理

如温度计或秒表不能正常使用,则停止加工,待修复后才能恢复生产

温度和秒表计校准证书

金属探测记录

冷冻状态下贮存和销售

确认日期:

2015年06月10日

(4)(5)(6)(7)

内包装、贴标签

含有亚硫酸盐(10-

100ppm)的产品必须声明其存在

是否每包贴标

标签内容是否包含亚硫酸盐存在的声明

感观检查

每批包装

抽样检查是否贴标以及检查标签内容

包装监督员

如未贴标,则偏离其间包装的产品全部返工,重新贴标

如标签内容无亚硫酸盐存在的声明,则更换标签

成品亚硫酸盐(SO2)含量实验室检测

包装贴标记录

(4)(5)(6)(7)

金检

金属异物残留在产品中对人体造成危害

所有产品均通过金属探测器

有金属探测器,且正在运行

目视检查

每天,开工前

金属探测员

如发现存在金属异物件,则对该件产品隔离存放,并做全面检查

如金属探测仪损坏,则待设备修复后对前一校准阶段检测的产品重作金检

开机前、加工过程每隔1.5-2个小时及加工结束后用标准试块验证金属探测仪的灵敏度。

实验块:

FeФ2.5mm

SusФ3.5mm

No-FeФ3.0mm

产品通过金属探测器未发现可检测杂质

存在金属杂质的产品

电子金属检测器

连续性

设备本身

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

编号

原料/加工步骤

确定本步骤引入的、控制的、增加的危害

提出依据(经验、实验结果、法律法规等)

控制措施

监视程序

监视失控时采取的纠正及纠正措施

职责和权限

监控对象

监控方法

监控者

OPRP1

原料接收

经验结果

原料温度控制在4.4℃以下

原料温度

每批

原料验收人员

温度不达标的,则拒收

原料验收记录

原料验收人员负责原料温度的控制

OPRP2

内包袋材料的验收

重金属、塑化剂等迁移物质

GB9687标准要求

内包装袋来自公司合格供方,必须经官方许可的食品包装容器生产企业

内有品包装生产许可证

核对

仓库

非合格供方不得采购,形式检验报告不合格的不采购

核查供方评定记录和食品包装容器生产许可证

采购部每年定期评定和收集

核查形式检测报告

查验官方检测报告

每年

采购员

内包装袋形式检测报告

冷却至速冻

致病菌生长

车间温度在21℃以上或21℃上下波动,则应在2小时内进入速冻库;

车间温度在21℃以下,则应在4小时内进入速冻库

车间温度

时间

温度计测量

时钟

速冻操作工

车间温度和进入速冻时间没有得到准守的,则产品隔离进入速冻库,并同时通知食品安全小组,由小组决定速冻后的产品处置方式

冷却至速冻监控记录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每天审核

速冻

产品急冻后中心温度低于-18℃

中心温度

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