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542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学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8030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542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542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542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542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542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542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学案文档格式.docx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542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学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542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学案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542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学案文档格式.docx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1.过程及分析[据图填空]

2.反应式

CO2+H2O

(CH2O)+O2

 

判断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叙述的正误

(1)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内膜和类囊体薄膜上(  )

(2)光反应过程中合成了ATP,需要的能量来源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  )

(3)光反应的进行不需要任何酶的参与(  )

(4)高等绿色植物白天进行光反应,夜晚进行暗反应(  )

(5)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

(6)暗反应必须在无光的条件下进行(  )

(7)暗反应需要的ATP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经过有氧呼吸产生的(  )

(8)在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H]、ATP和CO2后,可以完成暗反应(  )

(9)光反应和暗反应必须都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  )

(10)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CO2和H2O中的O(  )

(1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CO2和H2O,产物是有机物和O2(  )

(1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光能(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课堂互动探究案

【课程标准】

说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从太阳光中捕获能量,这些能量在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糖与氧气的过程中,转化并储存为糖分子中的化学能

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素养达成】

1.阅读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了解人们对光合作用认识的过程。

(社会责任)

2.结合事例及教材图5—15,掌握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以及二者的关系。

3.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思考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原理的实践应用。

   同学们,诗中的“你”是指什么?

为什么会给“我”生命的甘露、无穷的能量。

探究点一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师问导学】

1.下图是萨克斯的实验,请分析:

(1)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24小时的目的是什么?

(2)该实验是如何形成对照的?

(3)为什么要用酒精脱色后再用碘液处理?

(4)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1)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防止干扰实验结果。

(2)绿叶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形成了对照。

(3)避免叶片颜色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4)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

2.如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图中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多少?

提示:

图中A、B物质是氧气,均来自于反应物中的水。

A、B分别为O2、18O2,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2:

36=8:

9。

8:

9

【智涂笔记】

[名师点拨]

(1)萨克斯实验的对照方式为自身对照(一半曝光与另一半遮光),检验试剂为碘蒸气;

而鲁宾和卡门实验的对照方式为相互对照(通过标记不同的物质:

H

O与C18O2)。

(2)萨克斯实验中黑暗处理的目的:

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3)鲁宾、卡门和卡尔文用的实验方法为同位素标记法。

【师说核心】

1.萨克斯实验

(1)实验过程:

绿叶

(2)实验分析:

①设置了自身对照,自变量为光照,因变量是叶片颜色的变化。

②实验的关键是饥饿处理,使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③本实验除了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的同时,还证明了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鲁宾和卡门实验

(1)巧妙之处:

两组实验相互对照直观地表现出氧气来自水中的氧,而不是来自二氧化碳中的氧。

(2)自变量为被标记的C18O2和H

O,因变量是O2的放射性。

3.卡尔文循环

(1)探究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用14C标记CO2,追踪检测放射性,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2)结论:

碳的转化途径:

14CO2+C5→14C3→(14CH2O)。

【检测反馈】

1.下图表示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叶片光照24h后,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

本实验证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⑤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A.①② B.③⑤

C.②⑤D.①③

解析:

光照一段时间,叶片裸露的部分进行光合作用,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变蓝,说明有淀粉生成;

有锡箔覆盖的位置因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未产生淀粉,用碘液处理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没有光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

2.历经一个多世纪,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下面几个著名实验中,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B.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C.恩格尔曼的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D.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H2O而不是CO2

恩格尔曼的实验能够证明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但不能定量分析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3.A.Benson与M.Calvin于1949年采用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技术对光合作用进行研究。

以下是他们研究过程的简述:

往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后,分别给予小球藻不同的光照时间后立即杀死小球藻。

从培养液中提出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进行分析。

结果如下:

实验组别

光照时间(s)

放射性物质分布

1

20

12种磷酸化糖类

2

60

除上述12种磷酸化糖类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

3

大量3磷酸甘油酸

请根据上述实验资料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本实验原料只有CO2,暗反应的产物是有机物

B.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主要物质是3磷酸甘油酸

C.实验结果还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等

D.从CO2进入叶绿体到产生有机物的整个过程看,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磷酸化糖类

从实验结果中放射性物质出现的时间分析,CO2进入叶绿体后,最早出现在3磷酸甘油酸中,因此最初形成的主要物质是3磷酸甘油酸,然后又形成磷酸化糖类,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

参与光合作用的原料主要有CO2和H2O。

A

探究点二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一、分析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实验一:

1937年,英国剑桥大学的希尔用离体的叶绿体做实验。

他将离体的叶绿体加到具有H受体的水溶液中,在无CO2的条件下给予光照,发现叶绿体中有O2放出。

由实验一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绿体在有H受体的水溶液中光照可产生O2

实验二:

科学家在黑暗时把叶绿体基粒放在pH=4的溶液中,让基粒类囊体膜腔的pH值下降至4,然后将基粒移入pH=8并含有ADP和Pi的缓冲溶液中(如图)。

一段时间后,有ATP产生。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基粒类囊体合成ATP的原因是膜内外存在H+梯度(H+浓度差)据此推测,叶绿体在自然状态下产生ATP的过程中,光能的作用是使水分解产生H+,使类囊体膜内外之间产生H+梯度(H+浓度差)。

实验三:

1954年美国阿尔农等用离体的叶绿体做实验。

在给叶绿体照光时发现,当向反应体系中供给ADP、Pi和H受体时,体系中就会有ATP和[H]产生。

在黑暗条件下,只要供给了ATP和[H],叶绿体就能将CO2转变为糖。

上述实验说明:

叶绿体照光条件下,反应体系中有ADP、Pi和H受体存在下可产生ATP和[H]。

在黑暗条件下,有ATP和[H]时,叶绿体可将CO2转变为糖

实验四:

20世纪50年代,卡尔文及其同事因在光合作用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了196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卡尔文将小球藻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过一个通气管向容器中通入CO2,通气管上有一个开关,可控制CO2的供应,容器周围有光源,通过控制电源开关可控制光照的有无。

他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4CO2,当反应进行到5s时,14C出现在一种五碳化合物(C5)和一种六碳糖(C6)中,将反应时间缩短到0.5s时,14C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上述实验中卡尔文等是通过控制反应时间来探究CO2中碳原子转移路径的,采用了同位素示踪法等技术方法,实验结果说明CO2中C的转移路径是CO2→C3→C5、C6(请用“→”表示)。

卡尔文及其同事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在有光照和CO2供应的条件下,C3和C5的浓度很快达到饱和并保持稳定。

但是,当改变其中一个实验条件后,二者的浓度迅速出现了规律性的变化:

停止CO2供应时,C3的浓度急速降低,C5的浓度急速升高。

停止光照时,C3的浓度急速升高,C5的浓度急速降低。

由此可见C3和C5之间的关系是______(请用箭头表示)。

二、结合光反应过程与暗反应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暗反应不能较长时间地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因为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H]、ATP是有限的。

2.试利用同位素示踪法,分析光合作用过程中各元素的转移途径。

(1)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H2O中的H和O,则能在光合作用的哪些物质中检测到放射性?

(2)若标记CO2中的14C,请写出光合作用中14C的转化途径。

(3)试总结光合作用各元素的去向。

(1)O可在释放的O2中检测到;

H可在产生的糖类中检测到。

(2)14CO2+C5―→2C3(只有一个14C)―→(14CH2O)

(3)光合作用总反应式及各元素去向:

3.结合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分析,若突然停止光照或停止CO2供应,叶绿体中C3和C5相对含量发生怎样的变化?

①停止光照:

C3含量相对增加,C5含量相对减少。

②停止CO2供应:

C3含量相对减少,C5含量相对增加。

1.还原剂[H]是指还原型辅酶II(NADPH),由氧化型辅酶II(NADP+)接受电子和H+形成。

2.光合产物主要是糖类(蔗糖、淀粉),蛋白质、脂肪和有机酸也是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

3.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光合作用中C3、C5、[H]、ATP含量的变化可以采用下图分析:

(1)改变光照条件

(2)改变CO2浓度

4.光合作用过程中元素的去向:

1.过程图解

2.两者的区别

比较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

实质

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并放出O2

固定CO2,形成有机物

时间长短

短促

较缓慢

需要条件

色素、光照、酶

不需要色素和光,需要多种酶

反应场所

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

叶绿体的基质中

物质变化

①水的光解:

水分解生成[H]和O2;

②ATP的合成:

在相关酶的作用下ADP和Pi形成ATP

①CO2的固定:

CO2+C5→2C3;

②C3的还原:

2C3+[H]

(CH2O)+C5

能量变化

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相应产物

O2、ATP和[H]

葡萄糖等有机物

3.两者的联系

(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即两个反应阶段相辅相成,密切联系。

(2)没有光反应,暗反应缺乏[H]和ATP,无法进行;

暗反应受阻,光反应因产物积累也不能正常进行。

可见,二者相互制约。

1.如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图解,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

B.②是O2,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C.③是C3,能被氧化为(CH2O)

D.④是ATP,在叶绿体基质中生成

①表示光合色素,②表示O2,③表示C3,④表示ATP。

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O2反应生成H2O和ATP;

C3被[H]还原形成有机物;

光反应阶段形成ATP,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B

2.如用14C标记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碳原子,则14C的转移途径是(  )

A.14CO2→叶绿素→糖类   

B.14CO2→C5→C3→糖类

C.14CO2→C3→糖类

D.14CO2→叶绿素→ATP

光合作用过程中,CO2首先与C5相结合,形成C3,然后C3被还原形成糖类等有机物。

3.玉兰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稳定的光合作用时,如果将它移至暗室中,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与C5相对含量的变化分别是(  )

A.增多 减少B.减少 增多

C.增多 增多D.减少 减少

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稳定的光合作用时,C3和C5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移至暗室后,短时间内由于光反应速度下降,ATP和[H]的合成减少,C3还原成C5的过程受到影响,而C5仍能正常和CO2反应生成C3,故C3增多,C5减少。

【网络建构】

【主干落实】

1.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而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CH2O)+O2。

3.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产物是O2、[H]和ATP。

4.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产物是糖类等有机物质。

5.光合作用中的物质转变:

(1)14CO2―→14C3―→(14CH2O);

(2)H

O―→18O2。

6.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变:

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