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安徽马鞍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物理文档格式.docx
《学年安徽马鞍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物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安徽马鞍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物理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某学校田径运动场400m标准跑道的示意图如图所示,100m赛跑的起跑点在A点,终点在B点,400m赛跑的起跑点和终点都在A点。
在校运动会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参加了100m、400m项目的比赛,关于甲、乙运动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的位移大小相等B.甲、乙的路程相等
C.甲的位移较大D.甲的路程较大
5.汽车在水平面上刹车,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
,则它在前3s内的位移是()
A.12mB.18mC.24mD.30m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均匀其几何中心重合
B.同一地理位置,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大,做自由落体运动时重力加速度相同
C.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D.两个接触面之间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且摩擦力方向一定与弹力方向垂直
7.如图,质量为5kg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受到水平推力F=10N的作用,向右运动见图所示。
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因数μ=0.1,物体所受到的合力()
A.大小为5.0N,水平向右B.大小为5.0N,水平向左
C.大小为2.0N,水平向右D.0
8.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在这段时间内()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大小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C.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
D.汽车甲、乙的加速度大小都逐渐增大
9.物体从离地面100m的空中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且取g=10m/s2,如果把100m由上至下分成5段,第一种分法是经过每段的时间相等,第二段的下落高度为h。
第二种分法是每段的距离相等,经过第二段时间为t,则()
A.物体即将着地时的速度为
B.t=0.83s
C.物体下落的总时间为10s
D.h=75m
10.如图所示,轻质不可伸长的晾衣绳两端分别固定在竖直杆M、N上的a、b两点,悬挂衣服的衣架钩是光滑的,挂于绳上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只人为改变一个条件,当衣架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的右端上移到b′,绳子拉力变小
B.将杆N向右移一些,绳子拉力变大
C.绳的两端高度差越小,绳子拉力越小
D.若换挂质量更大的衣服,则衣服架悬挂点右移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都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选错或不答得0分)。
11.物体以某一初速度沿一粗糙斜面向上滑动,滑动中物体仅受到重力和斜面对它的作用,则此物体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像可能是下列图中的()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质点受两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则这两个力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B.一质点受两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则这两个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13.如图所示,物体M被放在粗糙的斜面上保持静止状态,当用水平外力F推物体M,而物体仍保持静止时,则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物体受的静摩擦力变大
B.物体受的静摩擦力不变
C.物体受的静摩擦力变小
D.物体受的斜面支持力变大
14.如图所示,A、B两条直线表示在A、B两地分别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两个物体得出的加速度a与力F之间的关系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比较两地的重力加速度有gA=gB
B.比较两物体的质量有mA<
mB
C.比较两地的重力加速度有gA<
gB
D.比较两物体的质量有mA>
15.如图所示一木棒AB斜放在墙上,墙对木棒的摩擦力为fA,地面对木棒的静摩擦力为fB,当A保持静止状态时,下列情况可能的是()
A.fA=0,fB≠0B.fA≠0,fB=0
C.fA向上,fB向左D.fA向下,fB向右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6.“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除已有的方木板、白纸、三角板、图钉、橡皮条、细绳、铅笔外,还需要的器材____________(填写字母代号)
A.天平B.弹簧秤C.秒表D.游标卡尺E.刻度尺
(2)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填“F”或“F’”)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
(4)本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夹角必须取90°
17.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载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砝码的重力.
(2)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D.车子运动的加速度可用天平测出M及m后直接用公式a=
求出
(3)在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时,探究加速度与所受力的关系时,由于平衡摩擦力时操作不当,某同学得到的a-F关系分别如图乙所示,原因是.
(4)
某同学在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每隔4个打印点取一个计数点,这样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
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丙所示,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50Hz的交流电。
根据纸带回答下列问题:
丙
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s,计时器打下B点时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m/s2(以上结果都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素质测试
高一物理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选项正确)。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答案
11
12
13
14
15
16.
(1)
(2)(3)(4)
17.
(1)
(2)(3)
(4)s;
m/s;
m/s2(以上结果都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共30分、其中18题8分,19题10分,20题12分,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答过程,直接写答案不得分)
18.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v=8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经2.5s,警车发动起来,以加速度a=2m/s2做匀加速运动,
(1)警车发动后要经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
(2)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19.如图所示,总质量为460kg的热气球,从地面刚开始竖直上升时的加速度为0.5m/s2,当热气球上升到180m时,以5m/s的速度向上匀速运动。
若离开地面后热气球所受浮力保持不变,上升过程中热气球总质量不变,重力加速度g=10m/s2.关于热气球:
(1)离开地面后热气球所受浮力是多少?
(2)从地面开始上升10s后速率
大于5m/s,小于5m/s还是等于5m/s,试分析原因。
(3)匀速上升阶段的空气阻力大小是多少?
20.在研究摩擦力特点的实验中,将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如图甲所示,用力沿水平方向拉木块,拉力从0开始逐渐增大.分别用力传感器采集拉力和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并用计算机绘制出摩擦力Ff随拉力F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木块的质量为0.78kg.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
=0.60,cos37°
=0.80.
(1)求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若将实验中的长木板与水平方向成37°
角放置,木块在平行于木板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从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以a=2.0m/s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丙所示,试求拉力F;
(3)第
(2)问的恒定拉力F作用3s后撤去F,求木块从斜面底端运动到最高处时的位移(设斜面足够长,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高一物理答案
D
C
B
A
BD
BCD
ABCD
AB
AC
16.
(1)BE
(2)F’(3)B(4)C
17.
(1)
(2)A(3)未平衡摩擦或者平衡不够
(4)0.10s;
0.40m/s;
0.80m/s2(以上结果都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
(1)设警车追上货车所用时间为t1,则两车的位移分别为
x警1=
,x货1=
追上时两车位移相等,x警1=x货1,即
解得追上时所用时间t1=10s(另一解不符合题意,舍去)
(2)警车和货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设警车从发动到与货车同速所需的时间为t2,v警=at2,v货=v0
由v警=v货得,at2=v0,即相距最远时警车所用时间
此时货车的位移x货2=v0(t0+t2)=8×
(2.5+4)m=52m
警车的位移:
两车间的最大距离△xmax=x货2-x警2=52m-16m=36m
(1)从地面刚开始竖直上升时,速度为零,故阻力为零,气球受重力和浮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浮-mg=ma
解得:
F浮=m(g+a)=460×
(10+0.5)N=4830N
(2)刚开始竖直上升时的加速度为0.5m/s2,气球是变加速运动,加速度逐渐减小,故10s后的速度大小小于5m/s
(3)以5m/s匀速上升时,根据平衡条件,有:
F浮=mg+f,解得:
f=230N
(3)拉力F作用3s后撤去外力,求木块从斜面底端运动到最高处时的位移(设斜面足够长,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故S=1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