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顺德区容山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6629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顺德区容山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东省顺德区容山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东省顺德区容山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东省顺德区容山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东省顺德区容山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顺德区容山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广东省顺德区容山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顺德区容山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顺德区容山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5.在教育宗旨上,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孟子强调“明人伦”,荀子认为教育是后天的过程,应“化性起伪”(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墨子突出生产劳动和科技知识的学习,韩非则积极实行教育改革、提倡法制教育等。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诸子百家都重视兴办私学 

B.儒家在私学中占主导地位

C.教育思想呈现多元化倾向 

D.官学受到私学的巨大冲击

6.庄子《杂篇·

秋水》记载,楚威王曾派人邀请庄周为楚国宰相,庄子以宁为泥里嬉戏的活乌龟,也不愿意为庙堂用以卜卦的死龟为由,拒绝了楚威王的邀请。

这说明他(  )

A.崇尚“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B.主张“无为而治”的治国方法

C.信仰“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D.淡泊名利、追求精神逍遥自由

7.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弃儒生建议的简单质朴的原始祭山仪式而不用,而是亲自登上泰山(位于今山东)之巅,并立石歌颂其德“明其得封也”,由此开创了中国古代封禅泰山的祭天大礼。

秦始皇意在(  )

A.打击儒生推行文化专制 

B.确立新的祭祀上天礼仪

C.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当性 

D.加强对山东地区的统治

8.汉代司法审判遵循“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反之要论罪”的原则。

这一原则(  )

A.导致了法律与道德教化对立 

B.促进了宗法制的复兴

C.否定了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 

D.强化了伦理纲常观念

9.西汉实行盐铁官营政策,只注重产量,质量差,价格高,生产的农具多而不适用;

同时还存在不准挑选、购买不便、强买强卖等问题。

这反映了西汉(  )

A.私营手工业成为市场主体 

B.政府支配市场

C.官营手工业技术相对落后 

D.家庭手工业发展缓慢

10.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民间在订立买卖、租佃、借贷、雇佣契约中往往有“先和后可,乃为券书”“两共对面平章为定”(平:

协调;

章:

明确)的语句。

这反映民间契约的订立(  )

A.不受官府的控制和约束 

B.强调双方协商一致原则

C.完全符合双方各自意愿 

D.是城市商业发展的产物

11.从西晋开始,中国历代法律都禁止民间非法编造印刷历法,禁止私自学习观测天文和按照天象预测吉凶的方法,禁止私藏天文图书和观测天文的仪器。

这些规定(  )

A.造成古代天文学长期落后 

B.是维护君主专制的需要

C.意在确保儒学独尊的地位 

D.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12.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阮籍,无情鞭挞那些自命为君子的礼法之士,幻想回到没有“君德礼法”的“无君”社会,实现各无所求的“至德之世”。

这可以反映出当时(  )

A.老庄学说成为治国思想 

B.儒学失去社会影响力

C.传统纲常名教受到质疑 

D.先秦民本思想的复苏

13.魏孝文帝时期,面对社会上“争讼迁延,连纪不判,良畴委而不开”的现象,大臣李世安建议:

“所争之田,宜限年断。

事久难明,悉属今主”,以使“土不旷功,人罔游力”。

该建议被采纳说明当时(  )

A.亟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B.政治动荡影响精耕细作

C.地权私有促进经济发展 

D.禁止地主土地私有制度

14.唐代政府对重要管控的刀枪等的制造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但也默许民间合法制造允许私人拥有的武器。

不过民间武器制造必须“仍题工人姓名,然后听鬻之”。

唐代政府这些做法(  )

A.方便查询工人信息 

B.放松了对地方控制

C.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D.加强管控特殊地区

15.东汉士族多以经学世家面目出现,唐朝高门士族对文学日趋重视,士族家族遂由经学世家一变而为文学世家。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儒家经学已丧失了正统的地位 

B.皇权对门阀士族的打击

C.科举考试使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D.庶族地主影响力的提升

16.有学者研究指出,李白未曾参加科举,但他早就声名远扬,因而由玉真公主推荐,应诏入京,供奉翰林。

学者意在强调(  )

A.选官制度还没有基本定型 

B.皇室干预朝廷人事任免权

C.科举不是选官的唯一途径 

D.寒门子弟入仕的机会渺茫

17.唐初史家认为契丹族“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而辽朝史官在修撰的《实录》《国史》中,则认为契丹族出于黄帝之后。

元人撰修《辽史》遵从唐代观点,指出“君四方者,多二帝子孙”“本同出也”。

这说明(  )

A.儒家华夷之辨的观念已被彻底打破 

B.契丹族为黄帝后代的可能性更大

C.多元一统的民族认同意识不断增强 

D.契丹族的族源无法得到准确判定

18.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知杭州。

刚上任不久,杭州大旱,随即“湿疫”疫情四起。

他带头并号召富豪捐款修建名为“安乐坊”的医院,“作饘粥,药饵,遣吏挟医,分方治病,活者甚众”(《续资治通鉴长编》)。

可见(  )

A.宋代各种疫情灾害频发 

B.宋皇室对疫情不闻不问

C.政府主导抗击湿疫疫情 

D.宋朝开始中药治疗疫疾

19.北宋丝织业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河南、河北、江西造瓷器大量运销国外。

苏皖地区金、银、铜、铁、铅、煤的开采冶炼规模都相当大。

明州、泉州、广州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这些现象表明宋代(  )

A.产业的区域分工较鲜明 

B.手工业产品主要用于出口

C.朝贡贸易得到一定发展 

D.对外贸易成为经济的支柱

20.宋代苏州商人朱冲,其家族内“弟侄数人,皆结姻于帝族,因缘得至显官者甚众”。

这反映了当时(  )

A.商人群体逐步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 

B.统治阶级已经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C.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动 

D.商人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

21.与汉代厚葬之分相比,宋代竭力提倡薄葬。

晏殊、宋祁、李衡等都主张棺木仅用杂木,不放任何金银财物,只消一张草席垫背,几本书陪伴而已。

这种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经济困难倡导节俭 

B.儒学世俗化的加深

C.佛教文化流行较广 

D.重商思想重视现实

22.宋代理学家在编纂儒家经典“五经”时,着眼于文献性,而编纂“四书”则偏重于思想性。

同“五经”相比,“四书”文本更为简洁。

这(  )

A.体现经学编纂者的不同价值取向 

B.表明传统思想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说明“四书”影响力高于“五经” 

D.便于对儒经的阅读和作义理发挥

23.朱熹向宋孝宗进谏说:

“今日之急务,为陛下言之:

大本者,陛下之心”,并提出“人主”存胸中之“天理”,灭胸中之“人欲”。

这表明他主张(  )

A.极力限制君主权力 

B.宣扬天理以遏制臣民的欲求

C.践行正君心的理论 

D.重建维护君主专制的道德观

24.与宋代话本相比,元代杂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较为广泛而深入,普遍把社会地位低下的普通民众写入作品,甚至将其塑造为主要的正面人物形象。

这反映出元杂剧(  )

A.超越了宋词的地位 

B.世俗化倾向更明显

C.取材和用词较通俗 

D.艺术水准大为下降

25.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互不统属,可对各类奏章提出处理意见;

雍正时期的军机处,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如走马灯似地轮流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

这些做法意在(  )

A.加强了权力金字塔顶端的皇权 

B.使中央政府机构不断得到完善

C.提高中央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 

D.致力于构建政府权力制衡机构

26.学者王家范说,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作为最大、也是最小的生产单元,物资再生产与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合而为一,使得这种生产结构系列简单,具有顽强的自生产自组织的再生机制。

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小农经济因其规模小而十分脆弱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很难发展为复杂的经济机制

C.在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小农经济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D.小农经济有利于物资和人口快速增长

27.明代《广东新语》卷十五记载:

“凡一炉场,环而居者三百家。

司炉者二百人,掘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余艘。

”据此可推知该地(  )

A.出现了初期的垄断行为 

B.雇佣劳动成为普遍现象

C.民营冶矿业进入了高潮 

D.出现较为完整的生产线

28.研究表明,明代隆庆元年(1567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外国进行自由贸易,此后外国白银大量输入中国。

见下表

1570—1579年

28.5万两

1580—1589年

88.9万两

1590—1599年

70.3万两

1600—1609年

104.1万两

1610—1619年

103.7万两

表中的数据统计说明,当时(  )

A.手工业生产水平得到较大进步 

B.闭关锁国政策从此被废除

C.资本主义萌芽的作用日益显现 

D.中国传统经济有一定活力

29.1832年,闽省渔户杨某曾在“大洋面上与夷船以鱼换米”,并得西人所赠书册。

结果,在官府的干预下“起获夷书,咨请军机处,恭呈御览”,并招致上谕对于督抚的切责和追究。

这表明(  )

A.渔户企图勾结西人牟利 

B.官府积极维护主权

C.传统观念影响中外交往 

D.君主牢牢掌控臣属

30.雍正时期的朝廷规定,军机大臣昼夜轮替值班,随时以供召对,军机章京必须每日凌晨五点当值,确保当日谕旨当日发出。

这反映出军机处(  )

A.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促进了清朝统治吏治清明

C.提高了中枢机关行政效率 

D.强化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

31.在努尔哈赤、皇太极统治时期,“中国”、“南朝”等词都用于对明朝的称呼。

顺治时期,“中国”一词在朝廷政治文书中已指清朝的全部统治区域。

1767年,乾隆皇帝明确规定:

“夫对远人颂述朝廷,或称天朝,或称中国,乃一定之理。

”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满清统治区域的日益扩大 

B.“中国认同”不断发展深化

C.中央与地方矛盾有所缓和 

D.民族交流消除了民族差异

32.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

欧洲入侵者不能在中国实施分而治之的政策,没有可唆使其反对北京中央政府的独立的地方统治者。

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郡县制的普遍实行 

B.宰相制度已经被废除

C.军机处的正式设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效能

33.下表是《东印度公司英国船只对华贸易表》。

据表可知当时(  ) 

东印度公司英国船只对华贸易表(1664—1753年)(单位:

只) 

时间

厦门

舟山

广州

澳门

康熙3年一康熙61年

22

14

50

15

雍正元年一雍正13年

1

0

138

10

乾隆元年一乾隆18年

178

总计

23

156

A.广州逐渐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B.政府不断放松对外贸易管理

C.沿海地区丧失了贸易自主权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尚未出现

34.1645年,顾炎武撰写了《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钱法论》,被称作“乙酉四论”。

在《日知录》中更有众多条目,涉及经济问题。

这体现了顾炎武(  )

A.针砭时弊经世致用的主张 

B.发展经济改良习俗的愿望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 

D.消除弊端治理社会的诉求

35.王夫之主张生和义的统一,强调志节对人生的意义,认为人既要“珍生”又要“贵义”,轻视生命生活是不行的,但人的生命生活不依据道德准则也没有价值。

他认为物质生活欲求是“人之大共”,“有欲斯有理”,道德不过是调整人们欲求,使之合理的准则。

这种认识(  )

A.体现了“气一元论”的哲学思想 

B.具有反封建主义的启蒙思想因素

C.是朱熹“理气”思想的继承发展 

D.打破了程朱理学的正统思想地位

36.中国传统数学采用的是实测实算的方法。

明朝中后期,西方传教士带来了数学著作《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物理学著作《泰西水法》《奇器图说》等,地学著作《万国舆图》《职方外纪》等。

这种现象(  )

A.反映了西方的文化侵略 

B.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华夷观念

C.冲击了宋明理学的地位 

D.开阔了士人认识世界的视野

37.明清之际的儒学家们,对泛滥已久的王学末流抨击甚为猛烈,在思想界形成了一股强大潮流,如顾炎武不仅在理论上把王阳明视同禅学并大加挞伐,甚至把明朝的覆亡看作是王学泛滥的恶果。

A.阳明心学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B.宋明理学内部开始出现分歧

C.提倡经世致用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变革促进儒学焕发生机

38.下图北京古观象台,始建于1442年,是明清两代的国家天文台。

清制8架铜仪在造型、花饰、工艺等具有中国传统,在刻度、游表、结构上直接反映西欧文艺复兴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

这表明(  )

A.中体西用思想已确立起来 

B.清朝主张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C.中国科技已经落后于西方 

D.西方科技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39.《西游记》中描写的孙悟空是个由石头造化出来的自然之子,作为猴子,他极端好动,永不安生;

作为人,他“一生受不得气”;

作为神,他不愿受任何束缚。

作者借悟空形象(  )

A.反对传统追求个性 

B.痛恨叛逆维护等级

C.争取自由逃避现实 

D.推崇礼教歌颂仁义

40.有学者认为,(某种)书法成为文人的艺术,部分是因为书法的线条成为书写者身体动作的一种直接延展,它下笔可以很快,但随后演化为一种灵活的、动态的艺术形式,让每个书写者都能够发展自己的风格。

下列作品特征与之相符的是(  )

A.《仇锷碑》 

B.《会稽刻石》 

C.《松风阁》 

D.《自言帖》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40分,其中41题20分,42题8分,43题12分)

41.(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学校主要有两类:

一是官方学校,二是私人学校。

官方学校包括中央太学和地方官学,它们以各自地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形成了以教化为中心的一个一个同心圆,推动思想教化向全社会普及。

汉初统治者意识到一味地钳制人们的思想只会如秦朝一样短命,同时,官学又不能满足广大求学者的需要,因此放宽了对民间办学的限制,使得私学教育在西汉民间迅速发展。

伏生、高堂生、吴章、翟宣、董仲舒等人都是著名的私学大师。

——摘编自郑志伟《西汉儒学思想教化及其启示》

材料二北宋大兴文教,从官学到民间私学,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使中国古代教育完成了从汉唐时期的士族垄断向平民百姓下移的重要转变。

教育事业的勃兴,一方面促进了律学、算学、医学、画学、武学等专科教育的发展和完备,加强了专门学科领域的深入研究,推动了北宋学术文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另一方面北宋涌现出在政治、史学、文学、科技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知识分子,如韩琦、富粥、王安石、司马光、三苏、沈括等,对北宋乃至整个宋朝文化的兴盛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北宋的政治统治避免了宦官、外戚专权,这主要得宜于其开明的文化政策,特别是制定实施了积极的教育政策。

——摘编自刘芬《北宋教育政策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兴办学校教育的特点与目的。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教育兴盛的原因,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10分)

4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不同性质,把人类历史发展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几种社会形态。

广义的社会转型是指人类社会从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这是一种质的变化;

狭义的社会转型是指在同一种社会形态下,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发生了较大甚至较为剧烈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涉及社会形态的变化,只是一种量变。

——摘编自李培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

从中国古代史的三个时期(春秋战国、唐宋、明清)中任选一个时期,对材料中有关“社会转型”的观点加以论述。

(要求:

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43.(12分)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宋代之前,大多数上流社会家庭里都有受过医疗训练的仆人。

政府机构里雇有受过专门训练的内科医生,但他们的医疗和解剖知识与那些世代行医之家的郎中也许微有不同。

这些郎中世代以卖药和从事按摩为生,社会地位相当低。

材料二1026年,宋仁宗下令在开封的太医院和相国寺铸造两座真人大小的表面刻有全身穴位(354个穴位)和经络图的人体模型。

1044年政府设立太医局,开始建立体制化的医疗教育制度,10年间医学生的总人数达到了200人;

1061年,课程仿照太医局的地方医疗教育机构纷纷建立,其目的在于为地方培养训练有素的医生;

宋徽宗在国子监设立“医学”,目的在于改善医疗体制;

1115年,州县也建立了“医学”的分支机构。

宋初开封的东部和西部有两家医院,称为福田院。

他们的设立是为了帮助无家可归的老人和弃婴,以及病饿者。

两院都由和尚打理,后来才成为政府机构。

1063年,开封南北又各增设了一家。

每家福田院有病人300名,这意味着开封的医院系统总共可以容纳1200人。

北宋末期,政府在京城和其他6个地区城镇设立了“居养院”。

一一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儒家统治的时代:

宋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宋代前后医疗保健领域的变化情况。

(4分)

(2)根据材料一、二,简析宋代在医疗慈善领域的成果并概述其意义。

(8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根据“国家在面临重大的事件时向普通民众咨询意见、宣讲政令”可知“外朝”向民众咨询意见,具有政治协商的色彩,故选A项;

西周至春秋时期尚未出现皇权,排除B项;

“外朝”的作用在于咨询意见、宣讲政令,不能体现对王权及“内朝”的制约,排除C项;

西周至春秋时期官僚体制尚未形成,排除D项。

2.【答案】A【解析】“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主要有家天下的延续、封国制度不断、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和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源于西周时期宗法制度形成的宗法观念,故选A项;

分封制是分封诸侯的地方行政制度,不是形成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特征的主要因素,排除B项;

郡县制在秦朝推广到全国,废除了分封制,排除C项;

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年实行的,排除D项。

3.【答案】D【解析】据材料“亦被用于贵族举行的各种仪式的道具上”可知,西周礼制有了丝织品的痕迹,反映了丝织品与礼制的互动,故选D项;

“等级意义”是通过丝织品使用的等级差别体现的,材料并未提及相关信息,“失去”一词更无从体现,排除A项;

西周礼制是一种等级制度,礼制的破坏体现在等级秩序的破坏,材料信息与此无关,“开始”一词更无从体现,排除B项;

中国桑蚕文化自原始社会我国祖先养蚕种桑就开始了,并非起源于礼制,排除C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