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资料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6589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资料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学资料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学资料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学资料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学资料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资料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育学资料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资料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资料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对异性好感与爱慕;

5热烈追求理想,开始探索人生意义

7.二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了哪些共同发展的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

3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4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步相互渗透;

5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

8.初中生处于人生理发育的第几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生理发育呈现出哪些特点?

①人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②体型剧变;

③身体机能迅速健全;

④神经系统的发育接爱成人;

⑤性开始成熟

9.我国哪一部法律对学生应尽的法律义务做了专门规定,学生应尽的法律义务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遵守法律、法规;

2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10.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什么,应注意哪些要求?

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养成具有独立应用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1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

2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3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时间;

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

11.何谓说服法,运用该方法要注意哪些要求?

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知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1明确目的性;

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12.几十名学生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班集体吗?

班集体的形成有哪些基本标志?

不是;

1有共同目标;

2有一个团结的有威信的领导核心;

3有为集体成员所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4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13.简述测验前的计划。

1确定测验的目的

2确定测验要考查的学习结果

3列出测验要包括的课程内容

4写下考试计划或细目表

5针对计划测量的学习结果选择合适的题型。

14.标准化成就测验的特点。

1测验是由专门机构或专家学者按一定测验理论和技术,根据全国或某一地区所有学校的共同教育目标来编制的;

2所有受试人所做的试题、时限等施测条件相同,计分手段和分数的解释也完全相同。

15.说明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含义与优越性。

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

优越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1)客观性。

在大多数情境下,标准化测验是一种比教师发展出的测验更加客观的测量工具。

(2)计划性。

专家在编制标准化测验时.已经考虑到所需的时间和经费,因此标准化测验比大部分的课堂测验更有计划性。

(3)可比性。

标准化测验由于具有统一的参照标准,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具有可比性。

16.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

(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17.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

18.简述心理评估的意义。

(1)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咨询是一项高度个别化的教育工作,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制定正确的辅导与咨询方案,首先必须正确找出个体的问题症结。

了解他所处的环境的特征,准确地把握他认识世界的独特的观念。

(2)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

心理评估不但是了解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及其行为表现的工具,也是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绩效的工具。

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如何,只能从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症状减轻、心理素质的改善来加以确认。

19.为了使会谈富有成效,教师应该注意哪些专门的技术?

(1)倾听,倾听是专注而主动的获取信息的过程。

(2)鼓励,在会谈中,辅导教师可以向对方提供鼓励信息。

(3)询问,多提开放式问题,还要问看法与感受。

(4)反映,反映就是辅导教师将受辅导学生表达出的思想、观念或流露出的情绪,加以综合整理,用自己的语言再表达出来,以协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5)澄清,辅导教师应帮助对方整理思想。

(6)面质,协助当事人弄清自己的真实感受。

20.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各地中小学教师自发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从更积极的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

是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地发展。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学生心理素质.可以为有效实施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

21.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

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三种:

(1)直觉的道德情绪体验;

(2)与具体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3)与道德信念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2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那些方面?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23.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4)教育相对独立于经济制度

24.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发展有那些作用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有及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额功能

25.一堂好课的标准有那些

1)目的明确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目的明确,是上好课的首要条件

2)内容正确教学内容要符合科学性和思想性

3)方法适当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相互配合,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习气氛融洽

4)组织得当课的进程要安排得当,环环紧扣、张弛有致,师生双方都要处于积极状态

5)教学基本功好是对教师上课的个人素质的要求

26.教科书有那些作用

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他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教授的内容;

同时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2)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范围

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验活动或者其他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作出统筹安排

27.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2)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3)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

 

论述题

1.从个体活动的角度看,学校中的个体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在于学校教育具有特殊性,使学校在影响学生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功能。

请你就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进行分析。

①学校教育可以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有意识地以教育目的和目标的形式去规范学校的其他工作,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达到规范的目标。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地、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活动。

③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的内容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

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更具长远的意义。

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学校教育内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学生集体中学生间表现出的差异性,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表现与发现。

学校尊重和注意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学校的义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具体到学生素质培养和发展方面,应注意哪些基本要求。

请予以分析

①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②素质教育应当坚持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③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④素质教育要重点突出创新精神的培养。

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3.试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

(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

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之分。

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

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

总结性评价。

或称终结性评价,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

(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有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之分。

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

标准参照评价,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

有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之分。

配置性评价,或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

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

诊断性评价.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

有时指对经常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所做的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

(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有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之分。

正式评价指学生在相同的情况下接受相同的评估,且采用的评价工具比较客观,如测验、问卷等。

非正式评价则是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且评价的资料大多是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如观察、谈话等。

4.如何对教学评价结果进行处理与报告?

(一)评分

评分时必须以一定的比较标准为依据。

评分的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两种.绝对标准是以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为依据。

学生的分数和其他同学的回答情况没有关系。

而且绝对标准强调.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背景情况的差异.所以他们的学习结果也是不可比较的。

它对应的评价方式。

是标准参照评价。

相对标准是以其他学生的成绩为依据,对应于常模参照评价。

相对标准的评价不仅与学生自己的成绩有关.还与

其他同学的成绩有关。

合理的评分过程应包括如下步骤:

①搜集有关学生的信息,信息可以来源于不同类型、性质的测验甚至观察的评价方式。

例如.教师对学生期末学习成绩的评价.通常是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作业和考试成绩占20%,课堂表现占10%。

②系统地记录下评价的结果.并随时保持最新的结果。

③尽量将搜集的资料量化.用数据来表示学生的学习情况。

④为了把评价的重点放在最终的学习成就。

教师需要加大最后测验得分的权重。

⑤评价应该以成就为依据。

而其他特征的评价,不要和成就的评价混杂起来。

(二)合格与不合格

有些课程采用合格与不合格来评价学生的成就。

(三)其他报告方式

除了常用的评分方法.教师还可以使用其他方式来报告评价结果

5.结合实际说明行为改变的几种方法。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等。

(1)强化法。

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例如,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遇到了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求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这个学生就能学会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

(2)代币奖励法。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

当学生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

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

代币奖励的优点是:

可使奖励的数量与

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代币不会像原始强化物那样产生“饱”现象而使强化失效。

(3)行为塑造法。

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有时候我们所期望的行为在某学生身E很少出现或很少完整地出现。

此时我们可以依

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行为的出现。

例如,有人曾用行为塑造法让一个缄默无语的孩子开口说话。

(4)示范法。

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或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模仿学习的机制是替代强化。

替代强化指学习者因榜样受强化而使自己也

间接受到强化。

由于范例的不同,示范法有以下几种情况:

辅导教师的示范。

他人提供的示范.电视、录像,有关读物提供的示范,角色的示范。

(5)惩罚法。

惩罚的作用

是消除不良行为。

惩罚有两种:

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

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

撤销一个愉快刺激。

(6)自我控制法。

自我控制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从理论指导来说,它是一种经过人本主义心理学改善过的行为改变技术。

其好处是:

强调学生个人责任感,增加了改善行为的练习时间。

6.随着高考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考焦虑的学生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王某是本市某重点中学的高三年级的男生,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情绪不好,每天在家闷闷不乐,不愿与人交流,睡眠不好,饭量减少,每天萎靡不振,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尽管每天学习时间很长,但学习效率低下,在最近的模拟考试中成绩不升反降,因此他变得脾气暴躁,有时在家里无故摔东西,甚至无故不去上学。

试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该学生考试焦虑症状进行指导。

高考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这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与其他种类的考试焦虑相比较,高考焦虑有其特殊性,造成学生高考焦虑的主客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客观因素

①学校及教师的压力。

不少学校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作为学校的指导思想,教师的一切工作都围绕学生的分数转,大搞题海战术,按考试成绩排名次、排座位.依据考试分数布置和安排学生的课外作业量。

教师以考试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

由于缺乏成功

的体验,学生逐渐对考试产生反感。

单调的刺激、过严的要求,给学生带来强大的心理压力,势必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形成恐惧、紧张和焦虑。

②家长的高期望与压力。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不顾孩子的实际水平与能力,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进重点学校,课余时间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上补习班,不许孩子有自己的体闲娱乐时间.目的无非就是让孩子考上名牌大学。

家长的期望水平过高,以及不当的教育方式,只能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加剧对高考的焦虑。

③社会舆论及媒体的不当宣传及做法。

每当高考来临时,大众媒体就开始制造紧张气氛,如请专家讲解有关高考的注意事项,请历届高考状元讲成功的经验等等。

这无疑增加了紧张气氛和神秘感.会使学生更加紧张和焦虑。

(2)主观因素

高考对中学生来说是人生面临的第一次重要的选择,关系到每个学生一生的前途与命运。

面对决定自己前途和命运的高考,学生必然会产生情绪的波动,甚至产生焦虑情绪。

学生对高考的重要性的认识、知识准备、以往的开始经历和体验、人格特征等是考试焦虑产

生的主要原因。

(3)高考焦虑的辅导策略

高考焦虑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只有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多方面共同努力,方能见效。

①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

必须把“应试教育”观转变为“素质教育观”,学校应把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

把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检测教育与教学质量的标准,把课外活动和节假日还给学生。

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产生考试焦虑,才能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高质量的人才。

②寻求“社会支持”。

寻求家长及社会对学生的支持,为学生的高考减压。

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和能力,为孩子确立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家长应该依据孩子的特点和能力,为孩子确立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不要在高考前制遵循教育规律,适当宣传与高考有关的内容并制定相关的政策,不要故意制造紧张气氛和神秘感,也不要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公开宣扬高考状元,更不要过分报道与高考有关的内容,为减轻学生的高考焦虑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③指导学生自我教育。

由于学生个体因素是高考焦虑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可以指导学生自我教育,使他们学会对高考焦虑做出积极、主动的应付。

第一。

改变不正确的认知与评价;

第二,调整期望值,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第三,改进学习方法,调整竞技状态;

第四,学习必要的应试技巧,在高考中的应考技巧是:

要稳定情绪.全身放松;

在答题前要浏览试卷,统观全局;

回答每题前,一定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

列好答题顺序,贯彻先易后难原则;

统筹兼顾各题,恰当分配答题时间;

不忽视任何细节;

注意克服定势的干扰;

先求正确,再求速度,合理使用时间等等。

④学会自我放松训练。

当考试焦虑严重地影响考生目前的状态时,专门的放松训练是非常有效的。

最正规、最易掌握的一种方法是“紧张一松弛渐进放松法”。

这种力法是通过局部一组一组的肌肉群的放松,循序渐进地括及全身。

它的放松顺序是:

手臂一头一躯干一

腿。

放松还有想象性放松,深呼吸放松等等。

总之,放松训练简便易行,所需时间短,不仅仅是治疗考试焦虑的手段,也是解除学习疲劳的有效方法。

总之,高考焦虑辅导应本着“内外兼顾、标本兼治”的原则,既要指导自我教育,又要重视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寻求家庭、社会的积极支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高考焦虑行为,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7.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常用方法如下:

(1)有效的说服

低年级学生最好只提供正面论据,高年级学生可考虑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

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应只提出正面观点,培养长期稳定的态度时应提出两方面的材料。

说服对象原本有相反观点时,教师应主动呈现两方面观点,说服对象原本没有相反观点时,只呈现正

面观点。

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教师进行说服时,应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

(2)树立良好的榜样

给学生呈现榜样时,应考虑到榜样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特点,以尽量与学生相似,另外,给学生呈现受人尊敬、地位较高、能力较强且具有吸引力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具体操作程序:

①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

②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

③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

④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

⑤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

⑥学生在执行计划中改变态度;

⑦评价改变的态度,使态度进一步概括

化和稳定化。

(4)价值辨析:

鼓励学生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

需经历三阶段七个子过程

①选择阶段:

包括:

a.自由选择;

b.从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c.充分考虑各种选择之后再进行选择。

②赞赏阶段:

a.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

b.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

③行动阶段:

a.按自己的选择行事;

b.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5)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

奖励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

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

①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

②要选择、给予恰当的奖励物。

同一种奖励物,其效用可能因人而异,要选用对个人来说最有效的奖励物。

③应强调内部奖励,外部奖励不可过多使用。

应引导学生进行自

我强化。

可采取两种惩罚方式:

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

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

另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也很有效。

8.试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在整个中学阶段。

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

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道德关系的概括,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中学阶段是道德

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

中学生逐渐掌握伦理道德,并服从它,表现为独立、自觉地依据道德信念、价值标准等去行动,使学生的道德行为更有原则性、自觉性。

(2)自我意识增强。

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

中学生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有明显的提高,这为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前提。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

(4)品德结构更为完整。

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第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从总体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

(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