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的高三化学复习课堂新模式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6587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高效的高三化学复习课堂新模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构建高效的高三化学复习课堂新模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构建高效的高三化学复习课堂新模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构建高效的高三化学复习课堂新模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构建高效的高三化学复习课堂新模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构建高效的高三化学复习课堂新模式Word文件下载.docx

《构建高效的高三化学复习课堂新模式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高效的高三化学复习课堂新模式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构建高效的高三化学复习课堂新模式Word文件下载.docx

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到“三动”——身动、心动、神动,保证“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实现“三学”——想学、会学、学会。

这样的课堂是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的,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心情舒畅。

那么,怎样构建高效的高三化学复习课堂呢?

我们课题组成员经过一年半的积极探索与思考,大胆实践与反思,总结了四种高效复习课堂模式,有助于提高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质量。

课堂一:

构建知识网络复习法

化学学科知识碎、散、多、杂,难记易忘。

知识不成系统,犹如乱堆于仓库中的货物,无法短时间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教师若能在复习课上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将所获得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联系起来所构成的开放性知识体系,使散落的知识点系统化、网络化,则事半功倍。

构建知识网络图的一般程序为(以《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为例):

第一步:

梳理基础知识。

明确该部分知识共有哪些知识点,对这些知识点有大概的掌握。

问题1:

回顾专题三,我们共学过哪些知识,可分为哪几部分?

第二步:

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即线索。

通读课本,在整体中确定知识关系,找出串联整个知识系统的主线索,设计一套简明扼要的知识提纲。

问题2:

你能为本专题各部分知识寻找一条主线索吗?

(微粒间作用力——晶体——物质性质)

第三步:

排列知识点,构建网络图。

根据线索提示,在理顺教材、复习材料的基础上,排列知识点,并按层次关系联系起来。

问题3:

你能按照线索提示,将知识点排列在一起,构建成知识网络吗?

第四步:

突出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知识之间往往存在多维度的联系,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联系,进行多角度对比可以帮助我们加深理解,提高能力。

问题4:

为什么晶体的性质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总结知识之间的联系: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问题5:

你还能从哪些方面对这些知识进行对比呢?

第五步:

完善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随时校正,补充知识。

精选学生做过且熟悉的题目,教会学生要从题目中总结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通过随堂检测训练,突出知识网络的优势,将相关知识点一网打尽。

课堂二:

类比思维复习法

类比思维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的一种推理形式。

基本步骤有:

联想——比较——推理——应用。

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充分应用类比思维,可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复习实现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如在复习平衡常数时,重点复习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意义和影响因素等,再利用类比思维复习电离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之后进行知识整合。

同理,理解了化学平衡的知识后就可以通过类比掌握好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四种平衡都对应着一种可逆变化,都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都有平衡常数,在有关计算中都可应用“守恒法”。

也可以类比生活中的例子,如怎么理解原电池腐蚀比化学腐蚀快?

可以类比乘双门公交车与乘单门公交车,单门的公交车,乘客只能在同一个门上下车,速度当然要减慢很多。

面对一个新的问题应该如何着手去分析解决呢?

我们可以把它和某个熟悉的问题联系起来,借助熟悉的知识和熟悉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

例:

高温下,超氧化钾晶体呈立方体结构。

如图为超氧化钾晶体的一个晶胞(晶体中最小的重复单元)。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氧化钾的化学式为KO2,每晶胞含有1个K+和1个O2-

B.晶体中每个K+周围最近有8个O2-,每个O2-周围最近有8个K+

C.晶体中与每个K+距离最近的K+有8个

D.晶体中,0价氧原子与-2价氧原子的数目比为3:

1

看到此题你是否联想到了熟悉的NaCl晶胞的题目而快速解决它?

当然,类比思维也有雷区。

我们在应用“类比思维”时,应该注意所类比的两种事物在本质上是否是相同或相似的,不能只顾形式上的一致而忽略本质不同的问题,而进入类比思维的雷区。

要深入实质,力戒机械类比。

这样,每做完一个问题应及时联想前期是否遇到类似问题,然后按考点、解法、题型等进行归类与建类,建立类比思维库,以达到会一题而会一类。

课堂三:

一题复习法

一题复习法,就是针对某一节复习课的复习目标,围绕考纲的知识点要求精心设计成一道试题(包含多个小题)的形式,将有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化学思想融于其中,通过解答问题,达到引发学生再现双基、夯实双基的目的。

一般步骤为:

第一,研究考纲,列出要复习的知识点与基本方法,然后从最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和模拟试题中,围绕本节复习课的要求,进行试题重组、拼接、改编等。

这一道试题的选取以能再现出要归纳、总结的最基本知识和规律为原则,同时各小题的安排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螺旋式递进。

第二,课堂上学生独立完成这一道试题,教师通过课堂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教师(或学生)逐题明确所用的知识、方法、思想,并将其集中归类板书。

第三,教师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精讲(不超过10min)。

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暴露易错点,凸显解题关键点,发现规律性的东西,总结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

在1L的密闭容器中,将1.5molCO和0.5molSO2两种气体混合,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CO(g)+SO2(g)

S(s)+2CO2(g)△H<

0。

2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O2的浓度为0.4mol/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2min末S的平衡浓度为0.20mol/L;

(2)2min末充入He使体系压强增大,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

(3)减小CO2的浓度,则正反应速率增大;

知识再现:

若改变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因素,则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为:

正面影响。

若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因素,则对平衡的影响:

减弱。

(4)当v(CO):

v(SO2)=3:

1时,反应达到平衡;

(5)当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化学平衡的建立、特征及标志。

当变量不变时即达平衡状态。

(6)反应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20%;

(7)在容器中再加入3.0molCO和1.0molSO2,CO和SO2的转化率不变;

平衡移动与转化率变化规律。

(8)两分钟末增大CO的浓度,平衡向右移动,该平衡常数增大;

(9)若另一个容器保持恒压,其他条件相同,则平衡时CO2的浓度大于0.4mo/L;

……

这种复习方式,解出的是题目,巩固的是双基,训练的是思维,提高的是能力,是较为理想的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模式,实现高效复习。

课堂四:

命题式复习法

所谓“命题复习法”,就是学生需要领会《考试大纲》的要求,熟悉命题者的思路和方向,掌握“敌情”,然后扮演命题者,深入课本抓重点、难点、易漏点,找题目、或改编、或自创,再答题、讲解。

学生参与的形式多,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原来枯燥的复习内容,变得生动起来,复习热情高,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命题复习法包括四大步骤:

一是解读考试大纲,二是了解命题思路,三是构建知识网络,四是尝试自主命题。

如:

围绕《化学平衡的移动》,从定义、原因、方向、结果

和应用等五方面,借助命题式复习方法,深入复习掌握相关化学平衡知识。

学生积极性很高,通过扮演命题者,将“敌情”意识发挥到极致。

【教学流程】

命题复习法把考试与复习密切结合,学生们切身体会到:

他每天复习的,就是要考的;

以后要考的,就是现在复习的。

因此,学习变得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学习效率从而也大大提高了。

总之,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是朴实、简易的课堂。

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

要构建高效的高三化学复习课堂,我们需要做到:

1、研读考纲,备课关注学生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论教。

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要吃透考纲,分析学生,要善于搭建台阶设置“脚手架”,善于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带有启发性的思考问题。

2、准确定位,“课堂”变“学堂”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好比是在驾驶汽车,而教师好比是“路标”,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走上“高速公路”,不走“岔路”。

教师应做到“三讲、三不讲”。

三讲:

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

三不讲:

学生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

把“课堂”变“学堂”,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3、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与交流

建立学习小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

分组中可以按学习水平层次,同层分组或搭配分组,每一阶段都安排小组具体的任务,小组充分交流,合作完成。

这样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的敏捷性、多端性。

4、反思再实践,寻找新突破

教师课后要及时反思,反思课堂上的预设与生成,反思学生的反应与收获,反思课堂的效率、效益与效果,及时调整复习策略,积极探索适合该班学生学情的高效的复习课堂新模式,实现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效课堂百科名片。

[2]黄巧遵《高三化学高效复习课堂探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