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热点人文地理热点突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地理热点人文地理热点突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热点人文地理热点突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与综合国力
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综合国力分析等。
四、知识链接: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一门学问,主要以人类的主要活动及其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为灵魂;
人地关系是贯穿地理学科的一条主线,人文地理考试内容的知识分布如下:
课本类型
必修下册
选修一
选修二
知识分布
五、人类生产活动和地理环境
三类农业地域的治理和开发
海岛和海域的开发
六、人类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人口与环境
二、城市地域结构和规划
城市新区的发展
七、人来活动的地域联系
五、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交通运输的建设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八、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四、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
三类灾害区域的 治理
教材评价
理念观点不错
接轨拓展不错
整治案例不错
五、综合复习:
(一)联系区域地理内容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例如,将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转化为关系图,并利用农业区位因素关系图分析具体地区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例 子
主导因素
推论(相同的农业区位因素)
古巴的甘蔗
热量
其他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国家
河西走廊的粮、棉
灌溉水源
其他内陆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
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和蛋鸡场
城市发展
其他城市郊区的副食品基地
美国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和过程专业化
科技进步
其他发达国家
丹麦的乳畜业
城市及市场需要
西欧其他各国
(二)几大农业地域的比较
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农业生产特点
水稻种植业
东亚、东南亚、南亚
季风气候
精耕细作
种植园农业
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
撒哈拉以南非洲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
温带大陆性气候
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程度高
大牧场放牧业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大牧场放牧
混合农业(谷物和牧畜混合农业)
欧洲、北美、南非、
澳大利亚、新西兰
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家庭农场,农场规模大,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很高,耕种、放牧、休耕进行轮作
乳畜业
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
温带海洋性气候、
轮转放牧
(三)不同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
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工业区位选择的初衷,但是社会需要、环保要求对工业区位选择也由种种限制。
其他概况
典型案例
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东南亚热带雨林区
区位条件:
①高温多雨的气候②平坦的地形③劳动力丰富④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①小农经济②单产高,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低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条件:
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蓄种:
牛、羊
潘帕斯草原:
①优良草场②地广人稀③距离海港近
所做工作:
①培育优良品种②改善交通运输条件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
气候:
基本特征: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作物:
小麦、玉米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
①优越的自然条件②便利的水陆运输③地广人稀④高度发达的工业⑤先进的工业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的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生长特点:
猪、牛、羊等
墨累达令盆地农业特点:
①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农民可以有效的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③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可用这些案例来指导我国工业区的发展。
两大工业区与比较
传统工业区
新兴工业区
分布地区
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等地
工业部门
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
电子、半导体、核工业、航天、高分子合成、遗传工程、激光工业
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距离铁矿区较远③充沛的水源④便捷的水陆交通⑤广阔的市场
综合整治:
①调整工业结构②调整工业布局③拓展交通④发展科技⑤消除污染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特点①中小型为主②轻工业为主③生产过程分散④资本分散在小城镇⑤工业分散在小城镇
美国硅谷发展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②气候宜人③有高等院校④便捷的交通⑤军事订货
城市区位因素
六、创新练习及纠错分析:
1、人口问题曲线图判读不清
典
例
读我国上海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完成
(1)~(3)题。
(1)2002—2003年上海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A.5.99‰
B.5.96‰
C.-5.8‰
D.-3.2‰
(2)从1993年开始,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呈负增长而总人口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
(3)上海市人口不断增氏,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突出
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C.社会劳动力不足
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错因分析】审题不细,不能挖掘图中的信息,不能正确理解人口增长率的概念、计算能力差是出错的主要原因;
不了解大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和背景,第
(2)题易误选B;
忽略问题设计的时间性,也是容易出错的重要原因。
第
(1)题,2002年人口数为1334万人,2003年人口数为1342万人,增加了8万人,人口增长率=增长人数/初期人口总数,故选A。
第
(2)题,此段时间我国出现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现象,主要是从农村迁往域市、从内地省区迁往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故选C。
第(3)题。
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可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用地压力增大、失业人口增多等问题;
人口迁入城市也可为城市提供劳动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故选D、。
【纠错心得】人口问题的考查会以图表形式给出相关资料,如本题要求根据有关数据判新人口迁移的特征和影响,这方面的知识也是人口问题中的重点内容,复习时要多加注意,多将课本上的相关信息转化为图表的形式,加强判读图表能力的训练。
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掌握人口城市化的相关知识:
由于城市人口迅速膨胀,特别是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造成许多社会问题,如就业困难,失业队伍扩大;
住房紧缺,居住困难;
社会治安问题严重;
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环境被破坏等。
【纠错体验】下图为M、N两国一定时期内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图,据图回答1~2题。
1.M、N两国分别属于C
A.发达国家、发达国家
B.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C.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
2.关于两国的说法正确的是D
A.M、N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同步变化
B.M国比N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年代早
C.M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后,国内人口迁移以农村迁往城市为主
D.N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普遍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2、人口数量变化及再生产类型分析不清
读人口增长率下降状态的人口增长情况图,回答
(1)~(3)题。
(1)图示时间段,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的百分点和人口增长的总数分别约为
A.0.28
38万
B.0.28
9000
C.0.38
D.0.38
(2)关于该图所示的人口变化情况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人口增长率下降情况下的人口减少情况B.在人口增长率下降情况下的人口增长情况C.该图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传统型
D.该图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现代型
(3)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情况下,人口仍然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上升
B.人口死亡率上升
C.人口迁移率上升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
【错因分析】根据公式:
人口总数=人口增长数÷
自然增长率,先计算出起始年份和最后年份的人口总数,再用最后年份的人口总数减去起始年份的人口总数才能得出人口增长总数,相对而言计算要繁琐一些。
而很多同学因为没有正确理解人口增长总数的概念,直接从图中读出起始年份和最后年份的人口增长规模再计算得出结论,导致解答错误。
可以从图中读出起始年份和最后年份的自然增长率,经过简单的运算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百分比,故第
(1)题选A。
第
(2)题通过统计图的数据考查人口再生产类型和人口变化状况,故选B。
第(3)题,主要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及其正负与人口总数的关系,通常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人口总数增加,反之,人口总数减少,故选D。
【纠错心得】人口统计资料图表是通过对人口数据进行统计整理绘制成的,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地理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上的相互关系,承载着大量的地理信息。
常见的人口统计图表有统计表格、柱状统计图、函数曲线图、三角坐标统计图、人口金字塔图等。
进行判读时要仔细分析图表,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根据题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解答,切忌脱离图表根据所学知识主观臆断地回答问题。
解答人口统计图表题常用计算公式如下:
①人口出生率=(新增人口÷
人口总数)×
1000‰;
②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
③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④人口增长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总数=新增人口数-死亡人口数。
注意:
人口增长数与新增人口数、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上述计算公式是针对一定地区(或国家)和一定时期而言的。
【纠错体验】3.下图为“中国、法国和肯尼亚三国人口增长模式图(1990年)”,图中自左向右国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肯尼亚、中国和法国
B.中国、肯尼亚和法国
C.法国、中国和肯尼亚
D.肯尼亚、法国和中国
答案:
D
易错点36
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金字塔图判读不清
根据A、B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完成下列问题。
(1)儿童占有较高百分比的是
国,
老人占有较高百分比的是
国。
(2)若A国的人口仍迅速增长,20年后该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3)若B国人口按现有趋势发展,且它是发达国家,该国的就业人口主要从事
产业的工作。
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4)A国、B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
、
【错因分析】易出错的地方一是对各年龄段人口比重的读取;
二是对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分析;
三是通过人口金字塔的形态进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第
(1)题,直接读图可以得出结论。
第
(2)题,通过分析可知20年后人口总数增加很多,且受教育人口、就业人口增加,从而导致社会经济和环境压力大、就业压力大等问题。
第(3)题,B国是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经济发达,若干年后老龄化问题突出,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等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
第(4)题,从图中可读出人口增长的特点,即可判断出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
【参考答案】
(1)AB
(2)人口压力大,就业困难
(3)第三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缺乏
(4)传统型(高—低—高增长模式)
现代型(低—低—低增长模式)
【纠错心得】正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和正确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
1.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
下面是三种类型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示意图与实际图。
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长期都高的结果。
这种类型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高,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
第二种,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清真寺的顶部塔形。
这种类型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
如果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第三种类型。
第三种是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比重减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
这种类型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3.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1)区分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
从特征上区分,现代型是三低,传统型是高、低、高,原始型是高、高、低;
从数值上区分,原始型和传统型的人口出生率都在30‰以上,但传统型的死亡率相对较低,现代型的人口出生率大致在15‰以下,而自然增长率在10‰以下。
(2)确定人口增长模式:
传统型“高、低、高”模式和原始型“高、高、低”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
传统型的出生率相对下降而死亡率较低,尤其是死亡率明显下降,使自然增长率上升,明显高于原始型;
传统型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高于现代型,现代型的自然增长率一般低于10‰。
【纠错体验】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
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人口,右边表示女性人口。
下面是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读图回答4~5题。
4.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D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5.X、Y两国主要的人口问题分别是C
A.人口老龄化
青少年、幼儿比重大
B.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人口老龄化
C.青少年、幼儿比重大
人口老龄化
D.青少年、幼儿比重大
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读图,完成6~7题。
6.2000年与2050年中国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共同特点是B
①人口总量庞大②人口增长快
③少年人口男性多于女性
④老年人口女性多于男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2050年我国的人口状况是A
A.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较大
B.面临青壮年劳动力严重短缺
C.出生率降至零,导致人口负增长
D.青壮年劳动力社会负担减轻
易错点4:
不清楚城市功能区规划与交通建设区位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规划图,图中等值线为等高线(m),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中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①化工厂:
。
②自来水厂:
③钢铁厂:
(2)若从A处修铁路到B处,选择A—C—B线、A—D—B线中的哪一条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较好?
为什么?
【错因分析】该题出错多在铁路选线土,要注意为减少工程量和行车困难,铁路应尽量不穿过等高线;
为减轻城区交通压力和噪声污染,铁路不应穿过城区。
此地的盛行风向应根据其为我国东部某城市推理得到。
在修筑铁路、公路时不能简单地根据路程的远近来选择路线,应综合考虑沿线的地形、地质条件,经过居民点及对城市的污染情况。
(1)不合理。
化工厂会带来严重的水污染,①处位于城区河流上游,建化工厂会给河水带来严重污染。
不合理。
自来水厂对水质要求较高,应建在城区河流上游,而②处位于城区河流下游,水质较差。
不合理。
钢铁厂是有严重大气污染的工厂,③处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建在③处虽靠近煤矿产地,但东部季风区夏季吹东南风,会对城区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2)应选A—D一B线。
虽比A—C—B线长一些,但不必凿穿山洞,施工方便,工程量小;
不通过城区,减少了对城区的噪声等污染。
【纠错心得】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掌握城市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并合理规划城巿各功能区:
(1)选择城市布局形式,是集中紧凑式还是散疏松式。
(2)进行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其中,在协调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
基本原则:
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区;
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有严重污染或重大全隐患的工业应远离城市,并考虑盛行风和水源地,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者垂直方向上,远离水源地或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3)改善域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进行城市道路合理规划,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拥济状况,通过汽车尾气的达标排放和加强绿化,减轻交通污染。
(4)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一方面针对域市污染源,加大对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综合治理力度,另一方面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纠错体验】下图为黄河中下游位于第二亚欧大陆桥附近的某城市平面图,该城市人口在40万以上。
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①、②、③考虑的共同区位条件是B
A.消费市场广阔
B.劳动力丰富
C.交通便利
D.环境优美
9.图中①~⑨工业基地中,布局明显不合理的是D
A.①
B.②
C.⑥
D.⑧
易错点5:
城市化进程及特点分析不准
下面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回答
(1)~(3)题。
(1)按城市化发展过程,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A.a—d一b一c
B.a—c一d一b
C.d—b一c一a
D.c一d—b—a
(2)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
B.逆城市化
C.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
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
(3)b图中距市中心8千米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行政区
C.工业区
D.住宅区
【错因分析】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未能正确理解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含义,基础知识薄弱,不能活学活用;
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差。
在城市化初期,城市的规模不大,人口密度由城市中心向郊区减小,a符合这一时期的特征;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伴随着郊区城市化,人口密度在城市的水平分布土也发生了变化,c—d可体现这一过程;
在城市化后期,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重视,加上郊区和小城镇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口开始由环境污染严重的城市中心向外迁移,市中心的人口密度减小,b显示了这一情形。
城市中心人口密度的回落是逆城市化的重要标志。
b图中距市中心8千米处人口密度大是由于城市居民外迁至该区域定居,即逆城市化导致该区人口密度增大,这里最有可能分布的是住宅区。
【纠错心得】做好此类题目需要正确掌握有关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①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知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不同阶段。
②郊区城市化:
二战之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一个全新的规模庞大的城乡人口流动的逆过程开始出现。
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这就是郊区城市化。
③逆城市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大城市人口外迁出现了新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出现了城市人口的负增长。
人们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国外学者将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