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细则试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6304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细则试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细则试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细则试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细则试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细则试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细则试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细则试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细则试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细则试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有条件的教师可用电脑打印教案,但必须纸质文本与电子文档并存。

教案不能过于简单,教学程序在150字以内的不算教案,不许用旧教案,不能以在课本、资料上写评注圈点为由而不写教案。

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都要有教案。

3、课件。

课件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不能滥用,应根据实际需要,特别是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基础上使用。

不能用课件代替教案,在教案中要有课件运用的说明。

对网络课件或其他音像资料要结合教学实际,通过处理后才能使用。

应该指出的是,教师不能以课件代替板书,即白板不能代替黑板,应该板书的内容必须板书在黑板上。

4、教案检查。

学校要完善教案检查制度,采取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两种方式检查教案,检查结果要实行定性评价,查后在末一节处注明检查结果,并由学科教研组长签字。

大范围学校要实行学科年级教研组长互查和自查相结合的方法检查教案。

教案的质量主要看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以及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设计是否恰当,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是否讲练结合,精讲精练。

(二)备课

备课的程序为:

个人钻研—集体讨论—修改教案。

1、个人备课。

(1)认真钻研教材,详细查阅有关教学参考书和资料;

(2)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

(3)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4)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选取适当的教学媒体;

(5)编写教案。

2、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发挥教师群体优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统一认识,交流教学经验,研究和改进教法,平衡教师的教学进度,解决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大范围学校要在教师个人备课基础上,以单元教学内容为主,以解决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为宗旨,扎实搞好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的内容和要求有:

(1)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基本要求;

(2)探讨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3)探讨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

(4)交流演示实验的关键操作,做好学生分组实验前的准备。

(5)结合听课活动,进行评课;

(6)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安排好中心发言人,做好记录;

(7)没有备课组的年级,在集体备课时,应将重点问题提交教研组讨论。

3、修改教案。

教师应把集体讨论的内容加以消化整理,在此基础上修改个人备课方案,提前写出完整的分课时教案,要求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教学方法选择和过程设计恰当,作业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力争做到思想教育、“双基”训练、能力培养三统一。

三、上课

上课是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

教师上课的基本要求:

1、严格按课表上课,未经教导处同意,不得随意调课,更不准随便缺课。

上课不得迟到早退,不得中途离开教室,不得拖堂。

2、教师在预备铃响时应站在教室门口,目视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同时清点学生人数,弄清学生缺席情况,对非正常缺席学生应及时报告学校教导处。

上课开始和结束,师生应相互问候致礼。

3、上课应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紧扣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在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应尽可能体现不同的层次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

4、坚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按照新课改理念的要求,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促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要高度重视课堂互动,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及成果的展示,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会自学、会倾听、会展示、会提问、会讨论、会评价、会质疑、会总结、会拓展。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及时反馈、及时补偿,尽力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获得成功感,尽可能减少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的缺漏。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初期,学校要结合实际创建或移植先进教学模式,教师要积极推广使用先进教学模式,以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课堂练习设计要典型精当,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主干知识的运用掌握,既要防止题海战术,盲目地多练,又要防止老师包办,缺少学生的自主练习与实际体验,真正做到精选、精讲、精练。

6、教师上课要讲普通话,语言要精炼、准确、生动、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声音要响亮;

板书要清楚,布局结构合理,能体现出教学重点,字迹工整,大小适当,用字规范,不写错别字;

教师要举止文明,教态亲切、自然、大方,衣着得体,不准穿透明装、吊带裙、露脐装、短裤、背心、拖鞋进入教室,不化浓妆,不准在教室内抽烟。

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

严禁酒后上课,上课时必须关闭手机。

7、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羞辱学生。

上课时教师不得把学生赶出教室。

同时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课堂内发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的,应由任课教师负责在课后处理。

8、重视教学卫生,注意纠正学生坐、写姿势,随堂教师要负责督促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9、活动课要纳入课堂教学,其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当地实际,并相对稳定,形成特色;

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符合以学生为主,教、学、做相结合的原则。

10、检查教师上课情况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每学期都必须有详细听课计划与课堂教学检查评估方案,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关检查形式有:

学校领导随堂听课检查;

教导处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

各班《班级日志》详细登记,教导处每周查阅核实《班级日志》;

教研组有目的地集中听课,学校组织学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等。

四、辅导

1、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既要课内辅导,又要课外辅导,既要集体辅导,又要个别辅导。

2、集体辅导要有计划。

教师要认真分析所教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与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共同研究,统一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总体认识和具体辅导办法,制订辅导计划。

3、辅导对象要有所侧重,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适当布置提高性作业、向其推介课外补充读物、让其参加兴趣小组等办法,激励兴趣,发扬特长;

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以及因请假、旷课而影响了学业的学生,可采取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的方式有的放矢地查漏补缺。

4、辅导要讲究效益,要做到热心、耐心并且有信心,避免疲劳战。

放学后不能留学生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时间不宜过长。

5、凡有住校生的学校,要组织住校学生上晚自习,并安排科任教师坐班辅导,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五、作业批改

布置和检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1、布置作业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以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作业布置要适时适量,难易适中,要重视对学生预习、复习的指导和检查。

一般课堂作业的难易程度应以多数学生学习水平为基础,让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完成。

2、要适度控制课外作业的总量。

课外作业内容可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类,因人而异,分为选做题和必做题。

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不仅布置读、写、算的作业,还要布置画、唱、操作、实验、实践、调查、考察、观察等方面的作业。

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

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初中生课外作业量:

每天不超过1.5小时。

语文的大作文,每学期不少于八篇,小作文两周一次;

数学原则上每课一次作业,每周不少于四次;

外语每周不少于三次;

物理、化学每周不少于两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科目每周不少于一次;

其它学科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布置课外作业。

小学生课外作业量:

三至六年级每天不超过1小时;

一、二年级原则上不布置课外作业。

3、教师必须及时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要保持一定比例的面批,日期要明确。

教师批改作业要注意示范性,教师书写要工整,标点要准确,符号要规范。

作文的眉批、总批评语要得当,指示要具体,富于激励和指导作用。

4、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按时、规范、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教师应督促每位学生及时上交作业,如学生拖欠或不做作业,教师又没及时发现或没有采取补做措施,追究该教师的责任。

5、鼓励在作业布置和批改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可适当布置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作业。

但不得以教改为名不布置或不批改作业,实行改革实验的教师应将改革方案报学校批准备案,期末写出实验报告。

6、教研组每月检查一次作业批改情况,学校不定期抽查与检查相结合,并将结果公布。

学校每学年要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各年级各学科优秀作业展评。

六、学业考核与评价

1、加强考试管理。

各年级组应由教导处安排组织统一考试。

各学科平时考核,可由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负责,指导教师随堂组织小测验,杜绝随意性的考试。

2、学校的统一考试要认真命题、组考、制卷、阅卷,保证质量。

教师要按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紧扣教材命题,着重考查学生“双基”达标情况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教学实际,防止出“偏、怪、难”题。

义务教育阶段,按7:

2:

1的比例,即基础题占70%,小综合题占20%,难度较大的题占10%的原则组织命题。

统一评分标准,统一阅卷,并以年级为单位将考试成绩上报教导处。

3、考试方法以闭卷为主,采用考试、考查相结合,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考查。

外语考试采取听力和笔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4、对不及格的学生进行补偿教学后,要给予再次测评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上登记成绩。

要让学生看到进一步努力学习的价值,鼓起继续学习的勇气。

5、教学质量分析是改进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试题分析:

包括试题的题型、主体知识覆盖面、试题分值合理程度、试题难度、试题的主要优缺点等。

学校教导处应对各学科命题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及时向县教研室反馈。

学生学业成绩分析:

成绩分析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

定量分析“二率”(即优秀率、合格率)和班平均分,这是反映学生成绩的基本数据。

教师在进行必要的数据统计后,应结合对所教班级的情况做出定性方面的描述,期末在教学质量分析的基础上写出全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并按时上交。

七、指导实验

理科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开拓视野、树立科学研究观的重要手段,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其基本要求是:

1、按照省厅要求开足开齐实验课,严格按课程标准规定指导学生动手做好实验,不能以讲实验、画实验、看挂图代替做实验,学生的实验报告教师要及时批阅。

2、认真做好演示实验,提倡并鼓励教师合理改进、增加演示实验,在可能的条件下,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或把某些思考性强的习题改编为实验(演示或学生分组实验)。

3、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逐步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指导学生课外进行实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4、学校要认真组织学生实验能力考核,考核结果计入学生的学业成绩。

5、学校要定期对实验教学进行检查,如发现未按要求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学校应追究有关教师的责任。

八、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包括:

学科兴趣小组活动、竞赛培训、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等。

2、教师要负责各活动小组的组织和指导工作,每个活动组由备课组或教研组确定辅导教师,至少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辅导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做到有方案,有记载,有总结。

3、课外活动内容要健康有益,形式多样,尽量为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以扩大知识面,加强学生间交流,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学校教导处根据各科活动小组计划统一安排活动地点和时间,并定期检查。

九、校本教研

1、校本教研要以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以研究教材教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根本。

不允许教师拒绝参加教研活动或拒绝接受教研任务(如拒绝撰写、上交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拒绝接受上公开课,拒绝接受教研组安排的竞赛活动等)的行为,教导处要精心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级的各项教学、教研竞赛评比活动,力争取得好成绩。

2、教师要积极参加课堂教学研讨活动,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学期要上一堂研讨课,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每年要上一堂示范课或观摩课。

3、教研组或备课组活动每周一次,每次活动必须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每学期组织一至三个研究主题,确保每次活动有明确的内容,解决教学工作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4、严格建立听课学习制度,一般教师听课评课每周1—2节以上;

各学校校长和负责教学的中层以上干部,每周听课评课至少2节以上。

听课时,必须有听课笔记和评议记录。

5、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教育教学科研的实践。

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完成一篇教研论文。

学校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专业报刊上发表论文,展示学术成果。

6、教师要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参与课题研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形成个人教学特色。

7、所有教师都应根据自身特点制订专业发展规划,提高自身素质;

学校要为教师推荐专业必读书目,为每位教师提供课标、教师教学用书、教科书等一套,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教研组、备课组应定期交流学习心得。

8、学校领导不定期参加各组的教研活动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县教研室应定期检查各校开展教研活动和公开课情况。

 

新授课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师要提前精心备课。

1、按照《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目标,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情,确定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教学(学习)目标;

目标的制定不仅要有知识内容,更要体现能力要求,注重三维目标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2、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

准备好相关必要的教具或多媒体课件。

3、设计精细、合理的教学环节,且体现新课改理念。

4、搜集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信息、资料,预设课堂生成问题。

二、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要规范,要践行新课程理念。

1、创设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教学情景,引出新课。

2、在黑板的固定位置呈现课题和学习目标。

3、根据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研读教材,提出问题。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梳理、归纳、补充。

4、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与思考、探究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的时间和空间。

5、分组科学、合理;

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使学生合作学习有序、有效。

6、注重学生学法指导,能力的培养,使他们会自学、会倾听、会展示;

会提问、会讨论、会评价;

会质疑、会总结、会拓展。

7、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8、要启发适时,点拨到位,讲解精准。

9、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0、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勤于探究;

要灵活、巧妙地处理课堂生成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11、要适时板书,内容要简明扼要,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三、教师课后要及时修补、完善教案,写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反思。

实验课教学基本要求

一、课前准备

1、教师要根据实验内容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的学习目标。

2、教师配齐实验器材并做好器材的检查和校验。

3、教师要对实验提前操作,针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预案。

4、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弄清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器材的使用方法。

二、课堂实验

1、出示学习目标,探究设计实验方案

(1)师生解读学习目标。

要注重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2)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分组探究实验重点,师生归纳出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对有危险的实验,教师应先演示操作。

2、实验操作过程

(1)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实验仪器;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

学会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

学会记录;

学会评价;

学会合作等。

(2)实验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相互配合、人人动手。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教师要全过程巡视指导,观察各组操作步骤是否合理,动作是否规范,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确保各组实验都能按步骤顺利进行。

3、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1)各小组展示汇报实验结果并进行评价。

教师针对学生展示、评价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归纳。

(2)针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质疑,并鼓励学生关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点拨。

(3)师生共同总结出实验结论。

4、实验结论的拓展运用

(1)运用实验结论,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自主编题,教师择优展示。

(2)根据学生编题情况,教师可进行必要的补充。

例如:

练习实验的基本操作规范、基本原理的迁移应用,对实验设计作出评价等。

(3)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5、引导学生分类清点、整理实验用品,必要的进行清洗、摆放,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

6、学生实验后应及时整理和总结实验数据,填写实验报告册。

三、课后提升

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结论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复习课教学基本要求

1、复习目标的确定要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一是复习的内容要明确,二是对复习的知识给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三是对重点、难点、关键点、疑点及易混淆处让学生高度重视,学有重点,思有目标。

2、教师要了解学生对本章节、本单元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3、收集、整理好与本节课有关的信息、资料。

4、练习题目的选取具有典型性和综合性,从重点、难点、易混点易错点和知识的交汇点设计题目。

杜绝题海战术。

5、要认真设计好教案。

根据收集和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内容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一是如何将本节要复习的内容整理成块,由点连线、由线构面、由面结网,构建知识网络;

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和总结。

二、复习过程

6、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复习效率。

7、注意体现知识内容的整体性。

学生对知识网络的构建要全面、系统、形式多样(表格、知识树、体系表等)。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功能,在展示过程中要不断补充、完善。

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8、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

9、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一题多变。

10、教师注重解题方法和解题规范的指导。

善于抓住重点组织复习。

对复习中的疑难问题展开辨论,审视真伪。

对辨论的结果给出是与否的肯定回答,澄清模糊认识。

11、学生根据本节复习内容自编习题,积极展示。

12、学生对本节复习内容的归纳总结要条理清楚,对学生的展示和评价要全面准确。

13、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

要特别关注学困生,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14、教师要从知识结构的构建、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知识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

评讲课教学基本要求

一、评讲前的要求

1、教师认真批阅试卷(习题),整体把握学生答题情况。

认真统计错误频率,对错误原因、类型分析、反思。

每次批阅都要做好必要的数据记载,评讲前要认真检查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各题的错误率,找出错误的症结;

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答题中呈现出来的亮点或独到见解。

2、针对学生答题情况,选定评讲内容。

一般以下列内容作为评讲重点:

(1)出错率较高的知识点。

(2)多次矫正但学生仍未掌握的难点。

(3)平时教学中的“盲区”。

(4)考试(训练)范围内的重点知识。

(5)典型性的题目。

(6)学生答题中呈现出来的的独到见解。

3、选定评讲内容后,确定合适的评讲方法。

根据不同评讲内容的特点,对评讲方式和解题思路进一步优化,力争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绝不能不假思索,随意讲评。

4、科学安排评讲时间。

考试(训练)后,要尽快完成试卷(习题)批阅等相关工作,把握学生对试题解答情形记忆犹新、急于知道考试结果的时机,及时安排时间评讲。

  二、课堂评讲的要求

1、教师简介考试情况。

上课后,教师首先要简明扼要地介绍本次考试(训练)的有关情况(包括试题情况介绍,考试结果概述,存在问题说明,“亮点学生”等),让学生对考试(训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学生自主纠错。

分发试卷(习题)后,要让学生整体浏览试卷,找出错误所在,并尝试自主纠错,确保学生能自主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主解决。

(根据班级教学实际,学生自主纠错也可安排在课前进行)

3、小组讨论。

重点解决学生个体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互帮互学。

4、精讲巧练。

对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整理提交,由能够提出解决方案的小组派学生代表做针对性评讲。

对各组学生均无法解决的共性问题,由教师点拨或讲解。

教师重点讲知识结构、讲错因、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讲变化、讲规范。

5、拓展延伸。

在评讲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展示学生答题中呈现出来的精彩之处或独到见解,开阔学生视野,拓宽解题思路,做延伸性练习。

6、质疑探究。

评讲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新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7、总结提升。

在整个评讲活动结束之际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盘点收获。

三、评讲后的要求

1、学生反思答题情况。

要求学生做好错题的订正、答错原因的分析,建立错题档案。

2、教师反思评讲情况。

主要看是否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巩固基础知识,消除难点、疑点、盲点。

(2)构建知识网络。

(3)掌握答题技巧,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获得学习方法。

 

3、设计针对性练习。

针对学生在考试中暴露出来的有代表性的共性问题,或讲评中发现的学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存在的缺陷,精心设计习题让学生再练习、再巩固、再提高。

4、落实个别辅导。

对个别学生存在的在课堂中没有得到关注的特殊问题,课后教师要给予个别辅导,以帮助他们彻底弄清弄懂,强化评讲效果,全面提高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