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单元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5773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单元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二单元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二单元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二单元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二单元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单元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单元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单元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单元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练写生字。

板书设计:

生命的药方

          艾 疗 胎 帐 篷 咳 嗽 鞋 弃

教学后记:

11

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懂得:

 让学生懂得:

 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感悟课文内容。

课件

谈话法讲授法

(一)激情导入

1、师生问好。

听着同学们响亮的声音,看着同学们花一样的笑脸,我感受到了生命是如此美好。

可是,同样是十岁的德诺却没有了这种幸福,那年因为输血,德诺染上了爱滋病。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德诺怎样度过,他的好朋友艾迪又给予了他怎样的鼓励和支持,《生命的药方》也许能带给我们与以往不一样的感悟。

(出示课题。

2、齐读课题,问:

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心中产生过哪些疑问?

3、学生以不同语气读课题。

(二)深情感悟

1、自渎课文,思考:

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德诺的病重、孤独?

词语反馈:

杳无音信发颤病毒兴奋不已摸脉泪如泉涌。

2、反馈。

展示课件2

“这天夜里,德诺冷得直发颤,他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艾迪,他梦见二百亿年前的宇宙了,星星的光是那么暗那么黑,他一个人待在那里,找不到回来的路。

3、句式改写:

以第一人称改写句子。

4、展示课件3:

月明星稀的晚上,两个好朋友聊天。

 A、读对话。

 B、想象他们还会说些什么?

艾迪会怎么安慰德诺?

5、艾迪不仅这么说,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德诺做了哪些事?

6、展示课件4:

病房陪伴(课文插图)。

 看图说话;

艾迪还会为德诺做哪些事?

 德诺是不幸的,因为--------;

 德诺是幸运的,因为--------。

(三)小结:

你读完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人间真情还有许多,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友情,还可以是浓浓的亲情,质朴的邻里之情,难以忘怀的乡情……今天的作业就是回忆生活中令你感动的真情,依照本文的写法,选择几件典型的小事,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生命的药方

                ——快乐的友情

           德诺            艾迪

           不幸染病          寻找药方

           孤独无助          熬草药、找医生

           怀抱球鞋          赠球鞋、玩游戏

           静静离去          ……

12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体会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把主要内容讲清楚。

初知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从朗读中感受爱德华对母亲的无限依恋,并能联想到自己,去感受亲情,感受生命。

感知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搜集关于“9.11”事件的相关资料。

交流法情境教学法

一、质疑引入,激发兴趣

  1.电脑情景导入(2001年“9.11”事件),教师向学生讲述关于“9.11”事件的大致情况。

并询问学生:

看了图片、报道,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四人小组交流)

2.揭题。

3.看题质疑,导入课文:

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遇难者打了三个电话……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中遇难者打了哪三个电话?

遇到难读的字、词勾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感悟深情

1.学生反馈思考情况:

遇难者给助手、律师、母亲各打了一个电话。

2.课文里,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个电话?

为什么?

(1)情况危急。

①什么是“生死关头”?

哪些词句让你看到爱德华处于生死关头?

抓住“第五十六层”“熊熊的大火”“爆裂声”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危急的气氛。

②小组讨论:

生死关头对于一个人意味着什么?

在生死关头你会想到什么?

③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生死关头的危急。

(2)情感对比。

①你觉得爱德华打电话给他的助手、律师是为了什么?

(财产、事业)并相机板书:

助手、律师(事业、财产)

②然而在这生死关头,他却没等电话接通,又拨打了第三个电话,因为他想起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这是拨给谁的电话呢?

(母亲)(相机板书:

母亲)

③想象一下,他可能会在电话里给他的母亲说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并作答)

④爱德华的助手与律师也推断,第三个电话很可能与他的遗产归属有关。

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推断。

    ⑤然而事实的真相是怎样的呢?

为什么报纸“在醒目的位置”刊登这句话?

为什么说它是一个人的“生命留言”?

⑥朗读使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通过情感朗读,将学生的情绪引向高潮。

3.反馈说说你还从课文里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四、小结本课

1.在这篇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说出你们关于生命的看法吗?

小组交流。

六、拓展阅读,交流资料

1.人最需要的是爱,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2.学习小组交流汇报,阅读课外资料。

你做过孝顺父母的事情吗?

交流一下。

3.说说通过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

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写一篇读后感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

13

儿子的创意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工整地书写、正确地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和它给母亲带来的震撼,体会作者对创造力的赞赏之情。

3.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以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和它给母亲带来的震撼,体会作者对创造力的赞赏之情。

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之处,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搜集“创意”的故事:

《做别人没做过的事》。

准备几张具有创意的广告图片。

讲授法谈话法

一、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

1.出示几张具有创意的广告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是什么产品的广告,让学生对“创意”有所感知,随后谈谈自己对“创意”的理解。

2.引出本课课题:

儿子的创意。

读课题,并质疑

3.了解作者毕淑敏:

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毕淑敏的了解,教师适当补充。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通过抽读字、词,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2.联系生活积累,让生谈谈自己对“异想天开”“奢谈”“粗糙”“遐想”“置之不理”“毫不气馁”等词语的理解。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4.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细读课文,感受人物思想

1.事情的起因是怎么回事呢?

读相关段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从第一部分中可以感受到儿子最突出的性格是什么呢?

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勇敢)。

在第一部分里,什么地方能感受到儿子勇敢的性格。

(敢于参加竞争激烈的创意征文赛)

(2)面对儿子如此自信的想法,母亲是何种态度,她为什么对儿子的举动不予理睬?

2.母亲与儿子的不同看法,导致母子之间发生了争论。

让学生自读事情的经过部分,找出儿子与母亲的几次争论,边默读边勾画,想一想,从每次争论中能看出什么?

并能批注在课文旁边。

(板书:

三次争论)

引导学生填表,相机理解课文。

(1)第1次争论。

①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各是怎样?

母亲觉得一个小学生对于科技、建筑,根本懂不了多少,只有大人才能参加这样的比赛。

而儿子毫不气馁,认为自己知识不多,但有创意。

②从母亲、儿子的观点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你从哪儿可以感受到儿子勇敢?

(2)第2次争论。

②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勾画出儿子的创意,借机体会“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说说你觉得儿子的创意如何?

③这一部分里你能看到儿子的勇敢、自信吗?

(儿子能在母亲一次次的怀疑下坚持自己的想法,这种勇气与自信是难能可贵的。

(3)分角色朗读第3次争论,找出各自的观点、想法。

3、在母亲与儿子的三次争论中,他们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母亲对儿子能力的怀疑、不信任;

儿子勇于创造、大胆尝试,面对阻挠毫不言弃。

4、正是儿子的敢于创造,勇于在母亲的怀疑面前坚持自己的想法,所以他获得了成功。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面对这样的成功,儿子会是什么心情?

母亲又会怎么想?

她会对儿子说点什么呢?

试着写写。

四、课外拓展

1.学习了这一课,同学们对“创意”是否有了新的感知?

其实“创意”并不难,它存在于敢于大胆尝试的人身上。

让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创意”的例子,教师也相机讲《做别人没做过的事》等故事。

2.学了本课,听了这些故事,你的脑海里是否也碰撞出了创意的火花呢?

有什么创意与大家交流交流呢?

14

和太阳比赛早起

1、会正确地拼读课文中注音的字,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2、能在诗中划出具体表现“我们和太阳比赛早起”的词句,能说出第3节是怎样具体描写“太阳升起来了”的情景。

3、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对大自然、对太阳、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

能背诵全诗。

有激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中的美好情怀。

走进诗歌,激发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准备配乐朗读的音频资料、日出的视频。

朗读指导法导学法

一、揭示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二、初读课文

1、听教师的范读,要求:

a、听清注音的字的正确读音,感受“和太阳比赛早起”的蓬勃向上的热烈情趣。

b、提出词语方面的疑问。

2、自由读诗歌。

a、划出描写“我们”和“太阳比赛早起”的具体行动的词句。

b、划出诗中揭示“比赛”结果的句子,体会“我们走在太阳的前面”无比自豪的感情。

三、指名分小节朗读,看谁读得准确,通顺。

四、指名朗读全诗,评议,再组织集体朗读。

五、细读每一节,理解每一节的意思,划出你欣赏的诗句词语。

第一节:

早起

A、“我们离开帐篷,轻轻地走过它们身边。

”句子中的“它们”指谁?

为什么在“走过”前面加上“轻轻”?

B、“别怕,我们不会打扰你,我们是和太阳比赛早起!

”结尾是个感叹号,是不是这句话就该读得很响呢?

第二节:

早行

a、我们是和太阳比赛早起,这和云彩有什么关系?

它为什么脸红?

(日出前、太阳睡在厚厚的云层里,太阳醒来后,它的光芒便会渐渐地从云层中穿透出来,染红云层的脸颊,也可以说云彩是为还在被窝里的太阳害羞而脸红。

b、第一节中的我们不会打扰你、和第二节中的你看和你才脸红,3个你指的对象相同吗?

(不同。

第一个你指花木鸟兔;

第二个你泛指一起登山看日出的伙伴;

第三个你专指云彩。

第三节:

我们看着太阳升起。

第四节:

我们放声歌唱,尽情欢呼祖国的早晨。

六、逐节交流。

逐节朗诵、背诵,重点把握每小节诗歌表达的情感。

1、第一节既要读出我们起得早,又要读出我们懂礼貌。

2、第二节:

第一句要抓住几个表示行走的词语,读出轻快行进的节奏,读出与太阳比赛早起的激动心情;

第二句要读得舒缓些、幽默些,以展示我们比太阳早起的得意之情。

3、第三节:

要读出层次感。

4、第四节:

读出对大地、对太阳的爱。

七、背诵诗歌。

八、组合成小组登台朗诵,评比,从中领悟少先队员对大自然、对祖国早晨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把诗歌中值得积累的词句抄写下来

早起:

轻轻

    和太阳比赛早起 早行:

穿、跨、沿、奔

             太阳升起

            我们放声歌唱

15

积累与运用

(二)

综合练习

1.了解AABB式叠词的反义词,感受汉语构词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认识汉语丰富的表达形式。

2.在阅读中注意了解文章的线索。

积累词语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线索

分析文章的线索

导学法谈话法阅读法

一、温故知新

1.自读、互读词语,读准字音。

2.想一想,这些词在构成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感受。

3.你能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有不明白的可利用工具书或向他人请教。

4.观察左右两边的叠词,想想它们的意思,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你还能找到相似的词语吗?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的举例,再读词语,加深理解。

二、词语拾趣

教师激趣:

汉字可以说是世界上词义最丰富、最奇特、最有趣的文字了,人们利用汉字玩出各种游戏,比如对对联、说绕口令、接歇后语、猜灯谜等,玩法真是层出不穷!

今天咱们也来玩一个有趣的汉字游戏,那便是词语转换。

要想 转换得好,必须了解游戏规则。

1.默读书中举例,思考它的规则是怎样的?

(第一个词中的字必须有一个在第二个词里出现

2.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鼓励学生多说。

3.出示相似的题目,多做几次“词语转换”的游戏。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出题,让其他同学进行转换。

三、互动平台

1.今天,有几位同学就本单元的课文展开了讨论,咱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在说什么呢?

2.分角色读读这几个人的对话。

3.从于蓝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评价一下,本单元的课文感人之处各在哪里,哪篇课文给你的印象最深?

4.理解秦学、郝思的对话,清楚两篇课文的线索。

5.补充“……”里应该有的话。

(《儿子的创意》是围绕儿子的勇敢创意与母亲不信任这条线展开的。

四、自主阅读园地

1.教师介绍冰心和她的作品。

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

冰心的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

温柔亲切的感情,微带忧郁的色彩,含而不露的手法,清新秀丽的语言。

  她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

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

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橘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了解作者所爱颜色的变化。

3.再读阅读提示,把自己的感受批写在旁边。

4.全班交流自己的观点,教师相机点评。

摘抄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在本子上,并与同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反复朗读。

积累与运用

(二)

叠词

词语转换

16

积累与运用二

口语交际

能将自己的创意清楚地告诉大家,与大家交流、分享。

用普通话大胆与人交流,说出自己的创意

把自己的创意说清楚

动手操作交流讨论

一、带领学生回顾课文,谈谈收获体会。

师:

我们学了《儿子的创意》这篇课文,你能谈谈“儿子”为什么能得到国际大奖?

你有什么体会呢?

  同学们,创意是跳出“庐山”之外的思路,是超越自我、超越常规的导引;

创意是思维碰撞、智慧对接,是创造性的系统工程……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你们也像那位小男孩一样,进行大胆的创意,展示出你创造的天赋。

二、理解题意,交流展示。

(1)读题,清楚题目要求。

  选择项目设计介绍设计:

设计的内容、设计的理由。

(2)教师举例说明。

(3)开始设计:

可以画图样,可以写说明。

(4)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设计。

  要求:

讲述者将自己设计的是什么、设计的内容、设计特点、设计理由等表述清楚。

  听者要认真聆听,可针对不清楚的地方向讲述者提出疑问。

(5)全班交流。

  每组选一个最有创意的同学上台进行交流,师生相机进行评价。

可从发言者的体态、语言、条理性、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选创意、表述都不错的学生为“最佳创意者”。

三、总结:

同学们,在生活中,只要你认真观察,打破常规,多动脑筋,相信你会有很不错的创意。

当然,在我们有不错的创意时,还要清楚地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才会让别人欣赏到你的创意。

在听别人的发言时,应细心聆听,看看对你有什么启示。

把自己的创意说给自己的家人听

创意

认真观察多动脑筋

17

第三课时

习作课

学会从小处入手,写出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充满童趣的一天。

注意选材,做到有详有略

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

提供洋溢现代儿童情趣的习作范文。

讲授法导学法谈话法

一、教师谈话导入,激发习作欲望。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们已进入五年级了。

每一天,我们都沐浴着父母、师长们的温暖,感受着小伙伴之间的快乐纯真,体验着努力的艰辛、成功的甘甜,丝丝缕缕,点点滴滴,让我们由衷地感叹:

生活真是丰富多彩。

今天就要请同学们,打开自己的记忆大门,将自己的精彩生活书写下来。

二、读题明意。

(1)自由读题,了解题目意思。

(2)全班交流:

明确写作要求。

(3)借助题目拓展思路。

①理出题目所列举的几个方面:

在学校里学知识、在家里与亲人交谈、参观名胜古迹、欣赏田园风光。

②除此之外,你还想到哪些方面?

(参加校运动会、参加社区活动、参观动物园、做家务、逛公园、过年……)

三、回忆生活,交流感受。

(1)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有没有感受最深的一天,最特别的一天、最让你记忆犹新的一天。

(2)翻翻自己近来写的日记、小练笔,寻找源泉。

(3)选择最想说、最想写的内容与小组同学交流,任何一天发生的事情都可以。

不受任何限制,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本组同学要注意倾听,遇到疑难处可相互提问。

四、范例引路,交流评价,点拨写法。

(1)请一名学生将自己想写的内容说一说,要求把内容说清楚。

(2)引导其他学生讨论:

哪些地方说清楚了,是怎么说清楚的;

哪些地方还没说清楚,应该怎样说?

哪一部分应作为重点,哪部分应简明扼要,不应面面俱到。

(3)自主选材。

学生根据汇报与讨论情况,再次思考,自选习作素材,将一天里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做到有详有略。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真实、新鲜的,来源于生活的素材进行习作,并让学生回忆曾学过的表达方法,试着把一些方法运用到这次习作中。

五、教师出示几份范文,让学生交流评价,学习其中的优秀之处。

六、学生习作,真情体验。

(1)再次明确习作要求。

(2)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

(3)自主修改,完成初稿。

完成习作

1、明确要求

2、范文欣赏

3、精心选材

4、认真习作

5、自主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