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达标巩固人教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 《老子》五章 2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5651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达标巩固人教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 《老子》五章 2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二轮达标巩固人教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 《老子》五章 2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二轮达标巩固人教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 《老子》五章 2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二轮达标巩固人教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 《老子》五章 2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二轮达标巩固人教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 《老子》五章 2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达标巩固人教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 《老子》五章 2Word下载.docx

《高考语文二轮达标巩固人教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 《老子》五章 2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达标巩固人教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 《老子》五章 2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达标巩固人教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 《老子》五章 2Word下载.docx

1 《论语》十则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踰:

超越

B.愿无伐善,无施劳施:

施行

C.知者动,仁者静动:

活跃

D.小人长戚戚长:

总是

解析:

B项,“无施劳”的意思是“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施:

表白。

答案:

B

2.下列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仁者乐山    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知者乐水D.饭疏食、饮水

D项,“饭”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吃”。

其余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D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可谓好学也已

B.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C.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D.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C项,“一日”古今意思不同,古义是“一旦”,表示假设;

今义是“一天”。

C

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

两个加点的“为”字,用法不同。

B.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

两个加点的“为”字,用法相同。

C.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

D.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

“而”①连词,表并列关系;

②连词,表修饰关系。

“为”①动词,表判断;

②动词,做。

二、文本研探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

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以上“颜渊”篇)

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

“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

雍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

里仁》)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克己复礼为仁     克:

克制

B.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济:

赈济

C.尧、舜其犹病诸 病:

生病

D.造次必于是 造次:

仓促,急速

C项,病:

担忧。

6.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请问其目        不以其道得之

B.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造次必于是

C.可谓仁之方也已不以其道得之

D.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颠沛必于是

A项,代词;

B项,表判断的动词是/代词,这里;

C项,结构助词;

的/代词,代富贵;

D项,借此,给/介词,在。

A

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文。

(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

(2)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3)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离开仁德,怎么成就他的名声呢?

8.请概述这三个语段各自从哪个角度阐述了儒家“仁”的思想。

第一个语段强调“克己复礼”,第二个语段强调“推己及人”,第三个语段强调“正当手段获取富贵”否则“安贫乐道”就是仁。

9.你听过“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句话吗?

结合文本思考“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的现代意义。

人大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希望得到的是富贵安逸。

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

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这要求我们每时每刻都牢记“仁”字,否则可能因为一时的贪念或糊涂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

如果人以不义之方式取得富贵或躲避贫穷,人人为所欲为,无恶不作,终将造成私心充塞的社会乱象,及人类道德毁灭沦丧的境地!

三、深化扩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5题。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

门人曰:

“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孔子曰:

“有是言也。

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

”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①;

男女行者别于涂;

涂不拾遗;

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

“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

盍致地焉?

”黎

曰:

“请先尝沮之;

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文马三十驷,遗鲁君。

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

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

孔子遂行。

桓子喟然叹曰:

“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五年后)秋,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

“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

”顾谓其嗣康子曰:

“我即死,若必相鲁;

相鲁,必召仲尼。

”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

已葬,欲召仲尼。

公之鱼曰:

“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

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

”康子曰:

“则谁召而可?

”曰:

“必召冉求②。

”于是使使召冉求。

冉求将行,孔子曰:

“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

”是日,孔子曰:

“归乎归乎!

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

”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

(选摘自《史记·

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

①贾:

同“价”,价格。

②冉求:

与后面的子赣同为孔子的学生。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大司寇行摄相事     摄:

代理

B.粥羔豚者弗饰贾粥:

通“鬻”,卖

C.(季桓子)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周:

环绕

D.送冉求,因诫曰诫:

勉励

D项,“诫”是“叮嘱”的意思,“勉励”与“以孔子为招”意思不符。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A项,两个“为”字,都表示被动关系。

B项,两个“以”字,前者是介词,凭借;

后者是连词,因为。

C项,两个“于”字,都是介词,前者相当于“在”,后者相当于“对”。

D项,两个“之”字,前者为代词,相当于“他”,代孔子;

后者为助词,相当于“的”。

12.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孔子为政(鲁)必霸B.已葬,(康子)欲召仲尼

C.今又用之,(却)不能终D.(若)即用,以孔子为招

C项是一个假设关系的语句,应补充的词语是“如果”。

1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孔子坚持儒家治世思想的一组是(  )

①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②齐人闻而惧 ③孔子遂行 ④相鲁,必召仲尼 ⑤归乎归乎 ⑥即用,以孔子为招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②孔子政绩的威力,④季桓子临死前的叮嘱,⑥子赣对孔子的理解。

排除这三句即可。

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为政有方,使鲁国上下知礼守序,齐人闻风恐惧。

B.齐人献女乐文马迷惑鲁国君臣,终致孔子离开鲁国。

C.桓子在病重将死时承认当初没有重用孔子是个错误。

D.康子不尊“必召仲尼”的遗训,舍孔子而改召冉求。

C项,错误,不是“没有重用”,而是“用之不终”。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男女行者别于涂;

涂不拾遗。

(2)请先尝沮之;

这两句翻译的重点分别是:

“男女行者”定语后置,“涂”是通假字,“沮”是通假字,“庸迟乎”是反问句。

(1)在路上出行的男女,各走一边;

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拾。

(2)请先试着阻止它强大,如果阻止不成,再送给它土地,难道算迟吗?

参考译文:

定公十四年(前946),孔子五十六岁,他由大司寇代理相国职务,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神色。

弟子说:

“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来到不喜形于色。

”孔子说:

“有这个话。

但不是还说‘(人生的)乐趣在于能凭借显贵的地位仍谦虚地对待别人’吗?

”于是就把扰乱政治的鲁国大夫少正卯杀了。

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哄抬物价;

在路上出行的男女,各走一边;

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拾;

四方的旅客来到鲁国的都邑,不必向管事的官吏求情送礼,都能给予他们接待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

齐国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有人说:

“孔子主持政治,鲁国一定会称霸,一旦称霸,我国离它最近,我们会先被吞并。

何不先送给它一些土地呢?

说:

“请先试着阻止它强大,如果阻止不成,再送给它土地,难道算迟吗?

”于是从齐国挑选了八十名漂亮的少女,又挑选一百二十匹毛色光鲜的马,一并送给鲁君。

这些女乐文马陈列在鲁国都城南面高门这个地方。

季桓子穿着便衣溜到那里去看了好几次,从心里愿意接受,就建议鲁君假装外出环游,暗中去看女乐文马。

鲁国君臣整日前去观看,对国事就懈怠了。

孔子于是离开鲁国。

季桓子叹息道:

“先生是因为接受齐国那一队女乐的缘故怪罪我啊!

到了(前941)秋天,季桓子病重,乘辇车望见鲁城,长叹一声说:

“过去这个国家差一点儿兴盛起来,因为我得罪了孔子,所以没有兴盛。

”回头对他的继承人季康子说:

“我要是死了,你必然会当鲁国的相国;

当了相国后,一定要召回孔子。

”几天后,季桓子去世,季康子继承了他的职位。

办完丧事,季康子想召孔子回来。

公之鱼说:

“从前我们先君任用他没有善始善终,最后招致诸侯耻笑。

现在又任用他,如果仍然半途而废,这样会再次被诸侯耻笑的。

”康子说:

“那么召谁合适呢?

”公之鱼说:

“一定要召冉求。

”于是派人去召冉求。

冉求准备前往,孔子说:

“鲁国派人召回冉求,不是一般的使用他,将会重用他。

”就在这一天,孔子说:

“回去吧!

回去吧!

我们家乡的弟子志向高远而行事疏于谋略,他们富于文采,我真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教育他们。

”子赣知道孔子想回鲁国,送冉求时,叮嘱他说过“你如果被重用了,设法把孔子招回去”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