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教案 免疫调节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5637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教案 免疫调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教案 免疫调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教案 免疫调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教案 免疫调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教案 免疫调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教案 免疫调节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教案 免疫调节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教案 免疫调节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教案 免疫调节Word文档格式.docx

结果:

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病原体,最终被吞噬、消灭。

二、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1、病原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机理:

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抑制

3、特点:

传染性极强

4、传播途径:

性接触、血液、母婴

5、预防措施:

拒绝毒品,洁身自爱。

【要点名师透析】

一、免疫细胞

1、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2、各种免疫细胞的比较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

B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

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

B细胞或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典例】

(2011·

深圳联考)下面有关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B淋巴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而与细胞免疫无关;

T淋巴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而与体液免疫无关

B.尽管特异性免疫针对性强,对抗原的杀伤效果好,但机体最终将抗原清除还是要依赖非特异性免疫

C.人体免疫系统不只清除外来细胞,也可清除自己衰老或受伤的细胞

D.吞噬细胞与非特异性免疫有关而与特异性免疫无关

【解析】人体免疫系统能清除外来细胞和自己衰老或受伤的细胞。

T淋巴细胞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有关。

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

【答案】BC

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体液免疫的过程

2、细胞免疫的过程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源头

分泌物质

特异性抗体

淋巴因子

作用对象

侵入内环境中的游离于体液中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自身突变细胞和来自异体的移植组织器官

免疫时间

过程较迅速,所需时间短

过程较缓慢,所需时间长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作用过程

免疫异常疾病

过敏反应

关系

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物

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4、体液免疫中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反应

(1)记忆细胞的特点:

分泌抗体、寿命长、对相应抗原十分敏感。

(2)二次免疫反应:

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3)二次免疫特点:

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其消灭。

(4)初次反应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变化和患病程度曲线图:

【典例】科学家初步研制出H5N1型禽流感疫苗,应用前必须进行动物实验检测其效果,将未感染H5N1型病毒的一群健康小鸡分为甲、乙两组,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组小鸡存活是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B.甲组小鸡第二次注射病毒后产生的抗体比第一次产生的多,反应更快

C.乙组小鸡全部死亡是因为体内没有足够抗H5N1型病毒的抗体

D.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禽流感病毒,也能作用于细胞内的禽流感病毒

【解析】病毒在体内引起的特异性免疫既有体液免疫又有细胞免疫,先是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毒随血液循环而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清除侵入宿主细胞的病毒。

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是更快、更强。

抗体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禽流感病毒。

【答案】D

三、免疫失调疾病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概念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

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

伤或功能紊乱

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

和器官造成损伤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

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这两

类: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

得性免疫缺陷病

发病

机理

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

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

体结合使其释放组织胺而引

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表

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

时,也消灭正常细胞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

(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

击破坏而致

举例

消化道、呼吸道过敏反应、

皮肤过敏反应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

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艾滋

【感悟高考真题】

1、(2011·

浙江高考)与被动免疫相比,下列关于主动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作用在受体(接受者)内维持时间较长

B.受体接受的是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C.可使受体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D.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

【解析】A项,主动免疫是注射或口服疫苗产生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种引发二次免疫应答,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因此在受体(接受者)内维持时间较长;

B项,主动免疫是注射或口服疫苗,不是接受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C项,主动免疫是注射或口服疫苗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需要一段时间,不可能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D项,主动免疫是注射或口服疫苗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需要一段时间,不可能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

【答案】A

2、(2011·

北京高考)实验一:

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

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处理。

(2)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说明血清中的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

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细菌数量的增长。

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

(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天。

实验二:

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

结果如图3。

(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

(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

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填选项前的符号)。

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

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f.细菌X

(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解析】本题借助系列免疫应答实验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的知识及实验能力,同时通过实验的流程图、结果坐标图考查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及推测结论等能力。

(1)实验中,对比分析:

对B组小鼠进行注射生理盐水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注射细菌X的对照处理。

(2)结合图1分析图2结果,从图2可知:

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相同,说明血清中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

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无明显变化,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能抑制细菌数量的增长,T细胞参与的是细胞免疫,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细胞内。

(3)根据题意,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细菌X,分析图2可知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前1天。

(4)分析曲线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活化巨噬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

(5)若要在体外验证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实验组选择的实验材料应包括细菌X、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6)分析本题所设计的系列实验可知该特异性免疫属于细胞免疫,对细菌X有杀伤力的是T细胞、巨噬细胞,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

【答案】

(1)对照

(2)相同抗体无明显变化抑制细胞内

(3)细菌X前1(4)活化巨噬(5)a、d、f(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

3、(2011·

福建高考)回答下列Ⅰ题。

Ⅰ.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

人白细胞介素18(IL-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

①组无辐射损伤;

②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下同);

③组先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IL-18。

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0h、12h、24h、48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

组别

处理方法

0h

12h

24h

48h

无辐射损伤

0.046

0.056

0.048

0.038

辐射损伤

0.460

0.420

0.530

0.520

辐射损伤+IL-18

0.239

0.265

0.279

0.269

(1)选择脾细胞作为本实验材料,是因为脾脏是机体重要的器官。

已知IL-18是一种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与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2)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死亡。

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

从(组别)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3)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④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

与第③组相比,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

(4)在作物育种中,可用60Co放出的γ射线使作物发生基因突变,从中筛选出优良的变异类型,这种育种方法叫做育种,其特点是(至少答出两点)。

【解析】

(1)从题干知本题研究核辐射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所以选取的为免疫器官脾脏;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和淋巴因子等。

(2)由细胞凋亡的概念知,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

由题干知免疫系统对核辐射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联系题中表格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免疫细胞凋亡越少;

要研究IL-18能抑制脾脏细胞凋亡应设置单一变量,一个加一个不加,从表知为②③两组。

(3)从题干知,3组为先损伤后加IL-18,4组为先加IL-18后损伤,目的是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4)由题干知该育种发生基因突变,而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诱变育种的优点是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缺点是变异不定向,盲目性大,优良变异类型少。

【答案】Ⅰ.

(1)免疫抗体(溶菌酶)

(2)细胞编程性少②③

(3)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4)诱变(辐射)

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

变异不定向,盲目性大;

优良变异类型少(答出两点即可)

4、(2011·

全国卷高考)研究发现两种现象:

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

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

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结合抗原的刺激可以使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效应B细胞),物质甲为淋巴因子;

注射抗原之后可刺激机体发生体液免疫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增强机体对该种抗原的免疫力,物质乙为抗原。

【答案】C

5、(2010·

新课标高考)29.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

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

请回答:

(1)上述实验验可以说明___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组大鼠注射___,任何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____。

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

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____。

A.甲B.乙C.丙D.丁

【解析】因为A组去除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能力丧失,而重新移植后又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因此免疫反应所需要的是淋巴细胞。

如果要证明A组大鼠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就应该给大鼠注射抗原,从而刺激其产生相应的抗体。

抗原进入动物体后,通过体液免疫的过程,可以使浆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消灭抗原。

编码抗体的基因属于遗传物质,红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

【答案】⑴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⑵抗原;

⑶浆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

⑷编码抗体的基因、红细胞

6、(2010·

重庆高考)I.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

(1)细菌培养:

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

(2)细菌鉴定:

实验流程如题31图I所示

①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方法灭菌;

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填“无机碳”或“有机碳”)。

②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③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

反之则排除。

④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

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

【解析】①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高压蒸汽(98KPa蒸汽)方法灭菌;

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有机碳,因炭疽杆菌代谢的同化方式为异养型。

②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因细菌比较微小,必须放大后才能看见。

③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细菌大量繁殖,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

要运用实验的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以及对照原则,噬菌体的宿主具有专一性,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则实验组加入的噬菌体就会侵染炭疽杆菌,炭疽杆菌就会裂解,细菌数量减少浑浊度低。

④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

因此时抗体的产生是易感人群第一次接触抗原,所以与记忆细胞无关。

【答案】①高压蒸汽有机碳

②显微镜③细菌大量繁殖等量的生理盐水低

④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

7、(2010·

浙江高考)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C)

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淋巴细胞

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的有关的知识,疫苗的接种是特异性免疫,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但记忆细胞(淋巴细胞)的种类是不变的,效应B细胞会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次,就是为了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所以答案为C.

8、(2010·

福建高考)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A.浆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效应T细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免疫的基础知识。

人教版必修三课本37页最后一段叙述如下:

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就会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就会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9、(2010·

广东高考)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B全身出现性过敏反应

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依据题可知重症肌无力应该属于自身免疫病,由于体内存在的某种抗体与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所以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减低甚至丧失,但不影响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

10、(2010·

浙江高考)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

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

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

【解析】本题借助裸鼠特点考查胸腺作用及免疫类型及过程。

胸腺为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场所,无胸腺则不能产生T淋巴细胞,而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因此需胸腺裸鼠不具备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A项错误。

因其免疫力低下,故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B项正确。

对异体组织的排斥反应以及清除体内的癌细胞过程都属于细胞免疫,由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对异体组织及癌细胞等进行识别并排斥,裸鼠无T细胞,故无排斥反应且不能清除癌细胞,C项、D项正确。

11、(2010·

海南高考)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

A.血液中O2浓度的变化B.血糖浓度的变化

C.环境中温度的变化D.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

【解析】免疫系统就是人体抵御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侵犯,使人免患感染性疾病。

钱三项属于稳态,只有D项属于治病病毒,所以很快被识别。

12、(2009·

全国高考)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

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

A.侵染部位B.致病机理C.抗原决定簇D.传播途径

【解析】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所以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

故选C。

13、(2009·

浙江高考)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B.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C.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D.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解析】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可见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是无氧呼吸,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细胞免疫的途径。

故选B。

【答案】B

14、(2009·

广东高考)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

A.浆细胞B.记忆淋巴细胞

C.过敏反应D.免疫反应.

【解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时,体液免疫过程中会产生浆细胞和记忆淋巴细胞,而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因此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

15、(2009·

重庆高考)如果给人注射灭活的甲型

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

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B.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解析】效应B细胞不能使靶细胞裂解;

吞噬细胞不能形成效应细胞,记忆细胞不能释放白细胞介素,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直接判断选择支的正误。

此题为容易题,识记类。

16、(2009·

广东高考)关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H5N1禽流感病毒的有关比较,正确的是

A.均使感染者发烧,因此两者抗原相同

B.感染不同的人后所引起的患病程度可能不同

C.感染正常人体后均能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D.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而改变传染性

【解析】病毒作为抗原,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所以A选项不对

【答案】BCD

17、(2009·

上海高考)下列疾病中,由病毒引起的是

A.白化病B.炭疽病

C.结核病D.狂犬病

【解析】白化病是一种遗传病,由基因控制;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二者都是细菌不是病毒;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18、(2009·

上海高考)人体内往往存在着针对一种病毒的不同抗体,合理解释的是

A.病毒表面往往存在多种蛋白质分子

B.病毒基因在细胞内能高效复制

C.病毒表面往往存在多个同种蛋白质分子

D.病毒基因在细胞内能高效表达

【解析】一种病毒表面往往有多种蛋白质分子,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这种病毒的不同抗体。

19、(2009·

上海高考)甲型N1H1流感病毒能在宿主细胞内繁殖,其主要原因是该病毒

A.基因组变异过快

B.基因复制和表达过程过于简单

C.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宿主的相似性很高

D.利用宿主细胞的酶完成基因复制和表达

【解析】病毒是专营性胞内寄生生物,缺少代谢必须的酶及场所,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在宿主细胞内借助宿主细胞的酶系统来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及蛋白质的合成。

【考点模拟演练】

一、选择题

杭州模拟)下列关于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细胞受到淋巴因子的作用后,可增强清除靶细胞的能力

B.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后,可将抗原呈递给浆细胞

C.婴儿初次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后,体内可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D.HIV攻击人体T细胞后,可使人体完全丧失体液免疫能力

【解析】B细胞受到淋巴因子的作用后,可增强其免疫能力;

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后,可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婴儿初次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后,灭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在体内起抗原作用,使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HIV攻击人体T细胞后,可使人体丧失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长沙模拟)高三学生小明最近到医院体检,体检报告中的肝功能检验结果显示:

乙肝抗原呈阴性(-),乙肝抗体呈阳性(+)。

他说自己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就此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