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名师备课教案及教学活动反思统编本六学年下册Word格式.docx
《《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名师备课教案及教学活动反思统编本六学年下册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名师备课教案及教学活动反思统编本六学年下册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
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
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
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
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通过对李贺生平的阅读你有什么感受?
他像一匹怎样的马?
3.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8】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
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
本诗正是当时所写。
4.诗文大意。
【出示课件9-12】
大漠:
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
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这里借指边塞。
钩:
是古代的一种兵器。
形似月牙。
何当:
什么时候才能够。
金络脑:
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快走:
迅速地跑,痛快地跑。
清秋:
金秋,天气凉爽的秋天。
五、体察诗蕴,品悟诗情。
1、【出示课件13-14】自读第一句,思考4分钟
(1)写了什么景物?
各有什么特点?
充分发挥你的调动你的所有感觉,想一想,这首诗中的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景物、色彩、环境、气氛等)
大漠、沙、燕山、月;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战场景色。
(2)这是一句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描写这幅悲凉肃杀战场景色,也代表有志之士报国的决心。
(3)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
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
“大漠”“燕山”等地方,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也是战马奔驰之地。
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
环境沙如雪月似钩)
诗意:
广阔的沙漠在月的映照下如铺上了一层霜雪,燕山之上悬挂着一轮如银钩(兵器)的弯月。
(5)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感受“大漠、燕山”空阔寂寥、清冷大气的场面。
师相机点拨:
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
空旷冷峻)
2、自读第二句,思考4分钟
比较“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和“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不同?
联系李贺的生平,你感受到李贺怎样的心境?
慨叹何)
(1)“金络脑”是指什么?
为什么不是铁、木、竹呢?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2)为什么是“踏清秋”?
不是“踏春风”?
有什么情绪的差别呢?
踏之中你能读出什么?
用“踩”好不好?
为什么?
(“踏清秋”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
(3)你从“快走”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快走”二字,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4)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是一匹怎样的马?
(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作者希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
作者多么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投笔从戎,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献上自己的一点力量。
可是昏庸腐败的朝廷不认同他的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焦急?
——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忧虑?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愤慨?
(板书:
渴望、感慨、愤懑、矛盾借物喻人)
六、题目是《马诗》,却不见一个马字,是否离题了?
生:
因为诗人是借马来抒发自己的壮志情怀及怀才不遇的感叹。
【出示课件1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情境,体会作者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板书
环境沙如雪月似钩——空旷冷峻
马诗{}借物喻人
慨叹何——渴望、感慨、愤懑、矛盾
课堂作业新设计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古代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答案】
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第二课时
1、有感请地朗读、背诵《石灰吟》《竹石》。
2、借助注释自主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在古诗中表达的志向。
3、分析三首古诗表达方法的共同点,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出示课件16】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李贺的《马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三首》中的《石灰吟》和《竹石》这两首古诗。
石灰吟竹石)
二、初步感知,理解诗意。
(1)作者简介【出示课件17】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
明朝名臣。
郑板桥(1693-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2)初步感知大意:
以自学、汇报为主
①《石灰吟》【出示课件18】
石灰吟:
赞颂石灰。
吟:
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A逐句理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千锤万凿:
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
千、万:
虚词,形容很多。
若等闲:
好像很平常。
(诗意:
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对待烈火焚烧、锤炼看作很平常的事。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身碎骨”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
浑不怕:
一点也不怕。
浑:
全,全然。
清白:
指高尚的节操。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B整体了解: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②《竹石》【出示课件19】
竹石:
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作者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
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破岩:
破裂的岩石。
这句诗的意思是:
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裂的山岩之中。
(体会竹子坚忍不拔的性格)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磨:
折磨。
“坚劲”:
坚定强劲。
(强调jing四声读音)
任:
任凭。
尔:
你。
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
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让它屈服。
B整体理解: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歌的意思。
三、感悟诗歌,体会情感。
①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的是石灰与竹子,说一说,石灰与竹子给你分别留下怎样的印象?
石灰竹子)
石灰:
开采石灰时非常艰苦,烧制石灰时面对严峻的考验。
朗读,读出石灰的面对各种考验泰然自若。
竹子:
长在高山岩石中的竹子。
它高大挺拔,扎根艰难与顽强。
看图,感受竹子的坚强。
朗读,读出长在岩石中的竹子在那种艰难、恶劣的环境中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②深入感知作者的情感:
再读古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竹子吗?
用上咱们上节课学会的方法,联系作者写诗时的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生平,小组讨论,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汇报。
《石灰吟》:
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来感受。
重点体会“清白”,这个“清白”到底指什么?
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
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是粉身碎骨,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
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于谦就是这样,到死也不向恶势力低头,实践了他的誓言。
不怕牺牲)
教师小结:
这就叫做“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
朗读,把诗中“物”的形象与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读出作者的情感。
《竹石》呢?
汇报:
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引导学生认识到:
A.《竹石》也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诗人的情感。
作者借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
要有骨气)
朗读,读出这做人的道理。
B.再联系诗人的时代背景,我们也能看到诗人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朗读,读出诗人所言的志向。
四、总结方法,深华主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古诗,具有什么特点?
(托物言志)
在学古诗时,我们一方面要从字面上理解古诗表面的意思,还要结合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来看诗隐含的意思。
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
2.背诵这三首古诗。
《石灰吟》石灰不怕牺牲
托物言志
《竹石》竹子要有骨气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3题。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解释重点字词。
坚劲:
(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A竹林里B深山里C破岩中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
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1)紧紧扎根在土里;
坚定强劲;
任凭
(2)C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很形象。
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
(4)借物喻人,托竹抒情。
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是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写的事物抒发了作者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教学过程中遵循“整体感知—知人识文—分析品味—理解共鸣”的古诗教学程序,通过一个个层层推进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紧紧扣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上来推进课堂,放手给学生思考、讨论,教学秩序井然,教学收效良好。
但学生真正能感悟到作者心境,为什么?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来体会这首诗的感情的。
1、抓住诗眼,挖掘诗的内涵。
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
教学时,必须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3、反复吟咏,从感性意象到达理性领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诗必须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首先要使学生对诗歌充分感知,通过诵读,在头脑中想象,逐步形成诗歌所表达的整体形象。
4、注重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能够自学简单的古诗。
5、从本节课来看,总体效果还可以,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托物言志诗的鉴赏知识储备
1、概念:
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2、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
融入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
3、分类
(1)描摹情态类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骆宾王的《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托物言志类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让我们先来看看白居易的《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1.根据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一群小燕(yānyà
n)子飞过燕(yānyà
n)山山脉,飞向梦想起航的地方。
(2)战士们锻炼起来劲(jì
njì
ng)头十足,将来一定是一支劲(jì
ng)旅。
2.比一比,组成词语。
络()捶()凿()焚()
洛()锤()函()烫()
3.给下面的诗句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
A.拟人B.比喻C.夸张D.排比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4.品读诗句,完成后面的练习。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何当”的意思是()。
A.何时将要B.什么时候C.当时
(2)这两句诗中的“”表达了作者无限的企盼之情。
“”象征受到了重用,“”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
(4)诗句的意思是
(5)诗句赞美竹子的精神品格。
A.无私奉献B.坚韧顽强C.硬骨头
5.比较阅读古诗,选择恰当的诗句填空。
《马诗》《石灰吟》和《竹石》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远大的志向。
但表达的情感却又不同。
表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诗句是;
表现诗人在困难和打击面前毫不动摇的诗句是;
表现诗人坚守高洁情操的诗句是。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B.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回答问题。
石灰吟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1)把诗句补充完整。
这首诗的作者是(朝代)诗人。
(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
好像B.等闲:
平常C.浑:
浑浊
(3)诗句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4)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表达的是作者怎样的志向?
请用一个四字词语说明这种写法。
(5)在括号内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千锤万凿,()烈火焚身,()粉骨碎身,我()要留清白在人间。
A.即使B.不管C.无论D.也
阅读能力大提升
7.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房兵曹胡马
(1)解释词语:
【唐】杜甫锋棱:
堪: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2)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后四句写马的。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A.精神B.形态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3)分析画线诗句,完成练习。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这两句诗描写了胡马的和。
其中“”一词写出了马的疾驰。
在这两句中,是静态描写,是动态描写。
(4)诗的后四句与李贺的《马诗》中的诗句:
,
。
都表现了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5)这首诗和李贺的《马诗》在表达方法上的相同点是()。
A.比喻的手法B.托物言志C.以景写情
思维创新大拓展
8.结合下图,展开想象,把古诗《竹石》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参考答案
1.
(1)yà
nyān
(2)jì
ng
2.联络洛阳捶打锤子开凿信函焚烧烫人
3.
(1)B
(2)A
4.
(1)B
(2)何当金络脑踏清秋(3)千锤百炼(4)千万次捶打至今还非常坚韧,任凭你东南西北风。
(5)B
5.BCA
6.
(1)千锤万凿出深山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2)C(3)要留清白在人间(4)托物言志(5)AAAD
7.
(1)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甚至可以
(2)BA(3)动作两耳四蹄轻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4)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5)B
8.在山上,竹子紧紧咬定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原来是它的根深深扎进石缝中。
千万次捶打到今天身骨仍然很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对于它来说,都是无济于事的。
这竹子好坚强啊,好执着!
解析:
这是把《竹石》改写成一段话的训练。
首先要理解古诗句的意思,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并联系作者生活的背景,写成一段通顺的话。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