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调研及教学常规检查反馈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5345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课堂教学调研及教学常规检查反馈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课堂教学调研及教学常规检查反馈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课堂教学调研及教学常规检查反馈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课堂教学调研及教学常规检查反馈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课堂教学调研及教学常规检查反馈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课堂教学调研及教学常规检查反馈报告文档格式.docx

《小学课堂教学调研及教学常规检查反馈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课堂教学调研及教学常规检查反馈报告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课堂教学调研及教学常规检查反馈报告文档格式.docx

例如,一小学多数老师的课堂,从学生的课堂纪律、坐姿,到学习用具的准备和摆放,课堂中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当堂训练中矫正学生的坐姿、执笔方法等等,这些细节都说明学校比较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语文阅读课以读为本的理念得到落实。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要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在朗读中积累语言,在朗读中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

这就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以读为本的阅读理念,把读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提高阅读能力。

在我所听的阅读教学课中,大多数老师们的课堂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3、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新课程倡导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必须把握好“导”的分寸,决不可越俎代庖,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尤其在阅读课堂上,好几位老师都能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发现文本所蕴涵的意义。

洋浦小学罗文花执教的《去年的树》,罗老师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学生为本,充分抓住童话中四处不同的对话,经过老师的有效组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去研读了文本,有效地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语气反复地去品读,在品读中理解文本,感悟了童话的语言特点。

全班二十多名学生不包括齐读,却有四十多人次的学生个体参与到朗读、诵读文本、谈读书体会、讨论交流、分角色朗读等教学活动中,加上多次有效的词语积累和用词说话的语言文字训练,全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非常高。

4、语文学科实践性的特点得到重视。

新课程改革以来,片面强调“人文性”,学生不能在有序的训练中形成语文能力,造成语文水平下降的问题一直困挠着广大的语文教师。

其主要原因就是过于强化“人文性”的作用和力量,弱化“工具性”的地位和价值,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素养受到严重的削弱。

解决的办法惟有提供语言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语文,培养语文运用的能力,舍此为他途。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老师开始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强化语言实践环节。

比如五年级的《新型玻璃》一课中关于“‘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一句,看似简单,但干冲小学王坤老师却能够从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入手,让学生仿照例句进行说话训练,强化学生对排比句和并列句式的感悟,强化了语言实践环节的教学,让学生积淀了语感。

5、“质疑·

解疑”法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说明学生在思考、在参与、在学习,爱因斯坦说: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如果没有深入地思考,潜心的研究,是很难发现问题的。

因此,鼓励学生质疑,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老师执教的《钓鱼的启示》,运用了“检查预习---鼓励质疑---自主阅读---交流解疑”的教学模式,在问题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都非常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能安排学生质疑的课堂还不少呢,在此不多举例了。

6、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快乐识字。

学生的兴趣,将直接影响识字的效果。

爱因斯坦说过:

“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年级的《口耳目》一课,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李老师首先运用认识实物图片的方法,创设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起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然后借助直观的实物图、古代记字法图片和生字卡,运用联想形象识字法、比较联系识字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

最后老师通过开火车、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对学生的识字进行巩固,并当堂指导学生进行写字训练,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存在问题

(一)备课

1、多数教师备课过于简略,体现不出自己的特色或风格,有的简案只有几个大标题,各个环节残缺不全。

部分教师教案量不足课时数;

有些老师教案空缺较多甚至没有----缺少口语交际、习作指导与讲评等教案,相当部分教师复习课等几乎没备课。

个别教师备课与上课相脱节。

2、很少发现认真备“作业设计”的教案。

多数教案在作业设计这个环节上都是简单应付或没有针对性(总是做一做第一到第三题),作业没有很好地反映教学重点,没有发现分层性作业的设计。

3、多数老师打印的教案未见二次修改,未形成自己的个案。

4、有些老师没有深入钻研教材文本、课标、教参以导致确定教学目标不切合实际、重难点抓不准(从课堂教学中发现),造成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教学效率低。

5、大多数教师教学反思应付的,缺少针对性。

1、有些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抓不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不同学段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各个单元各个文本也有自己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确定教学重点的主要参考依据。

可是,有些老师的目标意识不强,造成教学中:

目标不明确或过高或过低;

想面面俱到却抓不住重点;

未能真正地完成教学任务。

目标任务不明,重点抓不准。

究其原因,一是我们的多数教师对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所起的定向、诊断、矫正等作用认识不足;

二是对课标的阶段要求不很明了,心中无数自然就教无方向,学也盲目;

三是没有正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不知道本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重点教什么,所以,不完成教学任务就不可避免了。

例如,二年级的《酸的和甜的》一课,老师与学生读完一遍书后,就进行了琐碎的分析,讲了一大堆道理,却把“读流利、读正确”,“初步感受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把句子写得更具体|”这些学段重点和单元重点忽视了,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2、有些课堂提问效率低。

有些课堂,老师的设问要么过大,让学生无法入手;

要么就是一些是非问,学生不用思考也能说上一个“是或不是”,“对或不对”,问题没价值。

有的设问总是指向全班同学,未能引起学生个体的深入思考和听课的注意力;

让一些同学人云亦云,人读我也跟着读,滥竽充数。

例如,有几堂识字课和英语课,课上全班学生齐读、齐认得很好,但课后小测试,一指名抽读,有一部分的学生马上就不懂了。

因此,课堂提问要多考虑问题的价值,要多指向学生个体,齐读、齐答不易过多。

3、部分课堂不能面向全体且语言文字训练不到位、不扎实。

有些课堂华而不实,老师或分析过多,或“乒乓球式”的一问一答,多是一些字词的知识性传授或内容的简单理解,在听说读写方面总舍不得花些时间去开展训练,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语言;

有的老师关注学生面窄,没能把全体学生吸引到课堂活动中去。

一堂课下来,只是几个好学生的表演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却无可事事,整体效果大打折扣。

在多数的课堂中,这些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4、部分课堂生成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课堂上有些老师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以教案为中心,课堂教学以完成预设为目的,一路奔走直到铃声响起。

课堂上与学生的对话也只为了寻找希望中的标准答案。

对于课堂上突现的声音和现象,老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仍旧按部就班履行预设程序。

而学生灵动的思维失去了强化的机会,课堂也少了活泼生动的气氛。

例如,我听了两堂关于《酸的和甜的》一课。

其中一位老师当教学进入让学生想对文中的动物说什么这一环节时,一个学生说:

小猴子随便地去试是不对的,因为这样容易产生危险。

这样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对此,教师就让他坐下,不置可否,也不予评价。

其实,这是课堂难得的生成资源,从课文描述来看,猴子不是盲目尝试的,如果我们的教师即时捕捉住这一生成资源,引导学生以“猴子真的是盲目尝试吗”为问题,从课堂中找出具体语句,学习就会进入到新的层面,学生也会从中明白,尝试是必须的,没有勇敢的尝试是不会有所发现和创新的,但尝试还必须以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为前提,只有这样,才是有思想的人。

可惜这位教师却没有这样做,白白浪费了稍纵即逝的宝贵的教学资源,令人扼腕叹息!

5、一些教师的评价语缺乏艺术性。

评价语言空泛单调。

可以肯定老师们深知激励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老师的评价总是尽可能地肯定学生。

于是,许多课堂出现了很多“你真棒”“好极了”“嗯”。

这样空泛单调的表扬已无法真正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这样缺乏针对性的评价,不能让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正确导向。

其次,单调的语言不利于学生感受民族语言的丰富性。

评价语言缺乏指导作用。

评价对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由于评价语言的单调,老师的评价不能让更多的同学明白“这是为什么”“我们该怎样思考”。

例如,一位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在让学生质疑时:

生1:

老师,“无边无际”什么意思?

师:

有谁知道?

生2:

指天很大很大。

 

师:

很好。

有谁能用它来说一句话?

生:

……

这个教学片断:

在利用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方面老师做得很不错,但从评价对教学导向作用这个角度来看,老师的评价还是有缺陷的:

单调空泛的下一个“很好”的定论。

这样的评价缺乏针对性,学生不能从中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不能获得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正确导向,更不能从老师的评价中获得思想层次上的提高。

我认为老师能这样评价引导就更好了:

“很好,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知道的吗?

或是:

很好,你能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吗?

”,让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完后再用词说话。

这样做的目的是除了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以外,还能引导学生总结出“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等等”都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

四、建 

1、首先要弄清撰写教案仅是备课的一个部分的问题。

备课首要的基础就是钻研教材、课标,查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解决:

“会不会教”的问题;

然后是备学生和备教学设计,以解决“怎样去教”的问题。

我认为教学设计写简案,至少也应该把一些重要的过程写出来,例如“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些环节写出来。

2、一个单元开始教学之前,应该认真弄清单元的编排意图、单元的主题、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

编制好单元的课时计划,这是备课的一个关键点。

3、认真备好各类课型的课,力争做到每个课时都有教案。

口语交际、习作正好是我们的教学弱点,因此,此类课型的备课显得更重要;

要重视练习课、复习课、习作讲评课的设计。

4、教案要详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环节,作业设计要具体且要讲究针对性。

5、要强化教学反思。

认真总结本节课的得失,以有效地调整教学措施,提高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存在的上述问题,只是我们听课中感受较深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其他教师的课堂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呢?

大家可以反思对照。

把它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大问题:

教材理解问题、课程资源意识问题、课堂训练意识问题、课堂教学评价问题、课堂组织与调控问题、课堂效率问题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1、增加课程意识

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其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那么,教师该如何科学、艺术地处理教材呢?

首先,教科书的优势需要教师来挖掘。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新教科书,涉及的内容广泛,其中,描写动物的,写植物的,写优美环境的,还配有很多图画,有蓝天、绿树、红花、小河、庄稼……出现在孩子们眼中的是一个充满绿色、生气盎然的世界,也是一个理想的生存环境。

这其间蕴涵着丰富的环境教育的好素材,这些素材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加以整合利用,才能体现新教科书应有的价值。

其次是,教科书的“缺点”需要教师来“弥补”。

如何使用好新教科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包括对教育观念的理解、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学方法的丰富等,使用新教科书的过程本身也应是教师成长发展的过程,但是,使用新教科书还要注意激活教师本身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教科书中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而教师以此创造出的学习资源却可以是无限的。

教师要做教科书的主人,而不是教科书的奴隶。

白璧微瑕,再好的教科书也会有局限性,也会有不适应性。

这都需要教师去补充、去创造、去升华。

2、增强学习意识

新的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个不学习或者不善于学习的教师,是注定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的。

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知道:

将自己放在知识的求索之路的驿站里休息的人,就必然会被时代禁锢在孤陋寡闻的枯井里。

一个没有个性魅力的老师,又怎能去驾驭一个个灵思飞动的学生?

而这个性魅力不正来自于自己独特丰厚的学识积淀吗?

因此,必须牢固树立教师应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

加强理论学习。

随着教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大批国外的语文教学理论和思想进入我国,建构主义理论、对话理论等已成为《语文课程标准》编订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标,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必需。

只有勤于充电,才能让新理念催生新思维,引发新方法,进而指导、丰富我们的教学实践。

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业务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做为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要多进行课例研究和案例研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或困惑,以专业发展为目的,开展互助备课、互助听课、互助观摩课堂教学、互助交流与分享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等方式,解决问题,消除困惑,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加强文学作品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提高文本解读的能力。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教师平时多读书,读好书。

读多了,积累就丰富了,文学水平自己就水涨船高了。

在理论水平和文学素养都得到提高以后,才能具有敏锐的目光,抓住文本语言中值得品味的词句,捕捉文本的空白点,引领学生揣摩感悟。

3、增强对话意识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教学的前提。

在对话中理解文章的感情,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发现文本语言的精妙,在对话中把握作者组织文本的方法,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引导者。

一是要学会倾听。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实践对话,更需要学会倾听。

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似乎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倾听。

我们的教学并非侧重于把学生培养为忠实的听众,我们更强调对话教学中教师的“倾听”。

教师的倾听在课堂上创造了XX的氛围,可以使学生放飞自由的心灵;

教师的倾听使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的交流场所;

教师的倾听更是对学生的一种期待,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关注着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个性差异,指导他们完成学习的任务,满足他们知识情感上的需求,从而,师生情感上达成一种默契,达成一种心灵上的共鸣。

二要巧妙引导。

钟启泉先生说:

“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

”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时,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观点。

这些观点的出现,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给学生启发,可以使学生从更多渠道去思考。

我们在倾听的时候,会发现学生的对话经常会越扯越远,会发现学生的发言因思维阻塞难以进行,会发现学生的观点不尽相同……此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引导,巧妙启发。

三要参与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文章的理解往往更深刻,具有更高的水平。

在学生迫切想了解知识时,教师要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适时地、平等地参与课堂讨论,讲述个人对这课文的了解,感受和认识,希望得到同学的评价、理解和支持。

教师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学生友好相处。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对话中。

在讨论交流中教师要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特别要关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也享有对话的机会。

4、增强调控意识

语文课堂教学生机呈现,可以说是仪态万方。

新课标新理念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使课堂真正焕发出学生生命的活力。

语文课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语文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

我们再也不可能像过去一样,捧着教案,在课堂上掩盖矛盾,忽视相机诱导,弹性处理的机制,将教案进行到底,努力追求涌动生命活力的课堂。

首先要注意课堂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没有充分的一贯的预先设计,也不可能有可持续地生成,那种认为不认真备课也能有课堂生成的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只有最充分的预设,才可能有最好的生成。

可见动态生成具有可预设性,因为科学的预设才能使课上到位,才能应对学生的种种不同,才能生成精彩瞬间。

其次,重视课堂调控。

动态生成具有可调控性。

教学中的各种信息,学生在课堂上的现实表现,生活经验,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动态生成不是盲目生成,它必须围绕“课程与教学目标”来生成,否则动态生成就很容易成为没有导向的自由生成。

这就是说动态生成具有可调控性,这也是判断阅读课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生成的关键,任何课堂的动态生成只有围绕课程与教学目标来进行调控,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在学生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情况,根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势利导,随机点拨,才能收到实效。

再次,做好有效评价。

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师在课堂生成教学中的主导者地位、引路者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

拟运用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通过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对生成性教学中课堂调控做深入的研究,研究教师在生成性教学中的引导点拨、评价激励等“引领”的作用,研究教师如何用恰当的方式、适度的时间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心与心的对话,探讨教师如何扮演好“平等中的首席”角色,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发现、品味文本,促进新的意义的创造,从而把生成引向纵深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和有效性。

5、增加效率意识

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师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效率意识。

可在以下两方面做努力:

一是控制教学时间,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效率的含义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

衡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式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

小学生每堂课仅40分钟,而教师传授知识需要时间,师生双向交流需要时间,学生实践需要时间,因此40分钟对教师对学生都是极其宝贵的。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这40分钟的利用率。

怎样才能科学地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呢?

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巧问、精讲、压缩问与讲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听说读写。

也就是要将教师传授知识的时间,师生双向交流的时间(提问、讨论、听写)以及学生实践(作题、操作等)的时间三者恰当地分配好,并让它们既相对独立又互相渗透。

我认为可将三者时间的比例大致分为15:

15:

10,这样分配教学时间,有利于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

二是讲究教学方法。

选择和运用正确、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因此,对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课文应该使用不同的方法。

如:

略读课文就应该以自学为主,教师应采用模仿类比,组织讨论,练习测评等方法,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又如精读课文,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应该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如自学字词能力、理解句子能力、质疑问难能力、归纳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的能力,以及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如讨论、发言、游戏、表演等等,以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的境界,这样必然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实践证明:

教给学生正确的自学方法,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一但掌握了它,就能受益无穷。

因此,在教学中要时时提醒学生把读和说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即在阅读时口、手、眼、脑并用,这样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进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