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考试题目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5123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考试题目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题目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题目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题目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题目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考试题目Word格式.docx

《马克思主义考试题目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考试题目Word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考试题目Word格式.docx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意识的本质是(B)

A.主体精神的属性B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大脑的分泌物.D.思维的各种现象

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C)

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事物的发展动力是内部矛盾D、事物的发展经过量变到质变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命题表明(D)

A、个别完全包含在一般之中B、个别先于一般而存在C、没有一般就没有个别D、个别与一般的辨证统一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B)

A、运动变化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C、联系的客观性D、联系的条件性

10、“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只见局部,不见整体。

”这种观点是(B)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唯心辩证法的观点

11、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割裂了(A)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量变和质变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主面的关系

12、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D)

A、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斗争B、外力的推动C、矛盾的同一性D、事物的内部矛盾

13、发展的实质是(D)

A、事物的不断运动B、运动之间的相互联系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4.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B)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15.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

A.观察实验的方法B.逻辑推理的方法C.矛盾分析的方法D.归纳和演绎的方法

16.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B)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

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

17.矛盾问题的精髓是(C)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1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B)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19、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D)

A事物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变化中是否有新质要素产生D、事物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20、辨证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

A、外在的否定B、完全彻底的否定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21.揭示事物发展形式的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规律

2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

(A)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上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二、多项选择题。

1、一切唯心主义都(ACD)

A、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质B、是不可知论C、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坚持精神到物质这个认识的基本路线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ABD)。

A.各种物质形态的共性B.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C.是人的感觉的复合D.是人的意识的最终来源

3、从意识的起源看(BCD)

A、意识是从来就有的B、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C、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4、下列现象反映意识能动性的有(CD)

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C、审时度势D、运筹帷幄

5、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形式主要是(ABCD)

A、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B、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C、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D、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6、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C)A、动中有静,静中有动B、否极泰来,物极必反

C、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现实的都是要灭亡的D、物质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7、以下说法属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的是(ABD)

A、对症下药B、量体裁衣C、纲举目张D、因材施教

8、辨证的否定是(ABCD)

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

9.下面说法中包含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的有(ABD)。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拔苗助长D.愚公移山

10.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

这表明:

(AD)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11.下列关于意识能动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B.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C.整个世界都是人类实践的结果D.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认识的本质是(A)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人的社会实践C、感性认识必然上升到理性认识D、真理是有用的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B)

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3、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B)

A、可知论B、唯物论C、辩证法D、唯心论

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D)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5.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真理的(A)

A.一元论B.多元论C.主观真理论D.实用主义真理

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本性是(C)

A.主观的形式客观的内容B.客观的形式主观的内容C.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D.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7.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B)。

唯物论B.辩证法C.相对主义D.绝对主义

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D)

A. 反映论的观点B. 客观实在性的观点C. 主体能动性的观点D. 实践的观点

9.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B)

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B. 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 实践唯物论与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10. 感性认识的特点是(A)

A. 直接性、形象性B. 逻辑性、综合性C. 间接性、抽象性D. 真理性、主观性

11.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B)

A. 直接性和形象性B. 间接性和抽象性C. 客观性和实在性D. 具体性和历史性

12.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人们长期把它视为真理。

16世纪末,伽里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这件事说明(B)

A. 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B.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D.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的有(ABC)

A、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各个片面,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整体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D、感性认识包含着错误成分,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

2、下列说法中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的有(BCD)

A、真理具有主观性,因而称之为“主观真理”B、真理具有客观性,因而称之为“客观真理”

C、真理具有绝对性,因而称之为“绝对真理”D、真理具有相对性,因而称之为“相对真理”

3.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是因为(ABCD)

A.实践是认识的源泉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4. 在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CD)

A. 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B.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 与已有的理论相符合的就是真理D.能够满足需要的就是真理

5. 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AB)

A. 真理原则B. 价值原则C. 效率原则D. 公平原则

第三章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D)A、思想关系B、同志关系C、家族关系D、生产关系

3、唯心史观理论的出发点是(D)A、理论观B、神学目的观C、宿命论D、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4、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C)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阶级斗争

5、阶级在实质上是一个(C)。

A.思想范畴B.政治范畴C.经济范畴D.文化范畴

6、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B)A、政党B、国家政权C、法律D、哲学

7、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科学技术D、人的需要

8、国家的实质是(D)

A、阶级调和的机关B、为全民服务的机关C、正义、公正的社会组织D、统治阶级进行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

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B)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有意识的人和物的统一

10、在阶级社会里,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B)A、建立革命政党B、夺取国家政权C、创立革命理论D、发展社会生产力

1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C)

A、原初动力B、基本动力C、直接动力D、间接动力

12、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B)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

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

13、人的本质在于(B)

A、人是有智慧的、有文化的存在物B、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C、人能自觉地创造历史D、具有思维的属性

14、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是( D )

A产品归谁所有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C经济基础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15.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

A.科学技术B.生产资料C.劳动者D.管理方式

16.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最基本的条件是(A)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政治制度

1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D)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不平衡C.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反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唯心史观的错误是(BCD)

A、否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B、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D、只考察人的思想动机,不考察它产生的物质根源,从而否认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是(ABCD)

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在发展上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各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社会存在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ABC)。

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D.监狱、法庭、电台等设施

4、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ABD)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下列各项中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的是(ABC)。

A.道德B.宗教理论C.哲学D.形式逻辑

6、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ABD)。

A.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产生的B.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C.是永恒存在的D.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7、生产关系是(ABCD)

A.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人们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C.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

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AD)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9、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有(AB)

A生产资料B.劳动者C.生产关系D.科学技术

10.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AB)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第四章

一、单选题

1.价值是商品的(B)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物质属性D.一般属性

2.商品的本质属性是(A)

A.商品的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C.商品的交换价值D.商品的价格

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B)

A.剩余价值学说B.劳动二重性学说C.劳动力商品理论D.生产价格理论

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A)

A.劳动力成为商品B.生产资料可以买卖C.货币是一般等价物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B)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6.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A)

A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资本不同部分的物质形态不同D不变资本不体现剥削关系,可变资本体现剥削关系

7.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中(A)

A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B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的比例扩大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下降

8.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追加资本,“它一开始就没有一个价值原子不是由别人的无酬劳动产生的”,这句话说明(D)

A追加资本是资本家自己的劳动积累B资本积累是资本家节欲的结果

C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结果D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

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D)

A工人劳动的价格B工人劳动的报酬C劳动的价格或价值D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0.商品的二因素之所以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因为(B)

A.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着D.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1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A)

A.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B.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D.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12.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D)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不同的劳动过程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是简单劳动,抽象劳动是复杂劳动D.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13.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出的商品的数量和单位商品价值量发生的变化是(C)

A.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D.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14.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A)

A.软件磁盘本身B.软件的有用性C.购买软件的货币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15.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D)

A.价值如何增值B.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C.剩余价值的实现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16.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D)

A.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C.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D.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

二、多选

1.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的内在矛盾有(ABCD)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C.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几个阶段是(ABCD)

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

3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资本(ACD)

A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B资本是一个永恒的范畴C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是因为(ABD)

A.它是商品各种内在矛盾的根源B.它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C.它是决定和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D.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5产业资本循环连续地进行的两个基本条件是(CD)

A资本有机构成B资本周转时间C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D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依次继起

第五、六、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___A___

A生产相对过剩B生产绝对过剩C生产相对短缺D生产绝对短缺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____C___

A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D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和企业内部有组织性的矛盾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____B___

A产业资本B金融资本C银行资本D商业资本

4.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A)

A垄断统治B垄断利润C自由竞争D资本主义私有制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A)

A.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垄断资本主义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D)

A.国有企业的存在B.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C.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B)

A.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

C.资产阶级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产物D.资产阶级国家管理经济的产物

8.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A)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空想社会主义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9、“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句话揭示的是( A )

A.社会主义的本质B.目前我国社会的性质C.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D.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0、社会主义制度取代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制度(A)

A.能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实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C.能够消除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D.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11、进入自由王国阶段是指人们(A)

A.摆脱自然的奴役和社会的压迫B.不再受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约束C.获得完全的绝对自由D.不再受历史必然性的制约

12.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是(B)

A.议会民主和三权分立B.资产阶级专政C.管理社会公共事物D.对外实行侵略扩张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D)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14.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的发表。

A、《共产党宣言》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C、《德意志意识形态》D、《国家与革命》

二、多项选择题

1、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ABCD)。

A、生产全球化B、贸易全球化C、金融全球化D、企业经营全球化

2、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ABCDE)

A、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B、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C、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D、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E、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

3.垄断阶段存在的竞争有( ABCD )

A.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B.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C.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D.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4.垄断利润来自于(ABCD)

A.垄断企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以获取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