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山香考编版本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84447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1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课程山香考编版本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幼儿园课程山香考编版本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幼儿园课程山香考编版本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幼儿园课程山香考编版本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幼儿园课程山香考编版本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课程山香考编版本文档格式.docx

《幼儿园课程山香考编版本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课程山香考编版本文档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课程山香考编版本文档格式.docx

二、考纲要求

(1)理解幼儿园课程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2)掌握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四种基本取向,领会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

(3)掌握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理解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方法。

(4)掌握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

(5)理解不同分类标准下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类型,领会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包括目标评价模式、差距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外观评价模式和CIPP评价模式。

三、历年幼儿园课程领域真题

年份

一、单选题

二、名词解释

三、简答题

四、案例分案例分析题

五、活动设计题

2009

1,2,3,4,5,6

21.综合性课程

2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幼儿园教育领域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27.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有哪些基本原则?

2010

1,2,3,4,

21.园本课程

22.生成性目标

27.请列举五种典型的幼儿园课程理论与方案名称。

28.简述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30.简述幼儿园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的原则。

2011

1,2,3,4

21.幼儿园学科课程

26.简述幼儿园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2012

1,2,3

21.生成性目标

26.简述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点。

幼儿园课程实施有哪三种取向

2013

21.幼儿园综合性课程

26.简述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2014

18,19,20

25.形成性评价

29.单元主题活动设计中,选择与确定主题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6分)

30.简述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第1节幼儿园课程内涵与基本特征

知识体系及思维脉络图

一、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我们所说的幼儿园课程通常是从广义上来理解的。

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主导的定义是活动论。

教育部“九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国幼儿园课程政策研究”课题组所认定的幼儿园课程的概念是: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二、幼儿园课程基本特征★★★

幼儿园课程是专门为设计与开发的,他所面对的是3-6岁的儿童,这些儿童在学习与发展上与其他阶段的儿童相比有其独特的特点,所以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就决定了幼儿园课程的特质

(一)基础性

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可以从教育体制和人的发展这两个角度来认识。

从教育体制的角度来看,幼儿园教育是学制的最初环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这就非常明确地说明了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和载体。

幼儿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也就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位置——是整个基础教育乃至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石。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看,儿童正处于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身体迅速发育,心智逐渐萌发,个性开始萌芽。

他们的自然生命正在接受人类社会文化的熏陶,进行着社会化的过程。

这一阶段所获得的学习经验不仅影响儿童当时的发展,更会影响儿童今后乃至一生的发展。

因而为儿童提供学习经验的幼儿园课程,其基础性不言而喻。

(二)启蒙性

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尤其是它在人一生发展中的奠基地位,与幼儿园课程的启蒙性息息相关。

幼儿园课程的对象是3~6岁的儿童,处于这个年龄价段的儿童,身体发育迅速,好奇好问,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些都为他们探索周围奇妙的世界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幼儿园教育应该成为睿智的引导者,幼儿园课程也就自然担负起启蒙的任务——开启幼儿的智慧与心灵,萌发他们优良的个性品质。

(三)生活性

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决定了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广泛性,也决定了保教合一的教育教学原则。

对于儿童来讲,除了认识周围世界、启迪其心智的学习内容以外,一些基本的生活和“做人”所需要的基本态度和能力,如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等都需要学习。

但是这样广泛的学习内容不可能仅仅依靠教师设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完成,也不可能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来实现,儿童只能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交往中学习交往。

即使是认知方面的学习,也要紧密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才能被儿童理解和接受。

因此,幼儿园课程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的特征——课程的内容来自儿童的生活,课程实施贯穿于儿童的每日生活。

(四)游戏性

游戏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能够满足儿童的各种身心需要,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

游戏从本质上来看,是儿童自身的一种自由自发的主体性活动,对儿童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价值。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劫形式,也是儿童的主导活动。

所以,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当中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五)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儿童主要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世界。

只有在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儿童才能理解事物,才能对事物形成相对比较抽象概括的认识。

儿童的这种具有行动性和形象性的认知方式和认知特点,使得幼儿园课程必须以儿童主动参与的教育性活动为其基本的存在形式和构成成分。

对儿童来讲,只有在活动中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在直接经验基础上的学习才是理解性的学习。

(六)潜在性

从本质上讲,幼儿园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幼儿园课程也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和基本的学习领域,但是由于儿童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使得幼儿园课程不是体现在课表、教材、课堂中,而是体现在生活、游戏和其他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中。

虽然怎样创设环境,怎样支持儿童的探索学习,都是教师根据幼儿园课程的目的、内容要求精心设计的,但这些内容、目的和要求仅仅存在于教师的意识和行动中,儿童并不能清楚地认识到。

儿童感受到的更多是环境、活动、材料和教师的行为,而不是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和期望。

也就是说,幼儿园课程蕴含在环境、材料、活动和教师的行为中,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起作用。

总体来说,幼儿园课程基本以活动课程为主要形式,同时隐性课程的特点非常突出。

“通过环境教育儿童”“保育与教育柏结合”“寓教育于一日生活当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及“在生活中、在游戏中、在儿童的自主活动中指导儿童的学习”等等提法都反映了幼儿园课程的这两个特点。

真题回顾:

1.下面关于幼儿园课程基本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09年学前考编)

A.基础性与启蒙性B.整合性

C.活动性与经验性D.潜在性

【解析】选B。

幼儿园课程基本特征包括:

基础性、启蒙性、生活性、游戏性、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潜在性。

不包括整合性。

2.简答题:

简述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点。

(2012学前考编)

(l)基础性;

(2)启蒙性;

(3)生活性;

(4)游戏性;

(5)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

(6)潜在性。

【解析】考查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点。

三、课程的要素★★★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化,它指明了学习者通过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的成就。

它是课程其他要素抉择的依据和标准,并对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起导向作用。

它是宏观的,高度概括的,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因此,课程目标在整体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依据目标以及相应年龄段的学习者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而选定的学生能够学、应该学、适宜学的知识范畴,其中包括概念、方法、态度和技能的学习等,它是具体可操作的。

(三)课程组织

课程组织是依据目标的要求,对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或课程实施的各种因素,加以编排、组合、平衡的方式。

它包括教育教学计划、学习材料及活动设计、环境创设与布置、教育组织形式、时间与空间的安排等。

(四)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以目标为标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或某阶段终结时,对课程各要素的适宜性以及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估,为教育行政部门鉴定课程方案提供决策的依据,同时也为课程实践者完善课程、提高课程的适宜性提供调整的信息。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和课程评价这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它们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调节,从而使课程处于良性循环的动态发展过程之中。

四、幼儿园课程的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课程可以区分为不同类型。

(一)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

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是以客体为核心还是以主体为核心,或者说是以学科知识为核心还是以儿童的经验为核心来划分,可将幼儿园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1、学科课程的概念

学科课程是一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来编排的课程。

主张应该教给儿童基本知识、概念和基本科学规律,教学内容应适合儿童智力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教材应精选具有典型性和范例性的内容。

学科课程的优点是它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同时也便于教学设计和管理。

其缺点包括:

(1)由于分科课程的“分科”是认为的,因而缺乏内在整合性,忽视知识的联系性,从而割裂了儿童的理解力;

(2)忽视儿童的动机和已有经验,容易脱离儿童的兴趣和生活实际。

2、经验课程的概念

经验课程也叫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的课。

很多学者也把经验课程称之为“儿童中心课程”。

活动课程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的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以及福禄贝尔的儿童自动发展的思想。

但是,一般认为,活动课程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的新教育运动和进步教育运动,其代表人物是杜威。

杜威主张课程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文学、历史、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他提出“从做中学”让儿童通过主动活动去获得经验。

(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按课程内容的属性划分,课程可以划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两大类。

1、分科课程的概念

分科课程,又称科目课程,指的是根据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课程中选择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教学科目。

分科课程注重将科学知识加以系统组织,使教材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加以编排,注重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这种课程是预先安排的。

分科课程从学校教育产生时即已经存在,到文艺复兴后,随科学的发展而日益细化。

2、综合课程的概念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界限,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它持知识统一性的观点。

通过综合课程的学习,儿童常常会把某一领域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迁移到其他学科领域中。

这样,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容会相互强化,学习效果就能够得到加强。

综合课程可以防止分科过细,使活动更贴近现实生活。

但是,它也有自己的缺点,比如造成了知识的不必要重复,浪费了有限的教育资源等。

(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按照课程的表现形态划分,课程可以划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这两种在性质和功能上都不同的课程类型。

西方学者曾就三个方面区分了这两种类型的课程:

1、学习的计划性

显性课程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活动的成分裉大,而隐性课程则是无计划的、无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获得的是隐含于课程中的经验。

2、学习的环境

显性课程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隐性课程则主要是通过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等)而得到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

3、学生的学习结果

学生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预期性的学术知识,而在隐性课程中,学生获取的主要是非预期性的东西。

显性课程是:

学习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的正式课程。

隐性课程是:

学生在学期环境中(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虽然有所不同,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内在联系。

(1)在显性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隐性课程,特别是当显性课程的实施过程能充分发挥师幼双方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时,那么课程实施中就一定会出现更多的非计划的、非预期的教育影响。

(2)隐性课程也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转化为显性课程,这就是说,当在显性课程实施中发生了隐性课程的影响时,如果是发生了不好的影响,那么就会引起对隐性课程所产生影响的控制;

如果是发生好的影响,那么隐性课程就有可能转化为显性课程,而这些新的显性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隐性课程。

(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园本课程

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看,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园本(幼儿园)课程。

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

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园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园长、教师、课程专家、儿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

在园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是参与性的,而最终的决策应当由所有参与教育经验综合的人共同决定。

(五)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围绕社会问题来组织内容,目的在于通过课程使幼儿获得完整的生活经验,增强幼儿对生活的适应性。

这里所谓的社会问鸡:

是指幼儿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认知的、情感的、态度的等所有方面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一般由教师事先设定好目标,其所选问题应该是幼儿感兴趣的,并且能够促进幼儿主动参与。

核心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茌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中主动学习,扩展新经验,并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乒,这类课程也是运用心理组织法而获得的一种课程类型。

因此,如何在系统、完整知识的获得与幼儿实际生活经验之间达到平衡,也是此类课程必须加以特别重视的。

1.“儿童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儿童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这一定义属于()(09年学前考编)

A.经验论B.活动论

C.经验一活动论D.课程客体论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儿童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根据儿童的特点,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形式应是()(09年学前考编)

A.活动课程B.游戏课程

C.隐形课程D.学科课程

【解析】选A。

活动课程是通过心理组织法而获得的一种课程类型。

它强调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来组织课程内容。

3.根据幼儿的特点,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形式应是()(11学前考编)

A.活动课程B.游戏课程C.隐性课程D.学科课程

活动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品质方面,活动课程的作用尤为突出。

它强调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来组织课程内容考查幼儿园课程的形式。

4.名词解释:

园本课程(10学前考编)

5.名词解释:

幼儿园学科课程(11学前考编)

幼儿园学科课程是通过论理组织法而获得的一种课程类型。

它强调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结构组织课程内容。

6.名词解释:

综合性课程(09年、13年学前考编)

【解析】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界限,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7.名词解释:

隐性课程(14学前考编)

【解析】学生在学期环境中(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五、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

1、目标模式

目标模式是以对社会有使用价值的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

目标模式的创始人博比特等人在20世纪初开始了课程研究,创制的目标模式。

造了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的雏形。

20世纪30年代以后,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在总结多年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基本程序、步骤和方法。

在泰勒的代表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泰勒系统地阐述了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的基本观点,被誉为“泰勒原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自1949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以来多次重版,广为流传,被公认为是研究课程的经典著作。

泰勒认为,在课程编制过程中,编制者必须回答四个问题,它们是: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回答这四个问题,解决的正是课程目标的确定、学习经验的选择、学习经验的组织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这四个问题。

尽管泰勒原理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课程编制的模式,但对此课程模式的研究往往较多地集中在课程目标上,这与泰勒强调课程目标的确定是分不开的。

目标模式采用行为目标的方式设置课程目标,并以此为出发点编制课程,使整个课程运作成为一个具体化的和结构化的操作程序,这样做能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对课程和教育方案的设计和教材的编写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但是,也正是目标模式的这种特征,会使依据目标模式编制的幼儿园课程产生很多弊病。

(1课程目标是由课程编制者确定的,往往难以与发展中的儿童相适应;

(2)课程目标依儿童行为来确定,课程就会很自然地强调那些可以用儿童行为明确识别的方面,而忽略那些难以转化为行为的方面;

(3)按行为目标的方式确定课程目标,使课程目标被分解成为各个独立的部分,达种将儿童的学习经验分割成“碎片”的做法,强调的是通过训练而达成预期的目标,与学龄前儿童从其自身已有的经验出发,整体地学习知识和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距离。

2、过程模式

过程模式反对用预先确定的目标,尤其是行为目标来规定课程的进展和结果,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主张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课程内容及儿童实际的活动过程的课程设计模式。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后,英国课程理论家斯坦豪斯,立足于教育的内在价值及实践,针对目标模式在课程编制中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了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被公认为是继目标模式之后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课程编制模式。

斯坦豪斯反对目标模式的工具主义的教育观和知识观,倡导一种立足于教育内在价值,旨在培养儿童智慧、教养和自由品质的教育观,以及注重理解与思维的价值的知识观。

过程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认为课程内容本身有着固有的内在价值和优劣标准,教育应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课程内容和活动,不必用目标预先制定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是内容的选择而非目标的预设。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以教育本体功能和知识本身固有的价值为标准,而不是以预期的儿童行为为依据。

与目标模式不同,过程模式只有较短的发展历史,对教育实践的影响作用也没有目标模式那么广泛。

但是,由于它所倡导的一些思想和原则与当今学前教育领域中人们对教育价值判断所发生的变化比较接近,因此,许多观点得到了人们的认同。

它强调教育和知识的内在本体价值,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对具体情境的诊断,强调教师(即研究者)所应发挥的作用。

所有这些主张对儿童主体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于在教育中更多体现民主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十分有益的。

1.简述幼儿园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11学前考编)

(l)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经验?

尽管泰勒原理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课程编制的模式,但对此课程模式的研究往往较多地集中在课程目标上,这与泰勒强调目标的确定是分不开的。

【命题立意】考查幼儿园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第2节幼儿园课程目标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

课程目标的确立需要考虑各种依据。

就目前而言,教育界对课程目标的来源问题已基本达成共识。

比较认同的依据有三个方面:

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和学科的发展。

就幼儿园课程目标确学科专业知识立的依据来看,主要有对幼儿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和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1)对幼儿的研究

幼儿园课程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要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所以课程编制者必须关注幼儿的发展,尤其要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与兴趣,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情感萌发、社会化过程及个性形成等方面的规律与特点,以使课程目标有效地发挥引导与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作用。

研究幼儿的发展需要必须认识到幼儿的“理想发展”与“现实发展”的水平及其之间的差距。

二者作比较即可明确幼儿的发展现状、潜力与发展前景,确立某个阶段幼儿可能达到的水平及个别差异,发现教育上的需要,从而确定目标是否适宜。

(2)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

人是社会的人,幼儿不仅生活在幼儿园中,也生活在家庭、社区与社会之中。

幼儿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突破时间与空间范围的过程。

所以确立幼儿园课程目标也必须关注社会生活及其发展需求。

将当代社会生活需要转化为幼儿园课程目标时要遵守以下三条原则:

(1)民主性原则。

在“大众主义”时代,幼儿园课程目标应体现社会公平与民主的思想。

(2)民族性与国际性统一的原则。

国际化时代的课程应具有国际视野,应把本社区、本国家、本民族的需求与整个人类的需要统一起来。

如我国的文化与社会价值观中比较关注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所以在幼儿园课程目标中应注意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萌发;

再如,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地球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比较频繁,所以幼儿园课程应关注幼儿与他人之间的交往、合作等品质,使幼儿具有适应将来社会生活的能力。

(3)教育先行原则。

教育不能被动地适应社会生活的需求,而应超越当前的社会,走在时代发展的前面。

(3)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传递社会文化,而学科知识是文化最重要的支柱,因为文化的基本构成和集中体现即是分门别类的学科。

因此,学科知识是确立课程目标的重要依据与来源。

幼儿园课程所面对的特殊对象是3~6岁的幼儿,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基础性、启蒙性的性质,决定了幼儿园课程注重的应该是学科知识的一般发展价值而非专门的学术特殊价值。

真题:

1.下列不属于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基本依据的是()(2012学前考编)

A.对幼儿的研究B.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C.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