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405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doc

《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doc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

  ①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②溉汲——打水浇田。

溉:

gai,浇灌、灌溉。

汲:

音ji,从井里打水。

  ③及——待,等到。

  ④国人道之——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讲述这件事。

国:

古代国都也称“国”。

  ⑤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

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

之:

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

介词:

当“被”讲,引进主动者。

宋君:

宋国国君。

  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

于:

介词:

当“向”讲。

  ⑦使——使用,指劳动力。

【译文】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地,经常要有一个人住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等到家里打了一眼井之后,告诉别人说:

“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

“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

”国都里的人都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的人回答说:

“(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启示】

1.说话要防止歧义。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凡是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忌道听途说。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3.以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

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

以丁氏的角度来讲:

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以宋君的角度来讲:

无论什么事情一定要眼见为实,亲自打听才可以下结论。

以免造成更大的误会。

【问题理解】

1.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果有,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不要轻信,不能盲目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

“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字词】

①崩坠——崩塌,坠落。

②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

亡,同“无”,没有。

寄,依附,依托。

③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

④晓:

告知,开导。

⑤亡处亡气——没有一处没有气。

⑥若——你。

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⑦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

行止,行动,活动。

⑧果——果然,果真。

⑨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耶——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星宿,泛指星辰。

⑩只使——纵使,即使。

(11)中伤——伤害。

(12)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13)地积块耳——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

(14)四虚——四方。

(15)躇(chú)步跐(cí)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

躇,立。

步,走。

跐,踩。

蹈,踏。

都是踩、踏的意思。

(16)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

同释,解除、消除。

【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存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

“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

“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

“日月星辰也是气积聚的东西中的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那人又说:

“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

“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各方的虚空之处,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很高兴。

【赏析】

  原意是要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

这是道家的人生哲学的反映。

后来,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形容不必要的无根据的忧虑。

  但是如果从积极方面看待杞人忧天的话,则是一种积极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勤于探究的良好表现。

这则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而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在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自然界之前,一个人提出任何疑问,其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精神本身无所谓错误。

可是杞人成天为这个问题烦恼忧愁,而影响到自己的现实身心生活就不对了。

未来有很多会发生和不会发生的事情,我们成天只是担忧有什么用?

关键是多学知识,了解自然,做好防范。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况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平时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问的联系,防止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

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人生乐在豁达。

【删节部分】

长庐子闻而笑之曰:

“虹霓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

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

夫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难终难穷,此固然矣;难测难识,此固然矣。

忧其坏者,诚为大远;言其不坏者,亦为未是。

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

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

子列子闻而笑曰:

“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

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

虽然,彼一也,此一也。

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

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

【字词】长庐子——又作“长卢子“,楚国人,曾著书九篇,属道家一流。

笑之曰——杨伯峻:

“《御览》二引无‘之’字,是也,当删。

下文‘子列子闻而笑曰’亦无‘之’字,可证。

蜺——音ní(倪),即霓,虹的一种,亦称副虹。

空——与“有”相对,指整个宇宙空间。

有——与“空”相对,指我们见到的万物。

【翻译】长庐子听说后笑着说:

“虹霓呀,云雾呀,风雨呀,四季呀,这些是气在天上积聚而形成的。

山岳呀,河海呀,金石呀,火木呀,这些是有形之物在地上积聚而形成的。

知道它们是气的积聚,是土块的积聚,怎么能说它们不会毁坏呢?

天地在虚空中四一个微小的物体,但在有形之物中是最巨大的东西。

难以终止,难以穷尽,这是必然的;难以测量,难以认识,也是必然的。

担忧它们会崩塌陷落,确实离正确的认识太远;说它们不会崩塌陷落,也算不上是不正确的。

天地不可能不毁坏,最终总会毁坏的。

遇到它毁坏时,怎么能不担忧呢?

列子听到后,笑着说:

“说天地会毁坏的意见是荒谬的,说天地不会毁坏的意见也是荒谬的。

毁坏与不毁坏,是我们不可能知道的事情。

即使这样,毁坏是一种可能,不毁坏也是一种可能,所以活着不知道死亡,死后不知道活着的事;来时不知道时的事,去时不知道来时的事。

毁坏与不毁坏,我为什么要放在心上呢?

【课内阅读】

(一)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家无井而出溉汲()

(2)及其家穿井()

(3)闻之于宋君()(4)问之于丁氏()

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谣言的误传。

3.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

“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身亡所寄()

(2)奈何忧崩坠乎()

(3)若屈伸呼吸()(4)舍然大喜()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往晓之未若柳絮因风起B.其人舍然大喜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C.晓之者曰久之D.其人曰其一犬坐于前

3.从这则故事中你理解了“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4.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