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原著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84051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哲学原著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西方哲学原著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西方哲学原著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西方哲学原著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西方哲学原著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哲学原著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西方哲学原著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哲学原著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哲学原著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3、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意涵怎样?

24、如何看待亚里士多德将逻辑学作为认识与知识的工具的思想?

25、如何评价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智慧中杰出的总结性地位与划时代的影响?

26、如何理解作为三位一体的上帝?

27、奥古斯丁的“上帝”与阿奎那的“上帝”异同何在?

28、如何看宗教伦理的“禁欲主义”观念?

它与宋儒的“存理灭欲”有何异同?

29、阿奎那的“神学高于哲学”“哲学是神学的奴仆”,应如何评价?

30、如何正确估价宗教哲学在西方文化中的意义与作用?

31、怎样评价卢梭在近代思想启蒙中多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32、卢梭的人生而自由平等的思想,如何评价?

33、卢梭的“主权在民”的思想,对现代政治的重要意义如何?

34、如何看待卢梭社会历史分析中的辩证法思想?

35、如何评价卢梭“其人”与他的“思想”的关系?

36、康德为何要对“纯粹理性”进行“批判”?

37、怎样理解康德哲学中的自由概念?

38、怎样理解评价“审美表象”和“逻辑表象”?

39、怎样理解康德的“合目的性概念”?

40、“判断力批判”在康德哲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应如何评价?

41、康德哲学的“二元”“三分”结构是怎样的?

42、康德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哥白尼”革命的意义,应如何全面估价?

43、黑格尔的哲学观是怎样的?

44、怎样理解黑格尔“实体即主体”的思想?

45、怎样理解、评价黑格尔的“辩证法”?

46、怎样理解列宁所说:

《逻辑学》作为唯心主义的著作,而唯心主义却最少、唯物主义最多?

47、怎样理解黑格尔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思想?

48、如何评价黑格尔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中的百科全书式的总结性地位与作用?

49、如何认识、评价柏拉图的“相论”(理念论)?

50、怎样看待评价柏拉图式的“爱”?

51、怎样评价柏拉图关于灵与肉关系的观点?

52、柏拉图思想的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应如何评价?

53、有人说:

西方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是柏拉图的注解。

由此观点我们应该怎样评价他在哲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54、怎样评价《精神现象学》在黑格尔哲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参考文献总目:

(一)通史类

1、全增嘏主编:

《西方哲学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第一版。

2、高清海主编:

《欧洲哲学史纲新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年。

3、杨祖陶、陈修斋编著:

《欧洲哲学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

4、冒从虎、张庆荣、王勤田编著:

《欧洲哲学通史》(上、下),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9月第一版。

5、叶秀山、王树人总编:

《西方哲学史》(五卷),凤凰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7、苗力田、李毓章主编:

《西方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第一版。

8、赵敦华编著:

《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9、【德】文德尔班著,罗达仁译:

《哲学史教程——特别关于哲学问题和哲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上、下),商务印书馆1987年4月第一版。

文德尔班的哲学史,是一部真正的哲学“问题和概念”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哲学通史,描述了从古希腊哲学的发端到十九世纪哲学概念与问题的演变与发展。

作者说:

“读者不可将此书和纲要之类混淆起来。

纲要之类的书由于很可能就是从一般哲学史的讲稿中整理出来的。

我现在献给读者的是一部严肃的教科书。

”作者试图全面、精炼、系统地描述哲学观念的演变,展现哲学史上的哲人及其理论对于宇宙、人生作科学理解和判断所依据的原理、原则,如何被人领悟并发展起来。

全书重点论述了哲学家在思想史上有持久价值的论证或基本原理,并为研究者获取最原始的研究资料,提供了详实的资料与指导。

10、【英】伯特兰·

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译:

《西方哲学史》(上),商务印书馆1963年9月第一版。

11、【英】伯特兰·

罗素著,马元德译:

《西方哲学史》(下),商务印书馆1976年6月第一版。

★12、【美】梯利著、伍德增补,葛力译:

《西方哲学史》,1995年7月第一版。

梯利的哲学史是一部哲学通史,叙述了从古希腊哲学到二十世纪初近代哲学的发展与演变。

全书“旨在有联系地阐述那为解决存在问题或使人了解我们的经验世界而作的各种尝试。

它是从古至今探源究理的人类思想的发展史。

”他力图将每一种宇宙观置于适当的背景之中,并把它看作是人类思想发展的一个环节予以考察。

全书尽可能客观、公允地阐述哲学家的思想观点,而不妄加点评。

评论一种思想体系,则着眼于其本身的目的和历史背景、前后思想体系的逻辑发展。

全书的研究方法既是历史的又是批判的。

13、【美】撒穆尔·

伊诺克·

斯通普夫、詹姆斯·

菲著,丁三东、张传友、邓晓芒等译:

《西方哲学史》(第七版),中华书局2004年版。

★14、【德】黑格尔著,贺麟、王太庆等译:

《哲学史讲演录》(四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1月新一版。

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是在黑格尔死后根据他的三种讲演手稿、提纲和学生的三种笔记整理而成,初版于1833年。

他的哲学史从古希腊哲学起,一直讲到德国古典哲学的谢林,是一部哲学通史。

其哲学史除“开讲词”而外,由两大部分构成:

导言和哲学发展史。

其哲学发展史分为:

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三大部分。

在每一部分及其每一位哲学家的叙述中,都表达了深刻的洞见。

导言部分更受到后人的赞誉与推崇,在其中表达了深刻的哲学观与哲学史观,比如:

精神的运动在本质上是有联系的,进展是合乎理性的;

潜在的自在必成为为人的存在;

理念就内容言是具体的;

逻辑与历史是统一的;

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等。

★15、【挪威】G·

希尔贝克、N·

伊耶著,童世俊等译:

《西方哲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这是一部哲学通史,初成书于1972年,后来屡次充实与修订,并以多种文字出版,从古希腊哲学的发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哈贝马斯,时空跨越达两千五百年之久。

作者指出:

“本书是一本强调自然权利问题、强调科学和科学合理性的扩展的欧洲哲学史概论。

”在本书中,作者从自己的学术视角、背景知识、研究领域与文化取向出发,与历史上的哲学家展开“对话”并重构哲学史的思想逻辑的演进。

因此,本书对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心理分析作了比较详细的讨论。

作者特别注重介绍和分析政治哲学和科学哲学的内容,因为哲学“是一门运用和训练论证和讲理的科学”。

作者深受哈贝马斯哲学观的影响,并致力于沟通英美分析哲学传统与欧洲大陆现象学传统。

★16、【英】伯特兰·

罗素著:

《西方的智慧》,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1月第一版。

罗素的《西方的智慧》一书,是一部评述西方自古希腊到当代2500年哲学发展的著作,也可看作是其《西方哲学史》大作的缩写本与思想的延伸。

它采取的不是纯叙述的方式,而是夹叙夹议的方式。

其哲学史的撰写特点是:

把哲学看成是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一般历史叙述较其他哲学史为多。

罗素善于钩玄提要,文笔自然洒脱,用简要的笔墨使哲学家艰深的思想得以表达、被人理解。

在对于哲学家思想的评述中,作者力图本真的理解其思想,以免对于其思想的误解。

17、张志伟主编:

《西方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18、D.J奥康诺主编,洪汉鼎等译:

《批评的西方哲学史》,东方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二)专史与专著类

1、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第一版。

2、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第一版。

3、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第三卷)(上、下),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

4、【英】泰勒主编,韩东晖等译:

《从开端到柏拉图》(苏特利奇十卷本哲学史,第一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5、【美】大卫·

福莱主编,冯俊等译:

《从亚里士多德到奥古斯丁》,(苏特利奇十卷本哲学史,第二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6、叶秀山著:

《前苏格拉底哲学》,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第二版。

7、叶秀山著:

《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第一版。

8、汪子嵩著: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人民出版社1983年9月第一版。

9、赵敦华著:

《基督教哲学1500年》,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第一版。

10、【美】奥尔森著,吴瑞诚等译:

《基督教神学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陈修斋主编:

《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第一版。

12、俞丽嫦著:

《培根及其哲学》,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

13、傅有德著:

《巴(贝)克莱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第一版。

14、周小亮著:

《休谟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15、洪汉鼎著:

《斯宾诺莎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一版。

16、何兆武著:

《西方哲学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

17、【英】康普·

斯密著,韦卓民译:

《〈纯粹理性批判〉解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

19、俞吾金著:

《从康德到马克思——千年之交的哲学沉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20、赵林著:

《黑格尔的宗教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三)原著类

1、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商务印书馆1982年5月第一版。

1、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

《古希腊罗马哲学》,三联书店1957年7月第一版。

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

《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新版。

3、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

《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10月第一版。

4、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6月第二版。

5、苗力田主编:

《亚里士多德全集》(十卷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王晓朝译:

《柏拉图全集》(四卷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陈康译著:

柏拉图《巴曼尼德斯篇》,商务印书馆1982年8月第一版。

★9、郭斌和、张竹明译:

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年8月第一版。

柏拉图的《理想国》涉及其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

它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的对话录,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

它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设计的乌托邦。

在它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挽救城邦的危机。

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

他认为,哲学家是最高尚、最有学问的人,而这种贤人统治下的政体是最好的政体。

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最理想的国家。

这个国家就是存在于理念上的模范国家。

★10、【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

《形而上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在一定意义上是一部古希腊哲学史与哲学理论的百科全书。

此书是由逍遥学派的传人安德罗尼柯,在亚氏死后约二百年整理而成,汇集了其论述“作为有的有”的讲义、笔记、论文,共十四卷。

它是亚氏研究本体自身、研究最高原理的第一哲学、第一学术的著作,原名为“物理学之后诸篇”(Metaphysics),但其实际意思指研究“超物理学”之上的原理与原因的学问,即“形而上学”。

从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看,它第一次系统对哲学自身进行了反思、批判,并整合创新了古希腊哲学,提出了本体就是个体、“四因说”等观点,并逻辑的探讨了“是”的认识论问题、创建了形式逻辑的基本原则。

★11、【古罗马】奥古斯丁著,周士良译:

《忏悔录》,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忏悔录》是古代基督教拉丁教父奥古斯丁诸多著作中,被广为传颂的自传体著作。

它不仅是向上帝忏悔自己的罪过,更在于表达对天主恩泽的颂扬。

忏悔录在西方是自传的别名。

此书共十三卷,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卷一至卷九记述作者出生到三十三岁母亲病逝的历史;

卷十至十三记述著作此书时的情况。

全书在诠释《旧约创世纪》、歌颂天主中结束。

奥氏此书,情感真挚、文笔细腻生动,对于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作了非常深刻的分析,不仅是晚期拉丁文学的名著,也是基督教哲学的代表作。

12、【英】培根著,许宝骙译:

《新工具》,1984年10月第一版。

★13、【法】笛卡尔著,庞景仁译《第一哲学沉思集》,商务印书馆1998年5月版。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于1641年用拉丁文出版,是其哲学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在书中不仅提出了其“理性怀疑的方法”,而且表达了其关于心灵、上帝、物质实体的哲学思考。

全书包括六个《沉思》、六组《反驳》、六组《答辩》。

笛卡尔的《答辩》是六组《沉思》的重要注解和补充,是其哲学思想的进一步阐明。

因此,二者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根据笛卡尔自己的说法,这本书虽然是关于形而上学的阐述,但它的全部物理学原理都包含在此书中。

本书内容成为其哲学大全《哲学原理》中,形而上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知识之树的根。

14、【荷】斯宾诺莎著,王荫庭、洪汉鼎译《笛卡尔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0年6月第一版

★15、【英】洛克著,关文运译:

《人类理解论》(上、下),商务印书馆1997年4月版。

洛克的《人类理解论》,从1671年写起至1687年完成历时17年之久,于1690年出版。

他自己提出思考与解决的中心问题是:

“我的目的在于研究人类知识的起源、可靠性和范围”。

全书批判了笛卡尔所主张的知识起源的“天赋观念论”、莱布尼茨的“天赋实践原则”,提出了知识起源的经验论的“白板说”,认为人类的知识都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归根结蒂来自经验,但是他又没有停留于经验,不仅注重外在的经验而且注重内在的反省,探讨了感性经验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深化了培根、霍布斯的经验认识论传统。

★16、【英】休谟著,关文运译:

《人类理解研究》,商务印书馆1997年5月版。

★17、【英】休谟著,曾晓平译:

《道德原则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年10月版。

休谟的《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则研究》,是根据其《人性论》第一卷与第三卷改写而成的两部著作,前者重点研究认识的知性问题,后者探讨道德的善恶问题,后来根据《人性论》第二卷改写的《论情感》则研究人类的情感问题。

在他看来,一切科学都与人性有关。

《人类理解研究》研究人类知性的性质,分析它的能力与力量,他不研究传统哲学强加给它的玄妙迂远的问题,而是要建立真正的关于知性的科学,驱除并摧毁虚伪和混杂的形而上学。

《道德原则研究》则是研究人的科学或道德哲学,探讨善恶、美丑的根源与准则,探讨了社会性的人为设计的德性:

正义、忠诚、忠实、端庄、贞洁等问题。

德性的基础与根据不是“自爱”,只能是令他人快乐的人道、仁爱与同情,道德的唯一目的就在于使人幸福快乐,在于让广博的人道、仁爱融化偏狭的自私性,使人类社会达到和平、秩序和幸福。

★18、【荷】斯宾诺莎著,贺麟译:

《伦理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2月版。

《伦理学》是斯宾诺莎的主要哲学著作,其哲学思想基本在其中得以传达。

从1662年到1675年,历时14年的工夫写成。

生前未出版,死后由友人出版。

全书是用“几何学的方法”写成的,先提出定义和公理、然后加以证明、进而作出绎理。

他比笛卡尔更彻底贯彻了理性主义的精神,只承认人的天赋能力,否认天赋观念,提出人的理性是认识的唯一手段和评判真理与错误的唯一标准。

他首先提出了实体的自因自在说,将思维与广延看作实体的两个基本属性。

尽管书中具有机械论的色彩,但是其哲学成为十七世纪思想的最高成就之一。

19、【荷】斯宾诺莎著,温锡增译:

《神学政治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2月版。

20、【德】莱布尼茨著,陈修斋译:

《人类理智新论》(上、下),商务印书馆2002年12月版

★21、【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

《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出版于1784年,是其辛勤一生、不懈探求的思想成果与理论总结。

该书一出版,便轰动一时,两年时间再版22次,并被译为多种语言。

与其前两本著作《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相比,内容更为丰富、体系更为完整严密,是继亚里士多德之后最重要的综合性的政治与法学著作。

他以丰富的历史事实为根据,探索并构建起国家与法的一般性规律与原则,并寻找历史演进的规律。

他不满足于法律条文的解释,在法律之外从历史、生活、风俗习惯诸方面理性地探究“法的精神”。

他认为:

一般法律是人类的理性的呈现,各国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运用。

他的保障公民自由的“三权分立说”,维护公民权利、反对等级奴役制度的思想、劳动创造财富的思想,成为启蒙运动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2、【法】卢梭著,何兆武译:

《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卢梭是法国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

《社会契约论》,在法国大革命时代,成为革命者高举的“圣经”。

其基本思想是:

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国家只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如果自由被强力所剥夺,则被剥夺了自由的人民有革命的权利,可以用强力夺回自己的自由。

国家的主权在人民,国家的权力由人民所赋予,最好的政体应该是民主共和国。

社会契约论集中体现了自由、平等、民权的理念。

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及其两国的宪法,直接继承、体现了卢梭的理论精神和政治理想。

23、【法】卢梭著,李常山译: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62年第一版。

★24、【法】霍尔巴赫著,管士滨译:

《自然的体系》(上、下),商务印书馆1999年3月修订2版。

霍尔巴赫的《自然的体系》,又名为《论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法则》,是法国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中一部著名的哲学著作,被誉为十八世纪唯物主义的“圣经”。

它于1770年在荷兰出版,使整个西欧思想界震动,并立刻遭到诸多封建等级制与封建神学卫道士的批判。

它以唯物主义思想为根据,对于宗教神学体系及其世界观,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社会、法律、道德进行了全面、激烈的批判,充满了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它充分运用当时自然科学的成果,总结了先进的唯物论思想,以严谨的逻辑、通俗的文字,科学、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认识论及其政治、社会、伦理、宗教等观点,从而构成了一部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巨著。

25、【德】康德著,韩水法译:

《实践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6、【德】康德著,杨祖陶、邓晓芒译:

《纯粹理性批判》,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7、【德】康德著,韦卓民译:

《纯粹理性批判》,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纯粹理性批判》,是深入我们先验的和经验的知识的根源、条件、范围与限度的一种研究,其结果是在于构成一种内在形而上学的新体系;

从所获得的一些结论来看问题,对于作为自然倾向与作为被宣称的科学的超验形而上学所产生的幻象,它又提供分析与解释。

“纯粹”是指来自认识能力的知识形式,而不是来自知识内容的经验,是指独立于经验内容的具有普遍必然性的要素。

“理性”指知识论意义上的认知,包括感性、知性、狭义的理性。

“批判”指对于认识能力的审查、分析、研究并判定纯粹理性的思辨科学能否成立,及其源流、范围、界限。

★28、【德】康德著,杨祖陶、邓晓芒译:

《实践理性批判》,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实践理性批判》其任务就在于:

完整地确定实践理性——理性的实践运用的先天原理的可能性、范围和界限。

理性的理论运用于批判,针对单纯的认识对象与认识能力,理性的实践运用关注的意志的规定根据——有无根据、根据是什么,它是对于理性实践运用的全部能力进行反思批判。

康德其书体现了道德自律的自由精神,强调了独立人格的理念,认为人是目的、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只是把他当作工具利用,提出了道德的绝对命令:

要这样行动,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准则,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理。

★29、【德】康德著,杨祖陶、邓晓芒译:

《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判断力批判》是批判哲学体系的第三个部分,全书除一个序言和导言外,分为两大部分“审美判断力批判”与“目的论判断力批判”。

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消除前两个批判所造成的必然与自由、现象和本体、知识和道德等的分裂和对立。

主要任务是确定:

介于知性和理性之间的判断力,是否有先天原理?

它是构成性的还是调节性的?

在人的认识能力与欲求能力之间,是否存在情感能力及其先天原理?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形式和人类的共通感,是审美判断力的先天根据。

自然的客观合目的性,只是反思判断力反思自然的调节性原理、而非构成性原理。

康德通过诉诸艺术潜能的方式,独特地克服了科学和道德、必然与自由、现象和本体的二元论,最终使真、善、美统一起来。

30、【德】康德著,何兆武译: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务印书馆1997年5月版。

31、【德】康德著,李秋零译:

《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32、【德】费希特著,王玖兴译:

《全部知识学的基础》,商务印书馆1986年7月第一版。

费希特的《全部知识学的基础》于1794年出版,在其哲学体系中的地位相当于黑格尔的《小逻辑》。

他明确从认识主体出发坚持唯心论,认为认识论不仅是哲学的中心问题,而且就是哲学本身,并将自己的哲学称作“知识学”。

它探讨的不是个别知识的正误,而是探讨知识的一般发生的问题:

怎样发生、成立的先决条件、有哪些基本要素及其彼此的关系。

知识学实际是一部意识发生史,自我的本原行动则是一切知识基本根据。

理论自我包括几个发展阶段:

感觉、直观、想象力、知性理解力、判断力、理性。

实践自我是由有限体现自我的无限,,其基本性质是永恒的努力。

33、【德】费希特著,梁志学、沈真译:

《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商务印书馆1984年10月第

念。

无论对于自然与精神世界的认识,都必须以此为逻辑前提与根据。

贯穿于其中的是自我否定的辩证法,自我作为实体与主体通过对立统一的自否定,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