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题字精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83930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园林题字精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州园林题字精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州园林题字精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州园林题字精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州园林题字精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园林题字精妙Word格式.docx

《苏州园林题字精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园林题字精妙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州园林题字精妙Word格式.docx

“恰航”三面环设吴王靠,前方山池相映,波光潋滟,宛如舟行水中,“恰航”的含义是此等高雅处只好知己二三同坐,“古来圣贤皆寂莫”,能与我为友的不过二三人罢了,表白园主的孤高心态。

  对面“远翠阁”楼下是“自在处”,题名取意陆游“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的诗句意。

楼前有蔷薇花台,冬去春到,蔷薇花依墙狂蔓,花朵疏密排列,自由自在地开放,此处借花喻意,反映文人不受拘束、自由狂放的本性。

  水池东部“濠濮亭”,题名出自《庄子·

秋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

‘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拽尾于涂中!

’”典故讲楚王派使臣请庄子做官,庄子不愿居庙堂之高,却愿自由自在地过平常生活。

《庄子·

秋水》中庄子与惠子在濠上的对话是庄子对这种境界最好的诠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粱之上。

庄子曰: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之不知鱼之乐?

’”庄子认为,做什么事情应由自己判断。

比如做官的问题,有人认为不做官没出息,但在庄子看来,你不是我,就不知道我不做官过自由生活的乐趣。

留园用此典故,暗喻园主自比庄子,为自己远离官场(不管何种原因)粉饰。

  曲溪楼紧靠濠濮亭,题名语出“流觞曲水”典故,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

”古人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

当天,集会于曲水之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直到停止流动,在谁面前,谁则取而饮之,叫做“流觞”。

王羲之于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暮春三月,与文人谢安、孙绰、许询等41人宴席兰亭,饮酒赋诗,并作《兰亭集序》,写道: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是以畅叙幽情。

”流觞曲水,河边畅饮,自魏晋始,成为文人风流雅韵的一大时尚。

园主借此典故题名,表达他对流觞曲水文人雅事的向往,寄托自己不随流俗的情怀。

  拙政园“与谁同坐轩”为一弧形扇亭,额取意苏轼《点绛唇·

闲倚胡床》词: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绛千朵。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词中句意孤高到没有一人能与之同坐的地步。

  “待霜亭”位于拙政园中部,额取唐韦应物“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诗句意。

吴县洞庭山产桔,实小而皮薄,霜降后开始变红,以“待霜”名亭,借桔寓意凌寒坚贞、不怕摧折的骨气。

清翁同和为亭撰书对联云:

  葛巾羽扇红尘静;

紫李黄瓜村路香。

  戊戌变法后,翁同和开缺回籍,过着“葛巾羽扇”的平民生活,他远离官场后并无丝毫眷恋或失落悲哀的情绪表露,相反乐于宁静,体味“紫李黄瓜”田园生活的美妙。

对联内容十分契合“待霜”寓意,安于宁静淡泊和不怕霜寒摧折的态度同是文人的风骨,能安于“淡泊宁静”和“经霜愈红者”方为真君子。

  “兰雪堂”位于拙政园东部的“归田园居”。

园主王心一,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天启年间为御史,因弹劾魏忠贤党客氏而遭贬谪。

崇祯时仕至刑部侍郎。

有《兰雪堂》八卷传世。

他精于作画,自作《归田园居》卷轴,题字云“风波吾道稳,垂钓一舟安”,回顾身世颇有领悟。

“兰雪堂”取自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诗句意,寓意园主品行高洁,独立天地不随污浊。

王心一归居田园后不问政事,专与雅士聚谈仙释玄理,贻养天年保全名节。

顾诒禄《三月三日归田园修禊序》写道:

在春和三月,文人们“坐危石,荫乔柯,解衣磅礴,散发咏歌。

谈仙释之玄理,征古今之逸闻。

迨主客既醉,少长忘年,了掬悬溜,身卧落花”,情景胜过王羲之等人的兰亭修禊之乐。

兰雪堂为归田园居故址第一进建筑,以此寓意作为全园灵魂十分恰切。

  隐居是文人傲世的一种表现。

彻底的隐居者可以剃度出家,也可以隐入人迹罕至的山林之中。

但是,大多数“隐士”是从官场上退下来的失败者,他们在城市购置园林,自比上古隐逸圣贤,把自己打扮成一名光荣的失败者,他们一方面建筑豪华园林继续享受红尘浮华生活,另一方面借题寓意超然出世,苏州许多园林就是这类“隐士”矛盾心理的产物。

  沧浪亭在园主苏舜钦手中充分表达了这类隐士的内心独白。

苏舜钦,北宋仁宗宰相杜衍的女婿,任集贤校理,监进奏院,由于屡次上书议论时政,倾向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最终被保守派罢官。

元代陆友仁在《吴中纪事》中写道:

苏舜钦久慕“吴中渚茶野酝,足以消夏;

草鲈稻蟹,足以适口;

又多高僧隐君子,佛庙胜绝”。

苏舜钦自己在《过苏州》诗中写道: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罢官后出四万贯钱买下五代广陵王钱元僚旧池馆构亭北琦,修建成现貌。

感于身世多变,悟出“随缘任运”的人生之道,想起《沧浪之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浊兮,可以濯我足!

”遂以“沧浪亭”名命园,自号“沧浪翁”,从此“与风月为相宜”或“扁舟急浆,撇浪载鲈还”,仿做一名渔父,方觉“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避世隐居似乎找到了归宿。

宋杰《沧浪亭》诗赞道:

“沧浪之歌因屈平,子美为立沧浪亭。

亭中学士逐日醉,泽畔大夫千古醒。

醉醒今古彼自异,苏诗不愧《离骚》经。

”沧浪亭园内又有面水轩、观鱼处、明道堂等几处加强隐居主题,但是真的把苏舜钦看作已经心如死灰,安于做渔父的“隐士”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苏舜钦向有“丈夫志”,“耻疏闲”,他借居沧浪亭其实是在等待朝廷重新启用的召唤。

当这种等待幻想彻底破灭后,他已不能自持,日日“向沧浪深处,尘缨濯罢,更飞觞醉”,终因难以排遣郁闷,于41岁英年早逝。

苏舜钦的词《水调歌头》可作为他的心理注解: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

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

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浆,撇浪载鲈还。

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

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拟借寒潭垂钓,又恐欧鸟相猜,不肯傍青纶。

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词中遭受排挤的痛苦心情,为国效忠的一片赤诚和疏闲隐居的无奈交织在一起,不仅反映了苏舜钦的复杂心理,也反映出一大批从官场上被排挤下来后成为“隐士”的共同心理特征。

苏舜钦和沧浪亭说明,苏州园林主人以避世隐居自称只是表面姿态,闲居的无奈和等待东山再起才是这类“隐士”的深层本质。

  留园“又一村”主题效仿陶渊明隐居意境,但不像沧浪亭寓意复杂。

因留园园主笃信佛教,“又一村”的隐居寓意就较为单一地表达为“出世”。

进“又一村”是“小桃坞”,植桃林一片,旁有小溪流过,尽头壁题“缘溪行”三字,取意《桃花源记》: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小溪边有土石小山一座,上有“舒啸亭”和“至乐亭”。

“舒啸亭”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啸”句意。

“至乐亭”取《阴符经》“至乐性余,至静性廉”之意,两题名寓意可为“又一村”的主题:

园主在这块意味深长的隐居地有至极至乐的感觉,表达园主过隐居生活的平和心境。

  借物喻意是常用手法之一,园林中的题名多借植物名,须细细品味,方能理解题名背后的寓意。

沧浪亭“翠玲珑”周围有近20种竹子,如矮杆阔叶的箬竹、碧叶披秀的苦竹、疏节长杆的慈孝竹、竹节环生毛茸的毛环竹,身染美丽黑斑的湘妃竹、青翠水灵的水竹、茂叶密披的青杆竹、宽叶浓荫笋蔓满地的哺鸡竹、秆皮黄色槽嵌绿条的黄金嵌碧玉竹和秆皮翠绿槽嵌黄条的碧玉嵌黄金竹等等。

夏秋去时,绿荫蔽日,阴翳可人;

冬春去时,绿意满天,生机盎然。

“仰止亭”布置在“翠玲珑”北侧,亭内石刻描画与苏州有关的名宦士人晚年在沧浪亭的生活片断,《诗经·

车辖》云“高山仰止,景行景止”,“仰止亭”取其意,表示对这些苏州名贤的高尚道德仰慕崇敬,并借“翠玲珑”一片竹子,赞誉这些名贤的品格。

仰止亭内对联,可以为证:

  未知晚年在何处;

不可一日无此君。

  文人或为官、或游历,飘萍无踪,行止不定,但竹子的品格却不可须臾或缺。

可见,竹子于文人有多么重要!

可人的景致和深涵的象征意义,使“翠玲珑”、“仰止亭”一带成为文人雅游、觞咏作画之地,以示清高。

  原来狮子林北部有古松五棵,故又名“五松园”。

五棵松树没有被保留下来,在原址东侧后有元代所植古柏数棵,苍虬如铁,成为狮子林主景之一。

正对古柏建轩丽楼阁,取朱熹诗“前揖庐山,一峰独秀”和高启诗“人来问不应,笑指庭前柏”的意思,题名为“揖峰指柏轩”。

“辑峰指柏轩”内有对联一付:

  看十二处奇峰依旧,遍寻云虹雪月溪山,最爱轩前千岁柏;

  喜七百年名迹重新,好展朱赵倪徐图画,并赓元季八字诗。

  古“五松园”植松,后“辑峰指柏轩”前植柏,均象征独立天地、风骨长存的崇高品格。

  拙政园中部植黑松几棵,旁边建一小室,《南史、陶弘景传》有道:

“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

”故名“听松风处”。

室内有额题道:

“一庭秋月啸松风。

”边侧又有“得真亭”,取《荀子》“桃李情粲于一时,时至而后杀,至于松柏,经隆冬而不凋,蒙霜雪而不变,可谓得其真矣”之意。

亭壁有康有为手书对联:

  松柏有本性;

金石见盟心。

  拙政园的黑松,象征园主对坚毅、高尚品格的崇敬。

  狮子林“暗香疏影楼”,取意宋林逋《山园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推窗可见“问梅阁”处数枝梅花斜斜地指向池岸。

“问梅阁”取意于唐·

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昨日倚窗前,寒梅着花未?

”阁中,桌、椅、井藻、地花都用梅花形,窗纹为冰梅纹,八联隔扇的书画内容也均写梅花,园主借梅喻志的心迹四季可见。

“问梅阁”临近水池,园主在阁南再布置一建筑,题名“双香仙馆”,馆内有梅,馆外有荷,冬春,梅花傲霜斗雪,可以励志;

夏秋,芙蓉“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清心。

梅莲并香,象征园主纯洁的情操和借物明志的愿望。

“扇亭”邻靠“双香仙馆”,内有“文天祥诗碑”,上刻文天祥狂草《梅花诗》:

“静虚群动息,身雅一身清;

春色凭谁记,梅花插座瓶。

”表达文天祥寄梅咏怀、洁身自守的节操。

园主借文天祥之笔道出了自己的心迹。

  除松、竹、梅以外,荷花、玉兰、芹、香草等亦可表达不同的涵义,也被园林借用。

  荷花,苏州园林以荷花命名的景点主要集中在拙政园,有“芙蓉榭”、“远香堂”、“荷风四面亭”和“留听阁”。

荷花含有多重吉祥寓意,如佛教传入中国后,荷花象征祥瑞,民间常利用谐音和画面象征吉祥内容几近无所不包。

  园林中用荷花题材,是借重荷花的品格来象征园主的人品。

“远香堂”位于中部主景区,建筑依傍荷花水池,因以命名。

“远香堂”额取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句意,《爱莲说》写道: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历代歌咏莲花的作品俯拾皆是,唯有《爱莲说》意境高远,道出荷花在污浊环境中保持高洁的情操,从此莲花为洁身自好的君子自比,被大家引用励志。

拙政园重笔浓墨突出荷花主题,园主仰慕莲花品格之心犹如洞烛。

2 文字和题名的第二种涵义是官场失意的园主以文字和题名方式自我解嘲。

历代文人不管表面如何清高,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倾向,想到官场一试身手,连李白这样表面不屑为官的傲世奇才,也企盼朝廷重用他,整日为得不到朝廷赏识而发愁:

“只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后来还是做了永王李璘的幕僚。

像李白一样,种种不测因素使许多文人从官场上败退下来,他们往往选择自我解嘲方式渲泄胸中因失败而郁积的块垒。

苏州几所园林的园名正反映了这一点。

拙政园,园主王献臣是明代弘治进士,在朝中受东厂两次诬陷被降职,一次还拘禁于监狱,受杖三十,谪上杭丞。

第二次被谪为广东驿丞。

罢官后失意回乡,在苏州城内购下200余亩地,请文征明设计,历时16年建成该园。

他自比西晋潘岳,借《闲居赋》句意:

“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春税是以代耕;

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

牧羊酤酪,俟伏腊之费。

‘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给园取名“拙政园”。

“拙”字指不善在官场周旋之意,与陶渊明“守拙归园田”句中的“拙”字意思相同,他自认官场斡旋之技拙劣,取园名自嘲,以消解受杖遭贬的羞愧。

  网师园,清乾隆时光禄寺少卿宋宗元“倦游归来”修筑而成。

梁章钜《浪迹丛谈》写道:

“盖其筑园之初心,即藉以避大官之舆从也。

”官至光禄寺少卿的宋宗元从官场“倦游归来”,借故址万卷堂“渔隐”之名,自比渔人,以“网师”命园名表示自己只适合做江湖中渔翁,其中亦含自嘲意味。

  吴江同里退思园,园主任兰生,同治年间授资政大夫,赐内阁学士,光绪三年(1877年)任安徽凤颖六泗兵道,管辖凤阳、颖川、六安、泗洲的两府两州,仕途顺畅。

但在光绪十年(1884年)因过失被弹劾落职还乡,遂建园闭门思过,取名“退思园”。

“退思”语出《左传·

鲁宣公十二年》:

“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然而,文人自尊,往往心口不一,表面诚恳反思,实质自嘲。

3 文字与题名的第三种涵义是园主对人生反省,中间纠结着入世的儒家思想、出世的道教思想和考虑生死意义的佛教思想,这方面内容主要与宗教思想交织在一起,反映官场之外文人依托宗教对人生意义的反思和玄想。

有的园主干脆念经吃斋,表示对凡尘世界的遗弃,专心研究觉悟之道。

这种情况其实正是对入世失望的文人无可奈何的结局。

  留园东部是园主生活起居所在,其中伫云庵、参禅处、亦不二亭构成园主佛事活动的场所,反映园主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不可分离的关系。

伫云庵为一长方形小院,有泉有峰,清爽宁静,参禅处在冠云楼偏东,内有对联:

  儒者一出一入有大节;

老者不见不闻为上乘。

  其下联表明参惮时必须保持心境清静,不为尘虑所扰,《宝积经》说:

“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被乘名为大乘,名为上乘。

”无尘凡杂念,依靠内心的、本我的正真正觉,才是佛家的至高境界,对联的佛家思想与苏州私家园林主人标榜出世隐逸、远离官场名利的主题十分相契,说明佛教所以为许多文人接受,原因就在于佛教既可以作为隐退的理论依据,又可作为内心制衡的工具,很符合中国文人的口味。

亦不二亭之名出自《维摩诘经不二法门品》,文殊问维摩诘,何等是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不应。

文殊曰:

“善哉,善哉,乃无有文字语言,是真人不二法门”。

此公案意为不假语言文字,靠自己“悟”直接入道。

  东部还有一处颇富禅意发人深省,那就是“静中观”,它是东部建筑群的核心,庭院不过40m2,四周墙廊回复,交错互叠,虽有走廊可循,洞门空窗相望,但近在咫尺的可望之景,不可一步抵达,由于廊、洞门、空窗对视觉的引导,使人觉得四面空透,景外有景,延伸无尽,丝毫无逼仄局促的感觉,为此向来被视作古典园林建筑的佳笔。

且不管建筑上的艺术性,倒是静中观的建筑现象可以激发禅的思考,刘禹锡诗写道:

“众音徒起灭,心在静中观”,面对繁复的建筑变体,若能心怀平静,无欲、无念,那么繁复错乱之象,咫尺美景则何扰于我,怎动我心?

这不是表明园主竭力抗拒凡尘诱惑,欲进入“止息杂虑”的境界么?

  留园最富禅味的地方是“闻木樨香轩”。

闻木樨香轩处中部西首,为中部最高点,轩似古代马车,四面开敞,轩周围群植桂花,每逢秋季,坐高爽轩中,木樨花香熏人沉醉。

桂树,有吉祥的象征涵义,“折桂”,喻科举及第,《晋书·

谷诜传》:

“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

‘卿自以为何如?

’诜对曰:

‘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唐·

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诗:

“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在民间美术中,与莲、笙画在一起,利用谐音,象征“连生贵子”。

但留园轩名“闻木樨香”取自一则佛教公案:

黄庭坚到晦堂处求教入门捷径,晦堂问:

“只如仲尼道: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吾无隐乎尔者。

’太史居常,如何理论?

”黄庭坚想要回答,晦堂说:

“不是!

不是!

”黄庭坚迷闷不已,一日随晦堂山行正值桂花盛开,晦堂问:

“闻木樨花香么?

”黄庭坚说:

“闻。

”晦堂说:

“吾无隐乎尔。

”黄庭坚一下子开悟[1]这则公案反映了一个原则:

“直心是道。

”禅并非变幻莫定的云霞,要得禅理,平凡直接就是悟道。

闻木樨香轩所处最高处与西部埠相连,中隔云墙;

轩南北回廊尽依山势,高低起伏跌宕骤然,为苏州园林走廊起落幅度之最,正因为如此,人行走之时,深得自然之趣;

桂树与古木相间,泥石根茎尽行裸露,无草皮覆盖,若处山野;

更绝的是轩西所依墙面,嵌有两王书法碑刻,那醉酒中的本我流出的墨迹,行云流水,气韵翻腾,无阻无碍,书法的真意与轩周围的自然布局提示了“直心是道”的意思,似乎使人一下子悟到随缘任运、不执著、不偏执的禅理。

闻木樨香轩散发出隐约但弥久的禅的气氛,让人感觉似接禅机,徘徊不去。

  苏州私家园林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拙政园“雪香云蔚亭”,亭内有一副对联,见者无不吟哦沉思,对联写道: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

  从常理上讲,蝉噪应该使树林充满噪声,鸟鸣则会打破山的幽静,但对联反其道而行之,声响反而引起寂静,这使人想起日本著名俳句诗人芭蕉《奥州小路》中的两句:

“闲寂呀,蝉声渗入岩石里。

”对联和诗句都抓住了现实生活中寂处有声更觉静的体验,用以声显静的手法表达佛教的虚空美和寂静美,给亭周围渲染禅的气氛,引起观者的禅思。

从佛教思考出发,禅宗提出“无相为体”,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和虚幻不实的,因缘而生,为无,为空。

龙树在《大智度论》中说:

“观一切法从因缘生,从因缘生即无自性毕竟空。

毕竟空者是名般若波罗密。

”般若波罗密就是虚空的境界。

所以,可以理解对联中的“林”和“山”都不是长久存在的实体,最终也是虚空一片,便何况“蝉”或“鸟”!

蝉不过一夏,鸟不过暂歇枝头片时,当暮秋寒露时,蝉便告终,鸟鸣唱几句即倏忽飞逝,短暂的声响不足以改变永恒的寂静,声响之后是长久的寂静,所以对联中用“愈”和“更”字递进关系。

对联似乎启示世人:

既然世界是“空”“寂”,人在凡尘中的一切行为都不过是一声蝉鸣几声鸟啾罢了,不如尽早离弃对尘世浮华的眷恋,去寻找“自性”,世间只有“自性”才是真实存在,不要再为那流变不定、最终归于寂静、空空如也的“色”而自寻烦恼。

雪香云蔚亭居池岛最高处,伫立亭侧向下俯看,可见远香堂、倚玉轩、香洲等华美建筑,雕梁画栋,飞阁流丹,又兼嘉树玉竹,绿池禽鸟,朱廊石桥萦绕穿插,美尽人间之所有。

环视亭左右,仅古树几棵,白梅数枝,扎根黑士,无声无息,与下面华美景象对比,暗示下面那一派美景便是凡尘间一缕烟云,如蝉叫如鸟鸣,雪香云蔚亭一片便是天界一角。

怪不得笃信佛教的梁简文帝从南朝诗人王籍《入若耶溪》诗中读到“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两句时叹道:

“吟咏不能忘之。

  苏州私家园林中的文字和题名,其背后所隐藏的涵义正是中国文人精神的集中体现,只是表达方式不同于一般,象征形式使表达含蓄、委婉,有时甚至晦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