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83901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实施城乡教育免费政策,共为22.95万人次减免各种费用3861.65万元。

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社区卫生服务实现了全覆盖。

大力实施农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109个村卫生室达到省级标准,82个村达到省级甲等标准。

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全区80%的社区硬件设施达到了国家新标准,在全省率先将社区办公经费提高到3万元。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 30公里 ,解决了13个村、2.2万群众的饮水问题,完成了15个村的排水设施建设和102个村级信息化服务点,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公交和农村饮水安全达标,成为全市首个“农村信息化区”。

大力推进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向10个村、28个社区配发文体器材,安装活动设施。

二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XX年全区享受城乡低保的群众达到1.65万余人,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深入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将完成农转居的人口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截止XX年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22.04万人。

XX年,在市上未将纳入新合疗范围的情况下,由区财政先行投入390万元,在辖区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两年来,通过提高报销额度、在全省率先实行双向转诊等一系列措施,全区参合率已达到了99.94%,为全市之最。

不断扩大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XX年,综合考虑物价上涨等因素后,将危房改造补助标准从5000元提高到10000元,全面消除了辖区农村危漏房屋,为实施十年的“广厦工程”画上了圆满句号。

三是就业工作全面加强。

XX年,在丈八东路建成全市最大的人力资源市场和服务中心,近两年来,已有11.2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通过这一平台获得了新的工作岗位。

建成就业培训和见习基地、创业孵化基地,进一步提高了就业服务能力。

将全区农业人口纳入城市就业体系,整合区级劳动技能培训资源,建立了农民教育培训基地,仅XX年就培训农民28362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7631人。

将公益岗位享受人群扩展到登记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全区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4358个,基本消除了“零就业”家庭。

四是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

坚持把稳定工作放在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投资100余万元,建成全省最大、设施最好的信访接待中心。

完善信访基层调解和基层矛盾排查工作机制,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注重从源头上消除不稳定因素。

多方筹资730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技防设施建设,建成全省首家智能监控中心,实现了对区主要交通干线、重点要害部位、治安复杂地区24小时全天候电子监控,中央、省、市领导先后对我区技防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给予了充分肯定。

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集中整治,进一步加强监管,辖区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

  为了进一步掌握市民群众对社会建设的新期待、新要求,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积极深入街办、社区、驻地单位进行调研,广泛开展“三问、三体”及“听政声、察民意、献良策”活动,召开驻地单位、市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广泛征集市民对加强社会建设的意见、建议。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当前,我区的社会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是部分干部群众对加强社会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

由于社会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我区部分干部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和长期性,认为经济建设抓好了一切都上去了,社会建设自然就加强了,还存在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建设,对改善民生重视不够的问题。

二是我区社会建设的投入滞后于经济发展。

虽然纵向比较,近几年,我区在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方面建设力度很大、投入增长很快,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在社会建设方面的投入总量还不大,社会建设的速度还不快,质量还不高,还没有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建设的资金保障机制,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不协调的问题仍然存在。

三是市民生活中不方便、不丰富、不安全的问题较为突出。

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我区的社会建设仍然处在比较低的层次,市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方便、不丰富、不安全的问题仍然存在。

不方便主要表现为:

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缺少必要的商贸、医疗设施,全区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布局不合理,市民群众买菜难,购物不方便,无法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和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

不丰富主要表现为:

文体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特别是社区、农村文体设施没有实现全覆盖,驻地单位虽然有一些大的文化体育场馆设施,但没有充分利用起来,群众文化活动不够丰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市民在就业、救助方面享受的公共服务还不丰富;

不安全主要表现为:

由于区域城市化快速推进导致的外来人口不断增多,小商小贩数量激增,饮食用药方面安全隐患多,个别部位治安环境复杂,见警率不高,XX年,市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仅为89.01%,在全市13个区县中排第十,名次靠后。

由于处于大开发、大建设的阶段,区域社情复杂,基层新老问题相互交织,各种矛盾不断凸显,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

  二、加强社会建设对加快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加强社会建设是贯彻落实中、省、市要求的重要工作。

我们党历来重视改善民生工作,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做出了明确要求: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

按照中央的要求,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民生八大工程,有力促进了我省社会建设的大发展、大跨越。

今年,市委、市政府站在全新的发展起点上,又提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宏伟目标。

国际化大都市对城市的道路交通、环境保护以及市民的教育、生活水平、人均住房、寿命等方面都有具体标准,这就要求全市要加强社会建设,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

我们要实现“确保全省排头兵位置,力争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的目标,就必须贯彻好这一系列要求,加快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辖区群众。

  加强社会建设是雁塔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七大在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情况下,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这对我们基层的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作为发展空间相对狭小的内陆城区,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在扩大内需,进一步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上做文章。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积极实施市民增收工程,建立健全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配置公平、发展均衡的社会事业体系,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加快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打造平台,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可以说,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全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是雁塔市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现代化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发展任务、发展模式呈现阶段性的特征。

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解决温饱问题和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物质生活需求是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这一阶段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经济发展优先于社会发展。

在进入发展中期阶段,生产力落后的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温饱问题和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得到初步解决和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以外的精神文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就会越来越迫切。

随着经济强区的建成,我区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市民群众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XX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活动中,我们征集到来自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700余条,其中有37%是民生和社会管理方面的,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对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愿望已经很强烈。

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必须提高对社会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快创先争优步伐,全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三、加快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让市民生活的更丰富、更方便、更安全  

  中央、省、市的总体要求、加快发展的实际以及广大市民的迫切愿望,成为我区建成经济强区之后转变工作重点的直接动力,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成为我们工作转变的最终方向。

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方面紧紧抓住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行总量扩张和质量提升两轮驱动战略,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做大做强经济总量;

另一方面,进一步将政府工作的重点、政策支持的重点、财力保障的重点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倾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辖区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丰富、更安全。

  以完善基础设施为切入点,让广大群众生活得更方便。

  ——构筑畅通便捷的出行环境。

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的综合规划,完善城市路网系统,构筑以公共巴士和城市地铁为主体、出租汽车为补充的现代交通体系,为市民提供安全、准时、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配合市级部门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面完成地铁二号线站点的拆迁工作,为按期通车做好保障,提前介入地铁三号线站点拆迁,积极创造良好的开工条件。

实施西三环周边道路和后村西路等7条道路建设,将东仪路、电子正街向南延伸,加快电子一路—电子正街交叉口等易拥堵路段改造,着力解决城市进出通道和卡口路段交通拥挤现象。

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方针,配合市政部门加强“公交港湾”建设,科学规划公交线路,合理设置公交站点,增加线路和班次密度。

统筹规划、加快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和运营管理,挖掘潜力,改设增设停车位,积极开发建设立体式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场,努力缓解“停车难”。

  ——构筑舒适方便的购物环境。

以提高商贸服务能力,方便辖区群众为目的,不断加大小寨商圈开发改造推进力度,强化服务协调,加强督促指导,推进商圈内35个项目加快建设。

加大协调力度,启动纬二街十字东南部、吉祥十字等整片区域开发,加快军人服务社改造一期工程建设。

加快特色街区改造,年内建成2条特色街,新启动2条特色街建设。

扩展和延伸城市旧街区改造范围,加快西影路、太白路的改造步伐,形成多个区域商业服务业板块,全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档次和水平,为市民打造出全新的购物环境。

完善以街道、社区为基础的城乡流通服务体系,新建50个以上社区小型菜场和便利店,两年建成100个,着力发展村级商业,培育1个商业中心,打造3条商业街,新建100个商业网点,形成覆盖全区的便民购物网络,着力构筑半小时生活服务圈,解决辖区群众不同层次日常购物需求。

  ——构筑及时高效的就医环境。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构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一体的新型城乡医疗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

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相结合,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为主体的家庭责 任 医师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居委会签约率达到100%,使辖区群众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方便的公共卫生服务。

开展城乡医疗机构结对共建,进一步完善城乡医师循环交流机制,使全区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个甲级卫生室。

加快发展卫生事业,逐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标准,在全区免费实施儿童预防接种、居民健康建档、传染病防治、老年人保健等9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确保群众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不断扩大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农合定点医院范围,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全面落实各项控费措施和惠民政策,有力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让城乡居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构筑优质便民的就学环境。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成田家湾小学灾后重建工程和城南中学新校址主体建设,对20所薄弱学校硬件设施进行提升改造,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切实保障城乡居民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不断完善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院校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应助尽助”,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

充分发挥名校作用,开展对口支教,加大交流力度,用两年左右时间,使区属中、小学办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创建1所省级标准化高中、2所省级文明校园、3所市级文明校园、5所省级规范化学校。

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加固和改造任务。

启动新一轮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程,整合公共教育资源,合理优化学校布局,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建设区属公办幼儿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成区职教中心建设,不断扩大职校招生规模。

  ——构筑高效快捷的科技服务环境。

紧紧抓住西安建设科技资源统筹改革示范基地的机遇,以方便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目的,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推动科技中介服务社会化,积极筹划,争取在我区建立技术交易市场,探索推进网上技术市场建设,全力打造技术与资本高效对接的服务平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撑平台,为加快科技型企业成长和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创造条件。

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完成雁塔花卉科研开发基地建设,加大高端品种和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引导和促进农业经营者培育、生产能够占领国内高端市场的农产品。

  以活跃文化生活为核心,让广大群众生活得更丰富。

  ——加快完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

认真编制和实施全区公共文体设施建设规划,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有效提高公共文体设施开放率和利用率。

积极启动全民健身中心工程,加快社区文体活动室、百姓书社、健身路径等公共文体服务设施建设,将农村文体设施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城中村改造、支持开发区建设相结合,加大推进力度,逐步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文体服务网络。

引导和鼓励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向社会开放健身设施,不断增加和拓展城区内居民就近休闲健身场地,在社区和乡村努力构筑15分钟文化休闲娱乐圈。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充分发挥雁塔西路艺术街区的带动作用,规划专属区域,为群众文化交流、艺术行为展示、艺术作品交易搭建新的平台。

  ——不断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抢救、保护和利用工作。

利用辖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展“文化惠民”多种活动,举办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30次以上,组织各种全民健身活动,大力推进市民体质监测,开展电影定期巡映活动。

深入推进“幸福生活天天游”活动,区财政列资100万元补贴专款,从今年4月底开始,分期分批组织辖区5万群众游览高新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等城市新区及周边景区,丰富市民生活,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加快提升城市休闲娱乐功能。

以打造宜居城区、丰富市民生活为目的,不断深化景观街区建设工作,对南二环、长安南路等4条主干道重要节点实施点亮工程,配合市政府完成长安路、小寨东西路等城市主干道的线缆落地,拆除90块大型户外广告和22万平方米乱搭乱建,巩固提升主干街区景观建设成果,促进长效管理,全面实施三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和绿化,打造新的城市绿化景观带。

积极创建省级园林化模范区,加大三年植绿大行动第二轮绿化工作力度,抓好城市道路、园区、项目周边等区域的绿化,实施10个立体绿化工程,新增8个绿地广场,使全区园林式单位达到60%以上,新增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

实施精品工程,把园林绿化和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结合起来,增强绿化景观效果,构筑点线面相结合、城乡各具特色的绿化系统,彰显西安历史文化名城魅力,进一步扩展市民休闲娱乐空间。

  ——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工作。

坚持“富民优先”方针,完善创业扶持政策,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优化创业环境,继续做好创业免费培训指导、信息服务和项目援助工作,进一步加大农民返乡创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农民创业贷款反担保机制,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不少于700万元,以创业带动就业。

不断加大就业培训工作力度,使培训层次多元化,提高中、低技能群体的就业技能。

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和各种服务业加快发展,稳定和扩大就业渠道。

建成标准化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和劳务派遣基地,完成人力资源市场三级信息化网络建设,积极组织面向大学毕业生和下岗工人的校企对接、企业招聘周、公益岗位就业等活动,保持无零就业家庭的标准不变,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农民就业,免费开展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技能鉴定等公共就业服务,全年培训农民2万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万人。

引导企业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严格执行《劳动法》及其相关法律规定,确保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完善提升社会保障工作。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提高保障水平,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

切实做好城乡低保、医疗、教育等各类救助、资助工作,加快推进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力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扩大社保覆盖范围,将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适时启动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工作。

投入910万元,在全省率先统一城乡低保标准,将农村低保补助标准从去年的人均每月72.85元提高到230元,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农村低收入群体。

巩固提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帮助低保对象和特困职工家庭等困难群体全部参加相应的医疗保险,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

全面推行新农合门诊统筹制度,提高补偿比例,使农民受益率从7%提高到50%,家庭受益率达到80%。

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强化临时救助资金筹措,形成社会救助长效运行机制。

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扩大慈善资金来源和规模,提高对城乡困难群体救助的覆盖面和救助水平。

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对低保对象以外的无固定收入重度残疾人、残疾儿童参照低保标准全额给予生活救助。

  ——全面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新建2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完成15个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扩建,使全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城市社区的硬件设施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不断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政府扶持,积极引导社会各类组织和个人兴办社区服务业,进一步加强社区商品配送、家政服务、残疾人日托、养老服务等各项便民服务工作,创建更多的全国商业示范社区,建成2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以打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为重点,让广大群众生活得更安全。

  ——着力抓好环境保护工作。

加快创模步伐,编制实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大力支持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技术的研发、生产、推广,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

加大工程减排力度,重点抓好雁东热力公司、明德门供热站等5家单位的脱硫改造工程和西安外事学院、凯华学院等2家单位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10吨和20吨。

加大锅炉拆改和扬尘污染治理力度,确保全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考核标准。

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对皂河沿岸单位的监管工作,解决污水直排问题,改善皂河水质,确保让人民群众呼吸新鲜空气、喝放心水、吃无污染的食物。

  ——加快实施安居工程。

进一步完善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加快建立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供应体系。

进一步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将廉租住房保障范围由低保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正确界定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在控制最低保障面积的基础上,优化经济适用住房的户型结构。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分类实施”的原则,加快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

研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原则,引导社会资金建设适合新就业人员租住的租赁型住房。

  ——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监管。

建立健全主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信息通报制度,加大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

建设农产品检测中心,加强农产品检测。

加强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努力消除假冒伪劣药品和食品安全隐患。

大力推进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严格公共场所、城乡环境、食品药品和医疗卫生服务监管。

积极实施放心馒头工程,建设122家放心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点,建成等驾坡放心主食加工配送中心。

进一步推进放心粮油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不断扩大供应网络,提高市场占有率。

加大对非法行医、无证照粮油经营点的整顿、取缔力度,确保群众就医用餐安全。

  ——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加快社会治安人防技防体系建设,在全区主干道社会面68平方公里范围内新增770个探头,在社区、农村新增1000个摄像头,实现辖区道路、社区、农村电子监控全覆盖。

加强对技防设施的管理,使其正常发挥作用。

增加群防巡逻力量,提高见警率。

继续对“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对治安和刑事案件多发的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整治,开展商场、市场和城中村等区域的专项治安行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加强校园安保工作,投资200万元,为全区所有公办中小学安装监控设施,购置警用装备,配备安保人员,探索建立校园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加强信访基层基础工作,以信息收集、分析研判、矛盾化解为重点,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工作力量,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活动,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作用,切实消除不稳定因素。

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完善与开发区的信访维稳配合机制和社会面的稳控机制,进一步落实区、街、村三级信访稳定责任,切实增强基层干部责任心,下功夫解决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安全监管,创新管理手段,加强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