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修辞》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83810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法修辞》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法修辞》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法修辞》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法修辞》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法修辞》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法修辞》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语法修辞》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法修辞》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法修辞》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独立语有哪几种?

试各举一例说明。

13、简述句群的结构类型,与复句的异同是什么?

14、什么叫句子成分残缺?

就主语、谓语残缺现象各举一例并分析改正。

15、什么叫非语言因素?

它与语言因素有何关系?

16、简述语言因素与修辞的关系是什么?

17、简述修辞与语音的关系是什么?

18、简述修辞与词汇的关系是什么?

19、简述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分析题:

1、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中的煤炭,大旱的甘霖啊。

2、雷锋,鲜红的路标啊,指引多少人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3、勤勤恳恳育社会主义新苗,兢兢业业树共产主义新风。

4、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5、她爱起人来像一团火那样热烈,恨起人来也像一团火,把人烧毁。

然而,她的外形是沉静,她像秋天傍晚的树叶轻轻落在你身旁。

她觉得自己的夏天已经过去,生命的晚霞就是暗下来了。

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7、多么美妙的夜晚,多么凉爽的天气,多么迷人的繁星啊!

8、井岗山的翠竹啊!

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

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在殷切地等待着你们!

9、般如离弦之箭,稍差分厘,便撞得粉碎。

10、听着、听着,听着那悲伤的歌声,蓦然,一股的心酸,像波浪,在我心海里汹涌澎湃,我感觉着,天上的星星似乎要落泪了,远方的涛声似乎在哭泣了。

答案:

1.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是语言结构规律的一种。

2.是研究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

是人们对客观语法规律的认识和说明。

3.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4.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的、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5.是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并且有一个特定语调的语言单位。

6.按结构标准划分出来的句子的类型,叫做句型。

7.根据句子表达的语气分出来的类型叫做句类。

8.是句子的组成部分。

它是由句子或短语内部组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决定的。

9.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附加成分。

10.能够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叫实词。

11.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能帮助实词造句,表示词法意义的,叫虚词。

12.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13.表示性质、状态的词。

14.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级成,两部分之间是陈述和被陈述关系,也就是主谓关系。

15.由动语和宾语两部分组成,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支配和被支配或关涉和被关涉关系,也就是动宾关系的短语。

16.由修饰语和中心语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修饰或限制后一部分,其间关系是修饰、限制关系。

17.由两个或几个谓词、谓词性短语连用构成连动关系的短语。

18.这种短语有一个兼语,兼语既是前一个动词的宾词又是后一个动词的主语,有宾语兼主语双重身份。

19.由两部分组成,前后两部分语法地位一样,所指内容相同,意义上前后有复指关系,结构上是同位关系。

20.是指为了适应不同的交标需要而形成的语文体式,它是修辞规律的间接体现者。

21.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22.有的及物动词带两个宾语,而宾语间又无结构关系的句子。

23.表示何时、何地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的句子。

24.指在动词谓语句子中,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施事者的句子。

25.指在动词谓语句中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的句子。

26.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样、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27.是在特定语言环境下,选取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一定的思相内容,以增强表达效果的言语行动。

28.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辞格叫做比喻。

29.修辞学是研究如何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和表达思想内容需要,去选取恰当的语言形式,以提高表达效果的科学。

30.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辞格叫夸张。

31.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比拟。

32.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

33.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辞格叫对偶。

34.指哪些由主谓短语以外的其它短语或一个词形成的单句。

简答题:

1.答:

主要表现在词的组合能力和造句功能上,其次表现在词的形态变化方面。

前两点统称为词的语法功能。

(1)表现在词和词的组合能力上。

哪些词和词组合,以怎样的方式组合,组合后的关系,这就表现出实词的类别,而虚词就表现在它同实词或短语的关系上。

(2)表现在能否充当句子成分即语法功能上。

能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叫实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能帮助实词造句的词叫虚词。

(3)表现在词的形态变化上。

在汉语里主要指合成词中的附加式和重叠式上,如椅子、花儿、老虎等等,带点的是虚语素;

再如想想(AA式)、考虑考虑(ABAB式)、干干净净(AABB式)等,则是一般动词和某些形容词的重叠式。

这两者都是词的形态变化,只表示某种语法意义。

2.答:

介词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总要组成介词短语。

介词短语在句子中主要作状语,有的还可以作补语、定语、动词。

其语法功能如下:

(1)主要作状语。

如“他在阅览室里看书”,“在”是介词,与“阅览室”组成介词短语,在句子中作状语。

(2)有的可作补语。

如“他端出茶点放在桌子上”,介词短语“在桌子上”在当中充当补语。

(3)介词短语后面加“的”可作定语。

如“他对这个问题分析是正确的。

”“对”是介词,与“这个问题的”组成介词短语,在句子中作定语。

(4)多数介词与动词的界限是清楚的,但有的如“在、比、给、拿”等介词会发生词性变化作动词,如“李师傅在家吗?

”“在”本来是介词,但在这个句子上具体情况下,词性发生变化作动词用。

3.答:

主谓短语可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不同的句子成分。

例:

(1)作主语。

如:

“我们应该关心他才对”。

“我们应该关心他”是主谓短语,作主语。

(2)作谓语。

“他头脑清醒”“他”在句中作主语,“头脑清醒”是主谓短语,作谓语。

(3)作宾语。

“大家发现风停了”“风停了”是主谓短语,作宾语。

(4)作定语。

“讲解员解说着黄土高原变成肥沃良田的远景”“黄土高原变成肥沃良田”是主谓短语,作定语。

4.答:

其区别主要在如下四个方面:

(1)看成分关系。

宾语是受动语支配关涉的名词性成分,之间是动宾关,补语是对谓词起补充作用的成分,之间是因果关系。

如“我看书”,书在动词后边受“看”支配关涉,是宾语;

又如“考虑清楚”中的“清楚”是“考虑”的结果,是补语,两个成分之间有因果关系,是补充关系。

(2)看“得”字的性质。

结构助词“得”的后面是补语,而“懂得”、“觉得”“取得”之类的合成式动词后面的词语是宾语。

如“他画得好”,“好”是“画”的补语;

又如“他懂得画画”,“画画”则是“懂得”的宾语。

(3)看成分的词性。

谓语后面物量短语作宾语,动量短语作补语。

“好书可以多置几本”(几本是物量短语,在句子中作宾语);

又如:

“好书可以多看几遍”(几遍是动量短语,在句子中作补语)

(4)看表示时间的成分。

若能变换为“把”字句的作宾语,否则作补语。

如“他浪费了两个钟头”中“两个钟头”此句可以变换为“把”字句,因此“两个钟头”在句子中作宾语(即他把两个钟头浪费了);

又如“他干了两个钟头”此句不能变换为“把”字句,所以句中“两个钟头”是补语。

5.答:

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结构不同。

单句内部有许多成分,成分之间直接发生联系,形成内部的结构;

它的结构只有一个层次,主干是主、谓、宾,附加成分是定、状、补。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形式组成,它的分句间互不包含,即互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也是与单句最根本的区别。

(2)复句的分句间如果主语相同,通常可采用承前省略或蒙后省略。

有时主语不同,但在语意明确的情况下也可省略,表现了句法的灵活性。

而单句在通常情况下是不能缺少主语成分的。

(3)复句的分句间可以使用关联词语和通过语序来表达它们之间的结构及意义。

而单句不需要借助关联词语表达关系。

6.答:

这种说法不对。

修辞研究的虽然是语言的表达形式,但是语言的表达形式是为思想内容服务的,这里的原则仍然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和内容要完美的统一。

因此,它同片面地讲究形式美,单纯地追求华丽词藻的错误做法是根本不同的。

7.答:

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或称“换名”。

运用借代应注意三个问题:

(1)借体要有明确的代表性。

如鲁迅在《故乡》中,用圆规来借代杨二嫂,因杨二嫂的体型似圆规,一提到圆规使人想到就是杨二嫂。

(2)本体事物要在上下文交代清楚,若不清楚,使人不知所以。

(3)用形体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它的褒贬色彩和使用场合。

8.答:

夸张的修辞效果主要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1)作者运用夸张可以明确表示自己对事物的感情态度,把喜爱的事物说得更好,或把厌烦的事物说得更差,表现强烈的爱憎或其他情绪,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从而感染读者。

如李白诗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夸张手法,写出自己因为怀才不遇的愁绪,白发三千丈是因为忧愁才这么长,使读者受到感染,十分同情诗人。

(2)使用夸张引起人们的丰富想像,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人们日常谈话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骨瘦如柴”、“富得流油”等,其中有的是借用比喻达到夸张目的,有的用夸大说法达到夸张目的,但都能很好突出事物形象的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9.答:

夸张常借助比喻、比拟等辞格来加强表达效果。

A例是借助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作夸张,借此刻画出当时满清政府派赴留日的学生,令人瞧不起的外貌形象。

B例是借助拟物“狗急跳墙般地一溜烟跑了”作夸张,描绘了敌人丢盔弃甲慌乱逃窜的丑态。

10.答:

倍数只能用来表示数目的增加,不能用于数目的减少。

分数既可以用于数目的增加。

也可用于数目的减少。

表达数目的增减必须拿原来的数目做基数,不能拿增减后的数目做基数。

数量增减和使用有它的规则。

例如:

“我们厂今年总收入比去年增加了两倍”,若是减少了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此句的意思是不包括底数的净增数,如果包括底数,则应改为“增加到三倍”。

11.答:

其特色是:

短语中有一个兼语,兼语既是前一个动词的宾语,又是后一个动词的主语,有宾语兼主语双重身份,能承担比较特殊的达意功能。

例如“请他们去”和“通知各单位来开会”两例,其达意就比较特殊,每例句中均表达两层意思,即“请他们”和“他们去”,“通知各单位”和“各单位来开会”,“他们”和“各单位”便是兼语,即是前者的宾语,又兼后者的主语,语言便显得特别简炼。

12.答:

如果句子里的某个词或短语,和句子里别的成分没有结构关系,又是句意上必需的成分,这种成分叫做独立语。

独立语在句子里的位置比较灵活,可以在句子中间,也可以在句首或句末。

独立语主要有四种:

(1)插入语

(2)称呼语(3)感叹语(4)象声语。

例如:

“《国际歌》正如伟大导师列宁所说,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是插入语;

“大师傅,白天的事你千万不要见怪”是称呼语;

“啊呀,老孙,想不到是你来了”是感叹语;

“砰,砰,我正在擦枪时候,响起了敲门声”是象声语。

以上例子说明,它们与句子里别的成分均无结构关系,只是句意上的必需成分,故称为独立语。

13.答:

句群的结构类型与复句基本相同,都是分为十种关系的类型,仅有如下两点相异:

(1)构成单位不同。

句群的构成单位是句子,复句的构成单位是分句;

(2)关联词语的使用情况不同。

句群、复句都可以使用关联词语,不同的是:

复句只要有必要,分句间可以成套使用关联词语,而句群中的句子间多数不能成套使用关联词语。

另外,句群和复句的界限不是绝对的,如果表达需要,它们一般可以互相变换。

“历史是过去的事实。

但我更认为历史是过去与现在的无终止的对话。

”只要将头一句号改为逗号,它就变成了复句。

特别是在口语中要分辨出复句和句群来,有时是不容易的。

14.答:

如果不符合省略的条件而缺少应有的成分,以致造成句子结构不完整,表达的意思不准确,这叫做句子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现象。

“看到老师傅们认真负责的工作,忘我劳动,使我很受教育”是谁“看到老师傅„„劳动”,是什么“使我很受教育”都没有交代,前后两句都缺少主语。

若删去“使”字,“我”便成为主语。

(2)谓语残缺现象。

“南堡人民经过苦战,一道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溪边。

”该句缺谓语,句中主语“南堡人民”和状语“经过”,而没有谓语,若把“经过”一词前置句首,“经过南堡人民”便成为状语,“一道大坝”便成为主语,“屹立”成为谓语,这样的句子成分就不残缺。

15.答:

修辞要求配合非语言因素以最恰切完善的语言加工形式去获得最佳的语言效果,这里所说的非语言因素是指修辞的技巧、方法和规律。

如辞语的锤炼(含意义和声音的锤炼),句式的选择以及各种不同辞格的构造、特点与功能等等,它们源于语言因素,是对语言因素进行长期运用、加工而形成的修辞的基本方式,它们与语言因素相配合,这样才可能产生修辞的效果。

16.答:

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来研究语言因素,它同语言三要素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从属关系,它们各是语言学科的一个分支。

由于修辞属于纯语言运用的学科,修辞与语言因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对于修辞来说,语言三要素是修辞的因素、修辞的基础,也是修辞要调动、加工的语言材料;

就三要素来说,修辞是对它们的综合的艺术加工,是它们的高级体现。

17.答:

修辞和语音各有其研究对象,语音是以语言声音的性质、结构规律为研究对象,修辞既然是研究运用语言因素、语言规律来提高表达效果的,故着重研究谐音、语调等等,着重研究这些语音现象,在特定语景中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民族风格等,借以强化语言的表达效果。

不少修辞方式是利用语音条件体现修辞效果的,如双关、对偶、拈连、谐音等。

18.答:

词汇研究的是词义、词的构成、词汇的形成、发展变化及规范化等内容,修辞则是从筛选、锤炼的角度去研究词语运用的,这就势必要从声音、形体、意义、色彩、用法方面对词语加以调遣、安排,也势必要涉及各种各样的语言建筑材料,如同义词、反义词等等。

词汇为词的筛选、锤炼,为形成具体的修辞方式提供方便条件,几乎所有的修辞方式都同词汇有关,如语义双关、借代等等。

词语修辞是修辞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修辞使词汇在语言运用中发挥了脱俗的作用。

19.答:

修辞同语法的关系非常密切。

合乎语法是讲究修辞的先决条件。

但修辞主要是从同义手段选择的角度研究句子和句群的表达效果的。

如讲究句之长短、分合等,有时看来不合语法的句子,却是修辞利用超常特点加工的结果。

而语法为修辞现象、修辞规律的体现提供表现形式。

没有句子和句群也就没有体现修辞外在形式的语言模式,比如没有语法上的并列句;

也就没有修辞的排比、顶真、回文等手法及其语言模式。

句法修辞研究的不断加强,说明了修辞在语言运用中扩大了语法的功用。

此题首先使用暗喻辞格,本体是“歌声”,喻词是“是”字,喻体是“火把”、“煤炭”、“甘霖”;

其次,该题的喻体采用排比辞格,由三个结构相同的定中短语构成,共同充当句子的宾语成分,故又称句子成分排比。

全句的修辞特点,是采用暗喻套句子成分排比的修辞方式,全句意思表达得具体、形象、生动,宾语部分的运用令全句富有诗意,更具气势。

此题运用比喻中的暗喻修辞方式,本体是“雷锋”,喻体是“鲜红的路标”,根据文章,中间省略了喻词“是”字,从结构看,此题不可能是运用借喻的修辞方式,因为它说出了本体“雷锋”,再从句意看,是说“路标”“指引多少人”,而“雷锋”就是“路标”,句中不含有“象„„似的”的立意,故使用的不可能是明喻。

值得指出的是,该题省略了“是”字,只要句意清晰可作特殊处理,不属惯例所作的规定,其目的在于令全句表达更富于诗意,更能激发受众的感情。

该题使用的是对偶套借喻的修辞方式。

该题是个并列关系的复句,两个分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体现了对偶辞格的特色,其中第一分句,本体和喻词均不出现,直接以喻体“新苗”代替本体“下一代”,体现了借喻辞格特色。

该题使用的是顶真套拟人和暗喻的修辞方式。

该题是个并列关系的复句,两个分句中,前一分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分句的起头,前后两个分句蝉联,首句将夏虫拟人化,后句本体“沉默”,喻词用“是”字,喻体“康桥”,具暗喻辞格的特征。

该题是个句群,由三个并列关系的复句组成,并且三个复句中均采用了承前省略主语的句式,第一个复句使用明喻,本体“她”喻词“像”喻体“火”。

第二个复句中的后一个分句使用明喻,本体“她”喻词“像”喻体“树叶”。

第三个复句中使用对偶套借喻的修辞方式,两个分句具有对偶修辞格的特征,并直接以喻体“夏天”代替本体“青春”,以喻体“晚霞”代替本体“剩下的岁月”。

该题使用对偶中的反对套比喻的修辞方式。

该题是个并列关系的复句,两个分句中“横眉冷对”与“俯首甘为”、“千夫指”与“孺子牛”相互对比,符合对偶中的“反对”辞格的要求,题中两个分句直接以喻体“千夫指”代替“千夫指骂的人”,直接以喻体“孺子牛”代替“老百姓的牛”,该题借助这种修辞方式,充分表现了鲁迅对剥削者和人民大众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

该题使用排比中句子排比的修辞方式,该题是由三个并列关系分句构成的一重复句,它们结构相同、语气连贯、意思关联。

充分体现排比辞格的各种特征,具极浓的抒情气氛。

该题是由两个句子组成的句群,首句使用拟人套反复修辞方式,第二句承前省主语“翠竹”,使用拟人套排比。

该题中将“翠竹”比作“去”的“人”;

“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是连续反复辞格;

“多少工地,多少„„多少„„”是使用排比中状语成分排比的修辞方式,它们同为“等待”附加成分,全句情感澎湃,具有极浓的抒情气氛。

该题使用比喻中的明喻套夸张的修辞方式。

本体“船”,喻词“如”,喻体为“箭”。

句中的夸张就是使用“缩小夸张”辞格,说明“船”所处的是极为险要的环境。

10.答:

该题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首句使用的是比喻中的明喻套反复的修辞方式,本体为“心酸”,喻词“像”,喻体为“波浪”,前面的“听着、听着、听着„„”为连续反复辞格,第二个分句是单句中的宾语复句形式,其“宾语复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体现了对偶辞格的特征,并且都把“星星”和“涛声”当作会“落泪”和“哭泣”的人来写,可见这个分句使用的是对偶套拟人的修辞方式。

由于该题综合运用明喻、反复、对偶和拟人等四种辞格,使情感得到充分的抒发,颇具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