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B卷).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374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B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B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B卷).doc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B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B卷).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B卷).doc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B卷)

(总分:

120分,包括卷面分4分,其中作文占3分,其他占1分)

姓名:

分数:

一、积累(31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

①派(qiǎn)②阔(chuò)③卷(zhì)浩繁④(yí)误良机

2.下面两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4分)[来源

树木剪裁了更多的树荫,复盖着村庄。

又大又圆的月,穿唆在树影花影间,田里归来的人,心地都那么纯洁。

月在林中,印亮了彩色的树叶,似有一阵光和雾在蒸腾弥漫。

远方,月光像水一样倾泻在大地上,游子情不自禁地弯腰鞠起一捧,面对故乡的方向,轻轻地、慢慢地洒出去。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或篇名。

(15分)

①长风万里送秋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②,到乡翻似烂柯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

④,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

⑤江山代有才人出,。

(《论诗》)

⑥晓镜但愁云鬓改,。

(《无题》)

⑦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

⑧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韩愈《》)

4.名著阅读。

(5分)

①鲁提辖性格粗中有细,请说出在拳打镇关西过程中能体现出他细心的三个细节。

(3分)

②《水浒传》中,有两位打虎英雄,请说出他们是谁,在什么地方打虎。

(2分)

5.结合语境,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储蓄的过程。

在奋斗的时候,你储蓄了;在耕耘的时候,你储蓄了;在旅行的时候,你储蓄了;在微笑的时候,你储蓄了。

A.一个希望一片风景一个快乐一粒种子

B.一片风景一个希望一个快乐一粒种子

C.一个快乐一粒种子一片风景一个希望

D.一个希望一粒种子一片风景一个快乐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6-7题。

(6分)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

(3分)

7.作者引用“燕然未勒”的典故,抒发了怎样的情坏?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6分)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来源:

Zxxk.Com]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内(《刻舟求剑》)

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

C.色愈恭,礼愈至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核舟记》)

D.或遇其叱咄

或王命急宣(《三峡》)

9.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例句中加点“以”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活板》)

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D.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10.本文作者求师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11-12题。

(7分)

欧阳晔决狱

欧阳晔治鄂州。

民有争舟而相殴致死者,狱久不决。

晔自临其狱,坐囚于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

食讫,悉劳而还之狱。

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变而惶顾。

晔曰:

“杀人者女也!

”囚徉为不知所以。

晔曰:

“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

今死者伤在右肋,非汝而谁?

”囚泣涕而服罪。

(选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5分)

①坐囚于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

(3分)

②囚佯为不知所以。

(2分)

12.从欧阳晔决狱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2分)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5题。

(7分)

大地的震动[来源

①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

全球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不过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只有不到1万次,而能够造成灾害的仅有100次左右。

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火车出轨、水库崩塌……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②地壳是由大大小小的许多板块“拼合”起来的。

这些地壳板块在不断地运动,它们之间的错动、挤压、分离,都会产生压力,当压力积聚到一定程度,在地壳的薄弱部分就会发生断裂,把长期积累的巨大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引起大地强烈的颤动,就产生了地震。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震源,地面上正对震源的地方叫震中。

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至300千米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千米的叫深源地震。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震源距离地面越近,对地面的影响就越大。

据测定,汉川大地震的震源深度约20千米。

③震级是测算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一种度量。

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

目前已测知的最大震级为8.9级。

两个震级仅相差一级的地震,其能量的差别可以达到30多倍。

也就是说,汶川的8级地震的能量是7级地震的30多倍,是6级地震的约1000倍。

④按照震级的大小又进一步划分为5个级别:

超微震,震级小于1,只有用仪器才能测出;微震,震级大于1小于3,人们也不能感觉;小震,震级大于3小于5,人们有感觉,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震,震级大于5小于7,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大震,震级7级和7级以上,可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

⑤衡量地震的标准除了震级之外,还有烈度。

烈度是地面及建筑物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我国把地震烈度分为12个等级。

汶川地震测到的最大烈度达11级。

震级与烈度的关系,打个比方,震级相当于原子弹的当量,而烈度就相当于原子弹在不同距离点造成的破坏程度。

一般而言,离震中越近,产生的破坏越大,烈度就越高;距离震中越远,地震产生的破坏越小,烈度也就越低。

⑥由地壳运动所产生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其他几种地震。

一种是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强烈爆发而引起的地震。

另一种叫陷落地震,这种地震是由于地下的空洞坍塌而引起的地面震动。

再一种是由于人类进行巨大爆破而引发的地震,叫人工地震。

这几种地震的强度、影响范围和破坏性,都远远比不上构造地震。

⑦地震产生的根源在地下,既看不见,也摸不着。

但是在地震发生之前,都有一些微观和宏观的征兆。

比如,大地震发生以前地形会发生变异,地下水的水位、水质、颜色等也会发生变化,地电出现异常,指北针的磁针发生偏转甚至失灵,气候反常,一些动物也会有异常的反应。

有时,地震出现之前,还会听到地下发出闷雷般的地声,看到天空出现红、黄、白等颜色的地光。

⑧现在,我国各地都建立了地震观测台站,观测、记录、分析各种与地震有关的现象和数据。

但是,地震测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科学问题,目前还是个世界难题,这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准确预报地震这个课题,正等待着有志者去完成!

13.地震破坏力的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3分)

14.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阐述震级与烈度的联系与区别。

(2分)

15.面是依据本文内容从不同角度对地震进行的分类,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根据人是否有感觉,可分为无感地震和有感地震。

B.根据震级和烈度的大小,可分为破坏性地震和非破坏性地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