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 划 说 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83673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 划 说 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规 划 说 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规 划 说 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规 划 说 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规 划 说 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规 划 说 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规 划 说 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 划 说 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规 划 说 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汪集街概况

(一)镇域概况

1、区位与历史沿革

汪集街地处新洲区中部,东接邾城街、涨渡湖农场,西邻阳逻街、仓埠街,南抵涨渡湖农场,北与李集街接壤,总面积153平方公里,为新洲区内联接邾城与阳逻中间枢纽。

新洲区内主要河流倒水河自北向南从镇域西侧经过。

在镇域内穿过的主要道路有省道武英高速、区道新施公路,武英高速在新洲境内唯一出入口从老镇区北部通过,距京九铁路在武汉市唯一的站点——新洲站仅为10公里,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汉口、阳逻、邾城、黄州、麻城、浠水等县市车辆每日往来过境。

汪集古为邾城属地,明清时期始有乡、区、里建置。

抗战前为唐安乡所辖,抗战后归管黄冈县六区,解放后建汪集区,下辖乡、闾。

1949年6月为黄冈县第十区,1951年新洲县自黄冈县划出,汪集为新洲县第八区,后改为第五区。

1986年撤区建镇,1998年撤镇设街,成立新洲区汪集街道办事处。

2、镇域自然条件

汪集地区地处新洲盆地,境内为岗地,夹杂一些小块平原,岗地多分布在汪集、宝龙东北部、复兴西北部,海拔在31米左右;

平原多分布在镇域南部,海拔为21米左右。

土壤主要为黄土、赤砂泥土、沙泥土,宜种稻、麦、棉等。

境内地形东北高,西南部低,海拔高度在20-50米之间。

境内举水、倒水两条河流东西排列,自北向南纵贯全境。

汪集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利于农作物生长。

年平均日照为2075.7小时,年均气温在16.1℃-16.6℃之间,全年平均风速为2.4米/秒,最大风速为19米/秒;

最多风向为北风,风力强,时间长,偏南风风力弱,时间短。

年均降雨量为1250毫米,年最大降雨量为2114.1毫米,年最小降水量为762.7毫米。

3、镇域自然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

汪集矿藏资源以非金属矿为主,黄砂、粘土等储量丰富,是良好的建筑材料,现状利用以河道取沙为主。

4、镇域人口与社会经济情况

汪集街现辖汪集、孔埠、宝龙、冯铺、复兴等五个经管处,两个居民委员会,50个行政村,486个自然村;

总人口9251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044人,农业人口85475人,城市化水平为7.6%;

实有劳动力27223人。

在镇域约10万人口中,有1万余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绝大部分为本镇建筑集团公司员工,此规模未被计入年鉴中统计的非农人口规模中,但实际上属于非农人口,将此规模计入后该镇现状城市化水平值应修正为22.7%。

据统计,镇域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为7‰,机械增长率平均为-6.07‰。

2002年人口的机械转移发生异常变动,主要原因为一些常年在外务工的非农人口举家迁入邾城、阳逻,因此机械增长的计算宜将2001年剔除,计算其他六年的平均机械增长率为1.23‰。

汪集街经济较为发达,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1.7亿元,在新洲区财税收入仅次于邾城、阳逻;

2003年工业增加值达到5251万元,农业增加值达到7300万元。

以武汉新工建设有限公司和武汉生鑫建设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建筑施工业为本地的支柱产业,此外,建材业、纺织业以及第三产业均有一定发展。

农业发展一直以粮棉油等传统作物生产为主,近年来经济作物种植及畜禽养殖业得到一定发展,在基本作物种植外,还形成“北部丘陵林果茶、中部平原粮油瓜、南部低湖鱼藕鸭”的生产格局,无公害蔬菜、优质油菜、优质水稻、优质水产品产值占大农业的比重达60%。

2003年一、二、三产业比重为48.5:

34.9:

16.6。

由于发展方向不明确,近几年汪集乡镇企业产值增长势头略有减缓,1999年-2002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详见表2。

表1-2汪集街近几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万元)

年度

总产值

增长率(%)

乡镇企业总产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999年

86593

75910

10683

2000年

96385

11.31

85160

12.18

11225

5.07

2001年

104534

8.45

93436

9.72

11098

-1.13

2002年

111024

6.21

99668

6.67

11356

2.32

5、镇域土地利用概况

镇域总用地面积为15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66.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3.7平方公里,分别占总面积的83%、17%,可耕地28.5平方公里,林地1.95平方公里,分别占陆地面积的43%、3%,水产养殖面积为5.1平方公里。

以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耕地面积仅约0.75亩。

镇域内居民点等建设用地总计约为567.98公顷,汪集城区和孔埠老镇区为两处城市化地区,二区建设用地分别为22.08公顷、43.24公顷,合计为65.32公顷,人均用地164.5平方米(详见表2),此外,其它50个村庄居民点建设用地合计为553.61公顷。

工业用地集中分布在孔埠镇区及汪集城区附近地区外,其他如砖厂、碎石厂、预制厂等分散在镇域内各处,这与企业对市政配套设施要求的高低基本上是相应的。

全街共有工业企业67家,其中有砖瓦厂4个,砂厂、碎石厂10个,水泥预制厂21个,以及少量家具厂、木业公司、建筑管材厂、棉纺厂、服装厂等等。

由此可见,汪集街域内工业企业中绝大部分为与建材有关的企业,总的就业人数也占全镇非农人口中的大部分。

6、镇域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商贸及文化设施:

镇域内现有各类商业网点、集贸市场、综合市场,基本满足居民及村民的生活需要。

镇区设影剧院、图书馆,镇以下设文化站,镇域内广播、电视设施齐全。

教育:

镇域内设一所高中,初中2所,小学46所,占地面积分别为7.09公顷、1…3.04公顷;

镇区设中心幼儿园一所,学生110人;

此外,镇区内还设有成人技术教育学校一所,教育设施较为齐全。

卫生及福利:

镇域内设一个镇中心卫生院、九个卫生所,从业人员284人,病床264张,各村设卫生室;

此外,政府组建两个福利院,收养孤寡五保老人260人。

(二)镇区概况

汪集街地处新洲县东部,位于新施经济走廓中段,距邾城约15公里,距阳逻经济开发区约30公里,离武汉中心城区仅50公里。

该镇兴于举水河运,一度为商贸发达、人口聚集的新兴小镇。

⑴人口概况

汪集镇区现状人口10517人,近年来,人口呈持续下降趋势,由1998年的93830余人减至2003年的92519人。

⑵建成区土地利用现状

建成区土地利用主要沿汪兴公路展开,以商住混合的沿街门面建筑为主向纵深推进,形成由北向南的一个狭长的城镇建设区。

建成区内建筑布局为自发形成,经加层改建后显得较为拥挤。

建成区总用地214.4公顷。

⑶公共设施现状

建成区内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镇政府、财税等政府机构以及小学、中学、卫生院、影剧院、广播电视站等。

⑷道路及市政公用设施

老镇区内主要的道路为汪兴公路、商发街和荣生街等,镇区周边通村公路四通八达,为城镇农产品集散的重要交通设施,路况较好,多为3-5米宽水泥路面。

老镇区现有水厂、变电站、邮政所等市政公用设施,设施相对较完备。

现状给水为就地解决,设简易自来水厂一座,位于镇区南端,取地下水,设计日供水量为1000吨,主要为老镇区服务;

现状供电为镇区南部的三五变电站(35千伏),通过10KV架空线供应全镇用电;

电信、邮政为引邾城支线;

消防设施缺乏,现状有两个环卫所,配备职工人数18人,垃圾收集后在镇域内散乱填埋。

⑸现状存在的问题

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城镇空间格局未形成明确的发展方向,城镇建设主要沿过境交通干线展开,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城镇产业发展用地缺乏整合和规划,未做到设施的共享和共用,缺乏构成规模效应的基础;

道路和市政设施建设缺乏系统性,维修管理不到位,造成市政设施建设混乱,服务能力极为不足。

第二章 规划分析

一、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概述及分析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确定:

市域城镇的发展,要严格控制主城人口规模,合理扩展主城用地,重点建设新城,积极发展建制镇,形成主城、新城、中心镇、一般建制镇四级城镇体系。

汪集街即在四级体系中的第三级,位列33个中心镇之一。

《武汉市城市地区空间发展概念规划》中仍将汪集街确定为33个中心镇之一。

根据上位规划的要求,汪集街将作为武汉市以及新洲区重要的中心镇发挥其联结都市与乡村的纽带作用。

新编制的《新洲区邾城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中将汪集街确定为其城镇体系结构中的二级城镇,即新洲区的重点街镇,这一提法与其他上位规划衔接紧密。

二、关联研究与优劣势分析

(一)区域关联研究

1、区域交通分析

新洲区交通较为便利,区内东北部有京九铁路穿过,设有武汉市境内唯一的站点;

公路交通干线主要有武汉市外环公路东北段(环城高速公路)、318国道、106国道、汉施公路(武汉至施岗,省道级别)、新施公路(施岗至邾城、省道级别)、阳黄公路(阳逻至黄冈,省道级别)、阳红公路(阳逻至红安,省道级别),规划拟建的大广高速、武英高速(省级)在区内纵横交错;

区道有新道公路(东城区至新洲火车站、道观河风景区)等;

武汉最好的长江深水港口位于阳逻,王家墩空军机场也已迁址于阳逻。

在新洲区最重要的八条交通干线(国道及省道)中,有两条通过汪集街:

武英高速、武汉市东部重要的出口公路——新施公路横穿本区,而且武英高速在新洲区内唯一的出入口就从镇区北部通过;

经新道公路向东北至武汉唯一的京九铁路车站——新洲火车站相距仅20公里;

此处西与武汉市外环线及建设中的大型水陆空联运港——阳逻港相距仅30公里,驱车武汉天河机场仅20余分钟车程;

内与邾城、阳逻、武汉市区联系便利,外可通达四方,在新洲区内是除阳逻、邾城外交通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

2、资源特色分析

湖北省有千湖之省的美誉,汪集街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汪集镇域内湖塘众多、渠道密布,适于农业种植和养殖,“汪集鸡汤”、“陶河板鸭”已成为武汉市的知名品牌,也显示本地区具备发展汤食经济等都市农业的自然资源基础。

汪集人文资源特色与本镇的龙头产业——建筑业紧密相关,目前,建筑行业有市二级资质公司两个(新工建设有限公司、生鑫建设有限公司),土建行业从业人员5000人,机械1000多台套。

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为本地区创造了丰富的资金资源、技术与管理资源、信息资源。

虽然建筑业的建设行为在镇域以外,但其已积累了丰厚的资金——包括企业家手中的大额资金与技术工人手中的小额资金——都可以作为乡镇企业发展的原始投入;

其培养的企业家、从业工人为该区的发展打下了技术、管理基础;

人员的大量、频繁流动带来了潜在的信息资源……。

这些都可转化成为城镇发展的强劲动力,在适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下,该地区的发展前景广阔。

3、城镇发展模式分析

城市化的动力源自工业化,目前本地区的经济处于工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城镇发展应以适宜的中间技术、较少的资本需要、较低的劳动技能为特征的中小型乡镇企业为载体,将上级城市的经济与文化辐射力按梯度降解、传递,使小城镇成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纽带与桥梁,带动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

4、经济区位与产业结构分析

从全市产业空间布局看,汪集位于第三产业圈内,为带动农村,以农业产业化和农副产品加工等资源型加工业为主的地区。

⑴第一产业的发展

新洲区为武汉市的远城区,担负着主城人口服务的菜篮子的功能,汪集街作为新洲区的腹地,农业发展应进一步体现城郊型农业的特点,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大力开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以及部分观光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

依据汪集自然资源的现状,确定其农业发展重点为蔬菜、林果、水产、畜牧、优质粮油等。

⑵第二产业的发展

由于汪集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关系,汪集不仅应考虑农业产业化、农副产品加工等资源型加工业,更应考虑其产业发展与邾城、阳逻的产业配套及协作关系。

根据《武汉市制造业空间布局规划》,新洲区的阳逻新城处于主城五大板块中青山板块的辐射区内,板块的主要涵盖区域与辐射区域为青山、阳逻、北湖化工城、葛店化工区;

主要发展产业为钢铁、机械、化工、环保、建材等;

规划确定阳逻重点发展建材、电力、港口机械等二、三类工业,邾城则为中心城区服装业的纺织原料生产基地,同时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新洲区现状工业形成了以建筑、建材、服装、农产品加工等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态势;

建筑施工业极为发达,全区建筑总产值过2000万的企业有10家,建筑优质工程获奖总数全市之首,拥有市十强建筑企业、省百强建筑企业,国家一级建筑企业,在武汉乃至湖北地区享有“建筑之乡”的称号。

与建筑施工业的快速发展相对应的是建材业的发展,新洲区2002年建材产业增加值达11310万元,主要产品为各种预制构件、新型墙体材料、各种板材、塑钢型材等,其生产的各类建筑扣件、木芯板材等中有不少是武汉市名牌产品。

随着主城工业的进一步外迁以及制造业板块内各部分关联的逐○步密切,围绕着青山的钢铁产品、北湖、葛店的化工产品的深加工及钢铁、能源工业废煤渣的处理和利用,新洲区建材产业将面临发展壮大的大好机遇,产品结构也有望升级。

在新洲区内,汪集街的土建工程在全市有名,市区80%的土建工程是汪集人承接。

本镇新工、生鑫建设有限公司是新洲区内实力较强的建筑公司,年总产值过亿元,年利税过两千万元,固定资产过亿元,为区内税收大户。

此外,汪集建材工业、汽车零部件配件加工业已初具规模,全街有50个左右老板在湖北汽车城十堰从事汽车厂配件生产加工,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对国家已淘汰的粘土红砖等低等建材制造厂的技术改造和新型建材如轻型节能砌体材料、塑钢制品、零配件加工等相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加工产品的开发。

在产业的发展保障方面,现有成熟的建筑施工行业可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及相对稳定的市场保障;

产品升级也拥有武钢、阳逻等地区原料、技术网络的保障。

根据以上分析,发展汽车零配件加工、建材业应是汪集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的选择。

⑶第三产业的发展

首先,应发展为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服务的科技服务中心及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的产业服务中心;

进一步的,结合建筑业和建材业的发展,利用汪集具有优越交通运输条件,可适当在区内发展小型的物流业,作为邾城的物流基地之一,主要针对建材原料和产品,同时也发展农副产品交易功能,服务于邾城和临近地区;

⑷总结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规划确定汪集产业定位应为在以粮棉、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基础上,在中心镇区集中发展以有一定特色和技术含量的汽车零部件加工、建材加工为主、汤鱼产品加工为辅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适当发展以建材为主、农副产品交易为辅的物流产业。

其中,建材加工主要为各种建筑型材、板材、金属构件等的制作加工。

(二)城镇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

基于以上关联研究,汪集自身潜在的优势、弱势、面临的机会与挑战可概括为:

1、优势因素

⑴交通与区位优势较为明显;

⑵资金与人力资源充沛;

⑶用地条件良好;

⑷城镇建设有一定基础;

2、弱势因素

⑴第二产业基础较薄弱;

⑵镇区建成规模小,城镇规模效益不明显;

⑶城建建成区现状建设布局散乱,用地粗放;

⑷道路及市政基础设施缺乏。

3、机遇

⑴国家采取积极发展小城镇的政策,汪集街为武汉市33个重点街镇之一;

⑵主城工业波浪式外推使邻近的阳逻、邾城逐渐形成一定的工业基础,进一步对周边腹地产生辐射;

4、挑战

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推进,要求汪集等小城镇承担起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的重大任务;

⑵与邾城、阳逻等周边高级别城市的依赖与竞争关系,要求汪集找准发展定位,造就良性发展态势。

第三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依据

(一)《湖北省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二)《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

(三)《武汉市城市地区空间发展概念规划》

(四)《武汉市新洲区邾城总体规划(2003-2020年)》

(五)《汪集街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六)《新洲统计年鉴(1999-2002年)》

二、规划指导思想

(一)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城镇的发展以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

(二)通过对镇域土地、水资源等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体现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的生态精神。

(三)协调城镇和乡村的发展,完善镇域交通、市政、社会服务网络,实现城镇和乡村的设施共享,以城镇发展带动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以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进行规划和建设,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规划目标

依据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小城镇发展为依托,全面推进“城镇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将汪集建设成为村镇体系结构合理、城市化水平较高、城乡发展协调、生态优良、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的城乡一体化地区。

四、规划范围与期限

本次规划编制范围为汪集街镇域153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其中近期规划为2006-2010年。

第四章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一)经济社会发展定位

规划将汪集街定位为武汉大都市区周边的以建筑施工业、汽车零部件加工、汤鱼深加工业及生态农业为主的市级重点小城镇。

(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以高效能的现代化生态农业为基础,依托现有的建筑施工业,积极发展有一定特色和技术含量的汽车零部件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形成一、二、三产业结构合理,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产业结构体系,造就经济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健康向上的新时代小城镇。

根据汪集街现状基础及发展可能,参照《汪集街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制定具体的经济发展目标,见下表:

表4-1汪集街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一览表

序号

主要指标

2003年

2010年

2020年

1

国内生产总值

1.5亿元

4.0亿元

13.6亿元

2

财政收入

0.15亿元

0.4亿元

3

人均GDP

0.25亿元

0.67亿元

2.25亿元

4

工业增加值

0.73亿元

1.9亿元

7.5亿元

5

农业增加值

0.53亿元

1.3亿元

2.0亿元

6

经济结构(三产业比值)

48.5:

16.6

32:

48:

20

12:

55:

33

7

恩格尔系数

<46.5

<38.0

<30.0

8

城市化水平

6.1%

≥30%

≥50%

二、村镇体系规划

(一)城镇体系现状与特点

汪集街现状村镇体系分为四级设置,一级中心镇为街道办事处所在地和孔埠老镇区,二级一般镇为冯铺、复兴、宝龙;

第三级为中心村,包括汪集、孔埠、新畈、太和、六合、柏树、程山、吴和、姚堤、左店、米筛、人胜、堤圩、王瓦、河口、洲上、双河、胡三、曹寨、金桥、陈墩、王泗、罗泊、童畈、蔡大湾、白洋、金湖、杨泊、大泊、陶河、魏咀、邱贤、茶亭、宝龙、玉龙、绿湾、欧咀、下集、棉花、冯铺、湖口、湖西、湖东、咀阜、安仁、复兴、洪寨、余楼、山村、陶咀等50个中心村,第四级为自然村,包括486个自然村。

现状特点表现为村民居住点分布较散,布点过多,规模过小;

不利于公共设施的有效配备,也不利于组织机械化的农业大生产。

(二)村镇体系发展战略

顺应城市化快速发展趋势,以城镇地区为发展极,大力发展第二产业,促进农村人口的非农转移,带动和推进镇域范围的村镇体系整合;

通过镇域道路和市政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将现有散乱布局的村民居住点整合为簇团状分布,发挥公用设施的规模效应,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进一步归并土地,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和生态化。

(三)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1、人口预测

据统计,汪集现状人口年自然增长率8.21‰、机械增长率-6.07‰(不含2001年时为1.23‰),经调查,本镇机械外迁的人口绝大部分为迁至邾城、阳逻的农转非人口,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老镇区经济发展相对停滞、对非农人口转化吸引力下降。

农业人口向中心镇进行非农转移,并逐步向更高级城镇转移是人口城市化转移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具体针对汪集街而言,汪集作为新洲区内中部一个重要街镇,政治上借势邾城,经济上借势阳逻,加之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本镇域非农人口在完成向中心镇(特指汪集城区)的转移后,实际上相当于完成了向邾城、阳逻的转移,也就是说,汪集城区的快速发展对本镇城镇及农村人口向上层次城市——邾城、阳逻的转移会起到强大的反吸引作用,或者说是阻截作用;

更进一步地,由于汪集街介于邾城和阳逻之间,与邾城城区距离较近,既能享受城市的各种资源,又具有定居费用较城区便宜的优势,也可有效截留周边地区街镇如李集街、涨渡湖国营农场等向邾城涌入的人口。

考虑上述因素,修正年平均机械增长率为1.0‰,按增长率法,测算至2020年汪集街域总人口数为

Pn=Po[1+(a+b)]n

Pn:

规划期末镇域总人口

Po:

现状镇域总人口

a:

人口自然增长率

b:

人口机械增长率

即Pn=92519×

[1+(7‰+1.0‰)]15=104265人

2、城市化水平预测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预测全市人口规模规划期末达到970万人,城市人口达770万,城市化水平超过80%,郊县城市化水平为55-65%。

《新洲邾城总体规划》中预测,新洲区城市化水平将由2002年的29.6%增长至2020年的68%。

根据以上上位规划的预测,规划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