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3604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⑵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

请简述理由。

(3分)

答:

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09年河北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也作“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出淤泥而不染 

而: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蔽: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4.阅读《与朱元思书》第二段,概括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

5.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

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2008年河北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题。

(13分)

醉翁亭记(节选)

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J王,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环滁皆山也 

环:

(2)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3)野芳发而幽香 

发: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名之者谁?

译文:

3.选文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驾了”西南诸峰”、” 

___________”“ 

___________”、”醉翁亭”等景物。

4.概括选文第②段的内容。

答:

5.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3分)

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

①[记]指《醉翁亨记》。

②[商贾]商人。

③[关征]查税征税。

(2010年北京中考)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第1~3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①。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②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③”陈胜、吴广喜,念贵,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④“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

【注】①有教材为“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②有教材此处为逗号。

③有教材此处为叹号。

④有教材此处有冒号。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今亡亦死亡:

(2)宜多应者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上使外将兵翻译:

(2)置人所罾鱼腹中翻译:

3.阅读选文,写出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

(用原文回答)(2分)

(2010年天津中考)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文,回答1~3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面选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

步行

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质:

询问

C.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

等待

D.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汤:

热水

2.下面选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B.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D.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

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阅读文言文,回答4~6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志:

志趣、心意。

②峨峨:

高耸的样子。

③洋洋:

宽广的样子。

④卒:

通“猝”,突然。

⑤操:

琴曲。

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伯牙善鼓琴 

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2010年重庆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

(15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蕃

(2)濯清涟而不妖濯

(3)不蔓不枝枝

(4)陶后鲜有闻鲜

1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分,每小题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2.你喜欢什么花?

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可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4分)

(2010年上海)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8分)

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本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阅读下文,完成第4—7题(12分)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

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

“鼠啮我稿,实勉我也。

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

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居家恒服布衣()

(2)实勉我也。

()

5、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6、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7、“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的心态:

“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的态度。

(2010年安徽中考)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节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节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云归而岩穴暝暝:

(2)野芳发而幽香芳:

(3)而或长烟一空一:

(4)把酒临风把:

2.翻译下列句子。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3.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4.依据选文,填写下表。

篇目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

相同的内心感受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2010年吉林中考)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节选)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

“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

”(《泰伯》)

“吾有知乎哉?

无知也。

有鄙夫⑤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

子夏曰:

“日知其所亡⑥,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①识(zhì

):

记住。

②厌:

满足。

③好古:

爱好古代文化。

④及:

赶上,追上。

⑤鄙夫:

鄙陋浅薄的人。

⑥亡:

指不知道的东西。

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

(1分)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

(1)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

(2)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4)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4.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5.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6.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

7.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2010年山西中考)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1~5题。

(10分)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语段选自课文《》。

2.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余幼时即嗜学()。

3.下列加点字与“走送之”中的“走”用法不同的是()。

A.小大之狱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乡为身死而不受D.先帝不以臣卑鄙

4.任选下面一句翻译。

A.不敢稍逾约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我选A句,翻译:

我选B句,翻译:

5.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求学精神和态度?

(2010年河南中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11分)

(一)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二)初,范文正公贬饶州①,朝廷方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③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

“君,长者,何自陷朋党?

”王曰:

“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

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

”闻者为之缩颈④。

(选自《渑水燕谈录》)

①范文正公贬饶州:

范仲淹谥号文正,因上书主张革新与宰相发生冲突,遭诬告,贬官饶州。

②朋党:

同类的人为私利而结成的小集团。

③王待制质:

即王质,待制是官名。

为人谨厚博学,正直敢言。

④缩颈:

缩头,表示吃惊害怕。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去国怀乡

(2)至若春和景明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文段

(一)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王质说“范公天下贤者”,从文段

(一)来看范公之“贤”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文段

(二)中,范公之“贤”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1——4题

秦并赵,北向迎燕。

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赵王系①之。

使者曰:

“秦

赵为一,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

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

郄②。

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

且臣之使秦,无妨于赵之伐燕也。

”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使者见秦王曰:

“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秦王曰:

“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

”使者曰:

“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

国小而地无所取。

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

臣切为王患之。

”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秦赵为一,天下服矣。

(顺服,顺从,服从)

(2)秦王以为然而遣之。

(释放,使离去)

(3)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通“拒”,抗拒)

(4)臣切为王患之。

(忧虑,担忧)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是()

且臣之使秦无妨与赵之伐燕也

AB

北有愚公者,且年九十属予作文以记之

国小而无地所取臣切为王患之

CD

忌休八尺有余,而形体昳丽乡为深思而不受

3.将文中句句子翻译

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4.选文中的燕使和足迹讽齐王纳谏有何不同?

(2010年江西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

(10分).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末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

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

穆父从旁观曰:

“鲁直之字近于俗。

”山谷日:

“何故?

”穆父曰:

“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

”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

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

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

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已⑥前所书大异。

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⑦,而穆父死已久矣。

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①元祜:

宋哲宗赵煦年号。

②山谷: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

③绍圣:

④涪陵:

地名。

⑤怀素:

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

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

⑥已:

同“以”。

⑦不诬:

不假: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良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1分)

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2分)

(1)罢:

()

(2)从:

3.说说“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的意思。

4.文中哪两个词语鲜明地表达了山谷对穆父之言的看法?

5.山谷草法从“近

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

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