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船之前》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284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船之前》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沉船之前》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沉船之前》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沉船之前》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船之前》教学设计.doc

《《沉船之前》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船之前》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沉船之前》教学设计.doc

《沉船之前》教学设计

江苏盐城市盐都区教研室杨万扣

教学目标

  1、品味关键词语,体会描写突显人物性格的作用。

2、感受文中人物面对灾难和死亡,选择“站立”的精神之美。

3、了解电影小说的体式特点。

说明

  本文选自美国作家舒特斯曼的长篇电影小说《泰坦尼克号》,原是上海新教材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第21课,现在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选修史政的文科班学生。

经过课前简单的了解知道,只有少部分学生看过电影《泰坦尼克号》,或听过电影的主题歌,没有学生读过同名电影小说,大部分同学对电影小说这种文体都感觉比较陌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品析人物描写语言,体会其对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难点:

(1)对文中老爵士表现的理解;

(2)对老船长心理描写的关键语句;(3)电影小说的体式特点。

课前自学

1.初读文本,熟悉情节。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小说描绘了沉船之前的几个场面?

  2.阅读(或查找)资料,了解泰坦尼克号遇难有关内容。

3.对课文内容、语言或写法等,提出自己的质疑,并写下来。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对泰坦尼克号有哪些了解?

(学生简述)泰坦尼克号载有2200多人,它沉没之前,由于只有20只救生艇,只能搭救一半都不到的乘客,所以人们争相逃命,场面一片混乱。

但船上有一些人的表现却不一般。

让我们一起走进电影小说《沉船之前》,去看一看。

朗读课文

师生合作朗读课文第一场景。

学生朗读第1-6段和第9段,老师朗读第7-8段。

概括情节

分别概括文中三个场景的故事情节,要求有地点、人物、事件,并且语句要简洁。

品析人物描写

1.学生最不能理解的人物——老爵士:

(1)他为什么放弃了生存的机会(不愿穿救生衣)?

(引导学生以“串解”的方法,找出上下文中暗示即使穿上救生衣也没有生存可能的句子:

注解中的1912年4月14日,冰冷的海水;第一场景中华莱士“任何的努力,都只可能是一样的结果”;第三场景中老船长心想的“那是大西洋的底部,是永久的无边无际的黑暗”。

(2)他为什么要一杯酒?

(绅士生活方式的自然表现)

(3)他为什么要站到高一点的地方?

(心理上,站得更高更有尊严感;生存上:

老船长想“这两个小时应该是上帝对这艘船上每个人的恩赐”,所以生命存在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珍惜——站得高些可以离水稍远,尽可能地延长一点生命的时间)

(4)他的侍从为什么还一直陪着他?

(底层人的生命价值观——尽职)

2.关于音乐家:

对首句的理解——

(1)为什么说是“生命交响曲”?

(2)为什么说是“特殊的生命交响曲”?

3.学生好像是最能理解的人物老船长:

能理解其忠于职守的精神,但对文中心理描写的一些句子,内涵不是很清楚——

(1)“他的最后一次航行是一个巨大的悲剧,但他却不能让自己悲剧地活着,他要与这最后一次航行一起成为永恒。

作为船长,他别无选择。

(2)“整个世界似乎进入了一种空前的安宁。

但他知道,时间正在悄悄地流逝,许多的人正在很快地却也是悄无声息地走向生命的尽头。

那是大西洋的底部,是永久的无边无际的黑暗。

(3)“不,我不能被这肆虐的海水打倒,就是死,我也要站着死。

注:

本环节中引导学生用书面“点评”的方法对难以理解的语句进行点评分析。

理解作品主旨

1.小结三类主人公的表现与态度:

面对灾难,面对即将而来的死亡,音乐家选择了对艺术的热爱,老爵士选择了绅士的优雅(对尊严的维护),老船长选择了对岗位的坚守。

2.文中有没有一个词,能概括出他们面对灾难的共同姿态?

“站”:

华莱士的“更愿意站在这里”,老爵士的“就站在这里吧”,老船长的“我也要站着死”。

这个词告诉我们,面对灾难,我们的主人公都选择了“站立”!

3.“站立”着的,仅仅是身躯吗?

(还有生命的尊严,不屈的精神,高尚的人格)

讨论电影小说体式特征

1.镜头的分合:

三个场景恰如三个大镜头,分开各自独立,合起来又成整体(分别是泰坦尼克号上的不同部位)

2.道具的给力:

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大道具——“海洋之心”蓝钻。

本文中三个场景分别有经典的小道具:

音乐家的琴,老爵士的酒,老船长的舵。

这些道具都可用特写镜头加以突出强调,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视角的转换:

对三类主人公的描写,侧面各不相同。

音乐家侧重动作描写,老爵士侧重肖像神态的描写,(当然前两类人物中还有对话描写)老船长则侧重心理的刻画。

尤其是对老船长的心理描写,这是电影画面所难以表现或根本不可能表现出的,充分体现了电影小说对电影艺术的弥补。

4.对比的烘托(时间已到,未及落实):

文中处处都有对比(张灿同学提出)。

她还问:

为何不增加一些反面的形象,通过正反的对比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拟答:

一是文中众人的惊惶奔突与三类人物的镇定已形成对比,二是电影中有青年男士欲强行登艇被开枪打死的情节,电影小说的其他章节中应该有相应的描述。

结语

同学们,其实不仅是在灾难面前才会面临选择。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常常面临选择。

这选择,需要我们“有原则,会鉴别,能坚守”(联系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提示语),让我们以这九个字共勉。

下课。

《沉船之前》课前自学任务

班级:

姓名:

       

1.初读文本,熟悉情节。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小说描绘了沉船之前的几个场面?

  2.阅读(或查找)资料,了解泰坦尼克号遇难有关内容。

3.对课文内容、语言或写法等,提出自己的质疑,并写在下面:

附:

有关资料

“泰坦尼克号”(RMSTitanic)的命名

  RMSTitanic译为皇家邮轮泰坦尼克号(港台译为“铁达尼号”)。

在远洋邮轮盛行时,所有英国的大型邮轮均属于英国皇家,因此在船名前加上“RoyalMailSteamship(皇家邮船)”,缩写为“RMS”。

  Titanic中,“Titan”是希腊神话中的泰坦神的名字,"ic"是白星航运公司惯用的船名后缀。

也许英国人将泰坦尼克号官方命名为“RMSTitanic”,就是为了表明这艘船是绝不会沉没的。

巨轮沉没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Southampton)出发,途经法国瑟堡-奥克特维尔(Cherbourg-Octeville)、爱尔兰昆士敦(Queenstown),计划中目的地为美国纽约(NewYork),开始了这艘“梦幻客轮”的处女航。

4月14日晚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大约在41°43'55.66"N49°56'45.02"W附近),两小时四十分钟后,4月15日凌晨2点20分沉没。

由于只有20艘救生艇,1513人葬身海底,造成了当时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

电影《泰坦尼克号》就是根据这一真实海难改编而成。

中国记忆:

一个称霸十年的票房

  1998年春天,由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泰坦尼克号》登陆中国市场后,总票房达3.6亿元人民币,这个记录保持了10年。

张艺谋《满城尽带黄金甲》最高票房达到2.9亿元人民币,曾被认为最有希望超越《泰坦尼克》,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直到2009年1月,才被《变形金刚2卷土重来》超越。

  据了解,当年出现过盲人观看《泰坦尼克》的情形,一位上海的男孩还创下了连续观看14遍的纪录。

许多影院门前都出现过排队买票的场面。

当时在中国70元一张票,很贵,但电影院里还是坐满了观众,深受震撼的不仅仅是爱情,而且还有伟大的人性。

长篇电影小说《泰坦尼克号》

1986年,舒特斯曼所著《泰坦尼克号》同名电影小说由渥太特思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电影中有时很难甚至不能体现的人物感情和心理活动,在小说中得到了很好的弥补。

因此,《泰坦尼克号》一书值得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