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卷.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281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卷.doc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卷.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卷.doc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卷

温馨提示:

本卷满分100分,含书写3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16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

每次经过,我自车窗看那不远不近的绿荫转成蓬蓬勃勃的金色皇朝,似一个新jué(     )起的小国,准备庆典,颁布历法。

从多层次的黄褐颜块中,我远远biàn(     )识出有一颗巨树气派地站着,璀璨闪亮,金黄得高雅纯粹,在微风中威武不动却又有浅浅摇曳的风cǎi(     )。

他必是金色皇朝中的贵胄,不,他或许就是皇。

2.   古诗文名句填空。

(6分)

(1)                    ,受降城外月如霜。

(2)自古逢秋悲寂寥,                        。

(3)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用美景反衬离乱世事与沉沦身世的诗句是:

          

         ,                  。

(4)《<论语>十二章》写出要以学习为乐的句子是:

                ,              。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世说新语》是宋朝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来源:

21·世纪·教育·网】

C.《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D.《穿井得一人》选自《列子》。

这本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

4.   阅读《西游记》中的片段,回答问题。

(4分)

行者闻言,呵呵冷笑道:

“贤弟,此论甚不合我意。

我打唐僧,抢行李,不因我不上西方,亦不因我爱居此地。

我今熟读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教那南赡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也。

”沙僧笑道:

“师兄言之欠当,自来没个孙行者取经之说……2·1·c·n·j·y

那行者道:

“贤弟,你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谅你说你有唐僧,同我保护,我就没有唐僧?

我这里早安排停当,已选明日起身去矣。

你不信待我请来你看。

”叫小的们:

“请老师父出来。

”小猴果跑进去,牵出一匹白马,请出一个唐三藏,跟着一个八戒,挑着行李,一个沙僧,拿着锡杖。

21·世纪*教育网

(1)这段文字中的“行者”是真正的孙行者吗?

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请简要分析。

(2分)

                                   

                                   

(2)有人说。

沙僧在取经一行人中最不为人所注意,却又必不可少。

你如何评价这个人物?

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述你的理由。

(2分)www-2-1-cnjy-com

                                   

                                   

二、现代文阅读(23分)

(一)《纪念白求恩》选段(10分)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2-1-c-n-j-y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21*cnjy*com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来源:

21cnj*y.co*m】

5.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可概括为两个方面,请分别概括。

(2分)

                                   

                      

6.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7.第1、2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8.    有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你学完这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后,该如何来反驳他。

(3分)

                                                                      

(二)乡村铁质(13分)

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

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

虽然走进了城市,不可能与土地日日肌肤相亲,但我始终以农民的眼光审视乡村。

乡村是城市的依托,没有乡村也就没有城市的存在,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

走进田野,就走进了自我。

一株株茂盛的高粱、谷子或者玉米,就是我们的兄长。

闪着光芒的锄探进植物的根部,根系蔓延,锄的铁质意念就通过异常发达的根系蔓延了整个土地,广阔的原野处处闪耀着铁质的浑厚和沉重,所以我们收获的每一粒粮食、每一季粮食都包含着铁质。

铁质沿着血管流动,扎根于我们的每一处神经,我们的脊梁才如此坚挺。

粮食的存在,使乡村有了存在的充分理由。

一茬一茬的庄稼,一茬一茬的人生,在乡村的蓝天下格外亮丽。

镰刀闪着铁质的锋利,农民的梦想始终与庄稼有关,一头牛与一架犁在土地深处探寻,浑黄或者黝黑的土壤蕴涵着无穷的力量,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来了。

土地时刻迸发着铁质的响声。

21教育网

土地养育了庄稼,也养育了整个乡村。

乡人们的性格和作为,任何时候都充满着铁质,欢喜时会无所顾忌地畅心大笑,发怒时会打上一架,或者跑到村街上不明不白地骂上一场,悲哀时会痛痛快快淋漓尽致地大哭一场,然后又执著地走进田野,走进劳作,一切都毫无遮遮掩掩。

嫉恶如仇,旗帜鲜明,高昂的气概和高亢的声音比得过任何烦琐深奥的说教。

他们不怕风,不怕雨,不怕雷鸣,他们饮风餐露,吃得下千般苦,受得住万般罪,.他们从不怨天尤人,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着太阳的方向走进田野,走进庄稼地里,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

乡村,处处铁质,铁质处处。

乡村是农民的部落。

城里人已经厌烦的事情,乡村还在喜欢或者也早已厌烦,喜欢的是一种没有丢失的乡村质朴,厌烦的是曾经生活在乡村里的城里人的矫作。

城里人始终也在吃着乡村的粮食,但缺少了乡村的铁质。

铁质似乎已被城里人丢失殆尽。

乡村是我们生存的依托,也是城市生活的依据,没有了乡村就没有城市。

是否有人为城市的一天天的侵占乡村沾沾自喜呢?

如果缺少了乡村,缺少了乡村铁质,我们将会更加颓废,城市也将因此而变的莫名其妙地失去方向,因此,不论生活在乡村还是城市里的人们,都不能忘记永远的乡村铁质,它是我们永远的支撑,我们永远的方向。

(有删节)

9.   结合全文谈谈乡村具有哪些意义?

(3分)

                                   

                                   

10.你如何理解“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来了”?

(4分)

                                 

                                   

11.说说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

喜时会无所顾忌地畅心大笑,发怒时会打上一架,或者跑到村街上不明不白地骂上一场,悲哀时会痛痛快快淋漓尽致地大哭一场,然后又执著地走进田野,走进劳作,一切都毫无遮遮掩掩。

                                   

                                   

12.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3分)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一)杞人忧天(9分)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21·cn·jy·com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

“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  

(2)天果积气(       )

(3)亦不能有所中伤   (       )  (4)充塞四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