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阅读:冯骥才专题.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270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阅读:冯骥才专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阅读:冯骥才专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阅读:冯骥才专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阅读:冯骥才专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阅读:冯骥才专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阅读:冯骥才专题.doc

《中考阅读:冯骥才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阅读:冯骥才专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阅读:冯骥才专题.doc

冯骥才作品专题

散文部分

猫 婆冯骥才

①我那小阁楼的后墙外,居高临下是条又长又深的胡同,我称它为猫胡同。

每日夜半,这里是猫儿们无法无天的世界。

它们戏耍、求偶、追逐、打架,吵得人无法入睡。

为了逃避这群讨厌的家伙,我真想换房子。

奇怪,哪来这么多猫,为什么偏偏都跑到这儿来聚会闹事?

②一天,我到一位朋友家去。

他视猫如命。

③我说:

“我挺讨厌猫的。

”他将一个白色的东西放在我手上:

一只毛绒球大小雪白的小猫缩成团儿,小耳朵紧紧贴在脑袋上,一双纯蓝色亮亮的圆眼睛柔和又胆怯地望着我。

我情不自禁地对朋友说:

“太可爱了,把它送给我吧!

④蓝眼睛一入我家,便成了全家人的情感中心。

每当它闯祸,只要一瞅它那纯净光澈的蓝眼睛,火气顿时全消,反而把它拥在怀里……我也是视猫如命了。

⑤入秋,天一黑,不断有大野猫从猫胡同爬上我家的房顶来。

我关紧通向晾台的门,蓝眼睛便发疯似的抓门。

我知道它在发狂地爱,便打开门不再阻拦。

一天夜里,它再没回来。

⑥家中每个人全空了。

我房前房后去找。

一个孩子告诉我,猫胡同顶里边一座楼的后门里住着一个老婆子,养了一二十只猫,人称猫婆,蓝眼睛多半是叫她的猫勾去的。

⑦当夜,我钻进猫胡同,在黑暗里寻到猫婆家的门。

我冒冒失失地拍门,非要进去看个究竟不可。

门打开,一个高高的老婆子出现——这就是猫婆了。

⑧我说我找猫,她立刻请我进屋去,是间阴冷的地下室。

一股噎人的猫味扑鼻而来。

屋顶很低,正中吊下一个很脏的灯泡,把屋内照得昏黄。

一个柜子,一座生铁炉子,一张大床,地上几只放猫食的破瓷碗,再没别的。

⑨猫婆问我猫的样儿,我描述一遍,她立即叫道:

“见过见过,常找我们玩,多疼人的宝贝!

丢几天了?

”我盯住她脸看,只有焦急,却无半点装假的神气。

我说:

“五六天了。

”她的脸顿时阴沉下来:

“您甭找了,回不来了!

”我很疑心她骗我,目光搜寻可能藏匿蓝眼睛的地方。

猫婆的手忽向横着的铁烟囱上一指:

“这都是叫人打残、摔坏的猫!

我把它们拾回来养活的。

您瞧那只小黄猫,孩子们想要烧死它,我一把抢出来的!

您那宝贝丢了这么多天,哪还有好?

现在乡下常来一伙人,下笼子逮猫吃,造孽呀!

她说得脸抖,手也抖,点烟时,烟卷抖落在地。

烟囱上那小黄猫跳下来,叼起烟,仰起嘴递给她。

猫婆笑脸开花:

“瞧,这小东西多懂事!

⑩面对这受难猫儿们的救护神,告别出来时,不觉带着点惭愧和狼狈的感觉。

⑾从此不知不觉我竟开始关切所有猫儿的命运。

猫胡同再吵再闹也不再打扰我的睡眠,猫叫成了我的安眠曲……

⑿转过一年,到了猫儿们求偶时节,猫胡同却忽然安静下来。

⒀我妻子无意间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

猫婆死了。

同时才知道关于她的一点经历。

⒁她本是先前一个开米铺老板的小婆,被大婆赶出家门,住在那座楼第一层的两间房子里,后又被当做资本家老婆轰到地下室。

她孑然一身,拾纸为生,以猫为伴。

⒂曾有人为她找了个卖肉的老汉作伴儿。

老汉受不了猫闹、猫叫、猫味儿,就搬出去住。

而她坚持与这些猫共享着无人能解的快乐。

⒃前两个月,猫婆急病猝死,老汉搬回来,第一件事便是把这些猫统统轰走。

被赶跑的猫儿每每回来,必遭老汉一顿死打。

⒄一种伤感与忧虑从我心里漫无边际地散开,散出去,随后留下的是一片沉重的空茫。

⒅入冬后,我听到一个令人战栗的故事——

⒆我家对面一座破楼修瓦顶。

白天换瓦时活没干完,留下个洞,一只猫钻进去御寒;第二天瓦盖上,这只猫无法出来,急得在里边叫。

住在这楼顶层的五六户人家谁也不肯将自家的顶棚捅坏,放它出来。

这猫叫了三整天,直至声音消失!

⒇听到这故事,我彻夜难眠。

更深夜半,天降大雪,猫胡同里一片死寂。

忽然,后墙下传来一声猫叫,在胡同深处,猫婆故居墙头上,孤零零趴着一只猫影,蜷缩一团,凄婉哀叫。

不是那只小黄猫吗?

忙叫声:

“咪咪!

”谁知将它惊动,起身慌张跑掉。

(21)猫胡同里便空无一物。

只剩下一片夜的漆黑和雪的惨白,还有奇冷的风在这又长又深的空间里呼啸。

1.请具体说明第三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

2.请简要概括文中猫婆的形象。

(4分)

3.文中两处写到小黄猫,有何用意?

(6分

4.

4.请探究“听到这故事,我彻夜难眠”这句话中蕴含着作者哪些情感。

(6分)

 

答案:

11.①发现猫的可爱而改变先前讨厌的态度;②为下文丢猫、找猫的情节提供依据。

(一点2分)

12.命途多舛;孤苦贫困,与猫相依为命;爱猫救猫,仁慈善良;疾恶如仇。

(每点1分)

13.①猫婆的仁慈善良;②小黄猫念旧感恩;③和有些人的冷酷形成对比,批判人性冷漠。

(6分,每点2分)

14.①对猫被困在瓦内至死遭际的痛心;②对原来猫胡同内的猫寒冬雪天无处御寒的忧虑;③对人们为了自家利益而罔顾其他生命的自私行为的失望;④对猫婆收养受难猫儿的崇敬和追思。

(6分,每点2分,答满三点得满分)

公德冯骥才

①在汉堡定居的一个中国人,对我讲了他的一次亲身感受。

②他刚到汉堡时,随着几个德国青年驾车到郊外游玩。

他在车里吃香蕉,看车窗外没人,就顺手把香蕉皮扔了出去。

驾车的德国青年马上“吱”地来了个急刹车,下车拾起香蕉皮塞到一个废纸兜里,放进车中,对他说:

“这样别人会滑倒的。

”这件事给他印象很深,从此再不敢随便乱丢废物。

③在欧美国家的快餐店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吃完东西要把用过的纸盘纸杯吸管扔进店内设置的大塑料箱内,以保持环境的整洁。

为了使别人舒适,不妨害别人,这叫公德。

④在美国碰到过两件小事,我记得非常深。

⑤一次是在华盛顿艺术博物馆前的开阔地上,一个身穿大衣的男人猫腰在地上拾废纸。

当风吹起一块废纸时,他就像捉蝴蝶一样跟着跑,抓住后放在垃圾筒内,直到把地上的乱纸拾净,拍拍手上的土,走了。

这人是谁,不知道。

大概他看不惯这些废纸满地,就这样做了。

⑥另一次在芝加哥的音乐厅。

休息室的一角是可以抽烟的,摆着几个脸盆大小坐地的烟缸,里边全是银色的细砂,为了不叫里边的烟灰显出来难看。

但大烟缸里没有一个烟蒂。

柔和的银沙很柔美。

我用手一拂,几个烟蒂被指尖勾起来。

原来人们都把烟蒂埋在下面,为了怕看上去杂乱。

值得深思的是,没有一个人不这样做。

⑦有人说,美国人的文化很浅,但教育很好。

我十分赞同这见解。

教育好,可以使文化浅的国家的人很文明;教育不好,却能使文化古老国家的人文明程度很低,素质很差。

教育申的“德”,一个重要成分是公德。

公德的根本是重视他人的存在。

⑧我坐在布鲁塞尔一家旅店的大厅内等候一个朋友。

我点着烟,看到对面一个人面前放个烟碟,就伸手拉过来。

不一会儿那人起身伸长胳膊往我面前的烟碟里磕烟灰,我才知道他也正在抽烟,赶紧把烟碟推过去。

他很高兴,马上谢谢我,并和我极友好地谈起天来。

我想当我把烟碟拉过来时,他为什么不粗声粗气地说;“哎,你没看见我正在抽烟!

⑨美好的环境培养着人们的公德,比如清洁的新加坡,有随地吐痰恶习的人也不会张口把一口痰唾在光洁如洗的地面上。

相反,混乱肮脏的环境败坏人们的公德,比如纽约地铁,墙壁和车厢内外到处胡涂乱抹,污秽不堪,人们的烟头乱纸也就随手抛了。

⑩好的招致好的,坏的传染坏的。

善的感染善的,恶的刺激恶的,世上万事皆同此理。

1.填空。

(2分)

(1)选文第⑨段将新加坡和纽约地铁对比,意在揭示_________(限制在10字以内)的道理。

(2)第⑩段画线句不禁让我们联想到一句古语:

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列甸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1)驾车的德国青年马上“吱”地来了个急刹车,下车拾起香蕉皮塞到一个废纸兜里,放进车里,对他说:

“这样别人会滑倒的。

(2)当风吹起一块废纸时,他就像捉蝴蝶一样跟着跑,抓住后放在垃圾筒内,直到把地上的乱纸拾净,拍拍手上的土,走了。

3.你认为选文第⑧段中的“我”是有公德的吗?

为什么?

(3分)

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何为公德?

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公德?

(请提出两个建议)(4分)

答案:

12.

(1)环境影响(人们的)公德(1分,答“环境对公德形成有作用”“环境培养或败坏公德”等相同意思亦可,但答“美好的环境培养公德”“环境培养人们的公德”“环境败坏人们的公德”等不给分)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1分)

13.

(1)“拾”“塞”“放”这一连串动作(这一组动词),表现了德国青年捡拾香蕉皮的行为是自然的(主动的、娴熟的、习惯性的),(1分)说明他具有不妨害别人的公德。

(1分)

(2)这里将风中废纸比喻成上下翻飞的蝴蝶,(1分)写出了“他”紧追不舍的情状,体现了“他”的公德心。

(1分)

14.“我”是有公德的。

(1分)因为“我”知道他正在抽烟,便赶紧把烟碟推过去,(1分)说明“我”是重视他人存在的(关心他人的)有公德的人。

(1分)(答“没有公德”该题不给分)

15.公德是使别人舒适,不妨害别人,(1分)重视他人的存在。

(1分)如:

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重视公德教育;在公共场合应顾及他人的感受;改善人居环境,培养公民良好的道德习惯等等。

(依据原文,答出任意两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给2分)

怀念老陆(冯骥才)

①近些天常常想起老陆来。

想起往日往事的那些难忘的片断,还有他那张始终是温和与宁静的脸,一如江南的水乡。

②我和老陆一南一北很少往来,偶然在京因会议而邂逅,大家聚餐一处,老陆身坐其中,话不多,但有了他便多一份亲切。

他是那种人-----多年不见也不会感到半点陌生和隔膜。

他不声不响坐在那里,看着从维熙逞强好胜地教导我,或是张贤亮吹嘘他的西部影城如何举世无双,不插话,只是面含微笑地旁听。

③这不能被简单地解释为“与世无争”,没有一个作家会在思想原则上做和事佬。

凡是读过他的《围墙》乃至《美食家》,都会感受到他的笔尖里的针芒。

只不过他常常是绵里藏针。

我想这既源自他的天性,也来自他的小说观。

他属于那种艺术性的作家,他把小说当做一种文本的和文字的艺术。

高晓声和汪曾棋都是这样。

他们非常讲究技巧,但不是技术的,而是艺术的和审美的。

④一次我到无锡开会,就近去苏州拜访他。

他陪我游拙政、网师诸园。

一边在园中游赏,一边听他讲苏州的园林。

他说,苏州园林的最高妙之处,不是玲珑剔透,极尽精美,而是曲曲折折,没有穷尽。

每条曲径与回廊都不会走到头。

有时你以为走到了头,但那里准有一扇小门或小窗。

推开望去,又一番风景。

说到此处,他目光一闪说:

“就像短篇小说,一层包着一层。

“我接着说:

“还像吃桃子,吃去桃肉,里边有个核儿,敲开核儿,又一个又白又亮又香的桃仁。

”老陆听了很高兴,禁不住说:

“大冯,你算懂小说的。

⑤记得那天傍晚,老陆在得月楼设宴招待我。

入席时我心中暗想,今儿要领略一下这位美食家的真本领究竟在哪里了。

席间每一道菜都是精品,色香味俱佳,却看不出美食家有何超人的讲究。

饭菜用罢,最后上来一道汤,看上去并非琼汁玉液,入口却是又清夹又鲜美,直喝得胃肠舒畅,口舌愉悦,顿时把这顿美席提升到一个至高境界。

大家连连呼好。

老陆微笑着说:

“一桌好餐关键是最后的汤。

汤不好,把前边的菜味全遮了;汤好,余味无穷。

”然后目光又是一闪,好似来了灵感,他瞅着我说,“就像小说的结尾。

”我笑道:

“老陆,你的一切全和小说有关。

⑥于是我更明白老陆的小说缘何那般精致、透彻、含蓄和隽永,他长于从各种意味深长的事物里找到小说艺术的玄机。

⑦然而生活中的老陆并不精明,甚至有点“迂“。

我听到过一个关于他“迂“到极致的笑话。

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老陆当选中国作协副主席,苏州地方政府分一座两层小楼给他,还配给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