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268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doc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doc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一、新教材分析    

1 、八年级上册概况 

    本册书共分为八个单元 27 课。

 

近代中国百余年的历史发展,呈现出两条鲜明的主线;其一是外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主线;其二是中国近代化的主线,即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国家的发展和富强两条主线。

两条主线虽互为表里并呈现出相互缠绕交叉之势,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和阶级力量的对比变化,历史的发展又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介绍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一、课标要求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二、分析

     本方块讲述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的签订的历史,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期。

呈两条线索,即中国近代西方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通过列强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和分析,理解中国近代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

用史实阐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通过分析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得出腐朽的清朝封建制度是导致中国屡战屡败的原因,提升爱国主义情感;而面对列强的肆虐,中国人民进行的不断抗争也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不屈不挠反抗精神的优秀民族,这也正是我国得以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的源泉所在。

三、知识要点

1、鸦片战争。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2、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影响以及英法和沙俄所犯下的罪行。

3、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主要战役、结果。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民族英雄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其所表现出来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5、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6、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一、课标要求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内容分析

   主要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涉及的内容有三个步骤,四件事。

即学习制器阶段(洋务运动)、学习政治制度阶段(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思想文化阶段(新文化运动)。

着重了解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之路的艰难历程,知道他们从事的主要活动。

三、知识要点

1、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救亡图存而进行的探索和斗争的史实;洋务运动的性质及评价。

2、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救亡图存而进行的探索和斗争的史实;戊戌变法的性质,失败的原因和评价。

3、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探索和斗争的史实,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意义,探究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4、新文化运动。

进步的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了救亡图存而进行的探索和斗争的史实;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课标要求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二、内容分析

这部分主要讲述的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艰难历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历史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要对五四精神和长征精神的理解、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理解。

还要把中外历史结合起来,如巴黎和会和五四运动的结合,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衔接等。

三、知识要点

1、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精神。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北伐战争。

北伐的目的、主要对象、胜利进军及结果等基本史实。

4、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史实及其性质。

5、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6、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的基本史实,长征胜利的意义,长征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四单元  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课标要求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4、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5、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6、了解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7、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8、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9、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军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二、内容分析

    分为两个大部分,即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重点要掌握的知识要点是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西安事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揭露日本侵华的罪行,以南京大屠杀等罪行史实,结合时事“热点”,比如日本修改教科书,日本政府加大军费开支和投入等敏感话题,得出要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和法西斯势力抬头,告诫人们要热爱和平、维护和平、反对侵略、反对霸权主义,提倡用和平手段解决各种国际纷争。

人民解放战争部分重点掌握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进入战略进攻。

在战略决战阶段,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史实,探究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第五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

一、课标要求

1、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4、知道詹天佑、候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5、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6、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二、知识要点

1、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兴起: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三个阶段:

洋务运动到清末、一战期间、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3)代表人物:

状元实业家张謇、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的荣氏企业。

(4)特点:

总体落后集中轻工业  沿海沿江较发达,内地薄弱

2、交通:

轮船、火车相继传入中国,出行速度加快,促进商品流通。

3、通信: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开始架设有线电报,方便联系。

4、文化生活:

(1)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2)报纸和文化出版机构出现:

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

(3)习俗变化:

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呼。

5、科技:

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著名化学家候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

6、思想:

魏源《海国图志》;严复译著《天演论》等西方名著,宣传进化论

7、教育:

京师同文馆的创立;创办京师大学堂;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8、文艺:

文学家鲁迅、郭沫若、赵树理、丁玲;画家徐悲鸿;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