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261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doc

《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doc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

2.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精彩开篇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山水,人情物理,体察入微,或执着,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风情万种,千古流芳。

今天我们学习古代诗歌五首,随着诗人的生花妙笔,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自学指导

(一)——预习与交流

赏读《登幽州台歌》

一、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702),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少任侠。

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

后世因称陈拾遗。

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征契丹。

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

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

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

有《陈伯玉集》传世。

二、背景链接: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三、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幽州台:

(2)前:

(3)古人、来者:

(4)念:

(5)悠悠:

(6)怆(chuàng)然:

(7)涕:

2.诗意理解:

3.合作探究: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和“来者”分别指代什么人?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个画面。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赏读《望岳》

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二、背景链接:

《望岳》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

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三、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岱宗:

(2)夫:

(3)如何:

(4)造化:

(5)钟:

(6)神秀:

(7)荡胸:

(8)曾:

(9)决眦(zì):

(10)会当:

(11)凌绝顶:

2.诗意理解:

3.合作探究:

(1)首联为什么不直接描写泰山,而要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呢?

(2)你认为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吗?

好在何处?

(3)颈联是从作者的感受来写泰山景物的,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4)尾联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你能体会到吗?

(5)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

第二课时

赏读《登飞来峰》

一、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

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人。

世人称“王荆公”。

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二、背景链接:

《登飞来峰》这首诗是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三、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千寻塔:

(2)闻说:

(3)浮云:

(4)望眼:

(5)缘:

2.诗意理解:

3.合作探究: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2)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3)谈谈你对“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这两句话的理解。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拓展延伸: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蕴含了什么深刻的哲理?

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你还能想到哪些表达雄心壮志的诗句?

第三课时

赏读《游山西村》

一、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宋代爱国诗人、词人。

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二、背景链接:

《游山西村》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

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

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

“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三、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腊酒:

(2)足鸡豚(tún):

(3)山重水复:

(4)柳暗花明:

(5)箫鼓:

(6)若许:

(7)闲乘月:

(8)无时:

2.诗意理解:

3.合作探究: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乡亲们是怎样招待这位从远方归来的游子的?

这表现了什么?

首联中的“足”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3)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说说其中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4)请描绘出“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画面。

(5)“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4.拓展延伸:

意境是诗的灵魂,诗的生命。

在诗歌中,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是“意”,描绘的物象是“境”。

两者融合而成是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那么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解。

赏读《己亥杂诗》

一、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庵(ān)。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二、背景链接:

《己亥杂诗》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

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这首诗。

三、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浩荡:

(2)吟鞭:

(3)落红:

(4)化作春泥:

2.诗意理解:

3.合作探究:

(1)诗中首句是怎样描写离愁的?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画面,并谈谈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3)本诗中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态度?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