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解析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82573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物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生物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生物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生物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解析版Word格式.docx

《生物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解析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解析版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解析版Word格式.docx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水解: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201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TasukuHonjo在T细胞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膜蛋白PD-1,基于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或许就能有效抵御癌症,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PD-1和PD-L1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相同,但空间结构不同

PD-1和PD-L1的形成均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

T细胞不能表达PD-L1是因为其细胞内没有控制PD-L1合成的基因

PD-L1抗体可有效杀死肿瘤细胞,PD-1抗体对肿瘤细胞无作用

【答案】B

【考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癌变的原因,癌症的预防与治疗

根据图解和文字信息,PD-1和FD-L1分别是T细胞和肿瘤细胞的两种不同膜蛋白,至少在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一个方面存在差异,因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A不符合题意;

膜蛋白的形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B符合题意;

这两种膜蛋白是由不同基因控制合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不符合题意;

图解信息显示,PD-1、PD-L1抗体与特定膜蛋白结合后,T细胞就能行使正常的免疫作用,从而消灭肿瘤细胞,D不符合题意。

B

【分析】1、癌细胞:

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癌细胞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2、结合题意和图示信息分析:

PD-1抗体、PD-L1抗体分别与T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细胞膜上特定膜蛋白结合后,T细胞活性不受抑制而能行使正常的免疫作用,从而消灭肿瘤细胞。

 

3.如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特定阶段的数量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若纵坐标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则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

若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则该曲线只能表示减数分裂

若纵坐标是染色体组数且CD段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则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

若纵坐标是染色体数且CD段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则该曲线只能表示减数分裂

【考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图中曲线数量变化是减半。

当纵坐标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时,若是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是N对→0对,若是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是N对→2N对→N对,图示符合有丝分裂的特定阶段的变化,A不符合题意;

当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时,图示表示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由2变为1,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符合题意;

当纵坐标是染色体组数且CD段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时,AB段应该有四个染色体组,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C不符合题意;

当纵坐标是染色体数时,图示染色体数目减半,完成了一次分裂,又CD段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表示着丝点没有分裂,则图示变化只能表示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D不符合题意。

【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

(1)染色体变化:

2N→4N→2N,在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而加倍,末期由于细胞分裂而恢复正常;

(2)DNA变化:

2N→4N→2N,间期由于DNA的复制而加倍,后期由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而恢复正常;

(3)染色单体变化:

0→4N→0,间期由于DNA的复制而出现,后期由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而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

染色体数是2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2N→N),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变化N→2N→N;

间期加倍(2N→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2N),减数第二次分裂再减半(2N→N);

间期出现(0→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2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消失(2N→0),存在时数目同DNA。

3、题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特定阶段的数量变化,曲线数量变化是减半。

据此答题。

4.核基因CCR5控制的CCR5蛋白质是HIV入侵人体细胞的主要受体之一。

研究人员对受精卵进行基因编辑,将CCR5基因中的32个碱基去除,使之无法在细胞表面表达正常受体,以期人类先天免疫艾滋病。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该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的缺失 

编辑后的基因与原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编辑后的基因中(A+G)/(C+T)不会改变 

基因编辑能改变人类基因库,要严防滥用

【答案】A

【考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的结构,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基因突变的类型

从题干信息可知,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A符合题意;

基因突变发生了基因结构的改变,而该基因为核基因,突变后的基因与原基因互为等位基因,B不符合题意;

编辑后的基因仍是双链DNA,由于碱基互补配对,A的含量等于T的含量,G的含量等于C的含量,(A+G)/(C+T)=1,不会改变,C不符合题意;

针对人类生殖细胞及受精卵的基因编辑超出现有伦理框架,技术可控性低,群体危害性高,不可随意而为,要严防滥用,D不符合题意。

A

【分析】1、基因编辑技术指能够让人类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的一项技术。

2、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研究人员对受精卵进行基因编辑,将CCR5基因中的32个碱基去除,属于基因突变。

5.逆境条件下,脱落酸含量升高使植物逆境应答增强,生长速率减缓;

正常条件下,RALF多肽信号通过其受体可抑制脱落酸的作用,降低逆境应答,植物正常生长。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脱落酸含量变化利于植物生存 

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信息传递

植物激素调节不受基因组调控 

植物生长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答案】C

【考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脱落酸含量增加植物生长速率减缓不利于生长但是在逆境条件下脱落酸含量增加,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利于植物的生存,A不符合题意;

环境中的理化因子发生变化相关信息可以传递给植物体,当环境条件变得恶劣时,植物会增强逆境应答等,B不符合题意;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C符合题意;

植物的生长发育可同时受多种激素调节,比如从题中信息就可以知道至少还要考虑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的作用,才有可能让植物在正常条件下恢复正常生长,D不符合题意。

C

【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并自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在极低浓度下就有明显的生理效应的微量物质。

其作用是传递细胞代谢的调节信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衰老、休眠、抗逆性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植物激素的合成和分解是基因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因此,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6.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藻类植物在海水中的分布如下表。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海水深度

主要海藻门类

绿藻门

褐藻门

红藻门

浅水层中的所有绿藻构成一个种群 

海藻的分层分布有利于降低种间竞争

影响海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藻类及其他海洋生物构成该生态系统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

绿藻门中不只有一个物种,不符合种群的定义,A不符合题意;

藻类的分层分布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有利于各种藻类对水体中无机盐等营养成分的利用及对光能的充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种间竞争的强度,B符合题意;

影响不同水层中藻类的分布主要因素是光(光质),不同波长(颜色)的光穿透水体的能力不同----红光到蓝紫光穿透水体的能力逐渐增强,C不符合题意;

该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还要包括海水、阳光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不符合题意。

【分析】1、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所组成的一群个体。

群落是指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联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2、海洋中的藻类植物具有一定的垂直分布:

浅水处多为绿藻,稍深处多为褐藻,更深处多为红藻,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原来不同波长的光在水中的穿透力是不同的,所以不同波长的光,即使在最清澈的水中,透射的深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影响不同水层中藻类的分布主要因素是光(光质)。

二、非选择题

7.真核细胞在执行功能时会形成很多“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回答下列问题:

(1)核糖体和染色体是真核细胞内典型的两种“核酸-蛋白质”复合体,其组成成分中的不同点主要在于________。

(2)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研究团队通过冷冻电镜技术得到“剪接体”的三维结构,“剪接体”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

很多疾病是由于“剪接体”工作异常,导致正常基因表达出不正常的蛋白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异常“剪接体”和正常“剪接体”分别参与的基因表达过程中,初始mRNA相同,但作为翻译的模板mRNA却不同。

推测“剪接体”的功能可能是________。

(3)有人认为核糖体是原核细胞执行功能时唯一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

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

【答案】

(1)核糖体具有RNA,染色体还具有DNA 

(2)对转录的初始产物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成熟的mRNA) 

(3)否;

原核细胞在DNA复制过程中会形成“DNA-DNA聚合酶”复合物,转录过程中会形成“DNA-RNA聚合酶”复合物

【考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

(1)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2)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转录后的加工、翻译及翻译后多肽的加工等过程,由题中信息可知,由于“剪接体”工作异常,导致正常基因表达出不正常的蛋白质,比较分析可知其原因在于转录后的加工过程异常,从而推测出“剪接体”的功能可能是对转录的产物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成熟的mRNA。

(3)根据高中生物学知识,学生可以知道在原核细胞中,“核酸一蛋白质”复合体有多种,如核糖体、DNA复制过程中出现的“DNA-DNA聚合酶”复合体、转录过程中形成的“DNA-RNA聚合酶”复合体等。

【分析】核酸包括DNA与RNA,“核酸-蛋白质”复合体有多种,如核糖体、染色体、“DNA-DNA聚合酶”复合体、“DNA-RNA聚合酶”复合体等,不同“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的功能不同。

8.在有光、较高O2浓度等条件下,水稻叶肉细胞能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光呼吸,其原因是催化过程①的Rubisco酶还能催化过程②,如下图所示。

(1)对绿色植物而言,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和光呼吸三种生理过程,只能在光下进行的是________。

(2)据图推测,当CO2浓度与O2浓度的比值________(填“高”或“低”)时,有利于水稻进行光呼吸而不利于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积累,从O2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

(3)科学研究发现在一些蓝藻中存在CO2浓缩机制:

蓝藻中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微室,能将CO2浓缩在Rubisco酶周围。

该机制在进化上的意义是________。

【答案】

(1)光合作用、光呼吸

(2)低;

当O2浓度增大时参与光呼吸的C5增多,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的C3减少,从而使光合作用减弱

(3)可以减少光呼吸,增加光合作用有机物的产量

【考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光合作用和光呼吸必须在光照条件下进行,而细胞呼吸在光照下或黑暗中都可以进行。

(2)由图可知,C3既可与CO2发生反应,又可与O2发生反应,结合题干信息,当O2浓度增大(或CO2浓度与O2浓度的比值低)时,与O2反应的C3增多,与CO2反应的C3减少,从而使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减少。

(3)蓝藻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微室,能将CO2浓缩在Rubisco酶周围,从而提高局部CO2浓度(或CO2浓度与O2浓度的比值升高),就可以减少光呼吸,增强光合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分析】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场所是叶绿体,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物为有机物和氧气。

2、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有温度、O2的浓度、CO2的浓度和含水量等。

3、结合题意分析题图:

在有光、较高O2浓度等条件下,水稻叶肉细胞能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光呼吸,即C5在Rubisco酶的催化下,不仅能与CO2结合形成C3(图中①过程),还能与O2反应,生成C3和C2(图中②过程),而产生的C2可直接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再次变成CO2;

而两个反应产生C3都能被还原形成(CH2O)的有机物。

显然,植物细胞内光呼吸的发生,导致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CH2O)减少。

9.饮食过咸时,机体一方面因口渴而主动饮水,另一方面会减少尿量。

回答不列问题:

(1)产生渴觉的中枢在________。

(2)在上述调节过程中,下丘脑的作用有________。

(答出两点)

(3)研究表明,生物膜对水的通透性明显大于人工脂双层膜。

试从生物膜的成分及结构方面对“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这一现象提出合理解释:

________。

【答案】

(1)大脑皮层

(2)作为渗透压感受器

(3)作为水平衡调节中枢 

分泌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细胞膜上有大量水通道蛋白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1)人体的各种感觉都在大脑皮层,题中渴觉的产生也是在大脑皮层。

(2)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下丘脑在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中,有三方面的作用:

一是作为渗透压感受器;

二是作为水平衡调节中枢;

三是分泌抗利尿激素。

(3)研究表面,生物膜对水的通透性明显大于人工脂双层膜,这说明生物膜上某些蛋白质(称为水通道蛋白)对水的重吸收有重要作用。

结合“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的现象可推知,该激素有提高肾小管、集合管细胞膜上有水通道蛋白大量增加的作用,从而促进对水的重吸收。

【分析】1、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感受:

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

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

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④调节:

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2、水盐平衡的调节:

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增加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维持正常。

体内水分过多时: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维持正常。

10.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有蓝色、红色、白色三种,已知花色形成的生化途径是:

现将某蓝色花植株与白色花植株杂交,F1蓝色:

红色=1:

1。

若将F1蓝色花植株自交,所得F2植株中蓝色:

红色:

白花=12:

3:

1。

(1)根据实验结果,有学者对花色形成的机理提出一种猜想,认为与白色底物有更强亲和力的酶是________(填“酶A”或“酶B”)。

(2)椎测两亲本基因型是________,且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R红色花植株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

(3)现有一株纯合红色花但6号染色体为三体(即6号词源染色体有3条)的植株甲,其配子会随机获得6号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或一条。

为探究B/b基因是否位于6号染色体上,将植株甲与正常白色花植株测交,从F1中选出三体植株继续与正常白色花植株测交,观察F2的花色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

①若F2________,则B/b基因不是位于6号染色体上;

②若F1,________,则B/b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

【答案】

(1)酶A

(2)AaBB、aabb;

两;

白色=3:

1

(3)红色:

白色=1:

1;

白色=5:

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基因型AB_、A_bb表现为蓝色,aaB表现为红色,aabb表现为白色。

基因型为AB时,酶A和酶B同时存在,表现为酶A控制的蓝色反应,很可能是因为酶A与白色底物的亲和力比酶B强。

(2)亲本是AaBB、aabb,F1是1AaBb:

1aaBb,由于F1蓝色花AaBb自交后代出现了9:

1的变式,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红色花植株aaBb自交,后代是3aaB:

1aabb,即3红色:

1白色。

(3)假设B/b基因不是位于6号染色体上,植株甲等位基因B/b成对存在,等位基因A/a数量可能是2个或3个。

植株甲基因型是aaBB(或aaaBB),与正常白色花植株aabb测交,F1是aaBb(或aaaBb),继续测交,F2是1aaBb:

1aabb(或1aaaBb:

1aaBb:

1aaabb:

1aabb),表现型是红色:

1另外,在上述分析中,红色花植株甲只有a基因、没有A基因,测交后代都不会含有A基因所以只需要分析B基因即可。

假设B/b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植株甲基因型是aaBBB,与正常白色花植株aabb测交,F1中三体植株是aaBBb,产生的配子是1aBB:

2aBb:

2aB:

1ab,继续与aabb测交,F2是1aaBBb:

2aaBbb:

2aaBb:

1aabb,表现型是红色:

【分析】1、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生物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有n对等位基因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一般配子种类数=2n;

后代基因型种类数等于每对基因后代基因型种类的乘积。

2、据图分析可知,蓝色植物的基因型为aa--,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bb、红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B-。

11.大肠杆菌是人和许多动物肠道中最主要且数量最多的一类细菌,含有2000种以上的蛋白质;

大肠杆菌的数量是检测自来水是否受粪便污染的最直接的指标。

(1)利用凝胶色谱法分离提取到的部分大肠杆菌蛋白质时,等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加入pH为7.0、浓度为20mmol/L的________到适当高度进行洗脱,结果甲蛋白质先洗脱出来,乙蛋白质后洗脱出来,则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是________蛋白质。

(2)通过滤膜法可以测定自来水中大肠杆菌的数目:

一定体积的自来水样过滤后,将滤膜放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主要成分包括:

蛋白胨、NaCl、琼脂、乳糖、伊红和美蓝水溶液)上培养,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能与伊红-美蓝反应,使菌落呈黑色。

根据培养基上菌落的数目,计算出大肠杆菌的数量。

①伊红-美蓝培养基属于__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蛋白胨的作用有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②培养大肠杆菌时,在接种前通常需要检测固体培养基是否被污染,检测方法是________。

③用滤膜法进行测定时,滤膜的孔径应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大肠杆菌。

滤膜法是根据培养基上菌落的数目来推测样品中的活菌数,其原理是________。

【答案】

(1)磷酸缓冲液;

(2)鉴别;

提供碳源、氮源、维生素;

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出现;

小于;

(当样品中细菌浓度低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中的个活菌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1)凝胶色谱法的原理是:

小分子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后被洗脱出来:

而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快,先被洗脱出来,则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是甲,所用洗脱液是磷酸缓冲液。

(2)①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能与伊红-美蓝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使菌落呈黑色,该培养基是伊红-美蓝培养基,因此属于鉴别培养基,蛋白陈是将肉、酪素或明胶用酸或蛋白酶水解后干燥而成,富含有机氮化合物,也含有一些维生素和糖类,因此添加在培养基中主要作为氮源,也可提供碳源和维生素;

②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需在接种前将空白培养基即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适宜的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出现,若有菌落出现,则说明培养基被污染或灭菌不彻底,不能用于接种实践。

③滤膜法测定活菌数目的原理是,当样品中细菌浓度低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中的一个活菌,滤膜的孔径应小于大肠杆菌。

【分析】1、蛋白质的物化理性质有形状、大小、电荷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质、亲和力等千差万别,由此提取和分离各种蛋白质。

凝胶色谱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