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2466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

《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

A.朱棣比朱允炆更得人心B.分封制解除了边患导致了内忧

C.分封建制仍然威胁皇权D.宗法制对皇位继承制没有影响

6、清代雍正时期,朝延将边疆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成汉族式的官员管理方式,即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被废除,改成由中央政府派任流官管理。

这一做法

A.有利于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B.实现了社会各等级之间的流动

C.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大大扩张了清王朝的统治疆域

7、有清一代,皇权专制体现在政治统治的各方面,皇帝可随意处分臣下,也会任意免除对官员的处分,雍正朝体现得尤为明显,有关政策反复摇摆于实施与不实施之间。

这一现象反映出清代

A.雍正帝弱化法律作用B.吏治逐渐走向了腐败

C.朝廷公信力遭到破坏D.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8、《资治通鉴》记载,西汉时期匈奴“往往入寇汉边,不可胜数;

然尚贪关市(边境贸易),嗜汉财物,汉亦关市不绝以中其意”下列对这一现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争没能阻断民族间的经济交流B.匈奴对西汉物产有较大需求

C.匈奴接受了汉朝先进的生产方式D.经济交流符合汉匈两族人民的利益

9、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等制度。

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中央集权B.专制皇权C.检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

10、北魏时期曾明确规定“诸初受田者,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余,种桑五十树,枣五株,榆三根。

非桑之土,夫给一亩,依法课莳榆、枣。

奴各依良。

限三年种毕,不毕,夺其不毕之地。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有效地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B.实现了“贵贱均田”的目的

C.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农民获得了土地经营自主权

11、下图是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而成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影响图中经济发展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政策B.赋税政策C.政治形势D.自然灾害

12、建中元年(780年),唐德宗实行两税法。

其中规定:

由中央政府确定总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

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据此可推知,唐代两税制改革

A.承认了土地兼并现实B.导致藩镇割据形成

C.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D.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13、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

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

乾隆帝说:

“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小民实授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一”。

这一变化

A.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

C.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

1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成就辉煌。

下列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粉彩瓷器②素纱禅衣③后母戊鼎④水排

A.①③②④B.③②④①C.②③④①D.④②①③

15、15-17世纪的世界,东方的中国商业繁荣,兴起了像晋商、徽商这样的地域性商人群体;

而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入西班牙。

前者经商获利后便开始大量购买土地修建房屋,进而形成了今天在太原周边大量的山西大院;

而后者纷纷购买奢侈品,购买贵族头衔。

这些现象对二者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推动了殖民扩张活动B.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

C.阻滞了国内工业发展D.提升了国际地位

16、史载,自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来,以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中心的三角洲地区,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势。

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B.为该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C.加速了江南自然经济的解体D.促使白银逐渐成为该地区普遍流通的货币

17、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古代的隋唐宋时期“外向”“开放”,带“竞争性”,而明清时期则“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

这一变化的出现直接源于

A.自然经济的影响B.政府政策的变化

C.君主专制的加强D.殖民势力的东来

18、西晋时任太子洗马的江统上疏言:

“秦汉以来,风俗转薄,公侯之尊,莫不殖园圃之田,而收市井之利。

渐冉相仿,莫以为耻,乘以古道,诚可愧也。

今西园卖葵菜、蓝子、鸡、面之属,亏败国体,贬损令闻。

”这反映出

A.传统治国理念受到冲击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重农抑商政策得以落实D.富商大贾操纵市场

19、1782年,广州确立公行制度。

公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缴纳外洋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代递外商公文、管理外洋商船人员等义务,在清政府与外商交涉中起中间人作用。

它也享有对外贸易特权,所有进出口商货都要经它买卖。

初为牙行性质,后也自营买卖。

公行行制度

A.体现了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B.具有自由资本主义色彩

C.阻断了古代中外经济致易D.是一种官营手工业形式

20、明朝时期浙江巡抚围攻宁波双屿岛,驱逐葡萄牙殖民者,逃脱中外走私船1290艘。

士大夫们逐渐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对材料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朝政府实行海禁政策B.海禁期间加剧了寇患盛行

C.葡萄牙侵占了宁波地区D.士大夫认识到顺势的必要性

21、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及唐末战争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但是,却成为皖江地区唐后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

其主要原因是

A.北方先进生产力的传入B.皖江地区社会环境稳定

C.土地兼并问题得到缓解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22、宋代书院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

下图为两宋书院数量分布图,它表明当时

A.官方儒学教育没落

B.南方成为文化中心

C.北方社会轻视儒学

D.经济中心开始南移

23、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

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由此可见,道家

A.反对掠夺,拯民疾苦B.追求平等,无为而治

C.避世出尘,提倡包容D.遵循规律,和谐处世

24、电影《墨攻》讲述了由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梁城的故事,当时梁城正遭遇赵国十万大军围困。

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

25、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

“饮食,天理也;

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

三妻四妾,人欲也。

”明代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由此可见,李贽的批判主要忽视了

A.时代背景的复杂性B.思想内容的辩证性

C.历史发展的曲折性D.人物评价的特殊性

26、“明得此理,即是主宰。

真能为主,则外物不能移,邪说不能惑。

”陆九渊还说:

“收拾精神,自做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欠阙!

”陆九渊在此强调的主旨是

A.儒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B.充分发挥道德主体的能动性

C.天理是人性的最高境界D.吸收佛道思想加强内心修养

27、有学者认为:

“被满洲人征服的震惊,使中国知识分子重新思考政治合法性的整个基础.最惊人和富有创造性的是类似于西欧人民主权思想的发生.”下列各项,“类似于西欧人民主权思想的”是

A.“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B.“出而为帝王师,处而为天下万世师”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28、王国维在《观堂林集》中对清代学术作过透彻的分析,“我朝三百年学问……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之学新”,其中“国初之学大”

A.根源于明清社会的历史变迁B.对古典文化严谨系统的整理

C.改变了程朱理学的独尊地位D.描绘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29、唐代节度使冯宿曾奏请朝廷:

“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日历)鬻于市。

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违背)敬授之道。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雕版印刷术在民间流行②活字印刷提高印制效率

③民间私印有损朝廷权威④私营商业活动比较活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0、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表现为

①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②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③出现了鞭挞封建礼教的文学作品④出现了介绍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科学巨著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31、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

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

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

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

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

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

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

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

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

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

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

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2、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

在此过程中,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与传播的作用。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儒学产生之初,以口语传播为主,呈现出以识字认文教育相融一体的特点。

孔子创办私学,口授其说,弟子耳受其言,言传身教得到了最佳的普及效果。

可以说,私学是儒学发展史上首先出现的传播与普及途径。

——刘平《普及与推广中华儒学经典的思考与献议》

材料二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问世后,汉代民间小童大多六岁进入乡里贤儒创办的书馆,接受两年识字、习字为主的学前教育。

常有幼童因书法丑陋,仁顺礼敬不周受体罚。

出馆后再初步诵读《论语》、《孝经》等经典。

——摘编自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等

材料三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

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时代儒学教育的方式,体现了怎样的教育思想。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儿童教育的内容。

儒学在民间的推广,取得了怎样的地位?

(3)据材料三,朱熹在基础教育方面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4)据上述材料回答,教育对于儒学的作用及当今我们如何对待儒学?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表现:

经济作物大量种植;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商人资本雄厚;

商帮(徽商、晋商)活跃。

(2)原因:

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

政府开放(放松)“海禁”;

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背景:

新航路开辟;

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

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

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

(3)作用:

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

(1)本题考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及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

从“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商人拥有雄调厚的资本”“徽州商人”可知答出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本题考查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说明、归纳概括的能力。

第一小问,从“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可知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

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掠夺、中国手工业品受欢迎以及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等角度概括说明。

​(3)本题考查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要求具备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的关键是从积极作用入手,结合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进行作答。

32、

(1)方式:

私学;

思想:

有教无类。

(2)内容:

识字习字;

儒家经典;

规范礼仪。

地位:

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3)改革:

用理学重新解释经典;

注重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规范。

(4)作用:

推动儒学的发展和传播;

态度: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1)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和贡献,要求具备分析理解与知识运用的能力。

第一小问的方式,依据材料一“孔子创办私学”可以得出方式是私学。

第二小问的思想,结合所学可知,体现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2)本题考查汉代儿童教育和儒学独尊,要求具备分析概括与知识运用的能力。

第一小问的内容,依据材料二“接受两年识字、习字为主的学前教育。

出馆后再初步诵读《论语》、《孝经》等经典”可以得出内容是识字习字;

第二小问的地位,结合所学可知,儒学在民间的推广,使得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3)本题考查朱熹对基础教育的改革,要求具备分析理解与归纳的能力。

本小问的改革,依据材料三“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等信息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教育对于儒学的作用及如何对待儒学,要求具备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

第一小问的作用,根据材料一二三可概括为:

教育推动儒学的发展和传播;

第二小问的态度,结合所学可知,对儒学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