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品公开课).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198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品公开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品公开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品公开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品公开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品公开课).doc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品公开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品公开课).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品公开课).doc

23、《记承天寺夜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文章的节奏,熟读成诵。

 

(2)品读课文理解文意,感知作者复杂微妙的情怀。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学习方法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培养学生对逆境达观处世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品味优美语言,把握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三)【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完成字词句的翻译2、背诵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问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和挫折吗?

当你陷入困难和挫折时,你是否感到沮丧、不知所措甚至痛苦呢?

有位古人,他频遭贬谪,一生历贬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的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想知道他是谁吗?

下面根据提示猜人物:

读书:

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李白对其的评价)

工作:

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读书努力)

买房:

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léixiè)之中。

(看这自己的影子惆怅,在朝廷外生活;被惊吓的灵魂还未安定,梦见牢狱之灾。

娶亲: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áng),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

二、文学常识:

1、关于作家、作品: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朝代)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法上与蔡襄、米芾、黄庭坚、并称为“宋四家”。

代表作品有《题西林壁》、《水调歌头》、《赤壁怀古》、《密州出猎》等。

今天我们穿越到九百多年前去和苏轼一起走进他的不朽之作——《记承天寺夜游》

2、写作背景资料:

公元1079年苏轼因为被人指出用诗歌诽谤新法,其政敌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苏轼被贬黄州,成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近乎于流放。

3、苏轼的经历:

21岁(1057)高中进士——26岁做官——1069年反对变法请求外调——1071年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太守——1079被捕入狱(元丰二年)——元丰六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1085年司马光上台,其被召回京——外调为杭州、扬州、定州太守——59岁时又一再被贬——1100年(64岁)获赦,北归途中病死于常州

三、展示学习目标: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

3、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探究“闲人”的内涵,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四、文意解析:

1、自学指导:

3分钟

(1)、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诵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出节奏。

(2)、疏通文意,标出不太理解的词,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2、读准字音,画出节奏:

3、读通句意,看懂内容:

第一段问题:

(1)解析重点词:

户、欣然、念、遂、相与

(2)表达方式:

记叙

(3)时间:

初冬之夜;地点:

黄州承天寺;

人物:

苏轼、张怀民事件:

与好友赏月;

原因:

被贬,心情郁闷;月色很美,与朋友志同道合

第二段问题:

(1)解析重点词:

如、交横、盖

(2)表达方式:

描写

第三段问题:

(1)解析重点词:

但、如、耳

(2)表达方式:

抒情、议论

五、品读语言,学用妙语:

1、找出写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把当时的月色描绘出来,注意意境的展示。

夜深人静,明月当空,月光飞泻而下,庭院中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当中,大地溶成一片浮动的云烟,松柏在清澈的月光中随风而动,显得摇曳多姿。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不够精炼,改成“庭下月色空明,地上竹柏影动”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原句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影如藻荇交横),更加生动形象。

而且后一句,将本体放在了后面,使人产生一种如梦初醒的情趣,更富诗情画意,起到锦上添花、吸引读者的作用。

3、假如在第二段后面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会不会更加详细生动、才华横溢呢?

不会,因为一幅明静清幽、清丽淡雅的月夜图被破坏殆尽。

六、读懂苏轼,感悟人生:

1、找出抒情的句子: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让学生提出质疑:

真的“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吗?

月、竹柏:

都是美好的事物,只要做到旷达乐观就能时时欣赏到。

闲人:

壮志难酬的愤懑落寞、自嘲自解

2、我的收获:

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

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面对逆境,要豁达开朗,乐观积极。

重要的,不是别人是否理解欣赏我们;而是我们能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七、背诵经典,追寻圣贤:

仔细阅读下面这首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虞美人    [李煜](一切景语皆情语)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景:

春花、明月、雕栏、玉砌、春水情:

愁,亡国之恨法:

以乐景衬哀情

八、练习巩固:

1、解释词语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只,只是;无他,但手熟尔:

只,只是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表推测;盖世无双:

超过,越过;盖房子:

建造

(3)父利其然也:

那,那样;泯然众人矣:

…的样子;不以为然:

对的,正确的;

门人然烛来:

通“燃”;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这样

(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一方对另一方;出郭相扶将:

互相;

即更刮目相待:

一方对另一方;自相鱼肉:

互相;伯乐相马:

仔细看,察看;

相夫教子:

辅佐,帮助;相濡以沫:

互相;吉人天相:

辅佐

2、本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月色(或月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可用4个字概括为:

□□□□。

(须扣住“月”字概括。

)月色空明

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______的心境。

旷达乐观

5、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6、本文的构思角度是(B)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8、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B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

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9、对“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九、课堂小结: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

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十、布置作业:

1、发一条微博,写一写你眼中的苏轼。

2、搜集十句关于“月”的古诗词。

(五)【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引导法、逆向思维品析法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