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Word格式.docx
《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答案】D
【解析】这主要是由于东南沿海地区在近代就开放的比较早,经济基础较好且交通便利,故选D。
ABC项不是主要的依据
对外开放。
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东南沿海地区
5.西欧粮食的收获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罗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13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
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水利灌溉技术发达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题干中中国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的比例比西欧高几倍或几十倍,原因就在于中国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故选A项。
B项说法正确,但是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说古代农业经济的精耕细作的特点提高了产量;
C项不是主要的原因;
D项是材料意思的重复。
:
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6.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
A.国家控制了经济命脉B.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C.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D.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生产
【解析】分析选项,ABC是这两项经济政策的相同点,新经济政策在一定限度内恢复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这也是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最大的不同,答案为D。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7、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A.经济特区的创办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D.内地的开放
【答案】A
【解析】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由此可知,最早开始于经济特区的创办,A项正确。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8.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对外交流和手工业发展情况。
从丝绸到陶瓷到茶叶,对外交往中,中国主要输出手工业品,即说明我国古代手工业领先,也说明自然经济长期存在,没有根本性突破,故①③正确;
古代通过丝绸之路,我国手工业品大量外输,故②不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古代中国外贸出超还是入超,故④错误。
所以答案选C。
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9.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
A.始于纺织业B.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
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以电力作为能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也开始并拓展到其他行业部门,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行业部门同时出现,A项说法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以蒸汽机为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动机和内燃机均可作为动力机械使用,两次工业革命中都带来了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所以B想是二者的共同点,CD两项只是二者各自的特点,因此答案选B。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10.“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当清王朝的统治者安于康乾盛世的余晖现状时,欧洲经过一场历史性的变革走向了主宰世界的高峰。
”这场“历史性的变革”给当时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掌握程度。
解题的关键信息“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这个时期是工业革命时期,当时人们可以做火车外出;
汽车、电灯、电话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所以答案选B。
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11.假如你是一个文物爱好者,由右图可以得出的判断有
①此罐应该是明朝时期的器物
②此罐为珐琅彩瓷器
③此罐说明中国的瓷器已走向世界
④明清时期的瓷器已享誉世界
⑤体现了明清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A.①②③④B.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解析】考查学生据图片休息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从图片的“青花灵芝”可以反映①正确,从“阿拉伯”可以反映出③④⑤。
故正确答案选C。
古代的手工业。
12.在《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中,詹姆斯·
洛温指出美国教科书中最著名的谎言是哥伦布这个英雄形象的塑造。
哥伦布之所以被描绘成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英雄,是因为他
A.发现了美洲新大陆B.率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C.领导北美人民摆脱殖民统治D.是美国立国建制的功臣
【解析】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光从时间上判断,哥伦布就不可能领导北美人民摆脱殖民统治,也不可能是美国立国建制的功臣。
新航路的开辟。
13.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解析】读透题干本质意思很关键,该题干的本质意思是:
英国商品在鸦片战争后仍然滞销,原因是什么?
A项符合史实,但无法解释原因,因为印度的经济同样受到破坏,甚至破坏程度更深;
B项不符合史实,是错误选项;
C项不符合史实,当时中国的经济水平高于印度。
故正确选项为D。
此外,可运用唯物史观——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可帮助进一步确定正确选项为D。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4.“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唯中瓦前最胜,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买早市者,复起开门。
无论四时皆然。
”材料中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A.隋代B.唐代C.宋代D.明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根据材料“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与日间无异”“其有趁买早市者”等可知,夜市的繁华,坊市界限打破,根据所学知识,该现象最早在宋时出现。
商业的发展·
宋代市的发展
15.2011年3月,日本发生的地震和海啸造成日本多家著名电器和汽车配件厂大面积停产,与其合作的中国企业也大受影响,生产部分停滞。
这一现象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哪一趋势()
A.多极化B.多元化C.全球化D.贸易壁垒化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
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日本发生海啸等原因导致大面积停产,从而影响中国,说明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这一现象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6.苏俄农民彼得·
伊里奇在日记中写道:
“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我”┄┅,这股幸福感源于
A.义务交售制B.工业成就突出C.固定粮食税D.人民当家作主
【解析】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历史概念的能力。
“1922年春”,有了幸福感,这与苏联实施新经济政策中取消余粮收集制,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有关,选C。
A、B、D时间不对。
新经济政策。
17、“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在《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并把新房装潢成欧美风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的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坐有轨电车,有的骑自行车
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解析】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因此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看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ABC三项说法都正确,AB反映了近代中国生活方式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C符合1943年交通情况。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18、“又出新车了!
”“又有车降价啦!
”这是近来人们在媒体上见得最多的一类消息。
进入2003年,市场价格下降和企业新车下线就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有超过10款的轿车宣布降价,另外有北京现代桑纳塔等多款新车上线、表面上看,企业的行为是自发的,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
这只“看不见的手”说明了我国在现阶段实行的是
A.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要抓住“看不见的手”的特征和隐性的时间信息:
现阶段。
“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经济,再由“我国在现阶段”分析可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9.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
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1953年10月”可知这时我国一开始了三大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正在形成,而“粮食的统购统销”是这一体制的重要内容。
分析选项,C年符合题意。
故应选C
考查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20.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的相似点在于
A.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已深入到政治领域B.都已建成了统一市场
C.都是由发达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D.都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A、B、C三项都属于欧盟的特点,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内的合作程度都尚未达到此程度。
区域集团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其中第26~28题各12分,29题14分,共50分。
)
21.阅读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
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材料三: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
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也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
已有‘地球村’的说法。
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1)材料一中从“彼此隔绝”到“联系在一起”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对世界市场有何影响?
(4分)
(2)依据材料二中的三图片,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当今世界的哪三大区域经济集团?
这些组织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哪种趋势?
(3)材料三中“地球村”说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应如何评价?
【答案】
(1)新航路开辟。
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连接通道,使世界市场形成雏形。
(2)三幅图片分别代表当今世界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和“欧洲联盟”三大区域经济集团。
这些组织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3)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②评价: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解析】认真阅读材料,找出有效信息是解答的关键。
回答时要抓住本质特征,结合当今的经济发展趋势来进行一一解答。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有分散孤立到联系为一个整体的重要的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统一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根据题干“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
”反映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加强,结合所学分析这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商品、劳务、技术、资本、原材料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
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考查的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金融危机依然肆虐全球,各国正在积极应对。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
以美、英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当面临危机时,都有各自的策略,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产生造成严重弊病,所幸它们中的美国和中国都能及时调整,较为成功的缓解了自身的危机。
请回答:
(1)请以美国和中国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中国进行了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
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1)美国: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中国: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3)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共同之处:
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启示:
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1)有关于自由放任”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的问题,可以依据1929年至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来分析归纳。
这场大危机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自由放任模式的消极影响,所以依据这个来分析即可。
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很明显,只要依据这个弊端的表现来分析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即可。
(2)有关于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的问题,解决本题只要明确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即罗斯福改革的实质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有关于这种变化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的变化问题,不要错答成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只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有关于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的问题需要对前三问的答案进行整理与对比,然后得出结论。
中国的经济体制是计划加市场的模式,美国的国家干预经济也是如此,这二者的相同点即是这个内容。
有关于启示问题,需要从上述材料内容有成有败的经验与教训入手分析归纳即可。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长安中,(苏寰)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催珍怪之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皆致之数万,唯寰挺身而去。
——《旧唐书》卷88
材料二(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罢之。
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
——《唐会要》卷86
材料三唐设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
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
„„张祜诗云:
“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9
回答:
(1)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1)商人聚集;
店铺林立;
货物丰富;
城市繁华;
扬一益二。
(2)地理位置优越;
设置盐铁转运使;
有保护商贸的政策。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时要紧扣材料,从材料中分析归纳。
如结合材料“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唐设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
故谚称‘扬一益二’”、“人生只合扬州死”分析解答。
(2)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学生主要应从材料总结,同时还要注意结合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总结。
如学生要结合材料“扬州地当冲要“、“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罢之”、“唐设盐铁转运使在扬州”等内容分析,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解答。
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
……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
治本》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2分)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
……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
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我国实现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不能过多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1)特点:
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政策:
重农抑商
(2)特点:
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春天
主要原因: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推行奖励发展实业,反帝爱国运动的发展,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3)问题:
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增大,农业生产下降,农轻重比例失调
原因: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4)主要原因:
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过于集中和单一方式化
(1)从材料一中可以直接归纳出小农经济的特点,即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为了保护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2)材料二说明1912—1920年中国工业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结合所学可以直接归纳出其原因所在;
(3)从材料三图片中不难发现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增幅大,农业生产下降;
农轻重比例失调;
结合史实可知其原因在于受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4)对比材料四内容从所学知识中可以找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在于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过于集中和单一的方式。
小农经济的特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欧“价格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