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易错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1699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易错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易错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易错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易错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易错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易错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易错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易错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易错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⑤钠和氧气常温反应生成氧化钠:

4Na+O2=2Na2O,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Na2O+H2O=2NaOH,⑤正确;

⑥氯化氢和氯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生成氯气,氯气和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因此可以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备漂白粉,⑥正确;

综上所述可知说法合理的是②④⑤⑥,答案选D。

2.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此法提取镁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

B.步骤④电解MgCl2时阳极产生Mg

C.步骤③将晶体置于HCl气流中加热是防止MgCl2水解

D.上述工艺流程中涉及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A.从海水中提取镁,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故A正确;

B.步骤④电解MgCl2时阴极产生Mg,故B错误;

C.步骤③将晶体置于HCl气流中加热是防止MgCl2水解,因为MgCl2会水解,故C正确;

D.上述工艺流程中氢氧化镁生成氧化镁和水是分解反应,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电解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

B。

3.中华诗词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下列关于诗词的分析错误的是()

A.“手如柔荑,肤如凝脂”中的“脂”能够水解

B.“嫘祖栽桑蚕吐丝,抽丝织作绣神奇”中的“丝”不耐酸碱

C.“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中的“翠色”来自氧化铜

D.“墨滴无声入水惊,如烟袅袅幻形生”中的“墨滴”具有胶体的性质

【答案】C

A.脂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酸性、碱性环境都能发生水解,故A正确;

B.蚕丝成分为蛋白质,具有两性,能与酸、碱反应,所以不耐酸碱,故B正确;

C.诗句中的“翠色”与氧化铜的颜色不相符,因为氧化铜是黑色,所以诗句中的“翠色”不可能来自氧化铜,故C错误;

D.“墨滴”是碳分散于水中形成的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4.下列物质久置在敞口容器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同时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澄清石灰水B.浓硫酸C.浓盐酸D.氯化铁溶液

A、澄清石灰水即氢氧化钙的溶液,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同时溶液质量也减小,故A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使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B正确;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而使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溶液质量也减小,故C错误;

D、氯化铁溶液久置在敞口容器中,水分挥发,溶液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A,澄清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钙沉淀。

5.下列物质分类中,前者包含后者的是

A.氧化物、化合物B.溶液、胶体

C.化合物、电解质D.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A.氧化物指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A错误;

B.溶液和胶体都是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是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是溶液,B错误;

C.电解质是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能够导电的化合物,C正确;

D.酸性氧化物能与碱生成盐和水,非金属氧化物是含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比如CO,D错误;

答案选C。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比如NO、CO等。

6.下列有关实验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氧气,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从水槽中撤出导管

B.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涂上NaHCO3溶液

C.进行CO性质实验时要在通风橱内进行,多余的CO一律排到室外

D.制备Fe(OH)3胶体时,可以将水放在隔着石棉网的烧杯中加热

A.实验室制氧气,如果先停止加热会使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所以应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故A错误;

B.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先用抹布擦,再用水冲洗,立即涂上NaHCO3溶液,故B错误;

C.CO有毒,进行CO性质实验时要在通风橱内进行,多余的CO不能排到室外,应点燃处理,故C错误;

D.制备Fe(OH)3胶体时,可以将水放在隔着石棉网的烧杯中加热,加热至溶液呈现红褐色为止,故D正确;

故选D。

7.研究表明,通过碘循环系统可以吸收工业废气中的SO2制备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M,同时完成氢能源再生(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开发氢能源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

B.为提高SO2的吸收效率,应不断分离出HI

C.I2为整个循环过程的催化剂

D.M为硫酸

上述转化关系为:

碘单质、二氧化硫和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碘化氢,碘化氢分解生成氢气和碘单质,据此分析解答。

A.氢能源为清洁高效能源,故开发氢能源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故A正确;

B.根据图示,碘在该系统循环使用不能分离出HI,故B错误;

C.由图可知I2为整个循环过程中的催化剂,故C正确;

D.上述循环系统生成氢气的同时可以得到的M为硫酸,故D正确;

答案选B。

8.下面的“诗”情“化”意,分析正确的是()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B.“日照澄洲江雾开”中伴有丁达尔效应

C.“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中“玉”的成分是硅酸盐,该句诗表明玉的硬度很大

D.“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

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B.雾属于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玉”的成分是硅酸盐,熔点很高;

D.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碳酸钙的分解反应,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日照澄州江雾开”中,雾属于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玉”的成分是硅酸盐,熔点很高,‘试玉要烧三日满’与硬度无关,故C错误;

D.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转化为酒精不是水解反应,故D错误。

9.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对描述内容分析错误的是

选项

描述

分析

A

“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B

“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

涉及的操作是蒸馏

C

“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

硝石中含碘单质

D

“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浣衣发面,去垢”

利用其水解显碱性去污

 

A.AB.BC.CD.D

A.“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发生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涉及化学反应,选项A正确;

B.“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可见,烧酒的酿造方法为:

加热浓酒和糟,利用沸点的不同,将酒蒸出,然后用器皿盛装冷凝后的馏分,即蒸馏,选项B正确;

C.硝石为硝酸钾,不含碘单质,选项C错误;

D.“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说明“石碱”成分来自植物烧成的灰中的成分碳酸钾,其水解显碱性能洗去油污,选项D正确。

10.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等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

上述关系图能反映的化学观点或化学思想有:

()

①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不变的;

②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③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

④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⑤二氧化碳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①由图可知,混合气分离出二氧化碳,水分解生成氢气,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甲醇等能源都遵循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守恒的原则,①正确;

②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的燃烧、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可以转化为甲醇等有机物都说明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②正确;

③水在光催化剂或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体现了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③正确;

④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甲醇等有机物,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无机物,④正确;

⑤从图示中可以看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甲醇等能源,二氧化碳在很多工业和农业中有大量的应用,所以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⑤正确;

答案选D。

本题以信息给予的形式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相关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理清其中的转化关系,紧扣题干信息结合相关化学知识。

11.A、B、C、X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A、B、C含有相同元素甲,可以发生如下转化(水参与的反应,水未标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A、B、C的焰色反应呈黄色、水溶液均呈碱性,则X可以是CO2

B.若C为红棕色气体,则A一定为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

C.若B为FeCl3,则X一定是Fe

D.A可以是碳单质,也可以是O2

A.若A、B、C的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A、B、C中含有钠元素,水溶液均呈碱性,则A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B为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C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为碱性,故A正确;

B.若A为氨气、X为氧气,则B为一氧化氮,C为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则A不一定为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氮气,故B错误;

C.若B为FeCl3,则A为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C正确;

D.若A为碳、X为氧气,则B为一氧化碳,C为二氧化碳;

若A为氧气、X为碳,则B为二氧化碳,C为一氧化碳,故D正确;

答案为B。

元素的性质的推断题,要熟练掌握各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并能找到各物质间相互转化方案,熟记物质的性质,综合运用。

12.下列物质的分类依据正确的是

物质类别

分类依据

电离时能否产生氢离子

碱性氧化物

是否属于金属氧化物

胶体

能否发生丁达尔现象

强电解质

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

A、酸的分离依据是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仅仅是能产生氢离子,A错误;

B、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B错误;

C、胶体的划分是依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C错误;

D、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D正确。

13.关于分散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散系分为胶体和溶液

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带电荷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状态不同(固、液、气),它们之间可有6种组合方式

A.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分散系分为浊液、胶体和溶液,故A错误;

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粒子带电荷,胶体不带电,故B错误;

C.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故C正确;

D.分散剂和分散质的状态都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根据数学的组合规律,可得到九种分散系,故D错误;

选C。

14.已知制备胶体的反应原理为: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

Ⅰ、甲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Ⅱ、乙同学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

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Ⅲ、丙同学和乙同学一样,但是溶液出现红褐色后忘记停止,继续加热较长时间。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操作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OH)3胶体是不是电解质:

__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

(3)丁同学检查实验结果发现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的烧杯底部有沉淀。

(4)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取部分胶体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的胶粒带___________电荷。

②取部分胶体向其中逐滴滴加硫酸溶液,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这是因为_________;

继续滴加,沉淀减少最终消失,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③欲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NaCl溶液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

【答案】丁达尔效应用一束光通过胶体,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不是甲、丙正加电解质,胶体聚沉2Fe(OH)3+3H2SO4=Fe2(SO4)3+6H2O渗析

(1)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2)Fe(OH)3胶体是混合物,电解质是纯净物;

(3)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三价铁会水解生成红褐色沉淀;

胶体持续加热发生聚沉;

(4)胶体粒子带电荷,通电后发生电泳;

胶体中加入电解质发生聚沉,氢氧化铁与过量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能透过半透膜。

(1)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其中操作方法及现象是用一束光通过胶体,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2)电解质是纯净物,Fe(OH)3胶体是混合物,所以Fe(OH)3胶体不是电解质;

胶体持续加热发生聚沉,所以甲、丙的烧杯底部有沉淀;

(4)①取部分胶体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氢氧化铁胶体离子移向阴极,表明Fe(OH)3胶体的胶粒带正电荷;

②取部分胶体向其中逐滴滴加硫酸溶液,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这是因为加电解质,胶体聚沉;

继续滴加,氢氧化铁与过量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沉淀减少最终消失,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Fe(OH)3+3H2SO4=Fe2(SO4)3+6H2O;

③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能透过半透膜,用渗析法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NaCl溶液。

本题考查胶体的制备和性质,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

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常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

15.粉煤灰中含有SiO2、Al2O3、Fe2O3等,某实验室对其进行处理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得到的“熟料”中可溶性的成分主要是NH4Fe(SO4)2、NH4Al(SO4)2等,写出生成NH4Fe(SO4)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在物质分类体系中,NH4Fe(SO4)2、NH4Al(SO4)2不属于_____(填字母)。

a.硫酸盐b.复盐c.强电解质d.共价化合物

(2)滤渣B的主要成分为______。

(3)已知Ksp[Fe(OH)3]=4×

10-38,Ksp[Al(OH)3]=1×

10-32。

为实现步骤③的实验目的,应使溶液中c(Fe3+)、c(Al3+)均小于或等于1×

10-5mol•L﹣1可认为完全沉淀,则溶液A至少应调节到pH=___。

(4)实验室进行第④步操作时,所需的主要仪器是酒精灯、三脚架、_______、______,得到的晶体主要成份是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Fe2O3+4NH4HSO4

2NH4Fe(SO4)2+2NH3↑+3H2OdSiO25玻璃棒蒸发皿(NH4)2SO4

试题分析:

(1)根据题意,Fe2O3与NH4HSO4反应生成NH4Fe(SO4)2、氨气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4NH4HSO4

2NH4Fe(SO4)2+2NH3↑+3H2O;

物质分类体系中,NH4Fe(SO4)2、NH4Al(SO4)2都属于复盐,都是强电解质,都属于硫酸盐,铵盐属于离子化合物,不属于共价化合物,答案选d。

(2)SiO2不溶于一般酸性溶液,不溶于氨水,所以滤渣B的主要成分为SiO2。

(3)由于Ksp[Fe(OH)3]=4×

10-38<

Ksp[Al(OH)3]=1×

10-32,Fe(OH)3先出现沉淀,根据Ksp[Al(OH)3]=1×

10-32;

c(Al3+)均小于或等于1×

10﹣5mol•L﹣1可认为完全沉淀,此时c(OH﹣)==1×

10﹣9,c(H+)=1×

10﹣5,PH=5,所以溶液A至少应调节到pH=5。

(4)实验室进行第④步操作时,所需的仪器是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玻璃棒、蒸发皿;

滤液C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铵溶液,所以得到的晶体是硫酸铵。

考点:

考查物质制备实验分析判断,物质性质的理解应用,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盐类水解分析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