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纲要点.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153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纲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纲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纲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纲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纲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纲要点.doc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纲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纲要点.doc(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纲要点.doc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识记:

1、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P2

领会:

2、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P2

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简单运用:

3、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

P3

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

2)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综合运用

4、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P3-4

(1)鸦片战争前,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通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美国、法国等相继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发生了工业革命。

高效率的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原来的低效率的手工工场生产。

(2)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实行殖民扩张。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需要原料和产品市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靠殖民主义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方式把一些国家变为其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

中国成为其扩张对象的命运已在所难免,战争不可避免。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识记:

1.

(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以及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侵华战争主要有: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不平等条约主要有: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屠杀中国居民的惨案:

P6

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

1900年八国联军在北京庄王府杀害义和团和平民;

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3)教案:

中国人民反对宗教侵略而被中外勾结所镇压的事件。

P8

(4)通商口岸:

P9

1842年《南京条约》开: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1858年《天津条约》开:

牛庄(营口)、登州(烟台)、台湾(台南)、淡水、潮州(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

1860年《北京条约》开:

天津;

陆路开:

伊犁、喀什噶尔。

(5)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P12-13

1)资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

4)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6)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领会:

2、

(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政治控制:

P7-8

1)控制中国内政;

2)操纵中国外交;

3)享有领事裁判权;

4)把持中国海关;

5)勾结清政府、镇压人民反抗;

6)扶植、收买代理人。

(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P9-10

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3)对华倾销商品;

4)对华资本输出;

5)操控中国经济命脉。

(3)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侵略中国的舆论:

P10-11

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侵略,鼓吹侵略有功和“种族优劣论”,为侵略战争制造舆论。

简单运用:

3、

(1)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P13

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

分为:

1)官僚买办资产阶级;2)民族资产阶级。

(2)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以及特点P14

近代中国诞生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诞生在外国在华企业中,比中国资产阶级年龄和资格更老,社会基础和社会力量更大。

中国工人阶级的自身特点:

1)受帝、封、资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强;

2)人数虽少,却相对集中(地域上集中在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城市、行业上主要集中在纺织、采矿、铁路、航运等行业),易于组织并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思想;

3)大多来由破产农民和家庭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与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所以,中国工人阶级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

综合运用: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关系:

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贯穿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1)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奸、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

2)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辛亥革命);

3)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往往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后期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二者的关系:

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区别:

主体、内容不一样。

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

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识记:

1、

(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P16

(2)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P16-17

1)1867年,美海军入侵台湾,副舰长马肯基被击毙;

2)1874年,日陆军入侵台湾,高山族人民迎头痛击;

3)1895年,台湾人民与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4)1895年,台湾军民对抗日军两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舰队,日军死伤惨重。

(3)为国捐躯的清政府爱国将领:

P17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大沽炮台提督史荣椿、乐善;

中日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

左宝贵、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升、刘步蟾。

(4)林则徐、魏源与睁眼看世界:

P20

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5)严复与“救亡”口号:

P21

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的喊出“救亡”口号。

领会:

2、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及其失败的原因P18-19

图谋:

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出现列强争夺殖民地狂潮。

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

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

失败原因:

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2)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根本原因)

简单运用:

3、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1)社会制度的腐败。

这是根本原因。

清政府统治在进入近代以后,社会制度未变,更腐败。

后还与侵略者勾结起来,把广大中国人民视为最主要的敌人。

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和爱国官兵的抵抗常常因此导致失败。

2)经济技术落后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有一个重要原因。

西方工业革命后经济技术和军事装备飞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小,工业技术落后,必然被动挨打。

经济技术落后必然影响的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不如人。

综合运用:

4、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夕,先进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鸦片战争前大夫和一般中国人的观念:

上朝天国。

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步变动,产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外国侵略。

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放的先河。

洋务运动中有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

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

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康有为亦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

3)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

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4)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就是在怀着强烈危机感和民族意识下,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大旗下,探索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的。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识记:

1、

(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P24-25

金田起义:

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天京事变:

P27

天京事变:

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

领会:

2、

(1)《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P25-26

性质:

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纲领性文件。

主要内容:

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

《天朝田亩制度》涵盖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多方面问题。

(2)《资政新篇》的性质和主要内容P26-27

性质:

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但是,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主要内容:

1)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2)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3)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4)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允许外国人为天国献策,但不得诽谤国法。

简单运用:

3、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统治集团内部腐化现象和封建等级制思想的的滋生

●在对外问题上,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实质缺乏理性的认识。

经验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